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编辑出版规范的调查分析

2008-08-03 09:34叶继元郑德俊魏瑞斌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8年1期
关键词:学术期刊

叶继元 郑德俊 魏瑞斌 宋 歌

摘要 为了具体了解学术期刊的现况,对全国各系统220名学术期刊主编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中共26个提问,涉及稿源、审稿、编辑、经费、人员、管理、产业化、国际化、规范化等。通过统计分析,可以从一个方面了解学术期刊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制定相关对策提供了参考资料。

关键词 人文社会科学 学术期刊 编辑规范化オ

2005年4月6日—8日,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在南京大学主办了“中文社会科学期刊学术规范研讨会”。29个省、市、自治区的187个期刊社的241名主编、副主编参加了会议。187种期刊中一半多是CSSCI来源期刊,既有高校系统,亦有科研系统、学术团体的期刊[1]。为具体了解学术期刊在稿源、审稿、编辑、经费、人员、管理、产业化、国际化、规范化等方面的第一手资料,本课题组向会议代表共发放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学术规范调查问卷表220份,回收94份,回收率为42.7%;问卷涉及92家期刊,占到会期刊总数的50.53%。问卷共有26个提问,现将调查结果汇总、分析如下。オ

1 期刊每月收稿数量

①100篇以下;②100—200篇;③200—300篇;④300—400篇;⑤自填数字。

从图1可以看出,在5个选项中,每月收稿最多的是100—200篇,占到34.04%;其次是100篇以下;选项3、4大体相当,占到19.15%和18.09%;最少的是400篇以上,占5.32%。总体上看,大多数期刊稿源充足。オ

2 稿件的平均时滞(从收稿到发表时间)周期

①1个月;②2—3个月;③3—6个月;④6个

月—1年;⑤1年以上。

从图2可以看出,刊物平均时滞最多的是3—6个月;其次是2—3个月;再次是6个月到1年;其后是1个月;1年以上的尚没有。平均时滞并不很长。

3 每期平均发表的文章数量

①10篇以下;②10-15篇;③15—30篇;④30—50篇;⑤ 50篇以上。

从图3可以看出,所调查期刊每期发文15—30篇的最多,占到了50%;其次是10—15篇;第3位的是30—50篇;第4是50篇以上;10篇以下的没有。

4 近期有无扩版、扩期打算?贵刊如果有扩容打算,原因是什么?

①准备扩版;②准备扩期;③ 维持原样。

扩容的原因是:用户需要;吸引更多更好的稿件;比照国内同行;比照国外同行;可带动杂志效益。

从调查结果来看,68%的被调查者打算维持期刊的原样,没有扩版、扩期的打算;有17%的调查对象准备扩版,7.45%的准备扩期。对于扩容的原因,有28.7%的被调查者认为是用户的需要,有1.06%的人认为是为了吸引更好的稿件。オ

5 办刊经费的主要来源

①刊物销售;②上级拨款;③行业赞助;④作者版面费;⑤其他。

从图4可以看出,大部分期刊的办刊经费来源是上级拨款;其次是刊物销售。其余选项差距不大,在6%到10%之间。这也反映出这些期刊还是以行政事业机制来运作,还没有进入一个市场化的状态。这种办刊方式会使期刊的创办者缺少压力和应有的灵活性,往往会产生滞后于需求的结果,而且常常会制约着期刊规模化、国际化的步伐。

6 赞成刊号(CN)放开吗?

①实行刊号自由登记制度;②保持现行的主管审批制度;③无所谓。

从图5可知,54.26%的被调查者还不赞成刊号(CN)放开,认为可以放开的有26.6%;还有1702%的认为无所谓,未选的有2.12%。

7 编辑是专任编辑还是兼任编辑,主要作用何在?

