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析地理区域综合题的答题缺陷和解题思路

2008-04-15 10:54陈立新
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 2008年2期
关键词:综合题气候例题

陈立新

近年来,高考地理综合题常以区域图为载体,考查考生的空间定位能力、提取有效信息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考查考生对地理知识、规律和原理的熟悉程度。如要求用地理原理或规律解释区域现象,用地理的观点或方法分析区域特征;在特定区域环境中考查区域地理特征、评价人类活动(工业生产活动、工农业布局、农业地域类型)的合理性;分析某个区域的发展趋势;提出解决区域问题的具体措施和建议等。由于各种新图形层出不穷,再加上地理综合题具有“试题立意独特、情境设置新颖、设问角度灵活”等特点,考生依靠死记硬背难以取得高分,因而区域综合题是难度较大的一种题型,值得我们在复习备考中高度重视。

一、地理区域综合题的答题缺陷分析

下面以2007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Ⅰ第40题为例,对考生在答题中存在的主要缺陷和问题加以说明。

40.读图回答(3)~(4)小题。

(3)说明燕京城城址选择的有利自然条件。

(4)说明燕京在区际联系中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参考答案](3)地形:位于山前冲积扇(平原)上,地形平坦;农业:土壤肥沃,有利农耕,可生产城市必需的农副产品;河流与水资源:有河流经过,提供城市、农业用水,以及可能的水(漕)运通道;气候:西、北背靠群山,东、南面向(华北)平原(海洋),可有效增加夏季(东南)风带来的降水,减弱冬季(西北)风的侵袭。(4)位于几条古大道的交叉点,对外联系方便;东北可通东北平原;北可接内蒙古高原;西可联系黄土高原并进而联系大西北;南经华北平原可通东部平原地区,且东南离海较近。

缺陷一:思维能力不完备。

部分考生由于空间概念不强,对重要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不明确,因而容易混淆地理事物的分布位置;再加上有的考生定性分析能力不强和区域分析方法不灵活,因而易造成思维不深入、不全面,最终影响得分。如上述例题以历史区域图为载体,要求考生分析城市(燕京)区位选择的优势和交通位置(区际联系)的重要性。回答这些问题,考生必须准确判断区域分布,并能够根据区域分布得出区域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如果考生做不到思维连贯、灵活,在答题时就会出现思维不深入、不全面的情况。

缺陷二:基础知识不牢固。

一些考生因对地理区域特征描述不清,对一些重要的地理原理理解不透彻、不深入,从而造成严重失分。如要回答“说明燕京城城址选择的有利自然条件”,就应该从“地形”、“土壤”、“水源”和“气候”等全面思考,但是许多考生因对当地的自然条件不熟悉,以致回答不全面、不正确。

缺陷三:文字表达不准确。

有的考生在答题时由于文字表达不准确,没运用专业术语等,而造成不必要的丢分。如第(4)小题其实就是要求考生对交通位置进行细化分析,答题时我们要围绕燕京在“区际联系”中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来思考:第一,根据图中的文字和图形信息得出“位于几条古大道的交叉点,对外联系方便”。第二,结合燕京的相对位置来分析与其临近地区的区际联系,从而体现其位置的优越性。但是,部分考生在回答问题时,因没有抓住“位于几条古大道的交叉点,对外联系方便”等关键词,没有运用“东北可通东北平原;北可接内蒙古高原;西可联系黄土高原并进而联系大西北;南经华北平原可通东部平原地区,且东南离海较近”等地理专业术语而造成大量的失分。

缺陷四:答题不规范。

一些考生不认真审题就忙于动手答题,如回答第(3)小题“说明燕京城城址选择的有利自然条件”时,部分考生由于审题不仔细而答成了社会经济方面的原因,加上一些考生的字迹不工整、卷面不整洁,造成失分。

二、地理区域综合题的解题思路分析

高考地理区域综合题所设置的情境新颖,设问的角度多样,因此在具体解答时,我们一定要紧紧围绕试题中的文字和图像信息,从对区域空间位置的判断切入,然后结合题意进行深入思考,做到准确答题。

