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好传统 体现新理念

2008-04-19 11:05章雪莱
中学语文教学 2008年4期
关键词:大纲文学作品语言表达

章雪莱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历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校依据考生成绩,按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是一个有较高信度、效度,有必要区分度和适当难度的考试。《考试大纲》的颁布,既为高考命题提供了依据,又给师生共同备考提供了法规性的指导。认真学习研读《考试大纲》,全面完整理解《考试大纲》,就成了师生备考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一、全面完整理解《考试大纲》(教学大纲版)

鉴于新课程版《考试大纲》已于2007年颁布,在未来几年里,全国各省市将陆续全部进入新课程教材与《考试大纲》的使用、学习,2008年《教学大纲》版《考试大纲》未作大面积的调整。在这种情况下,应当如何解读2008年《考试大纲》就显得十分重要。

恰恰是由于我们正处在由教学大纲版《考试大纲》向新课程版《考试大纲》的“过渡时期”,又由于教学上的新理念已先期进入课堂的客观存在,二者对教学大纲版《考试大纲》的修订以及据此对高考试题的命制肯定会产生诸多潜在影响。例如,2007年“全国卷”和分省命题的部分省市的试卷,在作文试题命制上,采用了“新材料作文”的命题形式,并执行了调整后的“阅卷要求”(例如,作文一个错别字扣1分)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在这一特定背景下,对2008年《考试大纲》(教学大纲版)作一全面、完整、内在的解读。

二、坚持传统,保持稳定

2008年《考试大纲》,保持了恢复高考30年以来的优良传统,坚持了“能力立意”命题思想,主体知识、基本技能和基础能力(阅读)、发展能力(表达)依然是考查的重点。试卷的结构、长度、难度,应该基本与近年相当。这些都为广大备考师生所熟知,不再赘述。

三、体现新理念,关注潜在的变化

1.关注语言表达新增的要求

语言表达的考查在30多年来的高考中,始终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历年在“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阅读”“作文”等板块中均有相应的考点、试题进行有效测试。今年的《考试大纲》在“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中,在原“简明、连贯、得体”的前面增加了“准确、鲜明、生动”的要求。从数十年的教学与考试实践经验来看,这一要求,不仅贴近学生实际,适应了社会需求,对测度考生也有了良好的效度和区分度,将其列入2008年《考试大纲》,则是对传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一个再认识和发展。值得一提的是,这一要求与2007、2008年课程标准版的《考试大纲》保持了一致。这是一个显性变化,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很显然,对语言表达这一要求,并不仅限于“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这一板块,而会对整个试卷产生影响。

2.阅读要求与评价细化

2008年大纲仍然规定以自然科学类文章、社会科学类文章(统称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三种文章样式考查考生的整体阅读能力;“小阅读”考查则选择科学类文章中的一种,“大阅读”则考查文学作品阅读。这传达了诸多信息:

“小阅读”的考查,选用社会科学类或自然科学类文章。这类文章往往反映着某一领域的最新动态,传播的是比较“新鲜”的知识,对考生而言,这些或许是他们很少接触,或是他们未尝体验、感悟过的“陌生”“新事物”(或说“新知识”)。这与多数考生的知识背景有一定差距,这就要求考生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品质。试题的解读往往要求考生要立足于阅读文本,借助分析句段间相互关系,筛选重要信息,确认、整合相关概念(用语言描述其中核心“新事物(新知识)”的形态)和判断(在分析综合中明确其中各种“新事物(新知识)”之间的联系),并能根据文章意思进行合理推断。命题者正是借此考查考生是否全面准确地解读了文本。这些都是保持了多年的优良传统。

值得注意的是,自然科学类的科技说明文,与社科文中的论述类文章相比较,后者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丰富内容、所占课时与重要地位,都是科技说明文无法相比的。它所关注的诸多问题的社会意义以及高考试题的思维广度和深度都大大超过了科技说明文。我们在一如既往地重视研究科技说明文的同时,也要给予社科文(含论述文)十分的关注。

