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冈石窟

  • 云冈石窟的弥勒造像与信仰
    摘要:在云冈石窟的59 000余尊造像中,数量最多的为现在的佛释迦牟尼,其次便是未来佛弥勒。弥勒造像为云冈石窟重要的造像题材,有交脚、半跏思惟及佛装等形式。通过对云冈石窟中弥勒造像的梳理可以发现,云冈石窟中的弥勒造像一方面受到了键陀罗弥勒造像、北凉石塔中弥勒造像等的影响,同时中晚期的弥勒造像也融合了中原特色。云冈石窟中的弥勒造像反映了北魏社会流行的弥勒信仰。关键词:云冈石窟;弥勒造像;弥勒上生经;弥勒下生经云冈石窟开凿于大同城西16公里的武周山南麓,现存造

    收藏与投资 2023年8期2023-09-07

  • 基于游客感知的云冈石窟文化旅游发展研究
    要】以大同云冈石窟为例,通过调查与比较分析的方式,系统研究了云冈石窟文化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真实反映基于游客感知的云冈石窟文化旅游发展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以此提升云冈石窟的文化旅游服务质量。【关键词】游客感知;云冈石窟;文化旅游开发【中图分类号】F592.7;K87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09—070—03旅游观光已成为我国21世纪的重要朝阳产业,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将愈来愈大。而国民经济的长期平稳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9期2023-08-16

  • 云冈二佛并坐像之正统性建构
    朱鸿羽摘要:云冈石窟作为北魏修建的第一座大型石窟,其释迦、多宝二佛并坐形象的出现与北魏塑造正统性的传统有关。文章从当时的社会环境出发,结合这一时期佛教的发展面貌,推断云冈石窟中二佛并坐像的出现与北魏文成帝有关,这一造像形式在当时具有证明政权和帝位正統性的功能。关键词:二佛并坐;云冈石窟;正统性;南北正朔之争一、经典依据与云冈造像释迦、多宝二佛并坐的形象来源于大乘经典《法华经》,该经在南北朝时期流传甚广,西晋竺法护首译《正法华经》,之后鸠摩罗什又译《妙法莲华

    东方收藏 2023年6期2023-08-14

  • 云冈石窟五华洞壁画及其彩绘的保护与修复
    摘要:云冈石窟是我国著名的石窟文化集合地,经历1500余年的风霜,至今仍具有较好的保存度和相对完整的石窟文化优势,这应当归功于当地对石窟文化的保护和历朝历代的修缮。文章对于有历史记载的云冈石窟修缮保护进行脉络梳理,并主要针对云冈石窟在文物保护方面的突出问题进行剖析,其中,重点对位于云冈石窟中段的五华洞清代施泥敷彩的保护与修缮进行研究,旨在传承石窟文化,进一步推动云冈石窟的修缮与保护工作。关键词:云冈石窟;五华洞;洞窟文化;病害防治;文物保护作为我国规模最大

    东方收藏 2023年5期2023-07-13

  • 云冈石窟造型艺术在现代家具造型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要】目的探究云冈石窟造型艺术在现代家具造型设计中的传承应用。方法分析云冈石窟造型的藝术形态特点、文化内涵,结合现代家具设计原理,提出功能达成、形体再现、以人为本、尊崇文化的原则。结果得到运用云冈石窟造型艺术创作现代家具造型的方法,即线面元素的传承性借鉴、纹样符号的艺术性点饰、多民族文化交融创新、解构与重建。结论云冈石窟造型艺术的引入,可使家具造型呈现出浓郁的云冈意境之美,对指导现代家具造型的创新设计和丰富云冈学的内涵都有一定的意义。【关键词】云冈石窟;造型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8期2023-07-12

  • 北魏时期石窟造像中原风格研究
    。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创建于北魏初期,有丰富的内容、复杂严密的布局、庞大形象的雕刻以及各种细部表现手法的运用,充分体现了秦汉以来我国雕塑艺术的飞速发展。基于此,文章主要探究北魏时期云冈石窟造像的中原风格,展现其魅力和风采。关键词:北魏;云冈石窟;造像;中原风格中图分类号:K879.3;J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13-00-041 云冈石窟的历史渊源1.1 北魏的崇佛政策南北朝时期指东晋灭亡至隋统一的这段时间,这一时期,