下面以2007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Ⅱ第37题为例,对地理区域综合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进行说明。

37.右图为某国简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国南部海域属于__①__洋。该国地形、地势的基本特点是__②__。

(2)从地理位置看,该国属于__③__气候,这种气候的特点是__④__。

(3)该国人口稠密,在地形、气候条件下,大部分地区形成的农业地域类型为__⑤__。

(4)说明该国气候、地形对发展该类型农业的不利影响。

[参考答案](1)①印度 ②以平原为主(大部分为大河下游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地势低平,北高南低 (2)③热带季风 ④全年气温高,降水量大;分雨(湿)季和干(旱)季 (3)⑤水稻种植业(季风水田农业) (4)雨季降水集中(暴雨),地面低平、排水不畅,形成洪涝灾害;(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在水稻生长需水量大时)如果雨季来得迟、去得早(或降水偏少),形成旱灾。

[解析]此题是一道典型的区域综合题,重点考查考生的空间定位能力、读图判断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该题考查的是中学教材的主干知识,具有“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特点,应该说这是一道将课本知识和课外知识巧妙结合的试题,此题难度不大,但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区分度。

具体解题思路和方法如下:

1.准确进行空间定位。对于区域类综合题,如果空间定位不准确,思维就难以展开,解题也就难以深入,因此准确的空间定位是解此类题的关键一步。在解答时我们要认真审题,根据经纬度、海陆位置来判断所在区域,结合区域轮廓或特殊地理事物的分布来辅助定位。如上述例题,根据区域图的经纬度和海陆位置可以判断出此区域位于南亚地区,有了这一准确的区域定位,就为接下来的分析奠定了基础。

2.准确提取有效信息。试题提供的信息往往很多,因此在答题时就应该对试题的关键之处细心品味、认真领会,并仔细分析设问,明确设问要求,以便抓住关键信息,提取有效信息。如要解答上述例题,应该先仔细阅读区域图,在整体上了解试题的情境是围绕区域图来设置的;还要重视区域图中的细节内容(如图中等高线、海拔高度、河流流向等),并对其多加思考、反复斟酌。

3.充分挖掘有效信息。解题时,考生往往感觉条件不足。其实试题中的一些条件并非直观展现、明确给出,有些是隐藏在文字或图表中的,为此我们应该在领会题意的前提下,把握试题所设置的情境,将隐含信息充分挖掘出来,使问题迎刃而解。如对于例题中的第一问和第二问的解答,应根据等高线来判断此国家的海拔高度的分布特征,从而推断出该国地形、地势的基本特点: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北高南低。进一步结合气候的分布规律,可以推断出该国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当然其气候特征也就容易得出。对于第三问的解答,结合设问所提供的文字信息和农业地域类型的有关知识,不难得出该国人口稠密,在地形、气候条件下,大部分地区形成的农业地域类型为水稻种植业。而对于第四问的解答,应结合气候、地形方面的特征,进行具体全面的分析,以得出正确结论。

4.准确、规范答题。有了以上的思维基础,在进行文字表述时一定要细心,要全面考虑问题,力求全面准确。在运用地理原理时我们要结合地理材料和情境,按试题的要求从地理的角度去思考分析,并力求答案简明扼要、要点齐全、层次清楚、措辞准确。如在回答上述例题第四问时,有的考生由于文字表达不准确、思维不全面,如没有按照题目要求从气候和地形两大方面进行分析,再加上因没有运用“雨季降水集中(暴雨)”、“地面低平、排水不畅”等专业术语,从而造成不必要的失分。

猜你喜欢
综合题气候例题
一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综合题
瞧,气候大不同
气候变暖会怎样?
都是气候变暖惹的祸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由一道课本例题变出的中考题
一道课本例题的变式拓展
圆周运动与抛体运动的综合问题求解策略
例说复习课中例题的选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