吴名丽:小贴纸做出大生意

2006-06-09 05:31
青年时代 2006年4期
关键词:刺青文身图案

川 乔

提到文身,很简单,撕开“文身纸”的包装,把图案粘在皮肤上,然后撕开粘纸,图案印在肌肤上即可。随着盛夏酷暑的到来,“文身纸”在青少年中风行起来,他们把“文身纸”贴在手臂、手腕、肚脐等裸露的皮肤上面,以显示自己很“酷”。一片小小的文身纸,其中蕴藏着一座不可小视的“金矿”,这座金矿就被今年35岁的吴名丽发现了,她从这小小的文身纸中刨出了数十万元的身家。

灵感来自无法消除的刺青

吴名丽是重庆江津人,1987年考取成都大学装饰艺术专业,实现了她从小就想做一位设计师,把这个世界装扮得漂漂亮亮的理想。但1991年毕业分配的时候,她却被分配到江津当了机关里一名小职员。她觉得受了委屈,就在朋友的帮助下跳槽去了成都,在一家装饰公司做设计师。吴名丽工作勤勤恳恳,经常设计出一些独到的作品,为公司招揽了很多客户,很快被提升为公司里的业务骨干。

吴名丽所在公司附近的美容院有一项业务,就是为顾客刺青文身,生意相当不错,特别受青年人的追捧。吴名丽对此也很感兴趣,看着那些栩栩如生的图案就象长在身体上一样,她感到很新鲜。一天,一个中年妇女愁容满面地带着女儿急匆匆地来到这家美容店,口口声声要将这家店的老板告到法院去。吴名丽听了半天才明白,原来她女儿为了赶时髦,背着爸妈在小臂上刻了刺青,他们也一直没发现。一直到女儿报考了艺术院校,女儿才露出马脚。艺术院校的规章中明文规定,有刺青者取消报名资格。孩子很着急,就把这件事向妈妈说了。那位母亲要求店里为这件事作出答复,因为这影响着孩子的前途。但这种刺青是用针刺在手臂上的,不可能除去,要除去就只能做皮肤环切。母女俩听到这个结果当时就哭了,非要他们想出解决办法不可。到最后双方不欢而散。

吴名丽想,要是能找到一种随时都可以除去文身,又不留下后遗症的方法,那该有多好啊!

1995年4月的一天,吴名丽在接一个客户的电话时不小心滑倒,地上放着她还没做完晾干的画。她的手肘刚好压在一张画上。她当时也没在意,等接完电话一看,画上的颜料已经在自己的手臂上印了一朵漂亮的腊梅花,这是她为一个招商广告设计的,看起来鲜艳逼真,就象是文在手臂上一样。吴名丽眼睛一亮:如果我设计一种专门的贴纸,画上各种各样的图案,贴在身上既有文身效果,又不用受皮肉之苦,而且不会留下什么后遗症,不想要了还可以随时去掉,不光节省时间,而且成本低,肯定会有市场!想到就做,下班后,她急匆匆地赶到家里,连饭都没来得及吃,就把自己做设计用的瓶瓶罐罐都翻了出来,精心地砚料,选用最好的塑料图案纸,先仔细画了一朵小花,然后放在旁边晾了一会,贴的时候又在手臂上抹了一点清水,每一步都做得非常谨慎,生怕中途出了什么问题。当她轻轻揭掉那层薄薄的塑料时,期待的那一幕出现了:那朵鲜艳的小花就像长在自己身上一样!吴名丽高兴坏了,又一口气做了六七张,然后打电话把自己的好朋友喊过来,挨个给她们往身上贴。看着那些得意的发明创造,吴名丽像个小孩子似的蹦蹦跳跳,朋友们也都夸她的发明有创意,建议她可以试着多印一些,看看其他人的反映如何。

第二天,她把那些做好的文身纸拿到美容院去,那些人见了后齐声叫好,要求向那些来做文身的顾客推销。她觉得,如果这样能够成功的话,中间必然会有一个很大的市场。不久后,她认为时机差不多成熟了,就交给印刷厂一些小动物图案,先试印了一些文身贴纸,看看效果如何。就这样,吴名丽开始了文身贴纸的艰辛创业历程。

大学校园里打开市场

1996年底,吴名丽孤注一掷,辞去工作,投入到文身贴纸的创业中去。揣着七拼八凑来的2000来块钱,她来到了印刷厂。印刷厂对吴名丽的想法很感兴趣,也看出了其中的商机,愿意以成本价为她批量印刷。

2000张贴纸生产出来后,吴名丽又马不停蹄忙于推销产品。

由于文身是新生事物,开始时并不为顾客接受。吴名丽大街小巷地去跑推销,在街上碰到一个人就把自己的“宝贝”拿出来,细心地讲解其优点,然后又伸出自己的手臂,亮出那些贴在身上的文身。

