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错就改的学者

2008-06-06 11:05张向晨
WTO经济导刊 2008年4期
关键词:克鲁格曼巴格布兰德

张向晨

网络上的新名词层出不穷,尽管每个中国字你都认识,但你未必知道是什么意思。比如,有个词叫“二奶学者”,如果望文生义,很可能误入歧途。其实,“二奶学者”与“二奶”无关,而是讽刺某些学者放弃了本来应有的独立研究的操守,依附某种集团或势力,专门为它们服务。

陈寅恪说,“我认为研究学术,最主要的是要具有自由的意志和独立的精神。”的确,没有了独立精神,学者就不能称其为学者。独立的学者进行研究时还应当抱有一种“学术真诚”(intellecrual integrity)。这种真诚有两个问题,一是坚持自己的观点,不盲从、不人云亦云,同时也要有知错就改的勇气。

自亚当·斯密以来,尽管保护主义的浪潮此起彼伏,政客们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而自由贸易理论在美国思想界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不过,近来美国学界却频频传来不同的声音,由于是一些大牌学者,加上媒体的鼓噪。就越发让人觉得这一基本理论在动摇。

其实,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克鲁格曼(Paul Krugman)就开始质疑自由贸易理论过时了,他的依据是国际贸易的不完全竞争性。而当时的社会背景是日本的崛起给美国造成巨大压力。第二波冲击来自萨缪尔逊(Paul Samuelson),这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2004年发表文章,认为赞成自由贸易的人低估了中国和印度的崛起给美国福利造成的负面影响。跟着起舞的还有伯恩斯坦(Aaron Bernstein)。2006年出现了新的挑战者——布兰德(Alan Blinder),他撰文指出,通过互联网的服务外包抢走了美国的工作岗位,损害了美国中产阶级的利益。

每次争论都引起美国反全球化者的欢呼,但喧嚣过后,事实胜于雄辩。美国在全球化当中仍然是最大的受益者,并且始终垄断着服务贸易中高技术、高附加值的部分。于是,作为学者的克鲁格曼修正了自己的观点,认为市场的不完善并不足以动摇自由贸易的基础,从而回归自由贸易理论。而萨缪尔逊也小心翼翼地指出,克服国际贸易中消极影响的办法不是停止贸易,那样只能使结果更糟。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巴格瓦蒂最近对美国自由贸易理论的争论做了总结。他赞赏了克鲁格曼等知错就改的勇气。同时也肯定了大师们研究中的正确之处,比如,克鲁格曼发现不同生产者之间的不完全竞争会损害自由贸易的效果,这在理论上是有价值的。

对于尚未认错的布兰德,巴格瓦蒂显得有些苛刻,说他是宏观经济学家,而非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的专家。这等于是讽刺他误闯了别人的花园。美国也不免有“二奶学者”,但布兰德大概不是。只要他是真正的学者,事实摆在面前,总会有承认错误的一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巴格瓦蒂的结论:自由贸易理论在美国学术界仍是主流。考虑到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分量,这对于其它参与全球化的国家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

猜你喜欢
克鲁格曼巴格布兰德
送子上哈佛,华裔富商行贿千万
艺术侦探布兰德:我让被盗的毕加索名画自动归还
浅析维吾尔族巴格文化
启航
幸福的堕落
克鲁格曼,“太爱放炮”的诺奖得主
克鲁格曼 不是敌人,也不是朋友
诺奖得主称 美国或重演日本式经济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