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中考作文热点话题分类指导

2008-08-27 08:17赵青峰
21世纪中学生作文·中考适用 2008年3期
关键词:示例

一、关注自我 抒写自我

——自我类考题篇

赵青峰

近几年,在中考作文中,以“自我”为中心命题的作文题目较多,一直占主导地位,成了中考作文命题的“主流话语”。其原因是:第一,这符合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关写作目标的要求——“表述自己的思想”,“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进行作文;第二,抒写自我,表达自我,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其成为命题的热点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如2007年的这类中考命题就有浙江绍兴市的以“寻找平衡”为题进行作文,湖北黄冈市的以“深深的脚印”为话题写一篇作文,福州市的以“从此,我(他/她)不再_______”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最为典型的是陕西省课改试验区的材料作文(见本话题真题1)。从作文要求来看,不管从哪一个角度构思,都可以尽情抒写自我,抒发情思。立足于学生的真性情,善于激发学生的动情点,使学生易于写且乐于写,这就是命题者的高明之处。

自我类话题作文在于抒写真性情,抒发真感悟,鞭挞假恶丑,讴歌真善美。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甜酸苦辣、喜怒哀乐、得失成败、志愿追求,都可即兴挥毫,以张扬个性,宣泄思想,放飞情思,咏叹人生,从而感人心扉,悦人心神,诲人自省,益人心智。

[真题1]

2007年陕西省课改试验区中考作文题

(2)材料作文

仔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①不要将自己的不足与他人的优势比较。②记住,你自己是独特的。欣赏自己的独特之处,同时也要给他人以应有的尊重。③凡遇失败,切莫自责不已。④和处世积极、喜欢与你同行并共享人生的朋友交往。

请根据材料,联系实际,任选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拟定标题,选定文体;不要脱离材料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满分佳作1]

活 出 个 性

一考生

人有着不同的遗传背景,有着不同的环境条件,有着不同的人生机遇,有着不同的人生体验,从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个性。人应该活出自己鲜明独特的个性,生命才会精彩。

活出个性吧,这是有出息的活法!

个性是一种气质。活出个性的人,通身洋溢着一种格调,一种风采。个性昭示着这是一个完完整整的自己而不是他人。

个性是一种执著。有个性者持有独特的人生观,总循着独特的人生道路苦苦跋涉,不屈不挠,决不媚俗,决不见风使舵。“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是健全的人格意识。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英雄偶像,对英雄可以崇拜,但绝不应迷信。当你崇拜的伟人、尊敬的师长的教诲不符合实际、不符合科学真理时,就不应该盲从,而要坚持自己的独立思考,有着捍卫正确主张的勇气,即使为之付出再大的代价也在所不惜。伟大科学家哥白尼说过:“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真理。”

个性是一种坦荡与洒脱。有个性者很少为俗事所累,畏首畏尾。决心做的事,只要无损于他人和社会,就去大胆地做,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对于奋发向上所惹来的闲言碎语,有个性者从不顾忌,只是不予理会或一笑置之。

个性是一种自信。有个性者能够辨明是非曲直,能够把握人生的方向。决不随波逐流,违心逢迎,八面玲珑。自信、自尊、自强、自立是做人的基石。陈胜说过一句名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人的潜力是深不可测的。牛顿、爱因斯坦求学期间都不被老师看好,爱迪生更是让老师赶出了校门,但他们坚信自己的能力,顽强奋斗,执著地追求自己的理想,终于成为世界上最杰出的科学家。自信使他们获得成功。

个性是一种积极上进的势能。拥有个性的人,往往有事业心,不畏艰难困苦,乐于奋发向上,笑对生活。

个性是一种品质。有个性者往往注重道德修养,自洁其身,时有良心发现,会不断地剖析自我,完善自我。

个性是一种才气、节操和意志。孔子有个性,屈原有个性,陶渊明有个性,李白有个性,鲁迅有个性,张海迪有个性,徐洪刚有个性。凡名人志士无不超凡脱俗,个性十足。人越有个性,事业才会越有特点;人越有个性,才越可能在工作上独树一帜。

为了保持个性,难免要付出代价。屈原以死报国,陶渊明为气节弃官,鲁迅为正义而折寿,张海迪为证明自己是强者而饱尝酸辛,徐洪刚为伸张正义而险些丧命……可见,保持个性,需要胆识。

活出个性吧!用自己鲜明的个性去赢得人们的尊重乃至敬仰。

[简评]

“个性”本是一个抽象的话题,作者却通过独特的理解将这个话题阐发得深入浅出,发人深思。

排比手法的运用,使整篇文章富有气势美、条理美、诗情美。

[真题2]