“大阅读”以文学作品(含多种文学样式)为材料,除测试上述基本能力外,侧重于“形象思维”能力的考查。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新课程、新理念进入课堂,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能力考查的内容和形式,由过去比较强调“筛选”(筛选能力作为一种基本能力历经十数年已被教学与考试广泛使用,也被广大师生接受,已逐渐转化为背景能力),到现在更重视对作品内蕴、对作者思想情感的探究和评价。命题讲究创新,也更开放,在检测以信息的筛选、确认、加工、整合为主要目的的理解性阅读能力之上,更注重对作品语言、表现手法、技巧、形象、情感等内容进行理解评价的鉴赏性阅读能力的考查。这种深度与广度恰恰与文学作品阅读这种创造性劳动相适应。解读文本,需要阅读者更多地借助已有的积累、体验去理解、感悟,然后才能够“代作者立言”。“能想”“会说”“精准表达”是检查教学与学习质量的重要标准。这种“潜在”的变化,不仅强调了思维品质、语言表达能力在阅读能力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性,同时也强化了文学作品在整个语文考卷中的重要地位。这就要求考生在课堂内外有一定的文学作品阅读量作为考试背景。2007全国课标卷,选择长篇小说《水浒》(节录)作为文学作品阅读文本,就有倡导阅读长篇、阅读名著的取向。

古诗文的阅读鉴赏,也与现代文阅读有相同的特点。不再重复。

此外,新课程《考试大纲》,在高考语文五个能力层级的基础上,新增了第六个能力层级(F级),即“探究”能力层级。“探究”,就是指“探究疑难问题,有所发现和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尽管“探究”试题目前仅限于课程标准试卷所专有,但其影响不可低估。

从长远来看,由于课改精神在教学上的深入,与之相对应,高考命题也会更富有创意和灵活性,考查使用的阅读文本也会更丰富(全国课标卷使用了长篇小说与人物传记,广东考卷使用了“访谈录”作为考查文本),科学有效地提高阅读能力已是当务之急。传统的三体(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文学作品)阅读训练有效、有用,但当我们面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各类文本时,是不是该研究一下多种文体文本的基本解读规律,真正做到举一反三,真正减轻教师与考生的负担,那样,我们的教学与备考也会因之而更有创意。

3.作文使用新的考查形式

2008年《考试大纲》对作文部分的要求作了比较大的调整。

(1)“新材料作文”强调多角度立意

使用多年的“话题作文”,给考生提供了尽可能大的写作空间,使考生有了充分的选择权:内容、文体、语言、结构等,使考生在这个广阔的舞台上有了充分展示自己的聪明与才智、创造与识见的可能,这是所有考生的幸事。但使用多年以后,“话题作文”出现了被异化的倾向,套作、抄袭、“穿靴戴帽”现象日益增多。于是2007年高考命题使用了一种新形式——新材料作文,本质上是对“话题作文”的一个调整,既保持“话题作文”的开放性,又适当加以限制。新材料作文是一个新概念,有别于过去使用过的“材料作文”。

二者的区别在于,旧材料作文强调在中心角度立意,新材料作文主张只要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在中心角度立意与在非中心角度立意一视同仁,都视为符合题意。所以在作文评分标准表里,审题标准中的一等和二等都叫做“符合题意”。这一切都是为了使高考作文有更大的选择性、自主性和探究性。

例如,全国高考语文课标卷的写作题就是新材料作文。作文题的材料是化学博士发明创造裂而不碎的汽车挡风玻璃的故事。这个故事很有意义,看似小事,实际上包含许多创造因素,仔细观察、好奇心浓厚、勤于积累、关注社会需求、善于联想想象、善于发现、抓住机遇、执著追求等等都可以成为写作的角度。材料最后引述两段方向相反的评论,也是为了开启发散思维,为了开发更多角度。实测后的数据统计表明,新材料作文有很好的效度与区分度。应该注意的是,教学与高考备考指导、评价,不能用旧的评价标准衡量,只允许中心角度立意无异于剥夺了考生选择的权利,挤压了考生的写作空间,会产生新的不公平。

(2)汉字书写赋分权重提高

汉字字形的考查,原则上说,将由原来的错别字辨析题移到作文题来考查。把原先的作文评分标准“每三个错别字扣1分”调整为“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这表明从考查汉字字形的识记辨析转到考查汉字书写应用,从“识记”能力层级(A级)上升到表达应用能力层级(D级),加大了考查力度,赋分权重的提高,也在情理之中。

错别字辨析,考生接受的是被动考查;在作文中考查汉字的书写与应用,则是考生主动接受考验。对于后者,考生有很大的选择空间:无论是学习还是备考,在识记积累的基础上,多读书多练笔,丰富语汇,正确书写使用常见字、次常见字,选择使用最能够精准表达个性化思想的语汇,应该是教学与考生学习的一项长期任务。

学好大纲,用好大纲。

(北京西城区教研中心 100034)

猜你喜欢
大纲文学作品语言表达
我们为什么要文学
数学课堂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与研究
编写剧本台词 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文学作品与电影文学作品间的对比分析
语言表达综合训练
文学作品与数学
应试良方
小小主持人
文学作品与数学
显示或隐藏“大纲”或“幻灯片”选项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