    艺术科技 2023年13期2023-07-06

  • 色彩美在云冈石窟壁画装饰中的展示
    大的石窟群,云冈石窟凭借独特的设计风格、丰富的民族文化以及精美的雕刻技艺在世界艺术宝库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云冈石窟始建于我国北魏时期,无论是在颜料运用,还是空间造型上,都有着独特的色彩装饰美。本文首先对云冈石窟的概况进行了简要介绍,其次对云冈石窟壁画装饰中色彩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最后对色彩美在云冈石窟壁画装饰中的展示进行了研究。关键词:云冈石窟;色彩美;壁画装饰;展示Abstract: As the largest extant grottoes group

    流行色 2023年2期2023-06-28

  • 云冈石窟造像中民族融合的具体体现
    摘要:云冈石窟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第一次由国家主持营造的大规模石窟工程,它也是5世纪中西方文化激烈碰撞、完美融合的艺术宝库。云冈石窟所反映的文化更多体现了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包括波斯、印度以及龟兹文化)的特色。这些文化进入当时的平城与当时的少数民族文化鲜卑族文化完美融合,形成了一种新的造像艺术。在民族融合的历史进程中,云冈石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呈现了北朝艺术风格的整体面貌、发展脉络和演变轨迹,还体现了艺术发展的共性特征和普遍规律,反映了民族融合与艺术

    收藏与投资 2023年3期2023-05-30

  • 云冈石窟造像中的色彩研究
    文静摘 要:云冈石窟造像作为我国传统石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艺术领域的发展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而云冈石窟造像的色彩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同样不容忽视,从美学角度出发,色彩应用对于云冈石窟造像的精神韵味与艺术表达极为重要,极大满足了当前社会的艺术需求,可促进色彩艺术的发展。关键词:云冈石窟;色彩表达;艺术构思注:本文系2020年度山西大同大学科研专项课题(云冈学研究)“云冈石窟色彩在创作中的应用与研究”(2020YGZX086)研究成果。云冈石窟造像的色彩表达在

    大观 2023年2期2023-05-30

  • 云冈石窟保护中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分析
    验灌浆质量。云冈石窟的窟前八角立柱风化情况检测、洞窟表面裂隙检测都采用了超声波法,波速、声波走时以及波形方面的变化在判断风化和裂隙病害时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为石窟保护性加固提供了精确的数据。关键词:云冈石窟;超声波无损检测;应用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3.04.010超声波能在石质材料中传播,当石质材料中存在裂隙和风化等情况时,超声波的波速、走时、波幅、波形等都会产生异常反应,因而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可用于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3年4期2023-04-12

  • 用数字技术留住云冈石窟
    界遗产:中国云冈石窟 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山西省大同市,近来当地有关保护单位使用精密的3D扫描仪等先进的测量机器,制作云冈石窟的数字档案:一方面利用流失到海外的佛像的电子数据进行风化文物的保护和修复,另一方面利用虚拟现实(VR)等现代技术保存云冈石窟景象,让游客能够“云”游石窟。云冈石窟是5世纪下半叶北魏王朝时期建造的石窟寺院。其主要洞窟约有50处(现存主要洞窟45处——编者注),东西绵亘约1公里,现存约59000尊佛像:2001年云冈石窟被列入《

    环球时报 2022-09-062022-09-06

  • 云冈石窟“云”上游
    版本、编撰《云冈石窟全集》……近年来,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让云冈石窟的保护从“粗犷”到“精准”,也实现了文物保护与文化研究的“齐头并进”,让更多人有机会领略云冈石窟的魅力。 走进云冈石窟,几个工作人员正忙着对一处洞窟进行近景摄影测量、影像数据采集;洞窟里,高像素数码相机、站式扫描仪、三维激光扫描仪等仪器正在采集各类数据。 “云冈石窟的保存环境是开放式的,不可能隔绝与外界的水汽交换,这给石窟和雕像留下了千年的印记,也带来了不可避免的伤痕。”云冈研究院党委书

    科学导报 2022年37期2022-06-28

  • 文化自信对云冈石窟造像艺术保护及传播的深层影响
    全新视角,对云冈石窟造像艺术的保护及传播效能进行深入分析,将从“增强云冈石窟造像艺术保护及传播的主体性意识;为云冈石窟造像艺术的保护及传播提供更好的传承性动力;增强云冈石窟造像艺术保护及传播的包容性;激发云冈石窟造像艺术保护及传播的发展潜能”四个方面,具体阐述文化自信对云冈石窟造像艺术保护及传播的深层影响,从而更好地推进云冈石窟造像艺术现代化保护及传播的进程。从宏观角度出发,文化自信对我国整体性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战略部署、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从微观角度