2007年四川安岳县中考作文题

(2)不经意间,我们已一天天长大,成长的岁月里有烦恼也有快乐,成长的滋味有些苦、有些辣、也有些甜。

请以“成长”为话题,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提示和要求:①可以大胆选择除诗歌外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自拟题目,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内容充实,不少于600字。

[满分佳作2]

学习委员的苦衷

一考生

本人是班内学习委员,有一项“特权”,就是把一星期来某些同学不交作业的时间和次数统计成“黑名单”,交给班主任。有的同学因此受到班主任的“提审”、训斥,把一肚子怨气发泄在我身上,对我指桑骂槐、横眉冷对,自己除了忍耐就是解释;有时候也难免怒发冲冠,奋起“反击”。咳!真是费力不讨好。为这,我饱尝了不少酸甜苦辣,真想把一肚子的苦衷倾诉出来,一吐为快。

这不,好友梅花一见我就塞给我一把糖,笑嘻嘻地说:“姐们儿,星期三我没交语文作业,放我一马吧,别让我上‘黑名单,好不好?求你了,好姐姐!”嘿,这家伙嘴真甜。她本来大我一岁,平时以阿姐自居,今天倒尊称我姐姐了。我心里还真有点儿乐滋滋的,但转眼间却故作严肃地说:“不行。你这不是让你阿姐我犯错误吗?万一让班主任知道了,我岂不是吃不了兜着走?再说,你这样自欺欺人,养成了拖延交作业的坏习惯,对自己有啥好处?”梅花并没有茅塞顿开,而是一撅嘴,坐在我身边。我先抑后扬,呵呵一笑说:“本官网开一面,饶你这一回。下不为例,我说话算数。这事你可得保密,不能让别人知道。这糖嘛,糖衣炮弹的干活,我不能接受。不过,请你留着,待会儿我叫你姐姐,那这糖就成了咱姐妹友谊的见证了。你说好不好?”梅花捶了我一下脊背,笑着说:“你这昏官,还花言巧语什么呀!”我一下抱住梅花的脖子,说:“我不做一回昏官,你乐意吗?还不都是你逼的!”这样,她才乐呵呵地离开了。

说实话,我这么做老好人的时候并不多。我在心底对自己说:以后对谁都要坚守原则。

这次统计结果,漏交作业次数最多的是王立国。王立国是班里的老大难,上课不认真听讲,自习课不认真做作业,动不动就爱油嘴滑舌。“王立国,你这星期好几次没交作业了!”我发出黄牌警告。“Yes.”他漫不经心地应对。“你觉得不交作业挺好,是吗?”“不会做作业,怎么交作业?”回答干脆利落。“你不务正业,来学校干什么?”我火气越来越大。对方毫不示弱:“我愿来干什么就干什么!这作业我就不交,你管得着吗?”“你……”我气得张口结舌。“那好,你别怪我到班主任那里告你!”我抬出“王牌”,王立国有点儿老实了。我赶紧口气温和地说:“王立国,我要你交作业是为你好,犯得着跟我顶撞吗?你说这样做对你有什么好处?”王立国狡猾地一笑:“刚才我错了,请多包涵。下星期一我一定按时交作业,表现不好的话,你再对班主任说……行吗?”我得意地一笑,作出高姿态:“行。你男子汉大丈夫,可得说话算话呀!”他用力点了点头后,我才松了口气。

像王立国这样的学困生,我们班还真不少。我对他们实行的“斗争策略”是唇枪舌剑的刺激加苦口婆心的劝说。光跟他们来硬的不行,得防备调皮鬼们搞恶作剧“报复”。他们不交作业,反倒好像我欠他们什么似的,这叫啥情理?气恼归气恼,谁叫咱当了这个差。总得对得住班主任对咱的信任,你说呢?

当了学习委员,我还得承受着另一方面的心理压力。在同学们眼里,学习委员自然是尖子生,学习成绩必须在班里名列前茅。有时候我考试考砸了,就被人指指点点,成为一些同学的笑柄。事后我只能暗流眼泪,自我宽慰,将这作为学习的动力。于是乎烦恼就化成了毅力,化作了进步,化作了成熟。还别说,自从当了学习委员,我的思想认识水平、处理问题的能力,连同我的学习成绩都有了很大提高。

学习委员,一个让你烦恼又让你欢喜的角色。

[亮点启示]

本文道出了身为学习委员的“苦辣人生”,表现了中学生学习生活的丰富多彩。学习委员的费心周旋、灵活应对,文中“刁民”们的弄虚作假,调皮十足而不失纯真可爱,使三个个性迥异的人物形象活灵活现。人物形象惟妙惟肖地刻画,是本文一大亮点。

