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资源评价与选择的几个问题

2008-08-03 09:34强自力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8年1期
关键词:电子资源评价标准

强自力

摘要 探讨了电子资源评价与选择中的几个理论问题。论述了评价和选择的区别,指出应重点研究制定选择标准。分析了制定标准的三种方式。探讨了传统评价标准与电子资源评价标准的异同。论述了不同类型电子资源评价与选择的特点。

关键词 电子资源 评价标准 选择标准 馆藏建设オ

1 “评价”与“选择”的区别

“评价”和“选择”是文献采选工作的两个不同的阶段,虽然二者关系密切,但含义不同。评价是判断文献资源的内在价值,它遵循的是文献资源选择的“价值论”。而选择是判断文献资源的外在需求,它遵循的是文献资源选择的“需求论”。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Kay E. Vandergrift对评价和选择作了明确的区分:

必须首先区别评价和选择。要明白,即使那些在评价表中得分甚高的文献,也不一定适合选择。这两个词汇在我们的专业文献中常常连在一起出现,以致在许多时候,我们忽视了这样一个现实:评价和选择是不同的两个过程,各有各的标准。对某一类型文献的评价标准,往往比较容易找到,而且经常是现成的[1]。

以上引文有两层意思:第一,评价和选择是不同的两项工作,评价标准和选择标准也是两个不同的体系。第二,只要有新的文献类型进入到图书馆,图书馆界就会有人去研究这种文献类型的评价标准,由于文献的价值是内在的、固有的,不会因为购买它的图书馆不同而价值发生变化,因此针对文献内在价值的评价标准就是通用的,图书馆可以容易地找到评价标准,还可以拿来使用。这就是引文中最后一句话的含义。笔者引伸一下,与评价标准的通用性相反,选择标准则是专用的,每个图书馆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制订本馆的资源选择标准,互相不能照抄照搬。

Vandergrift的“两段论”在众多的文献选择学说中颇具特色。它将资源选择中常常发生矛盾的价值论与需求论演绎为一前一后两个独立的过程,增加了资源选择的可操作性。1980年,William A. Katz在其著作《馆藏建设:图书馆的资源选择》一书中,对Vandergrift的观点颇为推崇,并阐述了他自己的观点:

当我们讨论一个有争议的文献时(按:价值与需求发生矛盾),把两个原则区别开来,就显得很重要。内在价值——评价;用户对这个文献潜在的使用——选择,必须分开来进行判断。我们的愿望是评价和选择没有矛盾,事实是,它们一般也不会有矛盾”[2]。

根据“两段论”的方法,当我们在选择某一资源时,首先根据评价标准评价其内在价值,通过评价过程,凡符合评价标准的资源则成为备选的资源。然后,再根据图书馆的选择标准判断备选的资源,最后做出决策,如果符合选择标准,则购买,不符合者,则舍弃。

为了进一步说明选择与评价的区别,举一个例子。从2007年起,CALIS文理中心和工程中心在向成员馆发布电子资源集团购买通知时,同时向成员馆提供电子资源的评估报告。根据前文介绍的“两段论”理论,CALIS提供的评估报告是对资源固有价值的评价,属于“评价”范畴。CALIS的评估报告不涉及对需求的分析,因而它不属于“选择”的范畴。CALIS的评估报告可以充当通用的电子资源评价报告,但是否购买,还需要各成员馆根据本馆的选择标准来决定取舍。正因为评价和选择是性质不同的两个过程,工程中心在发布通知时,总是提醒成员馆:该评估报告只是对电子资源的普遍评估,对成员馆只是一个参考,请成员馆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确定是否购买。

综上所述,图书馆在选择电子资源时,应该有两套标准,一是评价标准,二是选择标准。由于评价标准是通用的,现在已经有了一些比较成熟的评价标准,可以采用“拿来主义”。而选择标准则是专有的标准,要考虑图书馆的一些“本地化”因素,因此图书馆应把重点放在研究制定选择标准上。オ

2 什么是“标准”

无论评价还是选择,我们都要遵循既定的“标准”,那么这个“标准”是一个什么样的形态呢?是如同工业标准那样,许多参数都规定了明确的数值?还是一些注意事项的列表?或者是一些原则或者观念的陈述?既然要制订评价标准和选择标准,那么这个标准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呈现出来呢?