    文化产业 2022年14期2022-06-15

  • 云冈石窟数字化历程
    界文化遗产的云冈石窟,经过上千年的时间,不同程度存在人为破坏、自然风化等现象,对文物的本体安全、艺术价值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延续石窟艺术价值,云冈研究院研究团队经过十几年的探索,研究出了一条数字化保护之路。文中分析了不同阶段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包括数字档案、展示应用、管理研究等方面,体现了数字化在文物领域上的科学记录、融合翻译、智慧发展的作用,不仅为本体文物的保护修复提供科学的数据基础,还为文物考古、研究、产学研智慧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关键词:云冈石窟;数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7期2022-06-13

  • 传统文化视域下云冈石窟的佛教服饰研究
    号。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文化遗产群就是北魏时期佛教与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完美融合。本文通过石窟佛像与服饰的搭配分类及举例,对佛教服饰的内涵和意义这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关键词:传统文化;北魏;云冈石窟;佛教服饰学术界和佛学界一致认为,汉明帝时佛教正式传入中国,至此佛教在中国开始了自己的中国化进程。东汉至魏晋,佛教经典的翻译为佛教在中国的迅速传播提供了土壤,佛教开始初步流传;到三国时,佛教依托玄学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西晋时期,因为社会动荡,贵族士人乃至平民纷纷期望从佛教

    收藏与投资 2022年5期2022-05-31

  • 北魏时期云冈石窟与泉州开元寺飞天造型的异同
    摘要:山西云冈石窟是我国石刻艺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泉州开元寺是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名胜古迹,包含了深厚的艺术价值。文章立足于北魏时期云冈石窟以及泉州开元寺主体建筑“大雄宝殿”和“甘露戒坛”背景,从具体产生年代、表现形式、造型风格等方面对两个地域飞天文化的差异进行简要的述评,从审美活动角度浅析飞天乐伎特有的形态美和动态美,丰富飞天乐伎的内涵与形体美感,阐明在飞天艺术上,中原文化、西域文化、佛教文化的相互渗透与发展,旨在说明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对文化的巨大推动作

    收藏与投资 2022年5期2022-05-31

  • 龙门石窟莲花洞主像研究
    造像风格既是云冈石窟风格的延续,也开创了自己的风格,为之后的盛唐风格提供了方向。在莲花洞的造像组合上,“二弟子”像加入胁侍行列是佛教造像中国化进程上的重要突破。关键词:龙门石窟;主像;云冈石窟;造像组合龙门石窟坐落于洛阳伊水河两岸,是我国著名的石窟寺之一。公元493年,孝文帝为巩固对汉人的统治,并且缓和鲜卑与汉族之间的矛盾而迁都洛阳,政治中心的变化将兴盛的佛教文化带入洛阳。在这样的背景下,龙门石窟开始修建,并开启其历史上的第一个繁荣期,后又历经东魏至北宋数

    东方收藏 2022年11期2022-05-30

  • 大同市代表性古建筑的浅探及保护方法
    寺;悬空寺;云冈石窟;文物保护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2.05.017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加强文化自信,关注传统文化,并对其进行了解、继承和发扬,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使命。我国的传统文化以文化遗产为载体,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意志和独特品格,是民族历史文化的结晶,因此,关注各种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蕴含的历史文化,很有必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能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或者能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5期2022-05-18

  • 关于云冈石窟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路径分析与思考
    工作实际,以云冈石窟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路径分析与思考为题,对云冈石窟在文创产品开发方面的经验和做法进行分析与探讨,对云冈石窟文创产品的未来发展路径进行探索性思考,以资启迪与借鉴。关键词:云冈石窟;文化创意;路径分析;思考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2.05.015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是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要求。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依托,是实现传统文化传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5期2022-05-18

  • 云冈石窟第二期佛教人物造像本土化研究
    开凿于北魏的云冈石窟在外来佛教艺术的基础上,融入鲜卑文化习俗与汉地文化元素,形成独特的“云冈模式”风格,标志佛教美术本土化的开端。论文通过对云冈石窟第二期佛教人物造像衣着形式、面部表情及乐舞形象等造型要素分析,进而阐释造像艺术本土化的表征及其内在动因。关键词:云冈石窟;本土化;佛教造像;文化融合中图分类号:J32 文献标识码:A佛教作为外来文化,在传播过程中与中国文化相互交融,逐渐形成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佛教体系。在佛教中国化的进程中,石窟寺的大量出现,是南

