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童心

2006-10-18 10:04王健敏
幼儿教育·父母孩子版 2006年9期
关键词:童心智慧儿童

王健敏

编者按:幼小的生命也需要被理解和尊重。这就是我们编辑这期“本期关注”的意图。亲近、倾听、沟通,尊重孩子的意愿,拓展孩子的空间,让孩子时时感受到受关注而不被忽视,受尊重而不被冷落,这对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增进亲子关系,养成良好习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在日常生活中,众多的父母恰恰忽视了这一点。对孩子的意愿,他们不想了解或觉得无需了解。孩子一点点自主权,也常被“无情”地剥夺。殊不知,这样做会给孩子幼小的心灵带来多大的负面影响。怎样从倾听孩子的心声开始,理解和尊重孩子,让我们来听听有关专家、老师、父母和孩子的见解。

做个合格的家长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有学者说,世界上最难的事之一,就是教育好孩子。做好父母确实有很深的学问,学会倾听是首要的一步,可以说,父母能否成为孩子的第一倾诉对象,是家庭教育能否成功的标志。

“听”,似乎是一种用耳朵摄取信息的方式,但“倾听”就不只是用耳朵来听取孩子的诉说。它是一种全身心投入、专注的状态,包括关注孩子的动作表现,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体验孩子的内心感受,支持孩子的行为表现,赞赏孩子的潜能特长等等。倾听蕴含着巨大的心理力量,倾听里有移情共感、分担共享,倾听里有欣赏鼓励、信任期待。倾听凝聚着无限的教育智慧,倾听里有开放的理念、民主的态度,倾听里有尊重的姿态、现代的方式。

一、倾听是一种爱的力量,支持着孩子健康成长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做错事了,损坏东西了,宠爱的小动物死了……都会引起他们情绪的变化,尤其是在面临新环境、适应新生活时,绝大多数孩子都一定会出现不安和焦虑情绪。父母要抓住这些事件和时期,理解并帮助孩子渡过难关,安抚孩子的心灵,拂去他们精神上的惧怕,保护孩子的心理健康,这是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父母要做的首先是陪伴在孩子身边,听孩子诉说。倾听是一种情绪分担,会使孩子不再感到孤独。在倾听中父母给予适当的安慰、指导,会使孩子感到支持的力量。在现实中,许多家长因为工作忙,挤掉了倾听孩子诉说的时间,或一边做着事、一边敷衍地听着,没有留心孩子的情绪,使孩子得不到最重要的心灵依偎。聪明的父母在遇到孩子倾诉时,一定会把手里的事搁置一旁,集中精力处理好孩子的情绪问题。一天下来,做父母的要设法了解孩子的喜怒哀乐,最好要留有与孩子一起玩耍、运动、娱乐、学习的时间,在活动中及时了解和把握孩子的心理状态。在倾听中与孩子分享快乐,孩子会更加快乐;与孩子分担痛苦,孩子会变得坚强。长此以往,培养一个大胆、开朗、自信、健康的孩子就不再是梦想。

二、倾听是心与心的交流,是亲子沟通的艺术

要教育孩子首先要了解孩子。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也应当成为最理解孩子的人,这需要父母与孩子间有良好的沟通。倾听是心与心的交流,是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条件。

要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需要有较多的沟通机会。父母要注意捕捉与孩子交谈的契机,主动引发孩子倾诉。如在送孩子上幼儿园的路上随意聊聊,在吃饭时或睡觉前主动问问孩子今天在幼儿园过得是否开心。最好养成与孩子定时交谈的习惯,有固定的时间保证亲子间交流。交谈的内容可以是预先设计的,也可以是随机生成的。交谈时一定要仔细倾听孩子的诉说,并回答孩子的问题,表达父母的理解和接纳,保护好孩子的倾诉愿望。如果孩子向你诉说一件委屈的事,父母首先要表示安慰和同情,然后再去了解真正的缘由,帮助孩子分析。不能简单地批评孩子,或一味地指责别人。前者容易导致情感隔阂;后者容易形成孩子怨天尤人的不良性格。

倾听的要旨在于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和感受,所以要让孩子有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机会,耐心地、专心地听着,不要急于做价值判断。假如孩子的看法与你不一致,也不要马上批驳,或简单地压制,要允许孩子有自