本文之所以能够写活人物,得力于细致生动的言行描写。如描绘好友梅花这一形象时,为了表现她活泼开朗、善于投机取巧的性格特点,本文主要通过人物的言行描写来表现。在中考作文中,要注意到描写与叙述的不同,不能误将叙述当描写,因为描写更能体现人物的个性。描写与叙述有什么不同呢?描写要对人物的言行、神态、心理等进行细腻地刻画,而叙述只要能将一件事陈述清楚就可以了。

本文之所以能够写活人物,得力于摇曳多姿的细节描写。如为了表现王立国油嘴滑舌、不思进取的性格特点,本文用一个富有故事性的细节来表现,跌宕起伏,饶有情趣。因此,写人要达到生动鲜明,以情动人的境界,就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来表现人物。借人物言谈举止、神情心态的细节描写来凸现个性,正所谓“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如果人物性格在特定的情节环境中,通过大量的生活细节、人际关系纠葛的描写,得到了多维度、多侧面、多层次的表现,那么,人物形象就会栩栩如生地凸现于读者的脑海之中。

本文之所以能够写活人物,得力于真切曲折的心理描写。如文中的“我”的性格特点,主要是通过一波三折的心理描写来表现的。心理描写一旦与外貌、语言、行为描写自然结合起来,描写会更生动,人物个性会更鲜明。

[相关素材]

1.谁不能主宰自己?谁就永远是一个奴隶。想左右天下的人,须先左右自己。(苏格拉底)

2.一个人的真正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渺小。(约翰·保罗)

3.提防别人不如提防自己,最可怕的敌人就藏在自己心中。(斯帕克)

4.只有那些晓得控制他们的缺点,不让这些缺点控制自己的人才是强者。(巴尔扎克)

5.一个人的真正价值,首先决定于他在什么程度上和什么意义上从自我解放出来。(爱因斯坦)

6.唯有自爱,自识自制,指引人生,才能导出神圣的力量。(丁尼生)

(待 续)

参考答案

《科技说明文阅读(续)·实战演练》

参考答案与提示

七、《人人爱吃的蛋》 1.(1)蛋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很少,糖类也不多。(2)有很多种氨基酸,可以弥补谷类蛋白质的缺点。(3)有丰富的维生素。

(4)有钾、钠、镁、铁、矽和少量的钙。(5)鸡蛋中的脂肪大多为磷脂、胆固醇和蛋黄素,对神经系统及发育有很大的好处。2.由蛋壳、外膜(或蛋壳膜)、蛋白、蛋黄、气室这几部分构成。3.煮熟吃,和大豆合食,佐以蔬菜,牛奶加鸡蛋等(答案可加上“吃新鲜蛋、少吃皮蛋”等)。4.(1)蛋煮熟后,原来黏液性的蛋白就会变成一种凝固体,不再结合胰蛋白酵素,就比较容易消化了。 (2)生蛋中有一种肠炎菌常常使人中毒而带来了很大的麻烦,煮熟了吃比较安全。5.(1)新鲜的蛋,气室不超过0.5公分,普通的蛋约在1公分左右,如果气室的大小达到全蛋容积的三分之一,这个蛋便坏了。(2)蛋黄已经散开的蛋就变质了。(3)新鲜的蛋壳附有石灰质的颗粒,没有光泽。如果蛋壳变得光滑,那就不是很新鲜的蛋了。(4)在1公升的水中加入40克的盐,然后把蛋放入盐水中,浮上来的一定是不能吃的坏蛋。6.(1)保持外表干燥、清洁。(2)保存时间一般不超过三个月(答案可加上“低温保存”等)。7.妈妈,转基因技术可增加食品原料的产量,改良食品的营养价值和风味,去除食品的不良特性,减少农药使用。由转基因食物饲养的鸡生的蛋不比普通鸡蛋差,也没发现什么潜在危险,您就大胆购买吧![提示:此题属于语言交际题,要从格式、内容和语气等方面考虑。格式上要有称呼,内容上要讲清理由,要用劝说的语气,要口语化。]