    艺苑 2022年1期2022-05-13

  • “一带一路”背景下云冈石窟文化外宣现状及策略研究
    文化为特色的云冈石窟作为首批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和世界文化遗产,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宣传对象主要面向国内游客等原因,其远没达到世界文化遗产该有的知名度。通过分析云冈石窟文化外宣的现状制定行之有效的文化外宣策略,从文化外宣主体、景区周边配套、景区文化传播渠道和媒介、文化外宣形式和内容以及外宣翻译的意义和作用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研究,进而加大云冈石窟文化外宣力度,推动云冈石窟更好地走向世界。【关键词】 云冈石窟;文化外宣;外宣翻译;跨文化交流【中图分类号】G62

    中国民族博览 2022年2期2022-04-03

  • 民国报刊视域下云冈石窟的研究与保护
    便利。虽然,云冈石窟的造像“与洛阳伊阙造像相辉映”,[1]但是,清末民国初年,“云冈石窟知者颇鲜”。[1]直到京绥铁路开通之后,“中外旅行家渐有齿及斯窟者”。[1]同蒲铁路和太原至大同的公路建设,使经太原北上至大同的交通也方便了许多。云冈石窟成为国人去西北旅行的必经之地。云冈石窟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精美的雕塑吸引着国内外的考察者和研究者。这些学者们频频著文,将其见闻公之于世。这一时期报刊杂志中纷纷可见关于云冈石窟的游记、图像、介绍等。依托日渐增多的报道和文章,

    云冈研究 2022年4期2022-02-09

  • 云冈石窟1至4窟重新开放
    1月14日从云冈石窟研究院获悉,备受游客关注的云冈石窟1窟至4窟,于11月15日正式对外开放。云冈石窟1窟至4窟于7月10日起封闭实施危岩体加固及防排水工程,此项工程于10月31日全部完成施工。已具備重新开放条件。据了解,为确保游客参观游览云冈石窟景区的人身安全,景区目前加强了疫情防控管理,要求进入景区的所有游客须正确佩戴口罩,遵守“一米线”要求,游览及排队等候期间保持一米以上安全间隔,配合做好测温验码工作。同时游客需做好个人防护,体温超过37.3℃(含)

    科学导报 2021年79期2021-11-27

  • 云冈石窟1至4窟重新开放
    1月14日从云冈石窟研究院获悉,备受游客关注的云冈石窟1窟至4窟,于11月15日正式对外开放。云冈石窟1窟至4窟于7月10日起封闭实施危岩体加固及防排水工程,此项工程于10月31日全部完成施工。已具備重新开放条件。据了解,为确保游客参观游览云冈石窟景区的人身安全,景区目前加强了疫情防控管理,要求进入景区的所有游客须正确佩戴口罩,遵守“一米线”要求,游览及排队等候期间保持一米以上安全间隔,配合做好测温验码工作。同时游客需做好个人防护,体温超过37.3℃(含)

    科学导报 2021年79期2021-11-27

  • 一种石窟寺病害调查方法
    范。近年来,云冈石窟进行了比较多的病害调查工作,包括第1、2、5、9、10、11、12、13、18窟、罗汉堂周边及龙王庙沟洞窟、鲁班窑石窟病害调查等,逐渐总结出一套针对石窟寺的病害调查方法。关键词:石窟寺;病害;调查方法;云冈石窟病害调查工作主要分为外业和内业,外业指在现场进行的具体调查工作,包括病害分类、辨识、描述、测量、现场绘图、摄影等工作,简而言之就是各种病害信息、数据的采集;内业指在室内对外业采集回来的数据进行电脑录入、分类、统计、CAD制图、报告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12期2021-08-09

  • 云冈石窟风化侵蚀及修复措施研究
    要:为解决云冈石窟风化侵蚀的问题,提出云冈石窟风化侵蚀及修复措施研究。分析云冈石窟风化侵蚀原因:云冈石窟大气SO2污染现象严重,使空气中包含的Fe离子能够与SO2发生催化作用,导致云冈石窟风化侵蚀;云冈石窟地理裂隙较多的特点,导致云冈石窟风化侵蚀现象加重;云冈石窟的水患严重,形成凝结水,致使云冈石窟风化侵蚀。在此基础上,提出云冈石窟风化侵蚀修复措施,通过减少工业对大气的污染、涂刷化学保护剂来修复云冈石窟风化侵蚀。关键词:云冈石窟;风化侵蚀;修复措施;化学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12期2021-08-09

