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如飞刀,刀刀催人老等(四则)

2007-05-14 13:37jimi等
杂文选刊 2007年1期
关键词:飞刀农牧民矿泉水

jimi等

岁月如飞刀,刀刀催人老

这是个怎样的境况!老人活着的时候得不到子女的贴心照顾,无奈希望走后能得到他们的一些安慰。盼望后人能够藉此在他们的墓前多烧半柱香,多望一眼,多逗留一会儿,死也安然了。

《墓碑上取款》一文(《杂文选刊》2006年11月[上])形象、生动、深刻地刻化了老人们生前无奈的心境及其良苦用心。无论社会怎样发展,怎样去优化养老体制,也满足不了老人们内心深处真正的需求。人老了总是希望膝下子女们多体贴、孝顺一点,活着的时候需要关心和尊重;死后更盼望有人常去他们坟头追悼和怀念。

或许,如今的“啃老族”和“蹬老族”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毕竟,岁月如飞刀,刀刀催人老,谁都会有这么一天的。

jimi(江苏)

大学之大

如今国内的某些大学,就像更年期后的桔子,穿着大楼、大门、大地盘的华丽外衣,却无大师、大气、大学问的厚重内存。

某大学大门有“造价八千万元”之说;深圳一贩卖文凭的“黑窝点”竟设在正规高校内,花一两万元即可买毕业证,且“经得起”上网查验。

大学搞笑的“行为艺术”,一再向世人证实:它们亟待原装的大学精神来启蒙。

在国内,北大也算个“名牌”。据说要建成国际公认的世界一流大学,其“天天向上”的面貌着实可嘉,然“好好学习”的作风则大打折扣。要么办“博彩MBA”班,要么建高尔夫练习场(《“看得见的北大”与“看不见的哈佛”》,《杂文选刊》2006年11月[上]),不知要把“自由之思想,独立之人格”的北大精神歪曲到南极还是北极。

而哈佛就“逊色”多了,居然宣扬什么“看不见的哈佛”。考上哈佛的新生,拿到录取通知书,不搞谢师宴,不劳父母心,提前一个月上路,靠打工收入到达学校,除去花费,反而挣了一百多美元(《美国新生上“哈佛”》,《杂文选刊》2006年11月[上])。想必这样的大学、这样的学生即使再“出格”,也出不到哪里去。

看来,大学之大,精髓在学。大而无学,何大之有?

潘德东(重庆)

一篇杂文与“小么哥”

读《重新倡导“温良恭俭让”》(《杂文选刊》2006年12月[上]),我马上想到眼下正红遍齐鲁大地的电视主持人“小么哥”。

大家会问,“小么哥”是谁呀?他与文章有啥关系?齐鲁电视台有一档叫《拉呱》的社会新闻节目,因主持人对发生的各类事件“有么说么”,所以被称为“小么哥”。“小么哥”天天说的并不是什么轰动性的大事件,几乎全是围绕老百姓生活中发生的新闻展开话题,尤其涉及“温良恭俭让”内容的格外多:有楼上楼下邻居小事闹出伤人纠纷的、有公交车上不给老年人让座的、有兄弟反目不孝敬父母的、有讹人坑人的……对这些反面题材里的主角,“小么哥”用不拉“人话”的特殊方式狠狠点评一顿!而对那些好人好事,“小么哥”除了赞美,还不忘反复告诉为人不咋地的该向人家学什么。

《重》文与“小么哥”主持的《拉呱》,内容虽没有出奇、出新,却实实在在触及到社会环境中“温良恭俭让”的倒退,及改进的重要性。如果利、不上这一基础课,又怎能去构建好和谐社会呢。

赵少军(山东)

“卖奶不如卖水”政府有责

《卖奶不如卖水,怪象应该怪谁》(《杂文选刊》2006年12月【上】)一文谈到,在内蒙古兴安盟一瓶一斤装的矿泉水卖两元五角,可农牧民卖一斤牛奶才七角八分。为此,作者发出了“这种怪象应该怪谁”的质问。对此笔者深有同感。

出现这种现象完全是市场化的结果。依照我国《物价法》的相关规定,这两种商品都不属于“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的范畴,而是属于“市场调节价”的商品。所以,解决这个的问题依靠人为地抬高或压低矿泉水的价格根本不是办法,只会使牛奶滞销和矿泉水的供不应求。

市场经济虽然说是目前最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制度,但是市场经济并不具有使社会自然走向公平公正的功能。对于这种不公平现象,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的通行做法是,对劳动强度大,生产周期长而又很难产生较大经济效益的农副产品给予补贴,而对像生产矿泉水之类投入不高,生产过程相对简单而又利润丰厚的企业多收税的办法予以解决。我国近两年也实行了对种粮农民给予补贴的政策。但补贴的政策并未惠及生产其他农副产品的农牧民们。所以,政府应该借鉴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的做法,出台对养牛户的利、贴政策。使农牧民们的辛勤劳动能得到相对合理的报酬。这才该是负责任的政府对待不合理现象的正确态度。

王志广(河北)

猜你喜欢
飞刀农牧民矿泉水
李飞刀的飞刀(外一篇)
瓶盖“水龙头”
新疆吉木乃:“三平台”助力农牧民增收致富
远教“三结合”服务“农牧民夜校”
最珍贵的生日礼物
艺高人胆大
李飞刀
知趣
变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