八、《让雷电造福人类》 1.形象生动地说明了雷电有助于植物的生长。

2.(1)雷电是人类的“氮肥厂”(或能制造氮)。(2)炎炎夏季,一场大雷雨不仅能为人们消暑降温,而且还有净化空气的作用(或消暑降温,净化空气)。(3)雷电还有助于植物的生长,是植物最好的“保健医生”(或有助于植物生长)。3.氮和氧电离并生成二氧化氮。被雨水溶解成为亚硝酸盐和硝酸。与某些金属矿物质化合。4.(1)在雷电发生的一瞬间,闪电附近可产生高达10万安培的电流,放射出约百万焦耳的能量。雷雨中的强电场会使空气中的一部分氧气离子化,生成具有杀菌和消毒作用的臭氧。(2)雷雨时,常常伴随着强烈的上升气流,使原来滞留于地面的大气污染物随气流扩散,从而净化了地面的空气。5.(1)雷电形成了地面和高空之间的电势差,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2)雷电的轰鸣产生巨大的声波,震动土壤,致使土壤中有机肥料分解,便于农作物吸收。(3)一部分电磁能转变为机械能,引起植物细胞振动,如同给植物进行保健按摩,使植物茁壮成长。(4)空气中的一些细菌和植物病毒会在电闪雷鸣中丧生,大大减少了植物病虫害的发生。6.示例:狂风肆虐,会给农业生产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伤害;但如果能集中设置风车收集,则可以利用风力发电,不仅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环保无污染。7.示例:(1)科学实践告诉我们,其实,天灾并不可怕,只要正确认识雷电,掌握其中的自然规律,就能有效地避免雷电灾害。 (2)需要勇于探索、敢于冒险、通力合作、乐于奉献、不怕牺牲等科学精神。[提示:解题时既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又要多角度分析,而这两点又是建立在反复阅读材料的基础上的。不设统一答案,意思对即可。]

九、《高科技武装起来的眼镜》

1.(1)为眼镜“扮酷”(或增加功能)。

(2)为眼镜“减重”(或减轻材料)。

(3)为眼镜“增效”(或提高效率)。2.不能。因为这两个词是按照逻辑顺序排列的(或时间顺序和事物发展顺序)。

3.超轻 抗冲击 防紫外线 4.将第③段的一、二两小句改为“博览会上还展示了我国自主研发的首款MP3眼镜”,将第⑥段的首句改为“记者在另一展位前还看到”。[提示:此题实际上综合考查了修改病句、句式变换和用词语过渡的技巧,只要删掉公司名称,适当紧缩,并用“还”字来过渡就行了,其他合理的修改也可以。] 5.不能删。第⑤段说的是超声波技术,第⑥段说的是激光技术,⑤、⑥两段是一个整体,照应了第⑤段的第二句“超声波、激光等新技术,已成为高科技改造传统产业的典范”,这跟②、③两段的关系十分相似。6.示例:标题拟得很妙。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既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又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内容。7.示例:(1)利用高科技材料(比如纳米材料),在镜片上涂上一层防护膜,既达到防磨损的目的,下雨天又不沾水,利于安全驾驶。(2)给眼镜装上微型电脑,在看书姿势不正确、看电视时间太长或距离太近的情况下,自动发出警告,提醒人们注意科学用眼。

十、《神通广大的“网络管家”》

1.因为数字化家庭拥有高度智能化技术,能对家庭所有数字化设备进行操控,对各种信息资源综合处理,对主人的各种服务功能优化组合,为家庭提供一个安全、高效、便捷、优雅、舒适的生活环境和崭新的娱乐方式。[提示:此题虽然是根据第①段设置的,但要注意第①段是全文的总说,答案要在掌握全文内容的基础上,从智能化、信息化、自动化和神奇效果等方面综合分析,归纳概括。]2.因为数字化家庭采用了一种被人们称之为“闪联”的标准协议组成的家庭网络。3.“网络管家”(或由“闪联”这个标准协议组成的家庭网络)。4.一是每一个人只有一个号码,无论对方身处何地,只要拨打这个号码都能找到对方;二是电话会自动充当翻译,你只需讲普通话,就能与使用世界上最常用的八种语言之一的对方无障碍地沟通。5.将一个灵敏度极高的发信装置借助服饰或人体的某个部位让人随身携带,在室内地板、门窗或家具上安装接收信号的感知装置。6.示例:清晨,提示呼叫器分秒不差地催你起床。这时,窗帘会自动拉开,电动健身器材会招呼你去健身锻炼,卫生间会准备好热水等候你去盥洗沐浴。而功能齐全的厨房已适时地按指定的内容为你准备早餐。餐桌上的电子报纸向你传达各种信息。出门时,语音装置会向你提示一天的工作日程安排及应携带的物品。数字门锁为你把守大门。“网络管家”为你管理一切事务,无论你在哪里办公或出差,打开电脑就可以知晓家中的全部情形。[提示:答题时要以本文介绍的科学知识为基础,展开合理、大胆的想象。可以假设一个情境,比如早晨出门、中午上班、晚上回家等,从生活的方方面面去畅想,充分展示“网络管家”的神通广大,最后用描述性的语言流畅地表达出来。]

