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眉

2008-03-10 09:50
中学生优秀作文·高中版 2008年9期
关键词:眉眼细长画眉

江 源

曾看过红学大师周汝昌先生的一篇文章,题目很有意思:《为了林黛玉的眉和眼》。

周先生开头便说:“如今的‘红迷们,大概谁也梦想不到我为了林姑娘的眉和眼所受的那番辛苦和戏弄欺侮。”怎么回事呢?原来多年前周先生在看庚辰本《石头记》时留意到一处描写黛玉的文字:“两弯半蹙蛾眉,一双多情杏眼”,当时就纳闷:“这可太俗气了,曹雪芹怎么会出此败笔?”以后看甲戊本,却是“两弯似蹙非蹙□烟眉,一双似□非□□□□”,有空待补。周先生感慨,才大如雪芹,竟也为了黛玉的眉和眼大费心思、才短智疏。

几经周折,周先生终于于1984年隆冬前往列宁格勒,看到了补定真本,此二句是: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露目”。

这话多么熟悉!当时我们语本课本上就有《红楼梦》第三回,我找来对照,课本上却作“含情目”。正不解,再往下看文章,周先生特别提到“笼烟眉”“含情目”为妄改,尤其“含露”喻目内常似泪光点点,与文互证,“含情”则俗。至此,我才明白了林姑娘眉眼的奥秘,周先生则轻松地说:“为此两句,远涉万里,冰天雪地,也就不枉辛苦,不虚此行了。”

一双眉目,竟让一位大师“才短智疏”,另一位大师“远涉千里”,可见这眉,在文学家们心中的地位何等重要。不光是被称为“颦儿”的黛玉,还有宝钗、熙凤等红楼诸钗,“眉”都成为刻画她们美丽容颜的浓重一笔。

何止《红楼梦》?信手翻一本诗词,从来不会缺少“眉”的身影。画眉,是古代女性梳妆中最重要也是最诗意的步骤。欧阳永叔那首著名的《诉衷情》,写的就是这情景。“清晨帘幕卷轻霜,呵手试梅妆。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梅妆”即在两眉间点蛾黄的梅花妆,源于南朝寿阳公主。李商隐诗“寿阳公主嫁时妆,八字宫眉捧蛾黄”,说的就是这个。因为“思往事,惜流芳,易成伤”,所以一不小心把眉画得像远山一样绵长,写得确实好。黄升的《黄庵词话》特别将此词题为:“眉意”,可见这“眉”中有深意。

不但必不可少,画眉,也是那个时代女性时尚的一种标志。张祜诗云:“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上马入金门。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说的是杨贵妃的姐姐虢国夫人自恃貌美,朝见天子也不施粉黛,但仍要“淡扫蛾眉”,足见一时之兴。到了白居易的诗中,却云:“小头鞋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外人不见见应笑,天宝末年时世妆。”以前我觉得奇怪,“青黛点眉眉细长”不是很美吗,为什么说:“外人不见见应笑”呢?后来看书才知道,到了白居易生活的唐宪宗元和年间,画眉已从时兴细长的“蛾眉”变为时兴短阔的“广眉”了。难怪唐人有诗:“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新婚少妇,最担心的还是眉画得是否入时。

如此美妙的眉,当然不会被敏感多情的诗人放过。除了前面提到的画眉,以眉喻景也是诗人的匠心独运。最有名的当属宋代王观的《卜算子》: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信手拈来便成了诗,或许这就是眉的妙处。透过平平仄仄间深深浅浅的一低眉,我们可以瞥一眼前朝的诗意与风月。

教师点评

学术随笔的写法应是大家小文。所谓大家,表现出的是渊博的学识;所谓小文,是指从一个角度去写,写深写透,写得情趣盎然。小作者由一个眉眼的神态,探讨文人对女性的刻画,事例与诗词交相辉映,语言行云流水,赏心悦目,读来别有体会。

(吴国珍)

猜你喜欢
眉眼细长画眉
为什么萤火虫会发光
减兰·无题
浅谈细长轴车削加工
不做画眉
不做画眉
终南山
漫画欣赏
不做画眉
天堂与笼子
细长斜型芯在热塑模具中的加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