  • 北魏平城时期书法管窥
    中的孤例。以云冈石窟三则太和造像题记为例可见,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艺术生命体,北魏平城书法有独特的艺术特征和发展轨迹;作为一个书法史中的“过渡”产物,它和十六国时期北凉体书法、洛阳时期魏碑体书法具有密切关联。因此,本文关注北魏平城书法的文化内涵、史料价值、审美取向、创作手法诸方面问題,以在一定程度上把握魏晋南北朝不同地域之间的书风差异与交流融合的史实。[关键词] 平城书法 云冈石窟 造像题记历史中的“北魏平城时期”既可界定为一个时间跨度,亦可界定为一个地域范

    中国美术 2021年2期2021-07-21

  • 从馆藏西明寺造像碑看北魏造像碑的风格演变
    北魏;豫北;云冈石窟;造像风格]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人民饱受战乱痛苦容易接受宗教信仰。加上封建统治者的支持,佛教在这一时期空间盛行。公元 500 年左右是北魏佛教造像风格的转变期。纵观南北朝时期,汉文化居于主导地位,佛教造像艺术一开始就融入了对本民族审美意识和形式的悟性与强烈追求,工匠们把古印度的佛教造像艺术与中华民族特点相结合,产生了博大精深的中国佛教造像艺术。河南最早的北魏造像碑出现于北魏晚期,现存有纪年的最早一件为公元500年,出自新乡辉县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21年4期2021-07-16

  • 云冈石窟五华洞壁画修复保护技术
    张伟摘 要:云冈石窟始建于北魏,以规模宏大、题材丰富、雕刻精美闻名于世,是我国规模较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五华洞指云冈石窟现编号第9、10、11、12、13五个洞窟,其现存壁画及彩塑均为清代包泥并重装,内涵丰富且色彩绚丽。由于长期受环境因素影响,出现壁画酥碱、地仗层剥离、脱落等病害,再加上窟区近年来湿度和降雨量比较大,壁画局部病害有加重趋势,对现存壁画的长期保存与展示有重大威胁,亟须进行抢救保护。关键詞:云冈石窟;五华洞壁画;修复保护技术0 引言由于云冈石窟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5期2021-06-02

  • 盛世重光歌云冈
    70年中,对云冈石窟最全面的影像记录,是日本版16卷本的《云冈石窟》。2019年,由云冈石窟研究院编纂、青岛出版社出版的《云冈石窟全集》横空出世,迅速赢得世人瞩目,被学界和出版界交相赞誉为民族的“争气工程”。文章自追溯云冈石窟的发现与研究简史入手,考述《云冈石窟全集》的编纂与出版过程,进而申论其“重若国器”之历史价值和“天命所归”之文化意义,以揭橥这一重大出版工程的独特贡献。【关  键  词】《云冈石窟全集》;编辑出版;历史价值;文化意义【作者单位】刘耀辉

    出版广角 2021年8期2021-05-25

  • 云冈石窟束帛造型研究
    夏清摘 要:云冈石窟作为北魏平城时期皇室贵族开窟建寺的典范,无论是石窟雕刻还是装饰技艺都体现出多元的文化风格。文章将作为石窟雕刻与装饰的束帛造型进行统计分类,并辅以其上所承形象的辨认区分,对云冈石窟中束帛造型的位置分布、形制样式以及美学风格等方面进行探讨与研究。关键词:云冈石窟;北朝;束帛柱;束帛台座云冈石窟是新疆以东最早出现的大型石窟群,又是当时统治北中国的北魏皇室集中全国技艺、人力、物力所兴造①,其石窟雕刻与装饰纹样的粉本在继承本民族传统风格的基础上,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23期2021-02-02

  • 民国时期云冈石窟佛头盗毁事件与媒介传播
    )民国时期,云冈石窟的相关文章见诸报刊杂志。这些文章有游记、日记、论文、电文、展览公告等,有的是记述云冈石窟游历的所见所闻,有的对云冈石窟的来龙去脉进行考证,有的介绍云冈石窟的艺术。大部分游记、日记中谈及云冈石窟佛头盗毁事件,并呼吁加强对石窟寺的保护。有鉴于此,笔者拟以《晨报》《申报》《国闻周报》《北洋画报》等报刊报道为视域,回溯云冈石窟盗毁事件,进而透过媒介考察民国时期国人对于云冈石窟形象认知的发展变化。一、1929年前云冈石窟盗毁事件云冈石窟“以如此伟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2期2020-12-09