综合国内外图书馆界已经公开的评价和选择标准,根据其文本的繁简程度,可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种是陈述方法,是对电子资源评价和选择的一些基本原则或者标准的陈述。例如,麻省理工学院图书馆的玊oward a Networked Resources Policy是这样写的:“MIT图书馆努力提供支持本学校教学与研究使命的主要的电子资源。考虑的因素包括:价格、信息的组织、界面的有效性。在选择信息资源的载体(印刷版还是电子版)和访问方式(光盘还是网络)时,用户的需求将是决策的重要依据”[3]。这类陈述性的标准往往过于宏观,对电子资源的选择决策不能提供太大的帮助。

第二种是采用数学方法建立的评价选择指标体系。例如,徐革在《重构电子资源综合评价指标的主成分分析法》一文中,提出了两级五大类的评价指标体系,将数学方法主成分分析法引入到电子资源的评价中。具体方法是从电子资源众多指标中,选择出起决定作用的若干综合指标作为评价主成分,通过原始数据计算出新的矩阵和相关矩阵R的特征值,从而可以计算出能够获得计算综合加权主成分的权值,进而得出电子资源的综合评价值,再根据这些评价值的大小进行排序,进一步获得各种电子资源的相对评价,对引进和购买电子资源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4]。采用数学方法的评价选择体系还处在理论探讨阶段,如何将科学方法应用于电子资源选择,还有待进一步的实践。

第三种是“核对表”方法,核对表方法是电子资源评价选择标准中常见的方法。例如,耶鲁大学图书馆的电子资源评价标准[5],弗吉尼亚图书馆网络的电子资源评价核对表[6],均采用的是核对表的方法。核对表方法就是将电子资源评价选择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列为一个清单,每个要素是一个判断题或选择题,回答是与不是,或者完成一个单项选择。评价某一电子资源时,评价人员就像完成一个答卷一样,逐一回答每个问题,最后再根据全部答案作出综合性的评价。表1节选了弗吉尼亚图书馆网络电子资源评价核对表中的部分要素,从中可以看到核对表的形式。

权威性:

1.是同行评审的出版物吗?(是,不是,不知道)

2.作者是有资质的专业人士吗?(是,不是,不知道)

3.这些出版物是不是被参考引用过?(是,不是,不知道)

4.包含什么内容?(全文,勘误,附录,文摘,不知道)

5.是不是全面地覆盖了某一主题?(从完整到不完整5级:1,2,3,4,5)

表1 电子资源评价核对表举例

以上介绍了三种制订电子资源评价与选择标准的方法,三种方法比较而言,核对表方法可以对电子资源进行全面细致的评价,使电子资源的选择决策建立在合理的基础上,同时操作起来也简便易行。当然,国外图书馆的核对表不一定要完全照搬,提问的方式也可以因地制宜,但这种核对表的方式是一种值得借鉴的方法。オ

3 传统标准与电子资源标准

评价与选择标准是在图书馆长期的选书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文献资源建设理论中的一个“古老”话题,在一个多世纪的研究和探索中,前人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学说、理论和体系。这些为印刷型文献制订的标准能不能适应当今电子资源的评价与选择,或者说传统的标准与电子资源的标准有什么区别。通过对比研究,会增加我们对电子资源特殊性的认识,更好地理解电子资源的评价与选择标准。笔者选取了新旧两份针对文献资源内在价值的评价标准作一个对比。当然,二者都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一是由Richard K. Gardner所著,出版于1981年的《图书馆馆藏:起源、选择和建设》,这本书被认为是文献资源建设的一部集大成的著作。二是由美国图书馆与信息资源委员会资助、Timothy D. Jewell完成的研究报告《商业性电子资源的选择与揭示:问题与实践》。

