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亟待科学发展、均衡发展

2008-04-24 18:26虞永平
人民教育 2008年11期
关键词:公办师资政府

虞永平

学前教育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事业,是我国“人才强国战略”工程的起始阶段,也是重要组成部分。人的素质的培养,是从生命降生的那一刻开始的。作为一项为儿童成长和社会发展造福的事业,学前教育亟待科学发展、均衡发展。

学前教育需要科学发展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报告提出,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十七大精神是指导我们发展社会事业的重要指针,也是不断发展和巩固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重要指针。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要求“重视学前教育”,我们认为,“重视学前教育”,就应该以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和方法来发展学前教育,通过发展学前教育,推进我国的人才强国战略;通过发展学前教育,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社会和谐。

要真正重视学前教育,促进学前教育健康发展,关键离不开对学前教育的投入。

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就是对人生的投入。学前教育不只影响人的幼年,对学前教育的投入不只关系到幼儿阶段的发展,而是对整个人生都有积极的影响,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将是具有长期产出的长效投入。

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就是对民生的投入。中国是人口大国,学前教育是涉及到近亿个家庭的一件大事。在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的中国,子女教育是最大的民生事项之一。学前教育是一项真正意义上的民生工程。因此,关注学前教育就是关注民生。

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就是对未来的投入。我们的社会能否持续稳定发展?我们的国家是否具有竞争力?这一切都取决于我们的综合实力,取决于人才的质量,取决于包括学前教育在内的整个教育体系的水平。一个不关注学前教育的民族不会有真正的竞争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就是对未来社会生产力的投入。对人的教育是从幼年开始的。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类早期积极刺激的缺乏,甚至某些重要的营养成分的缺乏,将会给人带来不可逆转的影响。因此,应该在人生的早期及早接受适宜的教育,让儿童尽早接受积极的影响。可以说,这也是对民族和未来社会坚固“长城”的投入。

在我国,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实原因,学前教育发展存在着地区间、城乡间、不同性质的机构间、不同阶层间的不均衡现象,学前教育从受益面、教育物质条件、师资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别。这种差别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和无数年幼儿童的根本利益,也是关系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大问题。逐步缩小这些差别,是实现社会均衡发展的重要内容和途径,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途径;逐步缩小这些差别,也是政府重要的职责和使命。如何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如何通过积极稳妥的政策重构学前教育的投入体系,使学前教育真正得到科学的、可持续的发展,是当前各级政府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

学前教育需要均衡发展

学前教育是一项复杂的事业,涉及众多的层次、类型,涉及众多的利益群体,涉及众多的机构和组织。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实现学前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和均衡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关注以下两个基本原则:

坚持给予的原则。首先,给予学前教育事业投入是政府的重要职责。学前教育作为社会公共事业,没有政府的投入,不可能真正健康、可持续地发展。从西方社会发展的轨迹可以发现,社会越发达,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就越大。江苏省张家港市近十年的社会发展水平与对学前教育的投入是对应的,不断增加的教师编制,不断出现的政府投入建设的幼儿园,让广大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了政府的重视和改革开放的成果,也进一步促进了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其次,事实上已经存在的学前教育发展的不均衡现象不能依靠“剥夺”来解决,而应以“给予”来改变。在一些地方,为了实现所谓公平,不是增加而是减少了对一些公办园的投入,这实际是一种剥夺行为。依靠剥夺来实现所谓的均衡,学前教育就会受到毁灭性的打击。这是因为,我国的学前教育总体发展基础还很薄弱,学前教育投入的力度还不大,投入的制度化程度还不高。只有在保证现有投入的基础上加大投入,改善投入,学前教育才能确保一个基本的发展基础,并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因此,通过减少对现有公办园的投入以实现所谓公平的做法是无视学前教育发展现实的平均主义的表现。事实上,任何通过剥夺实现所谓学前教育公平的地方,往往会出现事业滑坡,既毁坏了公办园的发展平台,也不能让非公办园得到真正的利益。就政府的投入而言,公办园有了,非公办园才会有;公办园没有了,非公办园更不可能有。我们认为,只有在保证公办园、关怀非公办园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各种学前教育机构的共同发展。我曾写过《关于示范性幼儿园建设和发展的思考》一文,其中谈道:“政府对公办园的投入是具有延伸性、扩展性的,也就是只要一些幼儿园得到了投入,条件接近的幼儿园也有得到投入的可能。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种投入也有一定的公平性。当然,这种投入也是具有辐射作用的,表面上是投在一个幼儿园,由于幼儿园示范作用的发挥,有可能对其他幼儿园产生影响。”

江苏省南京市实施的“农村幼儿教育发展‘扶持计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农村幼教普及率和幼儿保育教育质量为目标,以加大投入、激活机制为保障,全面提升了農村幼教的整体水平,促进了农村幼教与城市幼教、幼儿教育与各类教育统筹、协调、全面、可持续发展。该计划设立了农村幼儿教育发展“扶持计划”专项奖励资金,每年450万元~600万元,奖励在幼儿园建设和发展中达到政府标准的15~20个乡镇,考察范围涉及到乡村的办学点。奖励标准是:5万人口以上的乡镇(街道)为30万元,4万~5万人口的乡镇(街道)25万元,4万人口以下的乡镇(街道)20万元。该计划让政府财政进乡村,让最基层的农民群众享受到了改革开放的成果,通过政府的支持,提高了包括乡村办学点在内的各种幼儿教育机构的质量。

