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浮于事

2007-05-14 13:37
杂文选刊 2007年1期
关键词:列队饭馆职责

顾 土

每个时代都有流行的词汇,就像如今挂在嘴边的腐败一样,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人浮于事也讲得最多。因为不再天天大指批判、抓敌人、喊打倒帝修反、警惕阶级斗争新动向了,而业务任务一时半会儿又没那么多,大家一个子就变得茫然若失。当时,办公室里最常见的形象是一堆人各自伏在带玻璃板的两头沉上,有的自己看报纸画红线寻找新精神,有的温习考试资料准备迎接第二春,还有的干脆围成一桌慢悠悠地闲谈;办公室外尽进管挂着“非公莫入”和“闲人免进”,但谁都知道,凡是能进来的多半都有私人交情,进来不走的也非闲人莫属。

经过二十多年,过去人浮于事的地盘现在是不是还那么人浮于事,我不大清楚,可是,我又发现了许多人浮于事的新地方、新方式。

二十年前叫自选商场的地方,现在都改称超市,就是超级市场。当时不喜欢叫超市,不像现在,市场超级不说,女声也可以超级了。其实,现在我见过的超市多数并不超级,叫自选商场都勉强。当你走进所谓的超市,发现站满了营业人员,他们会死死逼问你买什么,然后坚定地扬此抑彼,一副重任在肩的模样,让你既无从自主,也无由自选,更不“超级”,比从前的胜利副食店还降了一级。

以前我们去胡同口仅有的一家理发店剃头,不能不足足坐等半天,排长龙盯着多少年不变的那几位老师傅不紧不慢地推、刮、剪、掸;今天我们去美发一条街,十几家几十家发廊都有一个班甚至一个排的少男少女在列队翘首期盼着为客人洗头捶背,并且面孔一月三变,似乎我们四周正潜伏着一支浩浩荡荡的洗头后备大军。

我家附近十几家不同称号的药店,每家尽管只有十几平方米,可每平方米都挤着一位中年女店员,天天扎堆儿唠家常,一旦有客,又一拥而上,集体锲而不舍地探问异性隐私,以便举荐她们最不该明白却又自认为最明白的灵丹妙药。

过去有位老邻居,很久以前开过饭馆。他说他家那时的馆子有十几张桌子,厨子不算,夫妻俩再加一位跑堂儿的小伙计,生意张罗得利利索索。我在意大利米兰一家菜馆吃大菜,周围几十位客人,总共只见四位服务生忙里忙外,忙里偷闲还不时俯身笑问“满意吗?”“菜怎么样?”别看他们脚步如飞,但我稍一示意,当即就会有一位春风满面地立在眼前。听见看见这样的餐馆令我不得不与近些年日常出入的饭馆比较。为什么我经常去的那些地方,无论客人多寡,满目都是服务员?从大门外就开始列队迎送,里面还分引座、开单、上菜、结账、领班。客人少时,他们一齐看你动嘴,听你吐字;客人多时,你必须使劲朝他们连挥手带叫喊。

机场制服人员,其职责就是为旅客飞行服务,这似乎不成问题。奇怪的是,我时常上下的机场,许多制服人员的职责好像另有所属。端坐在小柜台后面的一心一意专卖各种电话卡,不断走到旅客面前的一门心思推广各家手册。当然,还有更多的制服人员属于身负两职、明暗兼顾的那类,比如给你登机牌,让你安检时就可能硬套上一张广告封。前几天在浙江的一家机场登机,我又知道,原来他们还引进了内部竞争机制,领登机牌时被套卜的广告封,到了安检口又被一把扔掉,立即换成别家的一张。

人浮于事,大锅饭铁饭碗还有原因可说,但是,那些自负盈亏的地方何以也是这副模样,我就有些莫名其妙了。

【原载2006年11月20日《广州日报》】

插图/朱森林

猜你喜欢
列队饭馆职责
免费午餐
又访兰考
途经澳门殡仪馆
打孔
免费午餐
京味小饭馆 见证大时代
企业如何有效实施不相容职责分离
斯诗私塾
熟悉的一支大军
德国爆发新纳粹列队大游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