《议论文阅读·实战演练》

参考答案与提示

一、《从“贫困生受助不感恩”说起》 1.(1)贫困大学生受助不感恩被取消继续受助资格;(2)“施恩不图报”、“大恩不言谢”、“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此乃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寒心”的女企业家们索求感恩,贫困大学生却知恩不报,违反了“施恩图报非君子,知恩不报是小人”的基本伦理。 2.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3.(1)富人“慈善失能”,不愿慈善或不懂慈善。(2)贫困生“以穷为耻”,深感自卑,羞于“感恩”。(3)政府官员不知感恩,数典忘祖,“招商引资”。4.(1)第⑤段深入贫困生心灵,分析他们普遍羞于“感恩”的敏感心理;第⑥、⑦段进一步从社会功利、家庭变故等角度剖析他们自卑的根源,告诫他们应该克服自卑心理,坦然做人;第⑧段强调了他们应该学会感恩。(2)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运用第二人称热切呼唤,层次井然,发人深省。5.(1)对比论证、举例论证。(2)有力地突出女企业家们“不懂慈善”、假慈善的中心。6.富人“慈善失能”,穷人“以穷为耻”,官员数典忘祖——看来某些人病得不轻,该下猛药治治了。7.示例:(1)爱是一种投入,也应该有回报,没有物质上的,也应该有精神上的。(2)爱要平等、低调、谦逊,要有一颗平常心。[提示:要以劝慰的口气来回答此题。此题为开放性试题,不求统一答案。]

二、《苦到极处无表情》 1.简要概括电影的关键情节,为下文的议论作铺垫。2.(1)作者认为赵本山的表演太矫情,偏离了真实的生活,与老农民李绍为的呆滞表情形成鲜明的对比。

(2)过渡,引起下文,突出中心。

3.(1)围观者以轻松怡然的心态欣赏赵本山喜剧化的表演。(2)两年后的老李,仍然无法摆脱悲痛的阴影,看到DV,仿佛又回到了痛苦不堪的往昔岁月,因而始终面无表情。 4.(1)李绍为真实、沧桑、麻木的中国式老农民的脸给人震撼。(2)得到文具的山区孩子的脸上竟然没有任何表情,令敬一丹心痛不已。(3)油画《父亲》中父亲饱经沧桑的脸上写满了苦难和挣扎。 5.①②‖③ ④⑤⑥⑦⑧‖⑨ 6.示例:(1)偏远山区的孩子需要人们的关爱,他们应该有学上。(2)艺术表演应该发自内心,追求艺术的真实。[提示: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应结合文章主旨和自己的感悟去阐述,不求统一答案。]

三、《诚实的“脚语”》 1.(1)脚的习惯动作有着自己的语言。(2)通过脚语的外在表现,可以认识人的心理情绪和内在性格。 2.由此联想到生活中的类似现象,引出下文的议论,为下文的议论张本。3.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4.过渡,承接上文莫里斯“脚语”的研究成果,引出下文生活中同样的情形,突出中心。 5.举例论证、对比论证。6.官场语境,相近者常无直言、真话。7.示例:(1)《皇帝的新装》的闹剧时常在不同的地方上演,说明官场语境到了该纯洁的时候了!(2)水能载舟,也能覆舟,不负责任的庸官、贪官应该清理下去,还百姓一个朗朗乾坤。[提示: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应结合文章中心,联系实际来阐述,不求统一答案。]

四、《流露你的真表情》 1.呼吁现代人抛弃情感的伪装,流露出他们的真表情。 2.对比中强调了表情是区分人类与动物的解剖特征,为下文的议论作铺垫,与第⑤段人类进化的成果——微笑相呼应。 3.并不说明他的真诚 微笑只是他的一种谋略 并不证明他对你的友谊 微笑只是麻痹你的一重帐幕 4.(1)采用比喻论证法,形象生动地论证了微笑是人类进化的重大成果,是人类无以伦比的财富。(2)把“微笑”比作“破旧的门帘”,强调了其伪装的可憎可鄙。[提示:此类题型属于难题,学生最易失分。解答此类题,首先应结合语境,弄清该动词的陈述对象,再从运用的修辞(或论证方法)和所要表达的用意、观点方面去作答。] 5.作为事实论据从反面证明:不能表达自己真诚心愿的笑是痛苦的,是人类进化的退步。6.(1)运用比喻,把“心底流出的真情”比作“生命之壁的摩崖石刻”,化虚为实,形象可感。(2)强调了真情的醇厚悠远,令人珍爱。(3)呼应文题,深化主题。7.示例:(1)空洞浅薄的笑,如同盲目的恨和无故的哀一样,都是情感的赝品,只会令人生厌作呕。(2)抛弃伪装,流露真情。(3)真诚的微笑,心灵的良方。[提示:此类开放拓展题,要求学生紧扣论题,特别是紧扣本文的中心论点,进而联系自己的真实的情感体验进行阐述,要做到观点明确,语言简洁,言之有理。]