  • 传承与保护:民国以来云冈石窟修缮与保护
    37009)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西郊武州山南麓,是我国早期石窟艺术的杰出代表,体现出十分浓烈的中国皇家政治色彩和民族特色,其不仅具有无与伦比的科学、历史和艺术价值,还是研究中国古代尤其是北魏年间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的珍贵资料。自民国以来,由于中国社会动荡不安,云冈石窟在我国近代史上遭受到了重大破坏,直到建国之后,云冈石窟才逐渐得到了国家十分系统的修缮与保护。一、损毁原因从民国时期开始,云冈石窟在几十年中由于各种因素遭受到了严重的损毁。这一情况在民国时期尤为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1期2020-12-09

  • 云冈石窟在北魏时期所发挥的文化作用
    刘东摘 要 云冈石窟地处中国山西省大同市城西,主要建造于北魏兴安二年(453年)到太和十九年(495年),是由北魏的统治者主持开凿的大型石窟,是目前中国最大的石窟群之一,与甘肃敦煌莫高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并成为中国四大石窟,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余三大石窟也同样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云冈石窟有着印度佛教、鲜卑族特色、汉文化等多种文化元素,是一座反应北魏时期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的艺术石窟。关键词 云冈石窟 北魏 文化

    科教导刊 2020年25期2020-11-09

  • 简析云冈石窟造像的鲜卑特色与文化多样性
    改制背景下,云冈石窟造像融合了鲜卑族文化特色,展现了北方游牧民族对力量、刚健的追求。同时,吸收了汉族文化,成为当时社会文化意识的载体。云冈石窟造像,是胡汉文化、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见证,也象征着北魏王朝开放包容的文化o态。关键词:云冈石窟;造像;鲜卑族;民族文化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以西16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与洛阳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甘肃麦积山石窟齐名,并称中国四大石窟。北魏文成帝继位第二年,西域高僧昙曜一句“皇上即当今如来”砸开了开凿云冈石窟的序幕,

    黄河之声 2020年13期2020-09-12

  • 菩萨造像中x型交叉帔帛源流考
    ,本文旨在从云冈石窟来看此种样式的产生及演变规律。关键词:x型交叉型;帔帛;云冈石窟;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尤为兴盛,这一时期,僧人译出多本佛教经典,中国北方出现了多处摩崖石窟遗迹。随着佛教造像的兴盛,菩萨的造像随之增多,菩萨繁缛精美的帔饰不断变化,其中盛行于魏晋南北朝的x型交叉型帔饰尤为盛行,北魏晚期,此种类型在摩崖造像或出土的造像中多处出现。那具体x型交叉型披饰的演变路径是如何呢?一、帔帛《释名·释衣服》中言:“帔,披也,披之肩背,不及下

    启迪·上 2020年8期2020-09-10

  • 牢记总书记嘱托 把云冈石窟保护好
    云冈石窟研究院副院长 崔晓霞5 月11 日下午,习近平在山西省大同市云冈石窟考察时,向游客们挥手致意。5 月11 日,习总书记视察云冈石窟,肯定了我们在文物保护、学术研究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并作出重要指示:云冈石窟是中华文化的珍宝,是多元文化汇聚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好云冈石窟,不仅具有中国意义,而且具有世界意义。为贯彻落实习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全面加强云冈石窟文物保护工作,我们将重点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继续进行云冈石窟窟檐修建。我国石窟寺的窟檐,既是一

    支部建设 2020年19期2020-08-11

  • 云冈石窟的莲花纹雕刻
    要:文章以云冈石窟现有装饰纹样的研究成果为基础,通过实地调查研究,结合图像学、类型学等归纳类比的方法,对云冈石窟不同开凿时期的莲花纹做出细致的归类分析,进一步了解莲花纹在不同时期的时代特征,基本理清了云冈石窟莲花纹的演化脉络,这对云冈石窟的分期讨论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关键词:云冈石窟;装饰纹样;莲花纹1 莲纹的起源及内涵莲起源于一亿三千五百万年前的北半球水域,是世界上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被子植物之一。莲花纹是莲的图案化表现,最早出现于公元前2055年的埃及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9期2020-07-29

  • 从视觉艺术角度分析云冈石窟的建筑空间及造像特点
    莉莉摘 要:云冈石窟是佛教传入中国早期时第一次由皇家主持雕凿的大规模石窟建筑群,其开凿工程早、中、晚三个时期中的空间营造及造像形式各具特点。文章从视觉艺术角度深入剖析云冈石窟的建筑空间及雕刻造像,探讨如何利用艺术语言达到建筑空间中造像适形性、秩序性的全面体现,由此构成云冈石窟特有的形式美感。从单体造像到壁面布局,再到整个空间体系,装饰艺术的作用发挥到极致。云冈石窟是古代建筑空间中利用装饰艺术设计的典范,它在视觉文化史上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关键词:云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7期2020-06-21

