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民选与大同鼓楼

2008-05-30 10:33
文史月刊 2008年5期
关键词:云冈王老云冈石窟

辛 泠

王民选同志原名韩荣陞,1910年正月初三出生于山西省灵丘县三楼乡花塔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三楼乡花塔村位于灵丘县西南端,地处山西、河北两省,灵丘、阜平、繁峙三县交界处,是一处小盆地,气候与晋南差不多,无霜期比大同多一个月,小气候非常好。村中有条大沙河,流水常年不断,因此这里盛产核桃、花椒、苹果、桃、梨等。这里的野生动植物种类也很繁多。

三楼原名三炉,又名三路、三芦,因古代此地有三座炼银炉而得名。花塔又名花答,因东山有一块巨石,形状如花瓣宝塔,故而得名。过去,花塔村的人要进县城,需爬上30里崎岖的山路才能出去,交通极为不便;现在开通了一座红沙岭隧洞,坐汽车不到10分钟就可顺利地到达县城,方便极了。

花塔村,民风淳朴,农民勤劳勇敢,可谓人杰地灵之地。

韩家是花塔村的大户,家族源远流长。据族谱载,始祖韩谦福,祖籍繁峙县圣水头村,明朝天顺初年,从外地迁移来到灵丘,后来又迁移到花塔村。如今,韩氏家族在花塔村已生息繁衍了20多代了。

王民选在灵丘下关镇念完了高小。此后,他教过书,种过地。1939年在抗日高潮中,毅然走上了抗战道路,担任过阳高县委敌工部部长等职。

1966年,“文革”动乱开始时,王民选同志作为大同市委统战部部长,是第一个被批斗、被罢官、被打倒的老干部。1973年9月15日,周总理陪同法国总统蓬皮杜参观云冈石窟。周总理做出了“一定要把云冈保护好”的指示,同时表示,“我有机会一定还会来云冈石窟的”,表达了周总理对云冈石窟的特殊情结。

1974年2月6日,山西省大同市成立了云冈石窟维修工程领导组。此工程又叫云冈3年维修工程(1974—1976年),王民选同志被任命为领导组下设办公室的副主任。领导组组长为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卢梦,副组长为祁英涛、和愚,办公室主任为武培文,第一副主任为庞汉杰。3年后,云冈维修工程已经如期顺利圆满完成,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却因病逝世。

在落实周总理的指示中,王民选同志倾注了自己大量的心血和汗水。这期间,当时市里领导打算要将鼓楼拆除,依据一是因鼓楼影响市内交通,二是当时木料紧缺,拆鼓楼可以获取许多木料。于是市领导责成王民选同志起草一个拆除鼓楼的报告。王老由于当年基本吃住在云冈,于是他又找到了李治国同志(原云冈研究院院长、研究员)商量征求意见。李治国坦率真诚地对王老说:“老部长,咱们是搞文物保护的,搞文物保护的怎么能拆文物呢?我看不合适…….”王老听后回答说:“对,你说得有道理。”主意拿定,于是王老找人连夜起草了一个保护鼓楼的报告和维修鼓楼的经费预算报告(经费约需5万元),送到市领导那里。王老在报告中列举了保存鼓楼的意义和鼓楼的文物价值等。特别举出了50年代初,大同市将钟楼、四牌楼拆掉后,当时的市领导受到了国家文化部和国家副主席宋庆龄的通报批评,市里主要领导连续三次做检查,才免于处分的先例和沉痛教训等。这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报告终于被市领导采纳,大同鼓楼总算躲过了一次厄运。

时过四五年,到了1979年,市领导又决定要拆掉鼓楼,理由是鼓楼严重堵塞市内交通,行人、车辆只能从狭窄的楼洞下通过,鼓楼已成为市内交通的极大障碍。这时已担任文化局主管文物副局长的王民选同志听说后,直奔市主要领导的家。一进院门,王老就大声生气地喊叫:“和书记,听说你们又要拆鼓楼,我看你还是先把我撤了,再拆鼓楼吧!你要拆鼓楼,我就坐在鼓楼底下,我看你怎么办?”因为和书记和王老都是同时期参加革命的老干部,感情一直不错,所以和书记回答说:“老王,你也不要生气,有问题咱们可以商量嘛……”

后来二老算是以和了事。市领导决定从鼓楼四周开辟通道,解决市内交通拥挤的问题。1979年,保护鼓楼的建议再次被市委采纳后,王老喜悦兴奋之情,久久难以平静,故欣然命笔题诗一首抒怀:“三十年来庆余生,古城健儿献奇功。亿载恐龙从地起,千年鼓楼又凌空。桑水听从人召唤,泉煤紧随铁牛行。人民自有胜天力,苍蝇岂敢再嗡嗡。”

王民选同志对大同的文物古迹,十分留意。一次他在人民公园散步时,发现了一通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重修大同镇城碑记》的石碑。石碑被当作石桌在公园供游客休息。他如获至宝,立即通知博物馆运回,妥善保管。此碑是考证清初大同城变迁和历史事件的一件非常珍贵的实物文字依据。还有一次,他从大同一中院内发现了李白的“壮观碑”,也立即运回博物馆。有一年夏天的傍晚,王民选在博物馆院内花池边,拄着拐杖乘凉休息,我的父亲辛长青和他闲聊起来。王民选老人后悔惋惜地说:“大同市的许多文物被拆毁,没有保护好,不然,大同就是一座罕见的历史文化名城,大同的文物损失确实太大了。”

1980年,王民选同志当选为大同市第六届市政协副主席。1984年11月12日,王民选同志因病逝世。在追悼王老上百幅的挽幛中,有一横幅特别耀眼醒目,横幅上大笔书写着“与鼓楼长存”五个赫然大字。这五字出自大同市考古所原所长张畅耕同志之手。

“应县的塔,离天二尺八;大同的钟鼓楼,半截插在云里头。”在大同市高楼林立,繁华的市中心,巍峨挺拔、古色古香、别具特色的鼓楼作为一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早已装饰一新,昔日的牌匾也已恢复,已是一处可供游客攀登游览的景点。鼓楼今天能够以这样的风貌屹立在这里,不能不让人想到王民选的功劳啊!

(责编 卢成)

猜你喜欢
云冈王老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1至4窟重新开放
云冈舞: 以艺术之美推动“云冈学”建设
云冈研究院成立大会在大同举行
我和云冈的缘分
静静的云冈
云冈石窟旅游景区开发与规划
八旬“高龄青年”爱玩乐
与民谣诗词相伴的九旬老人
养生没有“铁规律”
老人和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