坚持利益与义务对称的原则。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应该也必须有产出,这是学前教育机构的义务。对于长期接受政府投入的公办幼儿园来说,在不断提高保教质量,不断满足学前儿童和家长需求的同时,应主动发挥示范作用。很多公办幼儿园是当地的示范幼儿园,示范幼儿园的制度设计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幼儿教育管理制度的创新。当前,如何使公办幼儿园切实发挥示范和辐射的作用,是公办幼儿园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认为,具有示范的水平是示范性幼儿园的基本条件,努力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是公办幼儿园的基本职责。公办幼儿园应该从所处的社区环境出发,积极为其他幼儿园服务,为社区幼儿教育水平的提高作出贡献。公办幼儿园的建设,需要付出,需要努力,也能获得社会的回报。只有这样,公办幼儿园才能不断得到政府和公众的信任,才能获得更多的投入。公办幼儿园必须对人民群众、对政府负责。除了公办幼儿园,还有大量非公办幼儿园也在为社会服务,为政府分忧解难。他们的付出只从民众那里获得了很有限的回报,这些回报常常不能保证他们的持续发展(那些提供给高端家庭以高端服务、以暴利为目的的幼儿园除外),他们往往无力留住优秀的教师,他们的房舍设备经常有一些隐患而又无力去解决,他们的师资特别需要培养但又缺乏经费。给这些幼儿园一些必要的帮助,对于民众而言是功德无量的,对于这些幼儿园而言是公平合理的,对于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而言是行之有效的,对于这些幼儿园更好地履行促进学前儿童发展这一核心使命而言,可谓“雪中送炭”。其实,也只有这样,政府才能真正有效加强对非公办幼儿园的管理。因此,我认为,我们迫切需要研究和制定对非公办幼儿园的扶持制度。只有这样,学前教育才能从整体上得到和谐、均衡的发展。

学前教育发展应处理好几对基本关系

要实现学前教育的科学发展和均衡发展,必须协调和统筹涉及学前教育的一些基本关系。我们认为,在学前教育的发展中应着重关注以下几对基本关系:

入园率与教育质量的关系。入园率和教育质量关系的本质是受教育权的机会与过程之间的公平问题。入园意味着获得了受教育机会。入园率是衡量学前教育的重要指标,但不是唯一的指标,有时还不是本质的指标。在我国的一些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今天真正代表学前教育发展水平的不是入园率个位数上的差异,而应是学前教育质量的差异。在基本普及幼儿园教育之后,应该关注的是教师的专业素质,关注学前教育的品质。在今天的幼儿园,小学化现象还存在,压抑幼儿身心发展的因素还存在,让幼儿学习成人认为重要但对幼儿来说毫无意义的内容的现象还存在,让幼儿端坐静听、剥夺幼儿动手操作机会的现象还存在,将幼儿以后要学习的东西过早前移至幼儿园的现象还存在。因此,今天的学前教育除了关注入园率,还应关注甚至更应关注的是质量和品质。而影响学前教育质量和品质的关键因素是师资,影响师资的关键因素是对学前教育的投入。

房舍设备与师资的关系。房舍和设备是学前教育发展的基础条件。房舍、设备只要宽敞、安全、舒适就可以,不必奢华。80多年前,陈鹤琴先生和陶行知先生都曾批评学前教育中的“外国病”和“富贵病”,但遗憾的是这些病至今没有痊愈。实事求是地说,我国一些发达地区甚至是一些乡镇幼儿园的房舍比欧美发达国家幼儿园的房舍还要好,但我们不能据此认为我们的学前教育的品质也和发达国家一样高。衡量学前教育品质的核心因素是师资。政府在基础设施投入基本完成以后,是否能加大对师资的投入,包括增加编制,制定教师补助和奖励政策,加大对教师专业培训的投入,是否能让教师感到职业的安定和社会的关注,是否能让教师有不断进取、不断完善自己的动力和条件,是影响学前教育质量的核心因素。

公办幼儿园与非公办幼儿园的关系。在我国,无论是公办园还是非公办园,都在为人民群众服务,都在为政府分忧,都应该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心和帮助。公办幼儿园是政府长期投入的幼儿园,其园舍、设备及师资与非公办幼儿园相比大多有明显的优势。但从全国范围看,并不是每个幼儿都能进入公办幼儿园,在有些地方,大部分幼儿园是非公办的。政府是否只能向公办园投入?非公办园里的孩子也是纳税人的子女,他们也有权利享有政府财政的支持。非公办园质量不提高,我国学前教育的质量就永远不会真正全面提高。因此,應在保证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考虑政府投入方式的改革。我国一些地方实行的教育券制度,让政府财政直接给家庭,让幼儿将政府的支持带入不同性质的幼儿园,这对于促进不同性质的幼儿园之间均衡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学前教育政策与法律的关系。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学前教育政策,不同的学前教育政策或促进或抑制了学前教育的发展。学前教育的发展需要一些短期的政策,但从根本上说,更需要影响范围广泛的、长效的法律和法规。这是因为,学前教育法律、法规能保证整个国家学前教育的发展,能促进各级政府真正将发展学前教育纳入自己的职责范围,能催生更多的有利于学前教育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因此,加快学前教育立法的步伐是发展学前教育的必然之举。坚持依法行教,能真正促进学前教育投入的制度化、持续化和合理化。在国家法律、法规的指导下,不同地区可以根据本地的实际,制定切实有效的政策,推进学前教育品质的提高,使人民群众能不断提升对学前教育的满意度。

(作者系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公办师资政府
益阳:推进公办幼儿园建设
公办学校不插手民校,避免“民贵公轻”
神数据
美国加强数据共享促进师资培育
美国加强数据共享促进师资培育
省级政府金融权力榜
《职教师资本科专业培养标准、培养方案、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开发项目管理办法》
关于印发公务员培训兼职教师暨公共管理硕士(MPA)校外导师人员名单的通知
完形填空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