五、《寂寞是一种清福》 1.感悟寂寞文化,享受清福人生。2.真正意义上的寂寞是一种文化底蕴的体现,含蓄、隽永;是一种理性层次的思考,深刻、清醒;是一种精神领域的探求,睿智、通达。因而寂寞是一种自由、愉悦、智慧的超凡脱俗的境界,是人生的一种清福。[提示:分析标题的含义,一般可从句式修辞、内在意蕴等角度去阐述。对于上文标题的分析,应该准确把握“寂寞”、“清福”的内涵,结合首尾能够诠释此中意蕴的关键句,由此组织、概括而成。] 3.寂寞如同“阳关三叠” 清远倍添惆怅 寂寞如同“二泉映月” 忧愤不失追求 4.“一杯清茶”,一种淡泊;“一斛浊酒”,一分豪放;“一枝香烟”,代表理性;“一本书”,预示睿智;“一面墙”,尽显幽静。一个以酒茶相伴、以书卷为友的人的寂寞是淡泊、豪放而睿智的。5.(1)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2)深处的寂寞,是饱经人间风霜、舔尝人生百味后的睿智和练达,是“胸中有丘壑”的从容和淡定。6.此文论证严密,颇具理性色彩,且语言精粹,文采裴然,特别是第②、⑧段排比句的大量运用,思绪纵横,语势铿锵,且不乏诗情画意。7.(1)情由:①这是社会转型期人们狂躁病态的必然反映。②由于学习、工作的强大压力所产生的自迷、自闭的心理情绪。(2)疗法:①调整心态,以书为友。②广泛交际,加强锻炼。

六、《最美的生命》 1.起过渡作用。承接上文白杨、苍柏、华山的傲然雄踞,类比中自然引出人生理念、生命极致的论题。2.(1)孔孟“入世”的思想对后世惊人的影响。(2)老庄“出世”的主张在人类的信仰史上留下绝妙的一笔。(3)梵高挥丹不辍,其作品终成后世珍品。[提示:此题有一定的综合性,既考查了对关键词语的分析,也考查了对事实论据的归纳。归纳时应紧扣“生命极致”的具体体现,明确人物、事件及事件的结果。] 3.四字短语,举证现象,语句铿锵,掷地有声;反问作结,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封建主义种种丑行的不满和痛恨。4.一代巨贪陈希同、成克杰等的“廉政宣言”——台上慷慨激昂,台下贪赃枉法。5.论证方法:道理论证、对比论证。作用:证明了人应该有利于他人、利于社会的好信仰。6.示例:(1)没有信仰的人生,无异于行尸走肉。(2)信仰推“善”为先,雄踞人生千万年。(开放性试题,结合中心和自己的感受作答即可。)

七、《视角》 1.借此引出议论的话题,为下文张本。从不同的视角看佛像,就会有不同的感受,进而类比联想到对权威的态度。2.平视权威,正派做人。3.给百姓和僚属以地势的优越及心灵的震慑之感,让他们只能仰视皇威,不得亵渎、冒犯。[提示:此题应结合历史和自己的感悟去阐述,地势的差异会导致视角的变化,进而导致心态的变化。这正应合了左思《咏史》中的诗句:“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4.(1)双膝着地看佛像时。(2)不迷信权威的心态。5.(1)含义:站着看佛像,它是“精美的艺术品而已”,心中只有赞叹;跪着看佛像,它成了“高大威严”的“神物”,心中则充满了敬畏和崇拜。两者对比,突出了视角的奇妙。(2)作用:过渡或承上启下。6.论证方法:对比论证。作用:揭示视角的奇妙,改变视角,正派做人。7.示例:世俗是堵墙,无奈里面藏,理想与现实存在距离,所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正是此理。(开放题不求统一答案)

八、《相由心生》 1.四十不惑,看惯了春花秋月,淡定了人世风云,靠后天的修行弥补人生诸多不足,从而使自己的身心永葆青春,相反则面目狰狞,遭人鄙弃。2.①‖②③④⑤‖⑥ 3.论证方法:举例论证法。作用:以奥黛丽·赫本60岁依然美丽的实例,具体论证了不断学习和帮助别人能使自己永葆青春的论点。4.(1)“漂亮”侧重于形体美,可供观赏;“美丽”侧重于心灵美,令人敬仰。(2)示例:①同意,因为读书是女人最好的美容品,有书卷气的女人高雅,举手投足之间自然洋溢出文化气韵,折人心魂。②不同意,书卷能够装点女人的形象气质,但决不能改变一颗本身低俗卑劣的内心,只有善良才是最美丽的。(不求统一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5.示例:(1)“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2)“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王维《山居秋暝》)。 [提示:对于此类拓展探究性试题,一定要读懂拓展的切入点等相关要求。此题的拓展要求是写“论美”的诗句,何以为美?这是必须弄懂的切入点。根据文章的内容和提示语得知:美在自然,美在心灵。]

