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评价为杠杆推动教师专业发展

2008-04-24 18:26刘俊
人民教育 2008年11期
关键词:专业评价学校

刘俊

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学校管理者对教师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这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与前提。所以,必须制定规范化的教师专业化评价体系,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有效支持和科学依据。

一、教师评价机制有待完善。

好的教师评价机制,是在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指导下,根据学校教育对教师要求的标准,运用科学可行的办法,对教师工作的要素、过程和效果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然而在实践中,一些学校的教师评价机制以职称晋升或奖惩为目的,存在教师评价偏离教育目标、过于功利的倾向。

A校每学期末都要进行教师考评,对教师评分排队,评出“优秀”、“合格”、“不合格”3个档次,并且按照档次发放奖金。连续3年评为“优秀”的教师,可以晋升一级工资;而被评为“不合格”档次的教师就属于末位淘汰的对象,要离职培训学习。因为考评关系到教师的诸多利益问题,大家都很关注,也很看重考评结果,有人甚至托人情、找关系,千方百计地想跻身于“优秀”行列。学校领导在这个时候也很为难,既要克服考评以外因素的干扰,又要考虑考评的公正性。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学校制定了《教师考评办法》,其中还列出了几个“一票否决”的硬性条件。

李老师是学校的一位青年教师,业务能力强,对工作热心负责,是学校公认的一位青年新秀。但在学期中间,因一次意外事故,李老师上课迟到了6分钟。韩老师虽然人到中年,但是很有朝气,教学风趣幽默,深受学生好评,是学校的骨干教师,但所教学科期末考试平均成绩没有超过各次考试的总平均成绩。王老师是一项科研课题主持人,科研成果较多,治学严谨,对学生要求严格,但在学生测评中,好评率没有达到80%。按照A校《教师考评办法》,以上3位老师均属于“一票否决”范围,都不能被评为“优秀”。

考评结果出来,学校领导觉得这3位老师没有被评为“优秀”有点可惜,其他教师也觉得他们“有点冤”。如果没有这些“一票否决”的条件,他们评为“优秀”是当之无愧的。3位老师虽然在领导面前没有表露什么,但是私下里还是有些沮丧,觉得学校的考评制度有些不近人情。

不难发现,实践中不少学校的评价方法与A校的做法相似。这种对教师的评价所依据的优劣标准,直接来源于教育主管者的意志,间接服从于利益按贡献等级分配的制度。其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评价目标具有片面性,只重视教育的短期、外部需要;评价主体单一,教师参与度低,缺乏自觉反思,难以形成被教师认同的评价结果;评价方式单一,缺乏互动交流;评价体系不完善,缺少诊断和矫正机制。

这样的评价制度,难免会产生副作用,造成教师的紧张、焦虑、抵触、应付情绪,甚至导致教师与学校领导之间关系紧张,以至于影响教师群体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阻礙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不利于教师专业发展。因此,改变当前教师评价制度,已成为教育界评价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对教师综合评价应遵循的几个基本原则。

第一,遵循师能评价与师德评价相结合原则。教师的职业道德是由能力和师德共同体现的,应该把能力评价与师德评价有机结合起来,把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爱岗敬业、团结协作、为人师表等和教师的教学业绩结合起来评价。因为学生的学业成绩并不完全取决于教师,还有许多其他因素是教师无法控制的,教师教育教学的结果也并不只表现在学生学业成绩上,许多重要的教育结果,如学生思想品德、人文素养等方面的发展难以直接在课堂上教出来,更多的是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从老师身上感受到的。在评价中体现二者的结合,能促进教师在提高业务水平的同时,自觉地加强师德修养。

第二,遵循奖惩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原则。奖惩性教师评价对教育管理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对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作用有限,某些时候对教师专业发展还可能是消极的,所以要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发展性教师评价更关注教师实施教育教学工作的过程,通过评价发现教师在工作中的优势与不足,以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奖惩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可以帮助教师在反思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改进教育教学工作,从而促进专业发展。从上面A校的事例可以看到,该校如果结合了发展性评价,就能对3位教师有个公正的评价结果,增强评价的正效应。

