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和晚清人物画服饰中反映出的社会问题

2008-03-30 06:51万伟民
大舞台 2008年6期

万伟民

【摘要】唐代和清代是我国历史上两个不同的朝代,一个是大唐盛世,八方朝拜,国力强盛,政治、经济、文化高度繁荣。一个是晚清衰世,八方入侵,国力衰败,民不聊生。而盛世和衰世这种现象,从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人物画服饰的变化上可见一斑。

【关键词】人物画服饰 唐代人物绘画 清代人物绘画

“人类自蒙昧时代就开始装饰自己,服饰这个社会现象和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无论你喜不喜欢,你穿着打扮总是形象地揭示出你的身份和个性。在这个愈来愈投入的视觉隐喻世界里,服饰可以毫厘不差地揭示地域文化和时代特征”。①中国是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经过历朝历代,服饰的发展出现了很多变化,在这里,仅以盛唐和晚清为例,看看服饰的设计和制作的变化中反映出的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问题。

对于这些服饰的了解,除极少数出土的文物外,我们主要是借助于历史上流传下来的绘画作品了。绘画是历史的照相机,绘画是对历史的真实写照。在古代没有照相机的时代,人们只能借助绘画来表现现实生活。我们对历史的了解,尤其是对形象的了解,主要来自于历史上流传下来的绘画作品。

中国的服饰在历史上大概有三次突出的变化,即:“骑射胡服”、“开放唐装”、“满清服装”。而这每一次变化都和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战国时期,赵武灵王看到北方游牧民族(即所谓的胡人)穿的服装更便于征战,就仿效胡服,服装采用短袖长衣,这次的改变,使汉服更适合骑射征战,也使赵国更加强大起来,从而使中国在战国之后进入的统一的大国时代,可见服装不仅仅具有观赏价值,更有战略意义。

在历经了秦汉、魏晋南北朝等一次次重大的社会变革后,到了唐代,由于李氏统治者吸收了隋以前各朝的灭亡教训,建立了比较宽松的社会环境,加之信仰多样化,到盛唐时期,唐代的政治、经济、文化都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代,文化上的繁荣,思想上的开放,对服装设计制作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流传下来的唐代绘画作品我们就可以看到。如《簪花仕女图》描绘的是几个浓妆华丽的宫廷妇女在幽静的庭院里自由的嬉戏。《捣练图》描绘的是几个贵族妇女从事制作的场景。《虢国夫人游春图》表现的是杨贵妃姐妹游春的场景。而所有这些绘画描绘的都是宫廷或贵族妇女悠闲的生活情景,画中的妇女都是穿袒胸服饰,肩披透明薄纱,服饰的裸露程度可以说是历史上最为突出的。在服饰上,初唐和盛唐的风格趋于一致,服饰兼容并蓄,和谐多样,这也和当时大的社会环境一致。这里不难看出唐代服装开放的程度,社会的开放、环境的轻松、生活的富足,从唐代的服饰上可见一斑。唐代韩干的作品《牧马图》,画中人物形象英武,服装便利轻松,马匹膘肥强悍,大有盛唐气象。

唐代是我们中华民族最为自豪的时代,我们常常用“大唐盛世”来描绘唐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因为唐代国力的强大,在当时成为世界各国的焦点,八方来朝,互通有无,国强民富,外帮不敢侵略。无论是欧洲的波斯,还是东亚日本、朝鲜,都纷纷来朝,学习中国的文化艺术、科学技术,同时也给中国带来的其它国家的文化、艺术,丰富的唐代的文化,唐代的艺术吸收了很多外来的风格,取长补短。外国的服饰也对唐代服饰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所以唐代的开放政策,使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更加繁荣昌盛。

和唐代相对比,我们再看看清代的服饰。清代从满清入关开始,可以说这次服饰的变化是巨大的,而且并非是像唐代那种自发的追求时尚的变化,而是带有统治阶级强迫性的色彩,满清一入关就搞“剃头令”采取“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高压政策,并下令强迫汉人服装改制,使整个社会的习俗被很多条条框框约束住了,缺少盛唐的那种开放精神,而这种封闭式的思想,表现在了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服饰的设计、制作,清代讲究“男不露脐,女不露皮”,男人穿衣不能露出肚脐,女人更是把身子整个遮住,只露出手、脚、脸部,否则视为有伤风化,这种风俗也和清政府的闭关锁国的政策相吻合,清代的诗人写到:“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竟然也要被法办,所以清代的文化就缺少唐代那种生气,在这种大的文化影响下,服饰的发展自然要受到影响。通过清代流传下来的人物绘画作品中我们同样可以看到。

看过了唐代的《簪花仕女图》、《捣练图》、《虢国夫人游春图》等作品后,回过头来再看看清代的一幅作品《施季仙像》,此画是清代画家尹丽生作,描绘的是一中年妇女在打桑的情节,画中人物眉清目秀,但衣服有别于唐代那种袒胸服饰,而是从头到脚裹得严严实实,那种很保守的样式,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满清服饰的审美标准和社会环境。再看看清代画家任熊的《瑶宫秋扇图》,此画描绘的是一仕女手持一把鹦鹉团扇悠闲散步,但和唐代画家周昉的《簪花仕女图》相比,不同的是,盛唐的服装注重透、露,而晚清的服饰讲究遮、盖,缺少那种开放的气象。

而与唐代的开放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封闭的满清,饱经外国的侵略。就像满清的服饰一样,把自己包得紧紧的,就怕别人看到。结果是封闭得再严,也难逃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处处被动挨打。记得电影《鸦片战争》里,针对英国人,林则徐有这样一句台词:“穿西服革履,用刀叉吃饭,这样的民族不可小看!”因为当时的晚清还是处于长袍马褂的时代,而西方列强早已是西服革履的时代了,从着衣上,就比中国更加先进,便捷了。一个民族的个性,往往从服饰上就可以反映出来。所以,从人物画服饰上反映出的是盛唐的政治开明,思想开放,国力强盛导致了八方来朝,共同发展。而晚清则是思想保守,闭关锁国,国家衰败,导致八方来打,几乎被列强瓜分。服饰看起来是似乎是小事,却映照出大问题。

注释:

①吴静芳.《服饰配饰学》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4—03 第1页.

(作者单位: 广东省肇庆学院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