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初中物理总复习的实践与思考

2006-12-27 03:44林荣川
中学理科园地 2006年3期
关键词:浮力考点中考

林荣川

初中物理知识点分散,涉及的内容多,复习时间短,总复习时难度较大,应该从宏观(整体复习方案)、微观(课堂教学模式)及学生心理等方面进行优化调控,以提高复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就以上几个方面谈谈我在初三物理复习中的实践和思考。以达到抛砖引玉之目的。

一、制定严密的计划。采用“三轮复习”法

近年来,中考改革一直在稳步推进,无论在招生制度还是命题指导思想、考试内容和形式等方面都有所变化。等级制虽淡化分数差异,本质上仍是应试考试;命题的指导思想中,强调应有利于高中教育的普及,换言之,试题应有利于提高及格率(降低难度);试题的内容充分体现生活和物理、实验探究(注重能力)。虽然现在中考有所改革,从宏观上进行“三轮”复习仍是必要的。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中考复习前备课组应制定严密的计划,做好复习进度计划。

考试计划:复习过程中的阶段性过关考试(如力学、电学部份),由学科自主安排;校质检、市质检、县质检、模拟考试。由年段统一安排,达到以考促读,以考促练,强化巩固,及时反馈。

复习计划:采用“三轮复习”法,复习中进行知识点、知识链、知识网的梳理和构建,融会贯通;要不漏知识点,多练考点,强调重点,突破难点;注重把社会生活和物理知识有机结合,把基本实验和探究结合于复习中。

第一轮:抓住课本,夯实基础

目前的中考物理试题,基础题面广量足,而一些综合题也是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三基)的综合应用,因此抓好基础是关键。进行课本的精读、精记、精讲、精练,复习应立足课本,依据《课标》和《2006年福建省初中物理学业考试说明》。

1、以“读、讲、练”为主线

复习按课本顺序,依据市编指南进行,精选一套章节配套练习进行训练。复习每章前,应要求学生进行课前准备;讲授时,对知识点要认真梳理、细致到位,注意知识结构化,菜单式板书,进行前后知识联系,形成网络,便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讲解配置的例题,应结合学生的生活,选自课本、中考题。有针对性,便于学生理解应用:对于一般性的考点通过启发式问答再现,对于考点中的重点、难点要以例题形式出现、并进行黑板练习。课外作业、练习反馈。

2、将基本实验和探究结合于复习中

复习课形式单调,枯燥无味,知识容量大,众多的知识点如果仅靠老师在课堂上“灌输”给学生。变成新课的“浓缩”,学生必然是被动的,也是无效的,因此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积极参与,动眼、动脑、动手,分析讨论问题,融入于教师的引导中,除采用各种复习方法、复习技巧外,实验的结合是较好的方法。可行的操作是,基本实验仪器、基本操作、实验探究以师生随堂演示为主。实践证明,学生的兴趣浓厚,课堂效率较高,同时,老师又顺利地进行实验专题复习。

如“密度和浮力”复习。测小石头的密度,可以把天平、量筒、密度测量等知识贯穿始终,比纸上谈兵有更大的说服力;测浮力时,可选用器材:弹簧称、溢水杯、盛水杯、烧杯、量筒、浮体、同体积的铜块、铝块、汽油、水、密度计,进行弹簧称测浮力,验证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与浸没深度无关,不同物体浮力只跟液体密度、排开体积有关,多种方法测液体密度等实验。通过实验能突破学生在浮力知识中的难点:理解浮力知识,减少解胚中的失误。

习题实验也可以进行课堂演示。如小实验、物理量测量、电路开关操作、电路故障等:可以用光盘播放演示实验,配合复习;还可以提供实验器材,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实验室自主实验。第一轮复习中,尽量让学生做到记忆要扎实,解题要规范。方法要讲究。第二轮:把握重点,专题复习1、“板块式”结合中考题型进行专题复习教师应充分备课,精选题目,从整体上掌握复习重点。打破教材的章节顺序,内容以力(声)学、热学、光学、电学、信息材料能量五大板块,对每块的重点知识、热点知识进行专题练习(如自选器材小实验,测密度实验,伏安法实验,压强计算,功、功率、机械效率计算,串、并联电路计算,电功、电功率计算等),通过学生的自主思考与练习来完成,同时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增强知识广度。注意以学生为主体,以练为主,以讲为辅,采用精讲巧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掌握解题方法。