①只有兼任编辑(426%);②只有专有编辑(50%);③既有专任编辑也有兼任编辑(447%)。

④作用:审定稿件形式(2021%);审定部分稿件内容(2553%);审定全部稿件内容(50%);负责编辑电子化(1064%)。

8 编辑是否要学者化

①需要,这样可以提高用稿质量;②虽然需要,但在中国很难办到;③不需要。

从图6看,对这个问题大家的观点比较集中,81.91%的调查对象认为需要提倡编辑学者化,这样对提高用稿质量很有好处。只有4.26%的调查对象认为不需要。这个问题反映出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学科间相互渗透、相互交叉导致编辑本身无法适应各种各样的稿件,其知识更新滞后。所以引入编辑学者化的观念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提高编辑水平的一种方式。在后面的调查中也可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的被调查者也已经认识到提高编辑队伍的自身素质是办好刊物的一个重要方面。オ

9 对匿名审稿制度的态度

①已实行匿名审稿;②打算近期推行;③期限未定;④别人实行,我就实行。

从图7看,已经有44.68%的期刊已经实行了匿名审稿制度;还有9.57%准备推行这项制度。但同时可以看出,匿名审稿还不会在短时间内被编辑部完全接受。

10 目前采用的稿件编辑规范标准

①国际同类期刊规范;②国家规范;③国内同类期刊规范;④参考相关规范后自定;⑤不讲究。

从图8看,稿件编辑采用国家规范的只有5319%;其次是采用国内同类期刊规范,占到266%;有319%是采用国际同类期刊规范;有1277%的是参考相关规范后自定。看来采用国内规范是主流。

11 一稿多投的解决办法

①增加刊物数量;②增加刊物容量;③缩短用稿周期;④自填办法。

一稿多投解决起来有很多途径,被调查者有53.19%认为缩短用稿周期会有效,还有34.04%调查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而其他两个被选项则分别只有3%多一点的人赞成,见图9。一稿多投普遍被认为属于学术道德的范畴,其产生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有的是为了尽快使自己的稿件被刊物采用,有的是对自己的稿件没有把握而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现在大多数刊物的出版周期较长,不能及时给作者一个答复。对于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应该区别对待,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来解决。

12 所投稿件中最不规范的项目(可多选)

①标题;②摘要;③关键词;④文中注释;⑤文后引文。

从图10看,文后引文不规范最为严重,占7234%;其次是文中注释,占5213%;再次是摘要,占3511%;第四是关键词,占1489%;规范问题较少的是标题方面,仅占532%。

13 来稿引文中出现最多的不规范现象(可多选)

①文章有引用,但文后未标明,属漏引;②引用中出现错误,属错引;③引文与正文毫无关系,属伪引;④ 引用项目如作者、出版信息不完整。

从图11看,稿件中引文不规范现象出现最多的是引用项目不完整,占81.91%;其次是漏引情况较为突出,占52.13%;第3类是伪引,占27.66%;最少的是错引,占11.70%。

14 如果出现引文不规范的现象,如漏引、错引、 伪引等,你们的做法?(可多选)

①指出可能错误,退回修正;②直接帮作者修改;③删除该条引文;④保持原样,文责自负。

从图12看,对于稿件中引文不规范的现象,有73.40%的被调查者采用最为理想的办法,既指出可能的错误,退回修正;有38.30%的被调查者直接帮作者修改;还有13.83%的被调查者会删除该条引文;只有106%的被调查者保持原样。

15 文献注释与参考文献在新的人文社会科学引文规范中可以合二为一吗?

①可以合并,这样有利于引文规范,但引文应增加细节或附注项目;②不能合作,两者含义不同;

③不能合并,因为与国学研究传统不符;

④我有自己的见解。

从图13看,对于这个问题,存在两种对立的处理方法。认为可以合并的有39.36%;53.19%的人认为不能合并,两者含义不同;选择3、4的各占3.19%。

16 在涉及到贵刊的质量和荣誉的评价中,贵刊比较重视的指标(可多选)

①文摘率;②转载率;③被引率;④影响因子。

从图14看,对于4个选项,被调查者都觉得比较重要,依次是被引率(74.47%)、转载率(6915%)、影响因子(67.02%)和文摘率(42.55%)。实际上被引率与影响因子都是引文指标,应具有相同的重要性。之所以出现影响因子稍微排后的情况,可能与某些被调查者未了解影响因子的含义有关。

17 对作者来稿的引文数量有限制吗?