Richard K. Gardner的印刷型文献评价标准有两大类十三条[7]。

· 质量:权威性、精确性、公正性(有无偏见)、数据的新颖程度、全面性、学术深度、趣味性(可读性)。

· 技术因素:文献组织结构、风格、美术设计、技术处理、载体质量、特殊功能。

Timothy D. Jewell的电子资源评价标准有六大类[8]。

· 内容:全面性、回溯期、更新频率。

· 附加价值:局域网访问、检索性能、及时性。

· 揭示功能:可导航、可链接。

· 技术因素:硬件和软件需求、存储空间需求、浏览器兼容性、是否需要插件、身份认证。

· 许可证及商业因素:访问限制、永久访问权。

· 服务因素:宣传材料、推广能力、馆员培训等。

通过对比,可以看到印刷型文献的评价标准与电子资源评价标准的区别。第一,就文献资源的内容而言,印刷型文献的评价标准针对的是个体的出版物,属于微观评价,由于内容涉及的范围有限,因此评价可以做到细致入微,可以发挥评价者的专业知识对文献进行定性评价。而电子资源多是出版物的集合,评价是对出版物群体进行宏观评价,因此不可能像印刷型出版物那样进行细致入微的评价,专业知识也不能发挥很大作用,更多采用文献计量的方法进行量化分析。第二,印刷型文献和电子资源的评价都要考虑技术因素,但由于载体不同,二者所考虑的技术因素是完全不同的。第三,电子资源增加了新的评价要素。如附加价值,附加价值就是电子资源相对于印刷型资源所特有的价值,而揭示功能、许可证、售后服务等也是电子资源所特有的评价要素。

但是,还应该看到另一个方面,电子资源的订购模式也在不断演进,电子图书是可以按照题名来选择的,电子期刊也可以按照题名来订购,当我们可以对电子资源选择到出版物级别时,我们采用的就是微观评价方法,传统的评价标准依然可以遵循。对于一些电子资源,在进行完宏观评价之后,对其重要的出版物还应该进行微观评价。例如,在比较两个全文数据库时,首先进行宏观评价,除此之外,对各自收录的独家期刊逐一进行微观评价,这个时候,传统的评价标准依然可以“古为今用”。因此,我们对传统的评价标准应该采用“扬弃”的态度,吸收其内容评价方面的合理因素。オ

4 不同类型电子资源评价与选择的特点

评价与选择标准既具有共性,也具有个性。共性表现在一些基本的标准是适用于所有的文献类型、所有的图书馆,所有的学科。个性则表现在不同的文献类型有不同的标准,不同的图书馆类型对标准的理解有所差异,不同的学科也有各自的特点。在这三个方面,文献类型的差异最为明显。因此,对文献资源的评价与选择标准的研究,更多的是针对某一特定的文献类型。如,William A. Katz的专著《馆藏建设:图书馆的资源选择》一书,在对评价与选择的基础理论进行了研究之后,就按照图书、期刊、微缩品、唱片磁带、电影电视资料、地图、图片等文献类型,分别阐述其评价与选择标准。

随着电子资源的品种越来越丰富,电子资源也出现了几个大的类型。一些图书馆开始尝试为不同类型的电子资源编制专门的标准。在国外,康奈尔大学Mann图书馆专门为电子期刊编制了评价和选择标准,认为编制专门标准有几个好处:第一,可以获得清晰的针对特定文献类型的评价与选择标准;第二,将电子资源分为三大类,全文、书目型数据库、数值型数据库,分别由三位馆员来负责三种文献类型的评价与选择,开发专门的评价选择标准,可以更好地指导岗位职责的完成;第三,电子期刊的选择不仅仅是资源采访部门的工作,它还涉及电子期刊编目等图书馆的其他部门,开发电子期刊评价选择政策有助于电子期刊工作的流程化。

Mann图书馆的电子期刊评价选择采用的是陈述方式,共有五个要素:质量、格式、访问方式、价格和永久访问权,其中质量又包含内容、完整性和连续性三个方面。每个要素均列出几个选项,分别表明图书馆给予这几个选项的优先度。例如,在内容方面,图书馆优先选择同行评审刊。在格式方面,有HTML、PDF、ASCII三种格式,图书馆优先选择能同时提供三种格式的电子期刊,其次是PDF,再其次是HTML。在价格方面,馆藏印刷期刊的电子版如果是免费的,则优先选择[9]。从以上标准不难看出,像同行评审、连续性、馆藏印刷期刊的电子版等概念,属于电子期刊这一文献类型的特殊性问题。