  • 云冈昙曜五窟洞窟形制中的印度因素与相关问题研究
    正内容摘要:云冈石窟的早期洞窟又称昙曜五窟,洞窟形制较为独特,与现阶段所知的大像窟窟型均不同。论文通过对昙曜五窟大像窟平面形状、洞窟内的雕刻风格以及云冈石窟山顶寺庙遗址的分析,同时对比克孜尔石窟、巴米扬大佛的洞窟形制,得出昙曜五窟的洞窟应是受到印度石窟寺的影响的结论。除此之外论文还对传统佛教文化传播的路线以及石窟寺之间的影响问题、昙曜五窟洞窟的性质问题提出了新的观点。关键词:云冈石窟;昙曜五窟;洞窟形制中图分类号:K87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敦煌研究 2020年4期2020-06-15

  • 云冈石窟旅游景区开发与规划
    李鹏云冈石窟始建于北魏,至今已有一千六百余年。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5月,被国家旅游局评选为首批5A级旅游景区。云冈石窟是我国最大的石窟之一,拥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文化资源,但一千多年来,云冈石窟历经多次自然或人为破坏,损坏严重。新时期如何做好云冈石窟旅游景区的旅游资源开发和未来发展规划工作,对于云冈石窟的发展保护至关重要。云冈石窟拥有着丰富的潜在旅游资源,现存洞窟45个,窟龛252个,造像五万一千余尊。云冈石窟

    炎黄地理 2020年3期2020-05-26

  • 明清时期云冈石窟保存状况析论
    要:明清时期云冈石窟的保护呈现了纷繁复杂的状态,大致走向为从明代的任其荒废到清代的再次保护。明代云冈石窟处于边地接壤蒙古而战乱不断,政府无意关注,加之对佛教的限制,客观上对地处偏远的云冈石窟的保护造成消极影响。清代前期官方因政治目的两度修护石窟,清中期后民间修复占据主导。清代的维护修缮一定程度保护了石窟,但明清时期云冈石窟整体保存状况不佳。关键词:云冈石窟;保护;破坏;明清时期中图分类号:K87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

    敦煌研究 2020年5期2020-05-12

  • 全域旅游视域下5A景区厕所满意度研究
    现通过对大同云冈石窟厕所满意度的问卷调研,发现游客最注重其实用性,其次为方便性,最后为舒适性。并对云冈石窟景区厕所评价指标的重要性感知、满意度感知、IPA指数、IPA像限分别做出分析,这为全域旅游下的厕所革命和建设提供参考。关键词:全域旅游;云冈石窟;满意度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913X(2020)03-0149-05Abstract: The 5A-level scenic spot leads the pub

    北方经贸 2020年3期2020-04-09

  • 成功离不开对理想主义的坚持
    北大考古系与云冈石窟研究渊源深厚,从第一届系主任宿白先生,到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学者与云冈石窟研究院的同仁一道不断开拓创新。王博 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北大跟云冈石窟的渊源非常深厚。1988年的国家文物局第一届全国石窟考古在云冈石窟举办,为石窟的研究培养了众多人才,那时候与石窟结下了深厚的缘分。北京大学考古系建立的时候,第一届系主任是宿白先生,宿白教授生前多次前往云冈石窟实地考察,为石窟的研究、保护和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今天在这里举行《云冈石窟全集》出版

    商周刊 2019年22期2019-11-14

  • 从平城到洛阳 石刻艺术一脉相承
    龙门石窟  云冈石窟  鲜卑民族  宾阳中洞  一脉相承公元420年开始,中国陆续出现了北魏、宋、齐、梁、陈四朝和西魏、东魏北周北齐等国,开始了长达 169年的南北朝时代。其中最显赫的是北魏。鲜卑族拓跋部,是来自黑龙江、嫩江流域大兴安岭一带的游牧民族。东汉以前,北匈奴被打败西迁后,拓跋部逐步向西面的漠北地区迁移,填补了北匈奴曾经的空间。继而又南下,在内蒙古黄河一线游牧。338年,在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落脚。376年,被前秦王苻坚打败。386年,前秦瓦解

    科学与财富 2019年7期2019-10-21

  • 西北艺术考察论文
    物馆;碑林;云冈石窟首先驱车奔赴洛阳,这座千年古都、中原文化的发祥地, 不知饱受了多少历史创伤。在洛阳龙门石窟看到一个个庄严肃穆、举止各异的佛像,刻在山石上,场面很令人难忘。据考证现龙门有石窟1352个,佛龛750多个,佛塔40多座,佛像10万多尊,碑刻题记3600多品。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卢舍那大佛,不经意间抬头一瞥中的那份震撼,令人驻足仰视,那丰腴秀美的脸庞,夺人心魄的眼睛,雍容大度的气派,让人觉得时间在这一刻凝滞了。卢舍那佛像总高17.14米,头高4米,

