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化成长反思

2006-12-30 07:54杨福祥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6年9期
关键词:林斯基苏霍姆专业化

一个理想的教师能告知他的学生关于许多问题的良好答案,但是最好的教师 能够不直接说出,而帮助他的学生自己去思考出答案;一个理想的教师是热情亲切的谈论家,但是最好的老师知道,当他的学生争取用自己的语言形成他们的思想时,如何保持镇定和忍耐;一个理想的教师是谦恭的,他很自然地感到他积累的有关学科的知识和智慧,远比他自己更为重要,但是最好的老师甚至是最谦恭的,因为他尊重年轻人的感情,比对待一位朴素的老人自然更为重要;一个理想的教师知道他的学生必须是忠诚负责的良好公民,但是,最好的教师知道负责任、诚实和良好公民的条件不是在一门课程中“教”出来,因为这种品质是通过日常生活而不是通过日常讲演而形成的:一个理想的教师力求使班上学生在他的控制下,但是最好的教师知道他首先必须能控制自己;一个理想的教师得到比他的工薪高几倍的奖金,但是最好的教师还得到深刻的内心的愉快,这种愉快是无法用语言形容,也是不能用金钱来折算的;一个理想教师的学生学完他们的课程,毕业并安置好的工作,但是最好的教师的学生在每天的生活中得到报酬,因为他们已经发现探索精神的生活是激动人心的;一个理想的教师就是干好自己的职业,但是,最好的教师是把自己的职业当事业干,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

那么,怎样才能更好的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呢?

乔治·萧伯纳说:“征服世界的将是这样的人,开始时,他们试图找到理想中的乐园,但当他们寻找不见时,便亲手创建了它。”新课程改革让我们走进了一个没有地图的世界,每个人都在摸索前行,无论跌绊也好,无论精彩也好,我们都在努力使自己脚下的路不断延伸。是的,只要延伸就有希望。我们要在纷繁的理论环境和相对宽松的教育环境中迅速成长起来,我以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拥有爱心

巴特尔说:“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苏霍姆林斯基说:“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信仰的力量》一书也指出:“爱是我们的信仰,人类唯一的信仰。”

“我以我心付童心”,教育家魏书生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上课铃声响了,他招呼学生进教室,12岁的小女孩阎秀君却调皮地不答应,执拗的要求再玩一会儿,而且拉着他的手强迫他就范!为了“我以我心付童心”的自我承诺,为了保护儿童天真烂漫的心灵,他妥协了,尽管这是一个无理要求。我想,只有博爱、真爱,才能做出如此的举动,并且是这般的自然而然。

二、树立思想

拿破仑讲过一句话:“世界上只有两种强大的力量,即刀枪和思想。从长远来看,刀枪总是被思想战胜的。”

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获取思想,再融化成自己的想法,使学生在人生的大道上,不论处在喜、怒、哀、乐或困难挫折中,都有勇气 和能力去面对,不会惊慌失措。为了实现这一教育目的,每一个教师就有责任让 学生获取思想,而且是尽可能地科学地获取有益于他们身心发展,有益于他们个 体的生存及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当然,教师首先就应是一个有思想的人。因为一 个人真正可贵的也是他的思想,而使一个人真正有别于他人的也是思想。作为人师,有思想才有光彩,有思想才有魅力,有思想才有价值。

纵观许多特级教师的成长经历,他们都在努力建立自己的教育思想体系,坚持做最好的自己。有人称特级教师李镇西是“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可他反驳说:的确,我是研究苏霍姆林斯基成长起来的,但我从未希望自己成为苏霍姆林斯基,我只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三、努力践行

苏格拉底曾经对学生们说:“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咱们只做一件事:每个人尽量把胳膊往里甩,然后,再往后面甩。”说着,他做了一个示范。然后,他接着说:“从今天开始,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吗?”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谁能做不到!可是,一年之后,苏格拉底再问起此事的时候,发现全班只有一个学生坚持了下来。这个人,就是以后的大哲学家柏拉图。类似事例,举不胜举。由此可见,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一个不断成长的过程,而不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这需要教师在不断实践中完善。

四、勤奋阅读

古人云:一日不读书,其面目可憎。莎士比亚说:“生活中没有书籍就如没有阳光,没有书籍支撑的智慧,就如鸟儿没有翅膀。”苏霍姆林斯基说:“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

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有极其开阔的教学视野。古今中外,天南地北,全在胸中,课堂上才能得心应手,挥洒自如。广阔的教学视野依赖于广博的阅读,但是现在有不少教师情愿画地为牢,找一大堆看似无懈可击的理由把自己禁锢起来:教师的日子是迷+忙。十年如一日的日子匆匆忙忙,教法理念的花样翻新迷迷惑惑……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忙里忙外,一本书,几个月也看不完,哪儿有时间捧读啊!的确,人人大都很忙。如果你不让自己的学生感到你持有的不是旧船票和不是重复昨天的故事,那你就努力读书吧。既读学生读的书,又读教育名著,这样做,一是为了学生,二是为了从教书匠过渡到教育家。

五、处事公平

一位优秀的教师,处理学生的事情总是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面。我曾经收到我的学生寄来的一封信。她在信中说:“老师,我上大学后,发生了一件事:

我和同桌在上晚自习时因一件小事而吵了起来,我认为,我俩都有责任,但班主任发现后却狠很的批评了她,没有批评我,原因可能是我学习好。这使我想起了过去发生的一件事:从上小学到中学,我的学习一直比较好,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即使做错事,老师批评的是其他同学而不是我。正因如此,我养成了一种刚愎自用、夜郎自大的毛病。记得上初中时,有一次,您来查晚自习,发现我和一位同学玩耍,您问我干什么,我不但矢口否认,还态度蛮横。于是您把我叫到办公室严厉的批评了一顿,晓其利害。若不是那晚您用带火药味的口气批评教育了我,我可能永远也改不了自己的毛病,更意识不到这样发展下去的危害性。在我的心目中,您是我所遇到的所有老师中最公平的一位好老师!”这话虽有点言过其辞,但道出了身为人师应处事公平的真谛。

21世纪“全民教育”理念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它的意义已不仅是接纳所有的受教育者,更在乎于教育的过程和结果,这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是,教师自己首先要敢于向自己挑战,在不断反思与实践中真正成长起来,“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做一个真正理想的教师。

(杨福祥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葛家岔学区)

猜你喜欢
林斯基苏霍姆专业化
“冰人”杀手:残忍杀害200多人,家人一无所知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他为什么令人敬仰
纪念苏霍姆林斯基让教育更美好
O.B.苏霍姆林斯卡娅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论专业化老年媒体的发展之道
苏霍姆林斯基学前教育思想探析——基于“快乐学校”教育实践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