2、进行整卷的训练,提高解题的熟练程度和准确程度

让学生通过试卷的反复练习,能充分熟悉中考试题的题型、题量、知识的重难点、考点的分布,达到熟能生巧、举一反三。讲解时要注意一题多解,要搜集补充具有代表性新颖的练习题,开阔学生的视野、思路,培养解题的灵活多变性。讲、练、考在此有机结合,集中强化,要注重对每次考试进行分析、评讲、反馈,不断总结,反复提高。

评讲试卷是学生发现错误、纠正错误,达到正确理解的手段之一,教师重点讲规律、讲方法、讲思路。讲评试卷应注意:一评学生带有创造性的解答;二评学生混淆不清的错误;三评带有共性的错答。

第二轮复习中,让学生做到解题要熟练,思维要活跃。方法要创新。

第三轮:针对考点,模拟训练

进入六月份,各县市的质检卷,模拟试卷较多,应注意信息搜集分析,找出共性,突出考点,针对性训练,从中感悟新颖的试题,能力的试题,创新的试题,哪些题型有所欠缺,训练不够,哪些知识有所遗漏,都应及时调整复习对策。经过前两轮的复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解题能力的培养都有所提高,但由于临考,心理越紧张。因此仍要进行必要的适应性训练或模拟训练。应主动与学生沟通,给学生一种信息,我们的复习准备比较到位,能轻松应对中考,以提高学生自我控制和调节能力,使学生进入考场时有一种熟悉感,适应感。

二、实践中的若干措施和策略

1、复习物理概念、规律,力求做到“五会”

第一轮中将复习大量的重要的物理概念、规律。而这些概念、规律,是解决各类问题的基础,因此要真正理解和掌握,应力求做到“五会”:

(1)会表述:能正确地叙述概念、规律的内容。

(2)会表达:明确概念、规律的表达公式及公式中每个符号的物理意义。

(3)会理解:能掌握公式的应用范围和使用条件。

(4)会变形:会对公式进行正确变形,并理解变形后的含义。

(5)会应用:会用概念和公式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和计算。

复习中。我主要把力学、电学物理量相关知识要点进行列表比较并印发给学生,便于学生查阅比较,记忆理解。2、采用比较法进行知识点的比较,复习中使用频率较多,比较,可使知识概念清晰、脉络分明,使学生易于记忆理解,减少记错记混,提高复习效率。初中物理知识点中,有很多的“近似点”(如误差和错误、高度和深度、竖直和垂直、面积和受力面积、质量和重力、压力和压强、阻力和摩擦力、惯性和惯性定律、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等),要进行比较区别;有很多的“异同点”(如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压力和重力、浮力问题中的V、VGVGV、漂浮和悬浮、反射和折射、凸透镜成像、热量和热能、蒸发和沸腾、汽油机和柴油机、电流表和电压表、伏安法测电阻、电功率、串联和并联、电动机和发动机等),要进行比较辨别;还有一些“模糊点”要转化(如实像和虚像、密度、电阻、比热、热值的物理含义)。

进行比较时,要精选实例,根据知识点容量,可启发式点拨,也可以列表式对比,如公式比较,电学实验探究比较。

3、适当归类,把知识条理化和系统化

在专题复习中,归类特别重要,可以把相关知识纵横联系,便于进行分析、比较、综合、举一反三,又能突出重点、考点。

(1)数据记忆类:声速、光速、标准气压值、g值、冰点、沸点、比热、电度、电压值等。

(2)画图识图类:画力的示意图、力臂、绕线图、光路图(反射、折射、平面境、凹、凸透镜)、时温坐标图(溶化、沸腾)、电路图(串并联、家庭电路)、磁感线图(安培定则)等。识别仪器装置图、实验图、电路图、坐标图(t-v、t-s、V-m、U-I,t-Q、h-p、t-W、时温图)、图表分析等。

(3)概念规律公式计算类:密度、压强计算,速度、功、功率、机械效率计算,串并联电路计算。电功、电功率计算等。

(4)仪器使用读数类:刻度尺、秒表、天平、量筒、弹簧测力计、压强计、温度计、体温计、电流表、电压表、变阻器电阻箱、电能表、铭牌意义等。

(5)实验探究类:(迷你)小实验、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开放性实验等。

(6)时政生活类:时政、科技、人文、生活和物理等。

(7)图文阅读类:阅文、阅图、学科渗透等。

(责任编辑:陈光明)

猜你喜欢
浮力考点中考
中考“三数”大扫描
2017年中考数学模拟试题(一)
统计知识考点解析
解读分子结构考点
中考英语完形填空练习
集合考点例祈
第十章浮力
探秘浮力
神奇的浮力
放松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