第三,遵循评价标准多元化原则。这要求评价者用积极的眼光,从多个角度去评价教师工作,以发现其优点和长处,使其体验成功和乐趣,在自尊、自信中不断地发展。需要指出的是,评价标准的多元化是为了体现和尊重教师的个体差异,多几把评价尺子,能让更多的教师通过评价不断成长。学校管理者要鼓励教师有自己的专长与个性,鼓励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第四,遵循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原则。定量评价的结果便于数据处理,便于区分出等级。但是,教学活动极其复杂,很多教学内容无法量化,而这些内容对教学过程来说又有很大的影响,仅靠定量指标作出判断是不合理的。如果适当加入定性评价的内容,就可以增加评价的效度。评价结论和实际相符合,才会为人们所接受,教育评价的功能也自然会发挥出来。前面事例中的韩老师,只因为平均成绩略低就被“评了下来”,显然是不科学的,因为造成成绩出现偏差的因素很多,有考试偶然的因素,也有学生临场发挥的因素。所以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才有利于对教师进行相对客观的评价,激励教师自我发展,使教师在评价中不断完善自己。

第五,遵循学生评价与教师互评、行政性评价相结合原则。作为教育教学成果的直接感受者,学生是有一定发言权的评价者。实践证明,学生评价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有一定的改进作用。但在实际操作中,学生评价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评价指标单一、学生不知道怎么评价,特别是对教师的业务评价基本上处于感性认知状态。学生评价与教师同行评价、行政性评价相结合,可以避免学生评价所带来的不真实因素,可以适当避免单一的行政性评价所带来的盲目性,避免教师互评的片面性。三者有机结合,互为牵制,互为补充,可使评价的信度和效度不断提高,使评价结果更加真实可信,而且更有利于教师了解自我,激励教师自主发展。

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策略。

面对个性、风格各不相同的教师,我们又该如何作出科学而准确的评价呢?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我们可以考虑如下的评价策略。

第一,以教师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为切入点,让教师正确认识自身角色。只有教师才更了解自己的专业发展需求,只有教师才能为自己的成长负责,而教师的自我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要素。因此,在评价时要注重激发教师的自我发展动机,调动教师积极地自我反思与实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的自我评价、反思,可以分析教育教学成败得失的原因,研究改进教育教学的对策,查缺补漏,从而提高技能、积累经验,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形成敏锐的现代教育意识和过硬的教学研究能力。

第二,以同行互评为基础,促进教师共同发展。教师间的互评能使教师比较容易发现自己教学中的某些不足,从而有利于教师素质的提高。教师在与同事的对话与论辩中,可以对教学中的问题有更全面、深刻的认识,达到教师和评价者的双赢,实现评价者和被评者的共同成长。尤其是当被评价的教师处在旁观者的评价之中时,往往有一种豁然开朗、柳暗花明的感觉,最终跳出自己的迷宫。

第三,以考核小组的评价为重点,科学评价教师工作。这主要是指根据学校已制定的考评条例对教师进行的定量评价。在考评条例的制定上,要体现人文关怀,给教师以缓冲的余地,真正对教师的职业水平有一个公正的评价,以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第四,以学生评价为补充,加强师生互动。教师的绝大部分工作是面向学生的工作,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人生价值要通过学生的成长来得以体现。但是学生对教师诸如学术方面的能力等很难有深刻、准确的认识,所以学生的评价要把重点放到对教师的师德评价上,尤其是教师对学生成长的关爱和责任感,在这方面,学生的切身感受是深刻的。学生的评价是一种鼓励,更是一种鞭策,让教师往更高的台阶攀登,不断地完善自己。

对教师进行评价是要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通过评价为教师创设一个宽松、和谐、自我调整、自由发展的空间,以评价为杠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从而适应新时代对教育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作者单位系北华大学师范分院)

猜你喜欢
专业评价学校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部分专业介绍
专业修脚店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学校推介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