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官员腐败心理剖析

2008-03-10 05:21胡国成
决策与信息 2008年1期
关键词:贪官腐败心理

胡国成

党政官员违纪和腐败行为是一种很复杂的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很复杂的心理行为,他们在犯错误、犯罪过程中除了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在主观上起作用外,心理因素方面的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党政官员违法违纪和腐败行为,都是其心理上产生了障碍,是在其自身错误心理支配下实施的自觉行为。因此,我们要有效地整饬党纪,端正党风、政风,取信于民,就必须认真研究党政官员违纪违法和腐败心理形成的条件和温床。

一、“人没有满足的时候”——贪婪心理

贪婪心理就是贪得无厌、永不满足的一种过度膨胀的利己欲求的变态反应。贪婪是一切罪恶之源。其主要特征是:不知满足性。贪婪的欲望无止境,所得愈多,胃口越大;冒险性。贪婪能使人丧失理智,不顾社会道德、职业道德、法律法规的约束和舆论的谴责,以身试法,甚至不顾身家性命,疯狂地攫取不属于自己的财富,无耻地掠夺不属于自己的一切;意志薄弱性。贪婪是由于意志力薄弱不能抵御各种诱惑而产生的。贪婪心理的本质是不劳而获。一是贪权:现实生活中,一些人千方百计“谋权”,四处活动“揽权”,撕破脸皮“要权”,不择手段“争权”、“窃权”,不惜血本“买权”,等等,都是贪权的表现。而一旦他们获得了某种权力就误以为有了包括真理、美德等等在内的一切。因而,“一朝权在手,便把私来谋。”二是贪财:一些领导干部之所以走上经济犯罪道路,大都与贪财有关。尽管人常说“财宝动人心,但如果没有贪财的欲望,是不会为其所动的。已处理的河南省禹县原县委书记贾旺海,就曾公开宣扬过:“千里来做官,为了吃喝穿;做官不发财,请我也不来。”这种思想就是贪欲心理的罪恶根源。三是贪色:这种腐败者主要是不正常的心理需要占居主导地位,根本的内在心理因素则是其道德品质败坏,情趣低下,精神空虚;未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及时行乐”的腐败思想严重腐蚀了他们的灵魂。正是这种腐朽的人生观使他们在糜烂的生活中堕落下去。四是贪名:有的好大喜功,争风头,抢彩头,为了争功出名,便不顾现实条件,不顾客观规律,不顾群众意愿,大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有的揽功诱过,有好事时贪天之功、窃为己有,遇难事时百般推脱、怨天尤人;有的藏优护短,报喜不报优,甚至弄虚作假,蒙蔽群众,欺骗上级,等等。五是贪吃:有的领导抱着“人生在世,吃穿二字”的人生观,因而“吃病”缠身,“喝症”严重,凭借手中的权力,大肆挥霍公款,带头大吃大喝,甚至有的吃救灾款、扶贫款、教育经费……

从以上可以看出,在贪欲心理状态下,凡是不能正确地运用高尚情操、祟高理想、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指导自己行为的人,就很容易使自己的私欲自然地发泄出来。特别是在一些腐朽没落的人生享乐主义等思想的影响下,更容易使一个人的言行产生逆反应和恶性循环,最终导致违法乱纪。正如古希腊寓言作家伊索所说的那样:“对于许多人,贪婪是许多祸事的原因。”

二、“我就这样干,看谁能把我怎么样——傲恃心理

这是指一些党政领导干部从个人主义出发,利用自己特殊的地位、权势谋取私利,而又不惧怕的一种心理状态。比如,有的领导干部主管一地或一部门的工作,大权在握,滋长起家长作风和霸道习气;有的则自恃有“后台”、“靠山”或关系,视所管地区或部门为“独立王国”,凌驾于人民和组织、甚至法律之上,随意损害人民利益,侵吞国家、集体财产,欺压群众,搞“近亲繁殖”、“家天下”。倘若有人干预反对,则大施“淫威”:“我就这样干,谁能把我怎么样?有胆量去告吧,我不怕!”在他们眼中,自己就是党,自己就是法,什么党纪国法、国家财产、人民利益,统统不在话下,为所欲为,肆意践踏,持的就是傲恃心理。有一份社会学调查论文显示,82%以上的腐败分子在腐败行为发生中都怀有可以倚仗自己的权力或“靠山”,花很少的成本获得超值的回报,而且被发现检举、查处的可能性很低的恃权心理。这种对以权谋私具有高信心指数的心态,便是支撑腐败行为普遍化的腐败者高心理预期。由此可见,傲恃心理是违纪违法的帮凶,它导致严重无视或践踏党纪国法,危害极大。要端正党风、政风,保持廉洁,必须彻底根除傲恃心理。