在国内,李朵探讨了不同类型电子资源的引进原则及策略。在参考数据库方面,要注重综合数据库与专业数据库的搭配,要选择适合本校学科的数据库平台。在全文数据库方面,要考虑全文数据库之间的重复问题,协调期刊全文数据库与纸本期刊的关系,要考虑全文数据库期刊的时滞问题。在电子图书方面,要提高电子图书选择与读者需求的针对性,要考虑电子图书的性价比[10]。通过以上观点可以看出,不同类型的电子资源在评价和选择中有自己的特殊性问题,这是编制电子资源评价与选择标准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笔者以为,在制定评价和选择标准时,可以将电子资源分为四个类型:文摘索引数据库、全文数据库、电子期刊和电子图书。

文摘索引数据库偏重评价源文献的数量及覆盖范围、索引质量和查全查准率。全文数据库偏重于同行评审刊的数量、独家期刊、回溯期、时滞等问题。电子期刊主要考虑印刷版与电子版的关系。电子图书主要考虑电子图书对馆藏的补充能力,也就是尽量选择与纸本图书不重复的电子图书。オ

5 结论

本文的目的不是为了提供一个电子资源评价标准和选择标准的模版,而是对电子资源评价与选择方面的几个重要问题进行理论上的探讨。综合以上论述,结论如下:评价标准和选择标准可分开来研究,而选择标准更为重要。标准的形式可采用核对表的方式。在制订电子资源评价、选择标准时,对传统的评价、选择标准要有所创新,有所继承。不同类型的电子资源有其特殊性,在编制电子资源评价与选择标准时既要考虑共性,还要照顾到个性。オ

参考文献:

1 Kay E. Vandergrift. Are we selecting for a generation of skeptics. School Library Journal, 1977,23(6):41

2 William A. Katz. Collection development: the selection of materials of libraries.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1980: 89

3 MIT Libraries. Toward a networked resources policy. [2007-02-08]. http://macfadden.mit.edu:9500/networked/policy.html

4 徐革. 重构电子资源综合评价指标的主成分分析法. 图书情报工作, 2004, 48(2):32-34

5 Yale University Library. Examining networked resources. [2007-02-08]. http://www.library.yale.edu/ecollections/ereschecklist.pdf

6 VALNET. Electronic resource evaluation checklist. [2007-02-08]. http://www1.va.gov/valnet/docs/Electronic_Resource_Evaluation_Checklist.doc

7 Richard K. Gardner. Library collections: their origin, selection, and development. New York: McGraw-Hill, 1981:185-186

8 Timothy D. Jewell. Selection and presentation of commercially available electronic resources: issues and practices. Washington: Council on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Resources, 2001:13

9 Jennifer Weintraub. The development and use of a genre statement for electronic journals in the sciences. Issue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brarianship, 1998(17). [2007-02-08]. http://www.library.ucsb.edu/istl/98-winter/article5.html

10A李朵. 不同类型电子资源引进原则及策略——以四川大学图书馆为例. 四川图书馆学报, 2006(3):55-56オ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西安,710049

收稿时间:2007年3月23日

Study on Several Issues Related to the Evaluation and Selection of Electronic Resources

Qiang Zili

Abstract:

This paper studies several theoretical issues related to the evaluation and selection of electronic resource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evaluation and selection is discussed. Three methods of formulating evaluation and selection criteria are analysed. The traditional evaluation criteria and the electronic resource evaluation criteria are compared. Finall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valuation and selection of different formats of electronic resources are put forward.

Keywords:Electronic Resources; Evaluation Criteria; Selection Criteria; Collection Development

猜你喜欢
电子资源评价标准
关于少数民族师生数据库利用情况调查研究
现行研究生教育评价体制下的优秀学位论文培育策略思考
图书馆数字资源评价指标权重赋值方法概述
小学英语教学的普遍现状及对策
图书馆纸质资源与电子资源最优配置研究
浅谈广告摄影的创意与发展
高职软件技术实训考核评价标准构建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指标体系评价标准的研究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与推广
河南省本科院校电子资源建设与利用状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