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的本能与人性的反差

2007-12-04 02:08白彦和
西部教育参考 2007年6期
关键词:斑羚本能种群

白彦和

当代著名动物小说家沈石溪的《斑羚飞渡》是他作品中的上乘之作,他刺破了人类文化的外壳、礼仪的粉饰、道德的束缚和文明社会的种种虚伪表现,毫无遮掩地直接表现了丑陋与美丽融为一体的原生态的生命,极有吸引力、震撼力。通过一群被逼入绝境的斑羚求生、自救的全过程,作者将动物的本能与自称“万物之灵”“至高无上”的人类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一、抓住动物的本能,发挥合理的想象,演绎出一幕惊天动地的壮举

作者对动物行为的自然动机观察得细致入微,严格按照动物特征来描写其行动,并且深入动物的内心世界,运用严格的逻辑思维和大胆想象,模拟动物的思维,进行心理描写,为作品奠定了坚实的价值基础。

(一)跳跃的本能

斑羚具有肌腱发达的四条长腿,极善跳跃,是食草类动物中的跳远冠军。因此在生命陷入进退维谷的绝境之时,一只老年斑羚出于跳跃的本能,自然地、也是必然地产生了跳跃断崖的冲动,但终因能力不及而坠崖落水。

(二)头羊的本能

很多动物都有自己的首领。这些首领往往具有健壮的体魄、聪明的头脑和威严的气势,他能够带领群体维持良好的生存状态和生存环境,能够在危机时刻挺身而出,保护整个群体的利益。文章中的镰刀头羊就是这样一位首领,当黑色母斑羚正为虚幻的彩虹吸引而绝望地走向悬崖时,他只发出一声吼叫,就把母斑羚惊醒,让斑羚群分为两拨,快速而有序地完成了一次悲壮的“飞渡”;在生死抉择的关键时刻,他毅然选择了老斑羚那一拨,把生的希望留给了中、小斑羚,榜样的力量招引和维护了两拨斑羚数量的大致均衡。因为它的冷静坚定、临危不惧,才使得整个种群绝处逢生。

(三)种群的本能

斑羚“飞渡”是本文最壮怀激烈、惊心动魄的一幕,时间先后选择之精确、跳跃幅度控制之高超、跳跃技巧掌握之娴熟、对接时机衔接之吻合,令人类的群体运动相形见绌,令人类一切科技成果黯然失色。生的辉煌、死的壮烈,对接出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生命弧线,碰撞出种群智慧的亮丽光泽。

二、人与斑羚在行为、心理上的强烈比照,产生了烘云托日之艺术效果,有力地凸显了斑羚的精神特质

文章中的“我”与其说是一位狩猎者,倒不如说是斑羚求生、自救全过程的观察者、见证者。作者通过“我”这一独特视角多层面的侧面烘托,逐层展现斑羚的精神内核,从而给人以心灵上的震撼。

(一)斑羚行为的观察者

斑羚的行为、举止都是通过作者的眼睛呈现到读者面前的,作者力图通过自身生物学、动物学、动物行为学等方面的知识储备和长期在原始森林中的考察体验,还斑羚以原生状态而不是人格化的动物形象,从而使整个故事沿着动物的特殊行为逻辑向前发展,给人以纯自然的感官体验。这种“旁观者清”的冷峻叙述方法,标志着作者的动物小说创作臻于成熟。

(二)斑羚心理的反照者

作者用自身的猜测与斑羚的动机构建起巨大的心理反差,从而形成强烈的心理反照,发出震撼人心的艺术冲击波。这篇小说中人充当的是一个不光彩的角色,是自然的入侵者和掠夺者,与斑羚的精神品格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人类自诩为“万物之灵”的高等动物,自己给自己定义为“人科”,在这个世界中是独一无二、至高无上的,是世界的主宰。人类拥有强劲的思维能力和先进的科技手段,可以改天换地,所以人们常说“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人定胜天”之类的豪言壮语,对于和自己生活在同一星球上的其他物种,人类是蔑视的。人类肆意屠杀它们,已经导致了许多物种的灭绝或濒临灭绝。斑羚飞渡的惨烈、悲壮,让我们看到了动物身上那种神圣而不可侵犯的力量。反思人类,反思人类社会,当灾难来临时,我们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像斑羚那样不害人、不苟活、视死如归呢?

猜你喜欢
斑羚本能种群
母性的力量
阅读理解专练(三)
用道
逆本能
吉米问答秀
由种群增长率反向分析种群数量的变化
种群数量变化中的“率”和“速率”
种群增长率与增长速率的区别
生命的飞渡
种群连续增长模型的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