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国品盼望“土里掘金”

2008-02-27 08:21张盛秋
人物 2008年1期
关键词:小岗村大儿子老伴儿

张盛秋

严国品今年67岁,念过初中,在小岗村当年按手印搞大包干的18个农民中,算是有文化的人。果然,走进老人的家,尽管家什同样简陋,但进屋后迎面墙上贴的一对巨大对联显示出这位老人与村里其他老农有所不同。已是午后,严国品的老伴儿坐在矮凳上收拾一只刚宰杀好的鸡,应该是为晚餐做的准备。

老人共有4个孩子,其中3个都在外打工,只有小儿子在家种着20亩地,兼做村里的文书。严国品现在住在大儿子家,大儿子和大儿媳都在外打工,他和老伴儿帮他们看房子,同时也帮在外打工的孩子们带孙辈儿。我们走访他家时,正赶上他的大儿媳从打工的地方请了假回家盖房,她对我们说,她和丈夫在张家港一个做服装加工,一个做水电活儿,两人加起来一个月能有将近3000元的收入,所以这次回老家操持盖房子时间很紧张,能少耽误一天就少耽误一天。

种了一辈子地的严国品对土地有很深的感情。尽管他已近70岁,有一只眼睛还因病近乎失明,但还是和老伴留下2亩地种葡萄。从他的老屋向前看,近处是大儿子那正建设中的两层小楼,稍远的地方即是他的葡萄园。老人说,种葡萄弄好了一亩地能赚3000块,但是如果赶上天气不好,葡萄会很快烂掉,那就可能赚不到钱,搞不好还会贴本,去年赶上连阴雨天,他的葡萄就烂掉不少。

和严立华一样,严国品同样认为只单纯种那点地,想富裕很难。他也曾经尝试过各种赚钱致富的方法——养过猪,养过獭兔,虽然没贴本,但也没赚到什么钱。和严立华观点不同的是,虽然严国品也认为小岗村要想富,就必须有企业,但他强调小岗村的优势仍然是土地,土地才是农民的根。老人笑眯眯地展望前景:如果有一家有魄力的涉农企业进了小岗村,把土地集中,我们农民以土地入股搞定单农业,搞农产品深加工,那时候我们农民离富裕就不远了。他还给记者打比方——你比如我们现在种黑豆都是小贩们来收购,也就是5块钱一斤,如果搞定向生产和收购,我们种田就不盲目,收购价格也高!再比如这个种葡萄,如果规模发展大了,建了冷库,我们就不会眼睁睁看着丰收的葡萄白白烂掉!最后他还指着村头的那些蘑菇棚说,他们种蘑菇就更需要订单在前了,那要卖不出去就很快烂了,但要是能就地深加工,你看赚钱不赚?

尽管眼睛越来越不好,但识文断字的严国品还是很喜欢读书看报,看电视。从前他常看《参考消息》等报纸,现在实在看得费劲儿,就以看电视为主——主要看新闻,安徽的和央视新闻都在他关注之列。

“有比较才知道差距。和30年前比我的日子是好了很多,可是跟那些富裕村子比,我们还差很多。”严国品望着前方自家那刚打好地基的建房现场,幽幽地说。

猜你喜欢
小岗村大儿子老伴儿
THE XIAOGANG EXPERIMENT
THE XIAOGANG EXPERIMENT
掰断筷子
掰断筷子
小孙和小于
如此“老伴儿”
一辈子的幸福在于找了个好老伴儿
穿靴子的猫
人民的好村官沈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