三、“人家捞了,我为什么不能捞”——攀比心理

一些领导干部热衷于与社会上发了大财的人攀比,看别人有高档住宅、巨额存款、高级轿车、美貌女子,觉得别人活得比自己风光,就运用手中的权力来聚敛财富,腐化堕落。一些领导干部对占有的金钱、器物、美色有变态的成就感,有的认为有权有钱能光宗耀祖,送儿女出国能造福后代,有的认为有权有色才不会在老板面前“英雄气短”,才会有地位、有身份、有面子。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凡搞攀比者总是打着一些时髦的旗号,竭力从一些政策规定中寻找依据进行庇护,使其“合法化”。在这种情况下,无意识的盲目行为与有意识的投机行为交织在一起,更增加了攀比现象的复杂性。

四、“碰上就倒霉,碰不上就赚一把”——侥幸心理

侥幸心理是明知自己的行为错误,并会产生恶劣后果,而却希望于恶劣后果不会发生的一种投机心理。侥幸心理的突出表现就是“碰运气”、“碰上就倒霉。碰不上就赚一把”,现在的情况就好比“隔墙扔砖头,砸住谁谁倒霉”,就是这种心理状态的反应。有的领导干部欲谋私而又以为不会败露,知错却偏去做,抱的就是侥幸心理。有了此种心理,就会过高估计自己,只要有机可乘,便会伸出贪婪之手。倘若一次得逞,尝到“甜头”之后,则自以为自己的智商高,手段高明,干得巧妙,天衣无缝,无人知晓,情绪亢奋,侥幸心理更盛。一次又一次地来“碰运气”,胆子和胃口愈来愈大,变本加厉违法乱纪,作案次数不断增多,达到不可收回的地步,以至在犯罪的泥坑中越陷越深而不能自拔。但是,侥幸心理仅仅是一厢情愿,只是违纪违法者的主观愿望。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多行不义必自毙,结果往往是侥而不幸。许多违纪违法者受到惩处,就是一个有力的佐证。所以,真正聪明的人,是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的人。

五、“既想当婊子,又想立牌坊”——两面心理

从近年来查处的贪官身上,我们不难发现一个共同的规律——大凡贪官都是两面人。一面是干部,是领导,是艰苦朴素的典型,是无私奉献的楷模;另一面是贪权、贪财、贪色、贪名、贪吃、贪喝、贪赌、贪玩,什么都敢胡来。表面大谈廉洁,暗地里却贪得无厌,几乎是所有贪官的共同作风。这种两面性主要体现在八个方面:

1、台上一个样,台下一个样。这种现象在当前干部队伍中表现尤为

突出、严重。他们见到别人搞腐败义愤填膺,自己遇到机会又“毫不客气”,只要能捞,哪怕它寸草不生。这种人往往采取“台上一套,台下一套”、“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手段,一方面站在台上面对下属和群众,对贪污、受贿等腐败行为痛心疾首,大讲特讲反腐败;另一方面,暗地里却又和那些搞腐败者相互利用、同流合污、大肆敛权、贪财、好色。群众称之为“台上反腐败,台下搞腐败”。

2、对上一个样,对下一个样。贪官对上边领导,恭恭敬敬,规规矩矩,总是表现出一副很谦虚、很好学、很随和的样子。而在对下属和群众时,则高高在上,盛气凌人,官有多大,脾气和架子就有多大。

3、对人一个样,对己一个样。一些贪官对别人严格要求,对自己放弃纪律和法律规范。例如程维高刚刚当上河北省委书记时,在省人大会议上郑重宣布:我的家,我的办公室,过去不接待,今后永远不接待那些来要官的人。他说:“老百姓瞪着眼睛盯着咱们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呢!对于那些光说不练、不干实事的;上窜下跳,拉拉扯扯,找靠山,跑官、要官、买官、倒官的;搞摩擦、打内耗、告歪状、闹“地震”的,要坚决从领导岗位上撤下来!对于那些不顾大局、不管老百姓的冷暖,一门心思拉山头、搞派性,任人唯亲,搞裙带关系,你争我夺,明争暗斗的干部,要坚决调离!作为政治宣言多么慷慨激昂,多么义正词严。可惜,程维高腐败的悲剧就出现在“宣言”与现实相脱节,他最大的问题也恰恰出在用人上。凡是得罪他的人,不管职位多高,他想免就免,想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比如,原石家庄市建委工程处处长郭允光,发现程维高腐败问题后给中央领导写信反映情况,没过多久就被抓到看守所,最后以“投寄匿名信,诽谤省主要领导”为名劳教两年。凡是合乎他心意的人,不管声名多么狼藉,他想提就提。比如,他的秘书李真、原建委主任李山林、原石家庄市市长张二辰等贪官,均被程维高一步步地提拔重用。

