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立华:盖房进行时

2008-02-27 08:21张盛秋
人物 2008年1期
关键词:大包干茅草屋小岗村

张盛秋

严立华今年63岁,共有两女一儿,女儿们都已出嫁,儿子初中毕业后曾在合肥电子学院念过中专,随后即开始打工。这几年一直辗转江浙一带,现在宁波的一家家具厂打工,一个月工资在一千七八百元左右。现在儿子因为工作时被木板砸伤回老家养病,正好也能为家里盖房子的事情帮点忙。

严立华和老伴儿就住在临街的3间简陋的老房子里,左边一间睡觉用,右边一间是凌乱的灶间,中间就是穿堂门,硕大的大门敞开着,冷风可以随意穿过任何一个房间。虽然眼下住得不好,但他的希望就在眼前——新房子就在老房子后面,房子主体已经盖起,差不多春节前就能竣工了。他盖的是村里统一规划中的两层红砖混凝土结构小楼,总共大概需要8万元,村里会补助两万,其余钱并不很犯难,但也并不轻松,因为房子盖好后,他也就把多年积蓄花得差不多了。但是他承认:即使村里不补助钱,他也要筹划着盖房子了,因为他唯一的儿子已经26岁,该娶亲了,总要有房子,总不能就在昏暗的老屋里娶亲。

提起1978年按手印搞大包干,老人情绪立即激动:当年我33岁,因为吃不饱饭,农闲就带着一家人外出讨饭。那时家里就只有三间茅草屋,就在这新房子旁边。后来大包干了,全家很快就吃饱了肚子,再也没外出讨过饭,还盖起了4间砖瓦房子。

从茅草屋到砖瓦房再到正修建的两层小楼,严立华家的日子在30年间的变化是看得见的。但是,老人自己也很清楚,自家跟自家比,进步是很大,但是和富裕地区农村的农民们比,他的日子还只是温饱,离富裕还有段距离。

“村里没有企业,光靠种地那富裕不了!”这是严立华自己总结的经验。这些年为了致富,他也的确从没放弃尝试和摸索,努力搞好生产。前些年他养过猪,连老母猪算起来养了几十头,但一场猪瘟下来,猪都死了,他只有认亏本。现在猪肉价钱涨了,他家里却只有一头小猪了。就在去年他还养过鸡,他花4000块买了2000只小鸡苗,雄心勃勃本以为能赚钱,没想到鸡的行情也不稳,老两口忙忙碌碌一年下来,也只是不亏本而已,用他的话说——根本没搞到钱。

1998年,张家港的长江村来小岗村搞葡萄园示范基地,严立华将自己的17亩地租给了葡萄园,每亩地每年是500元,这样他每年能有8500元的固定收入。除此之外他还留下3亩田和老伴儿自己耕种,一季麦一季稻,算是能自给自足,种的粮够吃。他的儿子在外打工,虽然每月收入一千多元,但是打工当地消费也高,实际上所剩不多。

现在,严立华很盼望村里能有个企业,“那样才有可能富裕”。当然,他自己虽然花甲年龄,但仍对致富充满希望——前些年村里组织去华西村、长江村参观,他跟着去了,回来就总琢磨小岗村咋样能赶上人家。眼下,他正观察着村里那些种蘑菇的人家和那些来小岗村创业种蘑菇的大学生们,他去蘑菇棚参观过,也找机会和他们拉呱,了解生产和销售情况。他不是不想试,而是之前的多次失败蚀本使他真的有点不敢轻易投入本钱,他就这么密切关注着蘑菇棚的生产状况,说不定哪一天,他会又一次出手,尝试一下种蘑菇是不是能通往富裕路?

猜你喜欢
大包干茅草屋小岗村
故乡的茅草屋
THE XIAOGANG EXPERIMENT
THE XIAOGANG EXPERIMENT
唯物史观视域下“大包干”产生的必然性探析
茅草屋,从贫穷标志到国宝
奶奶的茅草屋
奶奶的茅草屋
发扬农业“大包干”精神 培养新一代安徽农民
人民的好村官沈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