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

2006-10-18 10:04赵忠心
幼儿教育·父母孩子版 2006年9期
关键词:游乐园小品桃子

赵忠心

很多年前,中国家庭教育学会曾经举办过一次家庭教育电视小品优秀作品评选,我是评审委员。记得青岛市家庭教育研究会选送了一个情节并不复杂的电视小品。然而,那个小品却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事情虽然已经过去很久了,可留给我心中的沉重,却怎么也挥之不去。

这是一个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带着一个三四岁的小男孩。事情是这样的:原来已经说好,星期天爸爸妈妈要带儿子到海边的游乐园去玩。但到了星期天的早晨,爸爸妈妈不约而同地变了卦,不想去了。可孩子没有忘记爸爸妈妈的许诺,还是要爸爸妈妈带他去玩。

时间是星期天的早晨,地点是家里的床上。小儿子躺在爸爸妈妈中间,面朝妈妈说:

“妈妈,咱们起床吧!今天不是要带我去海边的游乐园玩吗?”

妈妈面带一脸的疲乏,打着哈欠说:“儿子,妈妈今天特别累。好儿子,咱们下个星期天再去,好不好?”

“妈妈,上游乐园,不是您和爸爸说的吗?妈妈,咱们快起床吧!”

“我今天累着呢!让你爸爸带你去!”妈妈不耐烦地说。

孩子在妈妈这边碰了个软钉子,转过身子,哀求爸爸说:“爸爸,咱们起床吧,我要去游乐园玩。”

“爸爸累着呢!让你妈妈带你去。”爸爸又把“球”踢了回去。

“妈妈,咱们快起床吧!我要去游乐园玩。”孩子的身子又转向妈妈,继续哀求道。

“好儿子,妈妈今天要洗衣服。衣服不洗干净,你星期一就不能穿干净衣服上幼儿园。还是让你爸爸带你去,好儿子!”

儿子哀求妈妈又不成,于是身子又转向爸爸那边哀求道:“爸爸,那您带我去吧!”

“好儿子,爸爸今天有事情,咱们下个星期天再去吧!”

向谁哀求都不成,儿子感到非常的无助与悲哀,眼睛直勾勾地看着天花板,哽咽着,不停地重复着这样一句话:“我就是要去游乐园嘛……”

大约妈妈感到有点太过分了,产生了那么一丝的同情心,对儿子说:“好儿子,听话。妈妈今天给你做好吃的。”

“不嘛,我就是要去游乐园玩!”

爸爸也说话了:“儿子,爸爸今天跟你一起搭积木,好吗?”

“不嘛,我就是要去游乐园玩!”

不管怎么哀求,儿子终究没能去成游乐园。可以想见,儿子这一天的情绪会是怎样。

看完这个小品,有的家长可能会说,这个孩子也太“拧”了,太不听话了,太不体谅大人了。这显然是站在大人的立场上说话。可要是换个角度,站在孩子的立场说话,恐怕就是另外一种结论了。

平时,我经常听家长在咨询家庭教育时这样“控告”说,我们家的孩子太“任性”了,太不听话了。看了这个故事,恐怕我们大人平时对孩子“不听话”、“太任性”的“控告”,值得认真地推敲了:究竟是孩子不听话,还是大人不尊重孩子呢?

一般家长都认为,小孩子没有什么准主意,遇事用不着与他们商量、沟通,大人作主就是了。实际上,这是对家庭教育的一种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理解。家庭教育应当是教育者(家长)与受教育者(孩子)的一种互动过程,家长的意图被孩子理解了、认可了,才能转变孩子的思想或提高孩子的认识,才算达到了教育的目的。若孩子没有理解和接受家长的意图或意见,只是迫于家长的“强权”,胳臂扭不过大腿,才被迫就范,这不仅没有实现教育的目的,甚至是对孩子心灵的伤害。

比如上述故事,就是家长对孩子的严重伤害。在家庭里,大人是一个绝对的“强势群体”;而年幼的孩子势单力薄,是绝对的“弱势”,孩子在大人面前简直是“小菜一碟”。两个大人不急不恼,一唱一和,慢条斯理,就把小孩子给“征服”了。表面上看,家长是在讲理;实际上,家长是在以不讲理“欺负”小孩子。最后,儿子是服从了,但是“口服心不服”,是面对不可撼动的“强势群体”的一种屈服。

家长教育孩子,不论是年龄多么小的孩子,都应当给予尊重,遇事与他们商量与沟通,取得孩子的理解与认可。家长不要以为自己最了解孩子,其实不然。尽管家长从孩子小时候就与他形影不离,但不见得都真的了解孩子。

比如,有一个刚读幼儿园小班的孩子,很有主见,他说他想吃桃子,而且要自己动手用刀切。由于妈妈担心安全问题而坚决地拒绝了。但孩子没有因为妈妈的拒绝而放弃自己亲手用小刀切的愿望,还是一个劲地请求妈妈让他自己切。妈妈心想,要是孩子注定要受伤,在我眼前受伤,总比万一在没人注意时他自己拿刀子乱用好得多吧!于是,妈妈答应他,让他自己切桃子。

妈妈示范着将桃子切成星星的形状,交代了一些注意事项后,便将刀子交给他,叮咛他若不小心切着了手,要赶快告诉妈妈。虽然妈妈心里很紧张,但也谨记一位幼儿教育专家说过的话,将事情的步骤和要求说明后,大人就应当闭嘴,让孩子自己动脑筋,而不要在一旁没完没了地唠叨:“小心、小心”。

妈妈只是在孩子身旁看着。儿子站在餐椅上,这样正好够得着餐桌,然后拿起刀子准备切桃子。就在这时候,儿子突然回头向妈妈说了这样一句话:“妈妈!你好爱我哦!”

当时,妈妈愣了一下,孩子从未对妈妈说过这样的话。随即,妈妈就反应了过来:原来他是指妈妈同意让他自己切水果,这才是爱他。妈妈原以为不让孩子自己切水果,生怕他受伤,是在爱他。她万万没想到,孩子与家长所理解的母爱完全是两码事。

由此可见,家长与孩子经常进行沟通,是何等的重要。

(作者系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猜你喜欢
游乐园小品桃子
《临宋人小品》
游乐园
桃子
桃子
复制人
等我回来再骗你
送你一箱桃子
快乐游乐园
世相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