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狗”

2006-07-27 05:32高海珊
现代语文 2006年5期
关键词:许慎

狗是人类最早的家畜之一,与人类的关系也很密切。大约一万两千年之前,从旧石器时代末期我们的祖先开始定居生活以后,狗便被驯养成人的伙伴,并充当打猎的助手。随后又出现了牧羊犬、导盲犬、警犬、玩赏犬等等。所以“狗”字以及“犬”字应该是人类最早的文字之一。

我们先来探讨一下“犬”与“狗”之间的关系。从“犬”的甲骨文字形,我们可以看到一只栩栩如生的狗的形象:张着嘴巴,卷着尾巴,身子微弯,两腿伸直。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其解释为:“犬,狗之有悬蹄者也,象形。孔子曰,视犬如画狗也。凡犬之属皆从犬”。而《说文》对“狗”的解释为:“狗,孔子曰狗叩也,叩气吠以守。从犬句声。”《尔雅·释兽》“(犬)未成豪,狗。”郝懿行义疏“狗犬通名。若对文则大者名犬,小者名狗。”再如:饶炯《说文解字部首定》:“犬,以足力为名,取声于悬蹄,谓其行疾而足不着地”。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在最初人们把跑的快、形体大的狗叫做犬,而把跑的慢、形体小的狗叫做狗。两个字所表示的事物在形状上(除了形状大小不同)是相同或相似的。但是,由于大小快慢并没有一个精确的界限,再加上有些语境用“犬”还是用“狗”人们也很难界定。于是“狗”和“犬”后来就混用了。例: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蜚鸟尽,良弓藏,走狗烹。

《醒世恒言·白玉娘忍苦成夫》:忙忙如丧家之犬,急急如漏网之鱼。

《晏子春秋》:公之狗猛,人契而入,且酤公酒,狗迎而噬之。

《晋书·赵王伦传》:貂不足,狗尾续。

《辍耕录》:譬有贼而犬吠,主人初不见贼,乃捶犬,犬遂不吠,乃良犬哉!

《汉书·元后传》:人如此者,狗猪不食其余,天下岂有而兄弟耶?

《春秋·考异郵》:“故斗运狗三月而生也。注:“狗,斗之精所生也。”

《说文》认为“狗”是形声字,从犬,句声。“犬”是其义符,“句”是其声符。“狗”和“犬”本来就是一种动物,“狗”从“犬”无可非议。我们着重来看一下“狗”中“句”的作用。《说文解字》对“句”字的解释:“句,曲也,从口丩声。” “古人读书,辄于语句停顿处钩以止之,故用言语曲折来表示停顿句子的意思”。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凡曲折之物,侈为倨,敛为句考工记多言倨句。乐记言倨中矩,句中鉤。《淮南子·说兽》,言句爪倨牙。凡地名有句字者皆谓山川迂曲。如,句容、句章、句余、高句丽皆是。凡章句之句,亦取稽留可鉤乙之意。古音总如鉤,后人句曲音鉤,章句音屦。又改句曲字勾,此浅俗分别,不可与道古也”。因此。“勾”是“句”的俗体字,本为一字。

“句”古音“勾”,最初为弯曲之义。在历代作品文选中还保存着“句”的这个意思。例:

《礼·月令》:句者毕出,萌者毕达。(句:弯曲)

《周记·考弓记·弓人》:覆之而角至,谓之句弓。(句弓:弯曲而不能远射的弓)

《尚书·大传》:“古之人衣上有冒而句领者。”(注:“句领”,绕颈也。)

《汉书·赵充国传》:以七月二十二日击羌,入鲜水北句廉上。(注:句廉谓水岸曲折而有廉棱也。)

另外,“句”作为一个独体字,也常常和其它字组成合体字。而这些合体字许多都含有 “弯曲”“曲折”之义。例:

佝:《广韵·候部》:“佝,佝偻,短丑貌。”《集韵·遇韵》:“佝,病偻,或从人。”

岣:“岣嵝”是山名,衡山七十二峰之一,为衡山主峰,故衡山又名岣嵝山。《广韵·厚韵》:“岣,岣嵝,山颠。”唐代韩愈有《岣嵝山》“岣嵝山尖神禹碑,字青石赤形摸奇。”

