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伟华:用梦想照亮生活

2008-06-03 07:33付江泓乔慧莲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08年5期
关键词:青年教师理想梦想

付江泓 乔慧莲

那天下班前,肖伟华又来到山上。

北京九中地处翠微山麓。走出学校大门,穿过驼铃古道,就是一条上山的路。行进在逶迤的山路上,森林的气息扑面而来,连阳光都有了闲适的味道。肖伟华把这里当作放松身心的好去处,闲暇时常来这里走走。

三月初的北京,正是冷与暖明争暗斗的时节。阳光明媚的时候,到处都洋溢着温暖;太阳一转身,寒意就从四面八方袭来。山上的风,更如携带了无数支细细密密的针,冷冷地穿过衣衫,直刺入肌肤。可是肖伟华对此似乎毫无感觉,任夹克衫敞开的衣襟在山风中鼓动,表情里有十足的惬意。这样的表情,是他从前的一个学生——那个叫高爽的男孩子带给他的。

高爽,北京师范大学2005届天文学学士、2008届天文学硕士,即将被派往德国攻读博士学位。从儿时起,高爽就对天文学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他梦想成为一个天文学家,并始终在为实现梦想而努力。肖伟华说:“教这样的学生,纯粹是一种享受。”这样的评价,不只是针对高爽的学习成绩,更是针对他对梦想的坚守。因为,肖伟华本人就是一个胸怀梦想的人,他一直期待,他的学生中能出现一个像爱因斯坦、法拉第那样伟大的科学家。

梦想在左,生活向左

肖伟华出生于上个世纪60年代末。和那个时代出生的很多人一样,他的童年和少年生活中没有琴棋书画、诗词歌赋,伴着他长大的,除了当时仅有的几部电影,就是内容同样“革命”的“小人书”。电影不能经常看到,肖伟华就到处找“小人书”来看,学校旁边有一个专门出租“小人书”的书摊,肖伟华常常在那里流连忘返。他由衷地敬佩那些为理想献身的人,不管他们的一生是长还是短,是轰轰烈烈还是平平淡淡,他都把他们看作英雄。直到现在,肖伟华还喜欢看战争影片,随着影片的情节,为他敬佩的人激动、开心、愤怒,或者悲伤。

也许会有人觉得,“物理教师”的身份与“为理想而献身”的梦想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事实并非如此。肖伟华参加高考的1986年,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视,“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句话,深深打动了他的心。于是,历次考试都稳居第一名宝座的他放弃了“北大”,报考了“北师大”。他的理想是成为一名真正优秀的教师,培养出真正优秀的学生。

为了这样的理想,从参加工作那天起,肖伟华就一头扎进教育教学的海洋中,备课、做实验、与学生沟通,忙得不亦乐乎、浑然忘我,根本无暇顾及外面的世界,以至于大学同学说他“像一块岩石,任凭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

当成绩和荣誉接踵而来,肖伟华也没有满足。为了避免出现“高原现象”,他走上了研究的历程。从主动尝试钻研现代信息技术,到参加国家级课题学习研究的方法,再到自己组织课题研究,他一步一步探索着职业专业化的途径,终于使自己成长为“以研究的态度从教,有独立的研究方向与课题,具备独立研究能力”的研究教学型教师。

肖伟华自述:“我当初的理想就是教好学生,成为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世事沧桑,教书快20年了,这仍是我的理想。”

用梦想点燃梦想

肖伟华的课堂生动活泼、深受学生欢迎,这是他的同事们和历届学生都公认的。对于是怎样的生动活泼,高爽有一句堪称经典的概括:“肖老师能把课讲得非常年轻。”至于是怎样的受学生欢迎,到他上课的教室外面看看就知道了。肖伟华下课后走在楼道里,常常会遭遇学生的“围追堵截”。有一次上完课,他从教室里抱回了好几本书,都是学生特意帮他借的,他们要和肖老师讨论书中的问题。那些书涉及的内容五花八门,其中有一本是霍金的《果壳中的宇宙》,还有一本叫《比光速还快:爱因斯坦错了?!》。