4、表面一个样,暗地一个样。有些贪官表面上装扮成廉洁自律、艰苦朴素的样子蒙骗上级组织和广大群众,但在暗地里却利用、滥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大肆敛财,成为当今官员腐败的一大特点。比如,一贯给老百姓留下做人老实谨镇,不显山露水,做事很务实,在风云变幻的官场上,从农村最低层起步,顺风顺水、平步青云的“草民官员”,原国土资源部部长田凤山;贫苦农民家庭出生的放牛娃,被誉为“拼命三郎”的原湖北省副省长孟庆平,等等,都属于这种表里不一的腐败贪官。从他们的成长和堕落的轨迹,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为了追求当官的“权途”和卖官敛财的“钱途”,为了自己的腐败行为摆脱纪律和法律的制裁,为了蒙骗组织和老百姓,这些人常常站在台上,讲得冠冕堂皇、义正词严地作反腐倡廉的报告和廉洁自律的表态,并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极力表现自己,却在背后疯狂贪权、敛财、好色搞腐败。

5、上班一个样,下班一个样。贪官上班时,穿得干干净净,坐得端端正正,说得头头是道,装得一本正经,的确像个人样。可八小时之外却是酒场上的老大,赌场上的常客,舞场上的高手,情场上的猛将。

6、圈内一个样,圈外一个样。“圈子”是个意味颇深的词,特别是圈子核心人物——这领导、那“老大”的一举一动,无不牵动圈内人每一根敏感的神经!“圈子”有大有小,“圈子”内鱼龙混杂,层次有高有低,有鳖有蟹有蛤蟆,不但有官员、商人、大奶、二奶、甚至还有流氓地痞。是共同的追求和邪恶的欲望,使他们从五湖四海走到了一起。在大庭广众之下,他们往往以“某某长”或“某某老板”相称,当然说话时的语气掩饰不住内心的得意;圈内人经常聚会,不是我用公款请你,就是你用公款请我,每次总要喝得醉生梦死,可是一出房门,道貌岸然又重新回到了每个人的脸上。

大圈子作秀,小圈子捞钱。有些人和看似聪明的贪官,为保险起见,把自己的圈子划得很小。100个人给他送钱,有95个他都不要。这样就给人们造成一个很廉洁、很公正的印象,贪官自己认为这样贪污和受贿的安全系数会明显提高。在近年查处的腐败犯罪案件中,串案、窝案越来越多,关联犯罪的规模越来越大,就很能说明这个问题。

7、进家一个样,离家一个样。贪官最愿意过的生活,就是“家中红旗不倒,外边彩旗飘飘”。所以在家人的印象中,他们多是好丈夫(好妻子)、好儿女、好父亲(好母亲)。当着老婆(丈夫)的面,甚至很少和别的女人(男人)说话。而出了家门,立即就变了一副模样,养情人、包“二奶”,甚至嫖娼狎妓什么都来。安徽省宣城市人民政府原副市长杨枫,不但养了七个情妇,而且还根据她们的优缺点,把几个人的性格特点作了分析,随即运用其所学过的MBA理论及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制定了周详的管理方案。并为众情妇作了排序;首席、二号、三号,……根据性格分类:爱钱型、爱帅哥型、爱权型、爱吃醋型……做不同的安排:有的主攻上级领导圈子,有的经营公司……

8、本地一个样,外地一个样。有的贪官在本地工作和生活多年,没有到歌舞厅唱过一次歌、跳过一次舞、洗过一次桑拿,谁都说他是正人君子。可是一出差到外地或在外学习培训,却潇洒得很,唱歌、跳舞、桑拿、按摩、甚至嫖娼等什么都来。

