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为何被魔鬼掐住了脖子

2006-10-10 14:11刘克梅
廉政瞭望 2006年9期
关键词:不安全感示范性富豪

刘克梅

前不久,《南方周末》发布了中国顶级富豪精神世界调查报告,人均财富超过22亿元的60位内地富豪接受了问卷调查,内容涉及金钱、事业、两性、信仰等诸多方面。调查显示,多数富豪对金钱爱恨交加,内心充满不安全感。

有了钱,不但不能得到充足的幸福,反而得到烦恼和不安全感,这恐怕不是富豪们发财致富的初衷。我觉得,与富豪们的财富品质和财富作为也不无关系。

财富意味着成功,更意味着社会责任和人格示范性,用铁肩担道义的公民责任和财富意识为弱势群体分担忧愁,这是财富与生俱来不可或缺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延伸。正如卡耐基所说:“富人在道义上有义务把他们的一部分财产分给穷人。”

也许是受传统文化影响,曾受够了贫穷折磨的国内富豪们,在一夜之间发家致富后,他们的财富风度和作为总显得小家子气。然而,他们却过分用财富显示自我生活的奢华和滋润,过分夸大财富作为身份象征的炫耀和攀比,而对社会慈善事业、困难群体大多视而不见。当然,他们的社会口碑江河日下,就不足为奇了。这也是他们长期以来倍感困惑的深层原因。

还有富豪极力倡导炫耀性消费,“财富是我创造的,我有权随意支配”,而将“财富公众示范性”的引导责任忽略了。于是,很多富豪大肆挥霍、穷奢极欲、一掷千金,甚至违法乱纪、铤而走险、纵容不良等。在一些富豪那里,财富还成为了不良勾当的跳板,成为了自私自利的“数字崇拜”,而财富主体应该具有的健康向上的价值观、道德取向和社会规范并没有得到张扬,所以在带来自豪感的同时,自然要滋生很多烦恼。

改革开放后,国家经济得到了巨大发展,产生了很多一流企业家,但是,也有不少企业家在社会慈善和救助方面却鸦雀无声。一份慈善公益组织的专项调查显示,全国上千万家企业里,有过捐赠记录的不超过10万家,99%的企业从来没有参与过慈善捐赠。财富的公民意识和责任受到严重抑制。“当你独吞所有利益时,也就是魔鬼掐住你脖子的时候了”,这自然增加社会群体的仇富心理和心态失衡,他们焉能心平气和?

期待富豪们能早日解开被魔鬼掐住的脖子,在经营财富中,也能唤醒沉睡在社会深处的财富良心、财富爱心、财富慈善品质。当很多富豪也能屡次在社会公益事业方面和救助弱势群体的慈善行为中坦诚出手、尽显爱心的时候,这种不安全感也自然就会冰消雪融。

猜你喜欢
不安全感示范性富豪
本期导读
广州的千万富豪们
让“示范性”名副其实——创建省示范性县级教师进修学校的思考与实践
捕捉时代性、典型性、示范性——以纯净的心写纯净的人
不安全感:追溯简易房与避难所
新晋富豪
企业员工工作不安全感研究述评
在不安全感和诸多漏洞之间养生谜中迷
打造赵李桥品牌 建设示范性乡镇
“爱省钱”的超级富豪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