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用好教材增强环保意识

2006-12-27 03:44张其松
中学理科园地 2006年3期
关键词:新教材意识物理

张其松

科学技术的发展尽管使人类较大程度地获得了生存自由,但是越来越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时刻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安全。“非典”、“禽流感”的肆虐。与全球性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不无关系,保护环境己成为全人类的共同事业。我们欣喜的看到,在九年制义务教育中,新课改已把生态教育列为重要内容之一,并推行了一系列环境教育计划,有关环保的内容渗透到教材的各个章节,如八年级物理(苏教版)教材编排了很多环保内容,寓环保教育于物理常识中,这是物理新教材的一大亮点。对于初中学生增长环保知识、增强环保意识具有潜移默化的效果。

怎样根据环保内容进行创新教学,怎样渗透环保教育的五个目标——意识、知识、态度、技能、参与,怎样设计环保活动?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找准环保教育的切人点,使学生意识到环保知识和物理知识同等重要。以八年级物理(苏教版)教材为例,环保教育渗透到多个栏目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在教材的章节中

从物理学角度整节编排环保知识,内容虽不多。但很重要。一方面体现了物理和生活的联系,另一方面把环保教育与物理教学进行有机整合,为渗透环保教育提供模块。如声现象中《令人厌烦的躁声》,从物理学角度切入环保主题,根据生活中学生对噪声感受和产生进行讨论,并尝试将噪声分类,培养学生防治声污染的环保意识,激发学生探索新型消除噪声和变噪声为福音活动,使学生意识到科技常常给人类带来好处,也会产生弊端,渗透关于“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的思想教育。

施教策略:教材主要是从生活经验、体验和实例来认识噪声及其来源和危害,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生活中的感受,教学可设计为“点拨一探究”形式,采用创设情景、提出问题——用多媒体产生多种声音,人声、机器声、乐器声……,纷繁复杂的声音如何归类;自主探究——由学生体验物理学躁声、生活中躁声,探究阻隔躁声的方法;交流、讨论——教师发挥主导作用,调动学生主动参与,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在讨论中,让学生从身边做起,留意自己的言行,尽量减少对环境的不良行为,培养维护社会公德的公民意识。

二、在生活、物理、社会中

新教材打破了原有的编排体系,不仅科学、生动,而且成了初中生爱不释手的通俗科普读物。本册书共有26处介绍了物理知识和社会生活知识,其中涉及环保内容的有6处,约占总数的23%。这种拓展和延伸,引导学生思维向开放性方向发展。例《物质三态温度的测量》,中学生对温度很熟悉,但缺乏深入的了解,至于温度的变化对人类生活会产生哪些影n向,学生更缺乏认识,教材通过此栏目介绍了“温室效应”与“热岛效应”,引导学生对周围环境温度问题的思考。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至于较深的科学道理的理解,今后随年龄增长和知识积累,自然会“水到渠成”。

施教策略:教材内容的拓展和延伸,转变了教学观念,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空间,通过这个平台使储存知识变成学会学习,把书本变成学本。如《热岛效应》中温度与环境的关系,可采用学生阅读、教师引导:也可在网上寻找相关资料;也可采用黑板报、橱窗、墙报进行宣传;还可举办温度与环境知识讲座或开展小论文竞赛形式等。无论采用何种形式,都应把主动权还给学生,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兴趣、习惯及一定的学习能力。

三、在插图中

新教材一改以往的黑自插图,编排了大量具有直观感的彩色图片。这些图片形式多样,有图表、照片、漫画、情景再现……总数达300幅左右,其中宣传环保的插图有20幅以上。如《水循坏》,从水循环拓展开去,编排10幅图文并茂的图片,前四幅展示了水是生命之源,水对人类生恬生产所起的作用,水给大自然增添了无限美景,引发了学生认识水资源,了解水的珍贵;后四幅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情景,说明人们不合理地利用水资源,破坏水资源则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插图通过强烈的视觉冲击把破坏环保的恶果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认识到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

施教策略:新教材的插图,一方面在学生视觉和心理上展示了较为广阔空间,另一方面让学生通过插图了解生活、人文、环保等知识;教学时可根据图片反映的内容来把握插图的外延,引导学生由课内拓展到课外,教学可设计三种教法,一种是直接观察插图,寻找插图所反映的主题,如插图(1-18)、(1-22);一种是对插图进行再加工,如图(2-10)中的热岛效应,教师可用简笔画,寥寥数笔画出乡村、城市的热量对流形成的原因。如果借用Flash动画处理效果更好;另一种可用多媒体把环保画面扫描到电脑中,收集整理与画面相关的环保图片或生活片段,借用背景音乐突出保护环境和破坏环境两种结果,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心灵震撼,联系生活,深入探讨,最后提出进行环保我们该做些什么,[如水循环中(2-41至2-48)]引起学生共鸣。

四、在课外实践与练习中

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过于注重知识传授,漠视学生的生活经验。新课标强调教材要与学生生活联系,注重知识经验的整合性,倡导课程的综合性。在此理念下,综合实践课程应运而生,教材对传统的练习加以重大改革,由“是什么(WHAT)、为什么(WHY)”添加“怎么做(HOW)”,故称为“WWW”练习,不仅对教学内容进行延伸和拓展,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延伸和拓展,从课堂走向生活、走向社会。例《水循环》“WWW”练习中编排“分小组考察学校或社区附近水域的污染的情况,完成下列考察报告”的内容,用动态的实践形式使学生一方面形成对水循环的了解,另一方面对水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自觉地增强水资源保护意识。做到节约用水从点滴开始。

施教策略:综合实践是当前课程改革的一个新的生长点,它的推行必将对本课程注入新的生机。在综合实践中,学生面对的是真实的问题、真实的情境,如环境污染、交通问题、风土人情以及变化莫测的生活现象等,因此笔者设计校内课相对集中、校外课相对分散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有时间走出教室、融人自然,如“学校环境噪声情况”“校园绿化”可集中利用校内时间调查,写好调查报告。也可与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相结合:如上面所述水污染可采用校外课时分散调查,可组织学生成立兴趣小组,也可以学生居住地域,自由组合,利用闲暇调查附近区域水污染情况,整个探究没有固定答案,关注的是学生参与探究、参与实践、参与反思的过程,对结果可适当评价,也可利用橱窗、黑板报、墙报进行宣传和展览。提出有利于环保的整改意见,自觉提升自身素质。

总之,教师要用新的理念挖掘教材潜有的魅力和价值,主动建构环保教育的平台,选择学生最喜欢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教育,促进青少年一代环保意识的提高,塑造年轻一代更健美的人格。创建更加美好的家园。

(责任编辑:邱金章)

猜你喜欢
新教材意识物理
地理新教材封面图像解读
留言板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物理必修1、必修2第一轮复习检测题
消防意识
对一道新教材习题及解答的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