六、“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被揪住狐狸尾巴”——恐惧心理

恐惧心理是指腐败官员害怕自己的腐败事情被揭露而受到党纪国法处罚的一种情绪反应。它是因应负的责任感的压力和党纪国法的威严,对腐败者心理的刺激而形成的。他们怕自己的违法乱纪事实被揭露,受到党纪政纪和法律处罚后,有损于个人的声誉、工作、前途,特别是犯有严重错误或腐败罪行的贪官,因怕查清自身的腐败问题引发的恐惧心态中,存在着强烈的求免、求輕、求宽和求生心理。这种心理产生之后,往往伴随着逃避心理,使腐败官员在交代问题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或多或少地、避重就轻地交代问题。随着案件查处工作的深入,腐败官员情绪紧张吃不好,睡不香,顾虑重重,忐忑不安。在与办案人员谈话时,表面上态度沉着,语言措词强硬,而内心的恐慌却不时有所流露。尤其在党纪政纪和法律责任的问题上,反应敏感、迅速,在关键情节上咬文嚼字,强调客观,强词夺理,甚至编造谎言推脱责任。事后与同案人接触频繁,订立攻守同盟,拆东墙补西墙,堵窟窿,补凭证,为查处工作设置障碍,企图逃避责任。

七、“时时戒备说漏嘴,处处设防保安全”——戒备心理

戒备心理是指党政机关干部因搞腐败问题案发而被停止工作、免职、“双规”或被羁押后,为防范自己所犯违法乱纪或腐败犯罪行为被揭露而形成的一种自我防御性心理反应。这种戒备心理,随着案件查处的深入,反应形式也有所不同。如果是

处在腐败官员被停止工作、免职、“双规”或被羁押后的查处初期,因对办案人员掌握的证据、采取的谈话、审讯方法以及人格特点不甚了解,怀疑办案人员或侦察、检察、审判人员暗设圈套、搞手段,防止无意中误人圈套败露腐败线索,害怕自己的腐败问题被全部揭露出来,受到相应的处罚,对谈话调查或审讯保持高度的戒备和警觉,对办案人员或者表现出严重的不信任,存有戒心,持怀疑态度,或持强烈的对立情绪,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比较强。在谈话调查或审讯过程中则表现为谨小慎微、反复权衡,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犹豫不决、出尔反尔。常常采取以攻为守的手法,或沉默不语一问三不知,或闪烁其词言不达意,或环顾左右而言他,或字斟句酌、措词严密,用心琢磨之后才谨慎地说出,明显表现出犹豫不决的心理状态。戒备心理使腐败官员不能及早地交代问题、承认罪行,而常常以试探、搪塞、推诿的方法回避问题,推卸责任,使办案人员难以掌握其内心实质,给查处腐败案件增加了难度,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的极大浪费。

八、“死也不开口,神仙难下手”——抵触、对抗心理

抵触、对抗心理是大多数腐败官员在自己的腐败问题被发现、揭露后,在执纪执法机关进行立案调查和依据违纪、犯罪事实进行处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普遍心理现象,是腐败官员违法乱纪或腐败犯罪行为被揭露后不愿面对即将受到的纪律处分或刑事制裁的顽固态度反应。涉案人员对自己的问题十分明晰,犯罪故意存在明显,但自恃高明和出于保护自己的本能,产生强烈的抵触、对抗心态,对政府、对法律、对纪检监察、检察机关反映出强烈的抵触、对抗情绪。他们有充分的防范掩饰,轻视办案人员的能力而表现出一种自负、强势。心理表现:清高、自负、自信、自大。行为表现:激动、蛮横、狂妄、嚣张、沉默、不屑一顾。这种对象往往有较高的文化,有一定智力,有相当的地位,伴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腐败犯罪前后均有充分的策划和准备,自以为方法严密,无懈可击。但一旦发现自己的事先准备均为徒劳,走投无路之时,便使抵触、对抗心理上升為抵抗行为,特别是在出现一些诱发因素或机会时,如审讯、提押、转移、入厕或见到刀、绳、玻璃等环境下,容易突然采取极端手段。

针对党政官员违法违纪和腐败犯罪活动中不同的思想情绪、心理意识、行为方式,采取相应的办法、措施和策略,从根本上化解涉案人员的各种容易激发的心理因素,以保证办案工作的顺利进行。

猜你喜欢
贪官腐败心理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2016贪官墙
把脉“腐败亚文化”
贪官内斗如宫斗戏
特赦,对贪官说不!
心理小测试
目睹之现状
腐败至死怎么死
记得与记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