九、《低的学问》 1.(1)或弓或曲、轻灵沉稳、刚柔相济。(2)低音切入、跌宕起伏、荡气回肠。(3)先施底色、由浅入深、富有层次。(4)谦恭姿态、礼贤下士、成就霸业。2.(1)增添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2)作为事实论据,增强说服力。(3)引出中心论点。3.前两个“留白”,是指画家有意设置的细节,是画家匠心的体现,给人以想象的空间,留有余韵;后一个“留白”,是做人留下余地之义。[提示:弄清“留白”的多义性,注意特定语境的准确把握。] 4.过渡;承接上文,做事应该低姿态进入,循序渐进;启领下文,做人要调整心态,谦逊待人。5.论证方法:道理论证。作用:有力地证明了低姿态进入并恰当地保持才可能实现所期望的高的结果。 6.(1)“低姿态”,不是逆来顺受、曲意逢迎,不是卑躬屈膝、懦弱畏缩,而是昂首做人,低调做事,保持一颗谦恭之心。(2)示例:①同意。卧薪尝胆,为夫差鞍前马后,忍小辱以成就复国大业,此乃大丈夫之举。②不同意。大丈夫应有所为,有所不为。用卑躬屈膝、生灵涂炭换来所谓的“霸业”,有何荣光?[提示:认真读懂第⑥、⑦段的关键词句,特别要弄清“低”的尺度的认定;第二问对历史上有争议的人物的评价,要言之有理,注意创新表达。]

十、《心灵的对比》 1.顺应自然,不懈追求,永不满足。2.(1)艺术家并非上智,虽经常犯错,一生追悔,但关注社会人生,坚守艺术追求,并最终有所成就。(2)源自艺术家灵魂真实的作品是美丽的,是动人心魂的。3.(1)“孕育”一词,运用拟人手法,强调了作者认识到世间自然之理的曲折历程。(2)“镂刻”一词,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写出了人们对细节的真切记忆。4.(1)作用:第一次是久经追索后的顿悟,第二次是听过哲学家论道的深沉感叹,前呼后应,彰显主旨。(2)含义:世间万物,包括人,只有顺着自然的道理去生长、去茁壮、去成熟,才有安静而又美丽的收获。[提示:一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说明这句话非比寻常,极有可能是文章的中心句。分析此类题,应结合它的具体语境和文章的中心作答,注意它的前后呼应的内容。] 5.(1)论证方法:引用论证、对比论证。作用:引入哲学家的论述,为作者引申议论作铺垫;对比中强调了人人都有自己的悔恨和不如意,这是自然之理,是真实而美丽的。6.(1)“努力的痕迹”是指作者完成的诗画,“一种回响和共鸣”是指她的诗和画都得到了读者和观众的认可和喜爱。(2)①她的诗和画都得到了读者和观众的认可和喜爱。②她的作品能赢得读者和观众是令她满意的,但不断地写出自己心灵的作品,不断地提升自己,才是她的最大追求。(3)①结构上首尾呼应。②第①段的自问领起全篇,为下文的议论张本;第⑦段结尾的自问深化主题,表明作者对人生理想的不懈追索。[提示:此种连环问的题型的难度大。要求学生读懂材料,不仅要弄清问题之间的关系,还要弄清此材料与文章前后内容之间的关系,逐一作答。] 7.(1)心灵的对比:承认自己的渺小与无能,顺应自然,不应强求;克服自己的消极情绪,为更高更好的目标而不懈追求;(2)示例:一个有理性的人,应该对自己的成长负责。古有“三省吾身”,今有“心灵对比”,在反思中进步,在对比中超越。(结合文章的中心和自己的理想进行阐发)

《文学作品阅读·实战演练》

参考答案与提示

一、《父亲》 1.作者这样写有欲扬先抑的作用,为下文写父亲深深的爱作了铺垫。(回答扣住“欲扬先抑”,语意表达相近即可) [提示:本题考查的是文章表现手法的把握。要答好这道题,就要把握好“我”对父亲的情感变化过程。文章开始写父亲“没有显出特别地喜欢我”、“不懂得什么叫‘爱”,然后逐渐写父亲对我的深沉的爱以及父亲为了“我”能读大学所付出的努力。由此,想到“欲扬先抑”的手法和为下文写父爱作铺垫。] 2.第一次感动是:父亲不偏心,在家境窘迫的情况下坚持让“我”读书。第二次感动是:在烈日下,看见父亲那被扁担磨出老茧的双肩。 3.示例:A 这几句话从父亲“劈手夺去”、“瞪我一眼”、“掏”桃子、“蹭了蹭”这些细节描写(动作描写)中形象地表现出父亲节俭克己的性格。(或:这几句话从父亲的动作和语言描写中,形象地表现出父亲节俭克己的性格。) B 这几句语言描写形象地表现出父亲对“我”能考上县中而由衷高兴的心理及对女儿殷殷的希望。C 这句对父亲的语言描写,表现出父亲为“我”的成长而感到的一份独有的自豪和快乐,也表明父亲对“我”深深的爱。4.那又怕什么?他是父亲。(大意对即可)