①无限制;②有限制,不低于5条;③有限制,不超过10条。

对于这个问题,被调查者的意见较为统一,大多数(80.85%)对来稿不会有引文数量方面的限制。还有1064%的被调查者有不低于5条的限制;213%的被调查者限制不超过10条。见图15。

18 是否赞成如下部分构成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规范体系(可多选)

①基本规范(如学术自由、学术道德、学术创新等);

②审稿规范(含匿名审稿等);

③编辑规范(含收稿、处理、个性校对、发稿等);

④著录规范(含封面、题名、作者、摘要、正文的编排方式等);

⑤出版规范(如按时出版等);

⑥不需要建立上述规范体系。

从图16看,大多数期刊社(编辑部)都认可建立期刊学术规范,其中赞成基本规范和编辑规范的排在前两位,著录规范和审稿规范紧随其后,最后是出版规范。

19 目前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术期刊有近3000种,您对目前的学术期刊数量的看法?

①数量比较多了;②数量适中;③数量少,可以适当增加一些。

被调查者基本上认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的数量不是太少。那么提高这些刊物的质量应该是目前较为重要的一个内容。(注:3000种期刊是当时调查时初步估计的数据)

20 如何看待现有期刊的比例结构

①综合性期刊太多,专业性期刊太少;

②综合性期刊太多,专业性期刊也很多;

③两者比例正好,但要努力办成精品期刊;

④保持现状吧,让市场自然淘汰。

从调查结果来看,被调查者普遍认为专业期刊不是太少,努力办成精品期刊应该是期刊界努力的方向。据有关学者调查,我国被美国SSCI和A&HCI;收录的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还很少,这固然有语言、意识形态等客观原因,但也与期刊整体质量水平不高有关。

21 学术期刊是否应该走集团化、规模化的发展道路?

①应该(可按地区来集中,按主管部门来集中,自愿联合集中);②还不需要。

对于这个问题,大家的认识有差异,赞同走集团化、规模化发展道路的有46.62%,而不赞同的有53.38%。在赞同的人里,对于如何走也持有不同的态度,较多人赞同走自愿联合集中的道路,有的认为可按地区来集中,或按主管部门来集中。オ

22 对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产业化的看法

①发表需要旺盛,产业化会导致期刊质量退步;②市场自然淘汰,让产业化优化期刊结构; ③国外有经验,产业化是发展趋势; ④国内情况复杂,产业化应慎重。

如图19所示,59.57%的人认为国内情况复杂,产业化应慎重,23.40%的人认为让市场自然淘汰,让产业化优化期刊结构,12.77%的人认为发表需要旺盛,产业化会导致期刊质量退步,4.26%的人认为国外有经验,产业化是发展趋势。看来学术期刊既是物质商品,又是精神产品,既要产业化和市场化,又要计划性和宏观调控。

23 对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是否需要区分一定的层次的看法

①需要,由专业评价机构来评定; ②需要,由读者来评定; ③需要,由协会来评定;④都是成果发表阵地,不需要评定什么层次。

从图20看,90.43%的被调查者认为应该将期刊分开层次,但在由谁来评定上有些不同的意见。有53.19%的人认为应该由专业机构来评定,还有24.47%的人认为由读者来评定,有12.77%的人认为由专业协会来评定。只有11.70%的人认为没有必要来评定。

24 CSSCI拟向SSCI推荐期刊,以促进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走向国际化[2],您认为有必要吗?

①有必要;②没有必要;③不确定。

如图21所示,绝大部分(81.91%)的被调查者都认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有必要走国际化的道路,有的被调查者还讲了其可能的理由。只有11.70%被调查者认为没有必要。国际化是我国期刊发展的一个方向,但是由于很多客观因素的存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期刊走向国际化比起自然科学领域的期刊要更加困难一些。应找准期刊的定位,办出期刊的特色,采取一些灵活的方式在编辑国际化、作者国际化、出版国际化等方面多做些尝试。期刊的国际化不是所有期刊的发展道路,一些专业刊物比较适合;同时在国际化的同时,还是要立足国内、面向国外,不要在走出去的同时迷失自我。