    山东青年 2019年6期2019-08-30

  • 云冈石窟中所体现的佛教艺术的“中国化”
    宇洋摘 要:云冈石窟是我国北方现存石窟寺最早的一座,由北魏皇室主持营建,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时代风格。云冈石窟在继承印度佛教造像风格的同时,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将佛教艺术“中国化”,形成了一种新的艺术风格。文章对云冈石窟早、中、晚三个时期佛教艺术的“中国化”进行简单叙述,并分析各个阶段佛教艺术“中国化”的表现。关键词:云冈石窟;佛教艺术;中国化云冈石窟地处山西省大同西郊约15公里的云冈沟内,石窟雕凿于武州山南部的崖壁,自北魏统一以来,直到今天,云冈石窟

    大观 2019年4期2019-08-01

  • 绘画中的装饰纹样艺术
    琳靖摘 要:云冈石窟的雕塑是在坚硬的石头上雕刻的艺术作品,石窟群东西总占地长度大约为一公里。云冈石窟与其他石窟相比较,它的建筑设计、佛的造像、洞窟形状、装饰的纹样等方面的设计和雕刻艺术都有其不同的特點和艺术魅力,云冈石窟的装饰纹样的艺术特点和创新点与北魏鲜卑族的传统文化艺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是佛教艺术中国化的一个产物。经过实地考察和调研发现,在云冈石窟装饰纹样中禽鸟纹和飞天乐伎装饰纹样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这两种纹样主要分布在第9窟到第12窟,是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9年11期2019-03-19

  • 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以西约16千米处,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每年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往参观旅游。第20窟的释迦坐像是其标志性景观,被拍成图片,制成纪念册和邮票等。而云冈石窟的较小石像,往往被大众游客所忽略,但也吸引了一批有眼光的游客的眼球,尤其是第5、6窟。步入云冈石窟,你会完全被山壁上刻画的雕像所吸引。著名的第6窟中央是一个连接窟顶的两层方形塔柱,高约15米。窟四面墙壁上雕满佛、菩萨、罗汉以及飞天等造像。窟中雕有33幅描绘释迦牟尼从诞生到成佛的佛传故事

    动漫星空(兴趣百科) 2019年3期2019-03-07

  • 云冈石窟的佛造像艺术及其美学风格
    石窟艺术中,云冈石窟作为典型代表之一,无论在佛造像艺术还是在美学风格方面均表现出独特的特征。正确认识云冈石窟的佛造像艺术及其美学风格,是深入了解云冈石窟的重要基础。本文从佛造像艺术及其美学风格两方面,对云冈石窟进行了研究。关键词:云冈石窟 佛造像艺术 美学风格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6-0175-02云冈石窟地处山西省大同市武州山南麓与武州川北岸之间,其蕴含的巨大文化价值,给山西大同带来了“雕塑之都

    艺术评鉴 2018年17期2018-12-29

  • 云冈石窟流失造像复位研究
    雨内容摘要:云冈石窟雕像之被盗,主要发生在1910—1935年间,尤以1918—1929年间最为猖獗。被盗雕像主要流布于日本、法国、美国、德国等,共计近百件。通过对洞窟实地调查,并与流失造像图片资料反复比对研究,共使其中的29件流失造像得以准确复位。关键词:云冈石窟;流失造像;复位中图分类号:K87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18)05-0026-12Abstract: The theft of the statues of

    敦煌研究 2018年5期2018-12-20

  • 近代国外关于云冈石窟的考察与记述
    忠太第一次对云冈石窟进行了考察和记述,之后法国人沙畹的美术摄影发表,云冈石窟的形象开始在国外传播开来。伊东忠太的《北清建筑调查报告》和沙畹的《华北考古学使命记》出版之后,云冈石窟成为国内外考古学家、建筑学家和美术家向往的地方。云冈石窟的形象开始见诸著作和报道,不同身份的学者从各自的角度阐释着云冈石窟,逐渐丰富了人们对云冈石窟形象的认知。本文旨在通过分析近代国外学者对云冈石窟的认知、考察和研究,以发现近代云冈石窟的域外形象的形成、发展和演变。一、欧洲学者对云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2期2018-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