笱:《说文》:“笱,曲竹补鱼笱也,从竹,从句,句亦声。”段玉裁注:“曲竹,故从竹句。”《诗经·邶风·谷风》:“毋逝我梁,毋发我笱。”《新唐书·王君廓传》:“(王君廓)尝负竹笱如鱼具,内置逆刺,见巅巅缯者,以笱囊其头,不可脱乃夺缯去”。

袧:古代丧服两侧的褶皱。《广雅·释言》:“袧,襞也。”王念孙疏证:“袧,襞也,皆屈也。袧,之言句也”。

軥:《说文·车部》:“軥,軶木上平而下为两坳,加于两服马之颈,是曰軥。”《左传》“射两軥而还。”杜预注:“軥,两轭卷者。”

枸:《山海经·海内经》“有木,青叶紫茎,玄华黄实,名曰建木,百仞无枝,(上)有九欘下有九枸,其实如麻,其叶如芝。”郭璞注:“枸,根盘错也”。

拘:《说文》:“拘,止也,从句,从手,句亦声。”《素问·生气通天论》:“短为拘,弛长为痿。”王冰注:“缩短故拘挛而不伸,引长古痿弱而无力。”《淮南子·泰族》“夫指之拘也,莫不事伸也”。

朐:屈曲的干肉。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肉部》:“朐,引申为凡屈曲之称。”《仪礼·士虞礼》;“主人拜送,哭复位。荐脯醢,设俎于荐东朐在南。”郑玄注:“朐脯及干肉之屈也,屈者在南变于吉。”

跔:《说文》:“跔,天寒足跔,寒冻手足。跔,不伸也。”《逸周书·太子晋》:“王子曰:‘太子何举足骤?”师旷曰:“天寒足跔,是以数举也。”

翑:《说文》:“翑,羽曲也,从羽,句声。”

上文举了一些以“句”为偏旁的字,它们或做义符或当声符,虽然意思所指不尽相同,但是有一点是相通的:它们所表示的事物都有“弯曲、曲折”的意思。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狗”字。“狗”即是“犬”,从上文“犬”的甲骨文,我们可以看到狗身子的弯曲状。因此,我们有理由说,“句”在“狗”字中不仅仅像许慎说的那样只表示“狗”字的音,同时它还表示了“狗”的形,具有指义的功能。

无独有偶,在《中国文字学故事大辞典》中这样解释“狗”:“有着小小弯曲的东西,一般叫做‘句,……我们将语言和文章做短短的间隔时,也叫做‘句。形容小小弯曲的钓针叫‘钩,所以,‘狗这字,原意是指一只被放在小小隔开的屋子里,而弯曲着身子的小狗,不久之后,就变成了人们所饲养的可爱的‘狗,后世的人又把它扩大为一般对‘犬的称呼”。由此,可以看出“狗”字与“句”字确实存在意义上的相通之处。

其实,宋代以王圣美为代表的“右文说”也为我们这样理解“狗”以及“狗”中“句”字的作用提供了依据。“右文说”的大致意思是:形声字的意符只表示字义类别,声符才是真正的表意成分。沈括《梦溪笔谈》卷十四记载:“所谓‘右文者,如‘戋,小也。水之小者曰浅,金之小者曰钱,歹而小者曰浅,贝之小者曰贱。如此之类,皆以‘戋为义也。”虽然我们不能说这种说法是完全正确的,但是最起码它给了我们一种理解、认识“狗”这个字的思路,引导我们去关注声符的表义作用。

再者,在《说文解字》中本来就存在大量的“亦声字”。例如:诜:“致言也,从言,从先先亦声”;洸:“水涌光也,从水从光,光亦声”;妊:“孕也,从女从壬,壬亦声”;姻:“婿家也,女之所因。故曰,姻从女从因,因亦声”;娣:“女弟也,从女从弟,弟亦声。”而且在《说文》中以“句”为义符的字“拘”“笱”和“鉤”都是亦声字,它们都含有弯曲之义。那么“狗”呢?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有理由认为“狗”是一个亦声字(从犬从句,句亦声)。“句”不仅表示该字的读音,还形象地表示出该字表示事物的形象,具有表示该字意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 (江苏古籍出版社)

[2]邹晓丽《基础汉字形义释源》 (北京出版社)

[3]《汉语大字典》(四川辞书出版社)

(高海珊,上海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许慎
遇见下一场遇见
“六书”理论新解
论许慎《说文解字》中的传统文化思想
游许慎公园
许慎德
“酉”字初探
纪念许慎、研讨许慎文化的历史沿革
游许慎文化园
遇见下一场遇见
“有”字词义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