25 期刊全文上网情况(可以多选)

①计划加入CSSCI全文库;②已经全文上网;③暂不考虑。

从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的代表(6596%)同意加入CSSCI全文库;现在已经全文上网的期刊社的具体情况也不尽相同:自建网站上网(957%),加入CNKI网(58.51%)、维普数据库(38.30%)、万方数字化期刊(63.83%)。而暂不考虑全文上网的只有3.19%,这说明网上全文数据库的建设已经得到了期刊界的广泛支持。オ

26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存在的最主要问题

这是问卷调查的最后一个问题,不是选择题,需要调查者自己回答。也许由于时间等原因,有33份问卷没有回答此问题,回答的有61人。现将调查者认为的各种问题归纳如下(因一人可提出一种以上的问题,故按每份答卷统计,问题总份数超过61)。

有20份,即约三分之一的问卷认为最主要的问题是规范化问题,包括论文写作规范、参考文献规范、注释规范等;14份认为是期刊论文低水平重复,只重数量,不重质量。

10份认为是办刊体制、期刊运行模式落后,行政干预太多,办刊封闭、交流太少、存在地区差异;8份认为是期刊定位不准,精品不多,整体参差不齐,选题雷同。7份或7份以下的问卷认为存在的问题有:期刊评价级别不统一,多头评选(7份);审稿问题,如人情稿、职称稿等(7份);学术评价问题,主要是指学术评价体系有待健全(7份);学术作品创新不够,缺乏原创力(6份);学术腐败、学术泡沫、幕后交易(4份);经费短缺(3份);编辑队伍素质有待提高(4份);学术自由问题(2份);其他问题,诸如收费出版的合法化、某些刊物商业色彩太浓等问题(2份)。

中国学术期刊的历史并不长,至今仅有100余年。由于战争、经济、政治、文化等各种原因,学术期刊在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当下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学术研究和学术期刊也都处于转型期。只有弄清学术期刊的现状,才能制定有效的措施。本次调查就是试图了解期刊的实际情况,尽管调查的范围有限,但从中也能窥见期刊现状之一斑。如果结合期刊的宏观数据调查及期刊的个案调查,那么就能比较全面地掌握期刊的现况,以利于学术期刊的管理、变革与发展。オ

参考文献

1 叶继元. 遵循学术规范是学术期刊的重要使命——“中文社会科学期刊学术规范研讨会”综述. 大学图书馆学报,2005,23(4):89-90

2 王宁. 国际英文权威学术期刊评介及写作策略. 中国研究生,2003(5):17-21オ

作者单位:叶继元,南京大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创新基地,南京,2100093

郑德俊,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京,210095

魏瑞斌,安徽财经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蚌埠,233030

宋歌,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南京,210093

收稿时间:2007年5月25日

Survey on the Editorial Normalization of Academic Journals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in China

Ye Jiyuan Zheng Dejun Wei Ruibin Song Ge

Abstract:

Questionnaire survey on the editorial normalization of academic journals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was carried through to find out the situation of academic journals through 220 editors of academic journals from all kinds of systems. There are totally 26 questions tackling with the source of manuscript, review mechanism, editor, finance, management, industrialization, internationalization, normalization and so on, from which we can realize the situation of academic journals publication and provide reference to constitute relative policies.

Keyword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Academic Journals; Editorial Normalization

猜你喜欢
学术期刊
2020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获奖证明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三力”并举,提升学术期刊舆论引导力
河海大学学术期刊创办百年
学术期刊的版式设计
二维码在科技类学术期刊中应用的思考
祝《导航定位与授时》学术期刊创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