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学好物理的几点做法

2006-12-27 03:44兰世德
中学理科园地 2006年3期
关键词:温度计惯性水龙头

兰世德

素质教育的目的是要教会学生会学习,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发展,则要靠教师的点拨和启发,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此,本人认为在物理教学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能力。

一、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每节课开始,教师要利用应有的仪器,让学生细心观察,并告诉学生:提高观察能力是学好物理的关键,也是成才的重要智力因素,具备较强的观察能力,才能正确的分析和总结。同时告诉学生观察时不仅仅是用眼睛看,还要用脑子想,而且对任何事情的观察都不是一次完成的。需要耐心、细致地从各个侧面进行。如:在观察家用室内温度计时,应引导学生从外向内观察,温度计的外面是玻璃管,里面装有红色的煤油液体。在从左向右看时。温度的左边有摄氏温标,右边刻有华氏温标。从下往上看时,刻度范围从一200c到+50℃(华氏温度略)。从不同角度观察时,如果人眼的视线绕着温度计从左到右旋转,当视线从正前方看时,温度计内的红色液柱最粗。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温度计的正前方玻璃管做成三棱柱形,具有放大镜的作用效果。从不同高度观察温度计内的液面位置。读数不同。从对比观察来看,玻璃管的下端有一段玻璃泡比较粗,上端的内径很均匀,而且刻度是均匀的。在引导学生观察时,教师主要是教给方法,教会学生会观察。

二、要发挥学生的思维特点。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

在学生学习物理过程中,在思维上具有这样的特点:一方面思维积极、活跃。对各种事物都感兴趣,只有好奇心;另一方面由于受他们知识能力所限,观察分析问题仅停留在表面。他们往往在学习有关物理新知识前,已形成了对某物理知识的认识。这些认识,一部分是课外阅读形成的,另一部分通过亲身观察而体验出来的。这些观察、体验往往具有局限性和片面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帮助学生跨越思维障碍,使他们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及时解决疑难,把错误消失在萌芽状态。例如:由于思维停滞在感知水平上,有的学生会提出:高速行驶的汽车,刹车后向前运动的距离,比低速行驶的相同汽车在刹车后通过的距离大,这能否说明,物体运动速度越大。惯性就越大?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要比较相同汽车不同速度的惯性大小,应比较用相同制动力;改变相同速度所用的时间长短。强调没有条件的比较是不科学的。引导学生质疑时应注意在相同条件下去比较某一物理量在不同过程中的变化。对于学生提供的这个质疑,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设问,如果说物体的速度大,惯性越大,速度小,惯性也小成立的话,那么速度为零的物体它的惯性也就没有了,这显然是一个错误的结论。所以物体的运动速度的大小不能决定物体惯性的大小。学生通过教师点拨,明确了原质疑的正确与否。

三、要利用熟悉的事物和事理来比喻抽象的物理现象、概念和规律

在教学中,有目的地把科学性和通俗性结合起来,恰当地运用比喻,能使概念形象化,使学生形成兴趣,诱导他们去深化理解。如:在讲解导体电阻的并联时,干路中总的电流和各支路的电流关系时,可以引用生活中的水流来作比较,在用水时,如果每个同学都把每个水龙头打开,显然水龙头开得越多,每个水龙头流出的水就越小,说明了每个水龙头的水是从总水管中分流出来的;这种从抽象变为具体,能使学生知道,总水管中的水流量等于各分管中水流量之和,从这生活实例引申到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与各支路电流关系同水流相似,得出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这样使学生就易于想象、理解和接受。

以上是本人对如何培养学生学好物理的三点做法,仅供参考。

(责任编辑:谢世如)

猜你喜欢
温度计惯性水龙头
自制温度计
推理:左扭扭,右扭扭
温度计为什么 能测温度?
空中的水龙头
温度计的制作原理
声控水龙头
无处不在的惯性
对惯性的认识误区
落伍的图标
无处不在的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