有一次,她骑车去十里之外的郊区做推销,回来得比较晚。因为天黑,路又不好走,连人带车翻到了路边的沟里。

就这样,几个月下来,鞋子跑烂了两双,嘴皮都要磨破了,那2000张贴纸也没有卖完,不仅成本没收回来,还赔了很多钱。

之后,整整一个星期,吴名丽没有出去做推销,而是闷在屋里,总结经验。她发现,基本上买贴纸的都是一些年轻人,他们对这些新生事物接受得比较快,而且喜欢赶潮流,不怕另类,只求标新立异,所以,市场应该主要面向年轻人。彩贴是时尚之物,只有那些时尚男女才有可能成为最主要的顾客群。另外,价格不能定得太高,一张普通文身纸的成本大概在八毛钱左右,售出价就定在一块五左右,太高了别人不大容易接受。以后做好了,可以分出不同的档次,然后再提高价格。左思右想,她决定首先在大中专院校试试。

她先去成都一所大学的美术系推销,精美的文身彩贴引起了同学们很大的兴趣,一个下午不到,带去的150多张彩贴就销售一空,吴名丽信心一下子就上来了。接着,她又带着彩贴去了另外几所高校,几乎每到一所学校,都会掀起一股彩贴小潮流,生意相当不错。资金有了,吴名丽又印了2000多张,不到一个月就全部售光,赚了4000多元。没过多久,学校附近的商贩也都跑来向她进货,学生的消费潜力简直大得惊人,她不得不加大投入,大批地印刷彩贴,在好多学校刮起了“彩贴风”。

1998年初,吴名丽无意间认识了一个在酒店表演的女孩,她很喜欢文身彩贴,自己也买过,觉得很不错。她告诉吴名丽,每天晚上演出时,都要由专门的画师提前在身上画图案,很麻烦,而且很费时间,画不好还要重新洗了再画。她建议吴名丽把彩贴拿到酒店里去卖,一定会很受欢迎。当天晚上,吴名丽就带着彩贴去了酒店,画师看了那些彩贴,高兴得不得了,答应做她的兼职业务员,由她给他提成,这也是吴名丽的第一个业务员。没想到,当月那位画师就销出去了1000多张彩贴,提成了600多元,也为吴名丽带来了1000元左右的收入。

扩大投资,生意做大

高校、酒店让吴名丽的彩贴成了抢手货,她的名声也越来越响,有些批发商甚至愿意先付款,然后再供给货源。吴名丽还在各高校,酒店,风景名胜区聘请了20多名兼职业务员。由于文身彩贴已经逐渐地融入市场,为广大消费群体所接受,到2002年9月,她每个月的文身彩贴销量已经达到了2万张,月纯收入在8000元以上。

这条路打通了,吴名丽决定扩大消费群体。她认为不同年龄段的人消费需求不同,彩贴当然也不例外。不断创新的她又设计出了几款有针对性的文身贴纸,如漂亮性感的明星贴纸(主要面对年轻的时尚男女),水果卡通贴纸(主要面对年龄小一些的学生),或“与爱有约”等字样的贴纸(主要针对年轻夫妇和恋人)等等。此类彩贴因为有较强的针对性,有鲜明的主题,大受欢迎。

2004年3月初,越来越具有商业意识的吴名丽又推出了量身定制的个性文身彩贴服务。这可以说是吴名丽的又一次创新。这种服务档次要相对高一些,由于它是专门为个人设计制作的,在市面上不可能买到,所以一般情况下选择此项服务的顾客都会要求印制很多张来备用,每套价格都在100元~500元不等,虽然价位高,但还是收到很大一部分消费者的追捧。尤其是一些演艺界人员,对这种个性化的设计更是喜欢,她们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定制图案,做成整套以备用。而且吴名丽还经常推出一些最符合潮流的新款式满足顾客的需求。

2004年8月的一天,一个黄头发,蓝眼睛的外国人,专门到吴名丽家买文身贴纸。他在中国的一所大学教书,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这次回家探亲想带回一些比较有纪念意义的东西送给朋友,听说吴名丽这里有一种文身贴纸,就来看看。吴名丽热情地接待了这位特殊的顾客,但因为以前没想到这些,所以也没做过什么民族特色的东西,她告诉顾客,如果不介意,她可以晚上专门为他赶制,第二天给他送过去。那个外国客人欣然同意了。晚上,吴名丽饭都顾不上吃,翻阅了各种资料,一直忙到了夜里两点多钟,制作了有气势雄威的长城,有充满民族气息的中国结,有“国宝”大熊猫等图案的彩贴。第二天,当她亲手把这些贴纸送到那位外国友人手中时,他连连竖起大拇指,用不太纯熟的汉语说:“谢谢,谢谢!谢谢吴小姐!中国人good!”

随着生意一天天扩大,2005年3月,吴名丽投资4万多元开了一个小店,铺面的设计很有特色,墙壁的四周都是大幅的彩贴,顶端的灯发出颜色柔和淡雅的光亮,没有柜台,里面挂满了五颜六色的贴纸,密密麻麻,简直成了一个贴纸的天堂,开业后生意异常火爆。随后,她又发展了两家,每店雇了两名营业员。

吴名丽还远远没有满足,她还准备在网上开店,利用网络来拓展事业,让自己的人生更富个性,更具色彩。

编辑/李永林

猜你喜欢
刺青文身图案
山西首例给未成年人文身被判停止侵害公开道歉
别让青春因一“文”而不值
文身
文 身
画中谜
画中谜
画中谜
求婚文身
当衣服越穿越少你可以“刺青”为衣
——80后:刺青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