学生对科学的热情当然和肖伟华的教育有关。每教一届学生,他都会给学生讲一些著名科学家的故事,用故事激励学生注重思考,关注科学:“有一个十五六岁的孩子,对光产生了好奇,他想,光到底是什么?到26岁时,他发表了一篇论文,题目是《论动体的电动力学》。文中提出了狭义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建立了狭义相对论的基本框架,对传统的时间、空间、运动、物质等最基本的物理学概念进行了全新的考察。这个人就是爱因斯坦。爱因斯坦在你们这个年纪就开始思考这样的问题了,你们是不是也该学会关注一些东西,思考一些东西?”

肖伟华的另外一个小招数,就是让学生写论文,这样做的目的也是唤醒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高爽说:“那是我第一次写论文啊,心情就别提多激动了。”他一格一字,工工整整地写满了整整一本稿纸。

肖伟华常常告诫组里的年轻教师:“老师不能只教学生做题,还要给学生留下一些终生受益的东西。”

肖伟华确实给学生留下了许多能终生受益的东西,他严谨的教学思路、科学合理的时间安排、平等待人的态度、从不间断的学习、对待荣誉的淡然心态,都让学生时时回忆,并用来鞭策或指导自己的行动。

正在读大学三年级的张曼说:“肖老师讲题总是强调先整体把握,然后再考虑细节。我现在遇到问题,不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的,都用这样的方法解决。”李爽就读于首都师范大学,学的是物理。她选择将来当物理教师,就是“想把肖老师的好思想和好方法传授给更多的人”。她说,肖老师还让她明白,不论身在哪里,处境怎样,只要不放弃努力,就有可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所以,她很想对肖老师说:“不管将来取得怎样的成绩,我第一个要感谢的人就是你!”

肖伟华自述:“我一直希望能以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让他们成为积极向上的人,成为有理想有追求的人。”

期待山花烂漫时

肖伟华的工作量很大:授课年级横跨高一、高三、高四(高考复读班),还担任着高一年级的备课组长、学校物理教研组的组长,同时还是石景山区高中物理兼职教研员。面对这么多工作,肖伟华却笑着说:“现在组里的年轻教师都成长了起来,我已经轻松多了。再过几年,等他们成熟了,我就更轻松了。”

说起青年教师的成长,肖伟华立刻眉飞色舞,把每个人的成绩都说了一遍,在他的描述中,每个人都那么优秀。可是钱莉莉老师却说:“我们参赛,肖老师比我们还累呢。我那节课能得奖,全靠肖老师。”任秀丽老师说:“肖老师特别无私,他把多年积累的资料都毫无保留地给我们用,自己在教学中有了什么新想法,也会马上告诉我们。”

为了更好地为青年教师的发展助力,从2003年起,肖伟华承担了一项国家级课题,开始了“九中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并把研究心得应用于青年教师的培养。

如果青年教师都成长起来了,自己会不会有危机感呢?“当然有了,所以得更加努力才行啊。”肖伟华笑了,笑得很坦然。

肖伟华自述:“如果有了更多优秀的教师,就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学生,这样发展下去形成了良性循环,我们的教育就能成为真正的优质教育。”

记者手记

在诗意中前行

肖伟华爱笑。学生上课时的思维闪光会让他开心地笑;青年教师的点滴进步会让他满意地笑;简朴的生活状态会让他知足地笑;供亲戚的孩子上学会让他满足地笑;父母健在,他能按时寄钱回家,会让他幸福地笑……

闲暇时,肖伟华喜欢观察自然景物,连最常见的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苍松翠柏、碧草红花,也能引他或遐想,或感慨,或陶醉。

有时,肖伟华还会吟诵一些古代的诗词佳句,与眼前景物相互唱和。看桃花吐艳,有“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看春水微澜,有“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闻丁香馥郁,又有“丁香空结雨中愁”……

心中有梦,腹中有诗,眼中有爱。肖伟华的生活或许简单、平凡,却充满诗意。

猜你喜欢
青年教师理想梦想
理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2021款理想ONE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梦想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