己的想法,尊重孩子,自然会赢得孩子对你的敬重,这样才能达到充分沟通的目的。

三、倾听是一种教育智慧,是解读童心世界的钥匙

倾听是有效教育的前提,会帮助你找到因材施教的妙方。孩子作为成长中的生命体,无时无刻不在与周围环境发生作用,珍视来自孩子的反馈信息,你才能判定教育的适宜程度。如果父母不了解孩子,方法不对,不仅没有效果,反而会造成亲子双方的痛苦。注意倾听并及时搜寻来自孩子的各种信息,你才能发现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

倾听是解读童心的钥匙,引领我们读懂孩子,走进神奇的童心世界。童心世界是一个求索的世界,孩子对各种事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惊奇感,对世界充满着问询与猜测:为什么大海是蓝色的?为什么天空中挂着美丽的星星?为什么天上会掉下雨来?在孩子的提问中,蕴含着巨大的求索和发现。他们中可能有爱迪生,也可能有瓦特。父母要珍视孩子的提问,以极大的耐心去倾听、引导,这样,便能领略到一道道亮丽的童心风景线……夜晚为什么星空灿烂?那是大地爷爷为黑夜里干活的人点起了无数盏灯。原来孩子对世界有着独特的理解和看法。正如美国当代哲学家马修斯在《哲学与幼童》中指出,儿童的思维运作过程完全不受学识的支配和干扰。或者说,由于儿童尚不掌握系统的知识体系,因而也就不会滑入既成思维的轨道或跌入既成经验的陷阱,从而使思维处于无拘无束的自由想象之中,产生独特的指向,获取独特的发现。做父母的天职,就是保护孩子的思维智慧,并使这种思维的探究始终积极、持久。

倾听也是避免教育出错的一剂良方。许多家长都犯过误解孩子、错怪孩子的错误。如果孩子犯了错误,不妨先听听他自己如何说,再惩罚他也不迟,不要让孩子带着委屈受罚。儿童的道德动机与道德行为之间的联系往往是成人难以理解的,儿童也会违规犯错,但这种犯错完全不同于成人世界的道德失范。因而,在实施对孩子的惩罚前,最好有机会让孩子说话,以免错怪或错罚了孩子。

四、倾听是一种精神享受,在欣赏中实现父母

与孩子的共同成长

在倾听中,我们发现了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有独特的需要、独特的想法、独特的个性、独特的能力……每一个孩子都是不可替代的。要用心倾听孩子的心声,用心品味每一个生命。细心发现孩子的优点,并加以积极鼓励,努力引领孩子不断超越,表现出自我的力量,一步步迈向成功之路。

倾听是一种欣赏,欣赏童心世界的智慧和纯真。看似稚拙的儿童思维,实际上处处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儿童是聪明的,他们能够发现许许多多观察事物的新视角;儿童是机智的,他们能够把许许多多看似无关的事物加以比较联系;儿童更是想象的天才,通过想象,把许许多多科学难题置于人文关照之下。儿童对世界的困惑与叩问,往往触及哲学的本源性探索,与哲学本体论异曲同工。儿童感觉的敏锐与超凡,往往是一切艺术创造的无穷源泉与不竭动力。难怪世界级绘画大师毕加索在八十周岁时说:我毕生追求的就是保持一颗童心,用一双充满好奇的眼睛看世界。

中国伟大的哲学家老子就说过,成熟的有智慧的圣人的精神状态是与儿童一致的;一个人到达人生智慧和真趣的极致,便是“复归于童年”,便会有着一颗真纯朴素的童心。幼儿园创始人、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对童心充满着无限敬意,他说:“孩子就是我的老师,他们纯洁无瑕、充满智慧。”从某种意义上说,童心更逼近人性之本,孩子身上确实存在着许多令成人赞叹、折服的东西。父母们在倾听儿童心声的同时,也伴随着自省自警,实现着成人与孩子的教学相长、共同成长。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儿童精神世界的认识越来越丰富深刻,对儿童权益的保护也上升到法律层面。联合国设立了国际儿童组织并通过了《儿童权利法案》,使民主平等地对待儿童获得法律保障。“倾听”作为成人与儿童新关系建立的标志性行为,也为越来越多的家长所接纳。

新世纪呼唤新的亲子教育,呼唤每一个父母都能真正走进童心世界,倾听孩子的心灵声音,体会孩子的精神需要。认识孩子本体、尊重孩子选择,按照孩子的天性实施孩子喜爱的教育,才能使其快乐幸福地成长。

愿每一位家长更理解孩子!

(作者系浙江省教育科学院普通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

猜你喜欢
童心智慧儿童
童心向党
童心向党 快乐成长
童心加油,战“疫”必胜
童心绘天下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