二、《阳光下的含笑花》 1.暗示“我”当时处境困窘,同时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2.心理描写。因迫于饥饿,“我”想趁机下手偷阿姨的钱,但又受羞耻感和良知的折磨,一时难以下手,心情犹豫矛盾。[提示:此题考查学生对描写类型的把握和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只要对描写人物的方法熟悉,前一问不难回答。分析人物心理和形象,可以抓住直接描写人物心理的句子:“心忽然狂跳起来”——发现可乘之机的欣喜,“像一个恶魔占据着我的身心”——形象地说明在饥饿面前,“钱”对“我”的诱惑力之大,“不愿因此而让生命受到丑恶的玷污”——“良知”和“道德”抗拒着诱惑。可见心理犹豫矛盾。] 3.不是。文中的阿姨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她从“我”的窘态看出了“我”穷困,从“我”的矛盾心理和还算友善的提示,她发现“我”良知未泯。她巧施援手,帮助“我”度过难关,又维护了“我”的自尊,使“我”没有“让生命受到丑恶的玷污”。 4.标题“阳光下的含笑花”一语双关,表面上指“阿姨送我的含笑花”,实际指“阿姨善良”的心。标题一语双关,形象含蓄,巧设悬念,有吸引力。 5.示例:在以后的日子里,我的心总是充满了温暖和感动,真诚地去对待每一个人。因为那些含笑花常摇曳在我心底最温柔的角落,总是让我情不自禁。

三、《倔强的仙人掌》 1.标题“倔强的仙人掌”,一是指老人所卖的“仙人掌”这种植物,它有顽强的生命力;二是暗指性格倔强、真诚纯朴的卖仙人掌的“老头儿”;三是暗示人与人之间应该真诚,应该坚守人性中美好的一面。2.示例:这样的价钱,女人总觉不安,终于指着山峰顶部的红、黄、绿颜色的仙人球提出疑问。脸上满是怀疑,蛮好的花买回家后发现是新种的没有根的,这种事情不是发生一次了。[提示:本题考查对人物心理和情感的感悟能力。分析人物的心理,要把握人物的心理变化。答题时,一定要瞻前顾后,结合老头儿生气和女人后面多疑的心理的分析,我们可以猜测,女人心里一定是对老头儿的“仙人掌”充满怀疑。] 3.卑微与渺小的心理。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 4.最后两段通过对女人的愧疚心理的刻画,对她阴暗心理的剖析,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它提醒我们,在世俗喧嚣的今天,我们依然有信心相信美好,相信真诚。 5.示例: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人与人之间多了一层隔膜,少了一份坦诚;多了一份怀疑,少了一份信任。文中的女人对别人的不信任缘于其自我保护意识,其本质是善良的;然而大部分人还是坚守着那份真诚与纯朴,“老头儿”就是这样的人。那份执著和倔强是人格尊严的坚守,成为这个时代一道奢侈的风景。人与人之间应该坦诚相待,应该坚守美德。(此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四、《母亲的来信》 1.初来城里时,焦急等待,贪婪阅读;半年后,没精打采地拆信,露出讥诮和轻蔑的神情;后来,看过就扔,并且不给回信。2.方法:插叙。作用:这一内容安排道出了母亲节俭、艰难的生活,说明了文卡给母亲寄钱是应该的。3.(1)“扔”字写出了文卡对母亲来信的随意甚至轻蔑的态度。(2)“打着哈欠”和“掏”、“拆”、“抽”等词语表现了文卡对母亲来信的漠然和漫不经心。 4.示例:真是的,我怎么能这样对待妈妈呢?妈妈在乡下还惦记着我,还随信寄来钱。明天,我一定要给妈妈买一件棉袄寄回去,妈妈的棉袄太旧了。[提示:补写的内容要尽可能体现文卡的复杂心理,如自责、愧疚、追忆、思念等及其可能的改过行为,如充满感激地读信,决定给母亲回信、寄钱等。补写时一定要兼顾情节的发展,兼顾人物神情、语言描写等。]

5.示例:(1)不能。家书较为笼统,更重要的是文章是以“母亲的来信”为线索组织材料的,而文章的主题也与“母亲的来信”密切相关。(2)能。以“家书”为标题,含蓄简练,意味深长,给人亲切感。“谁的家书”、“给什么人的”、“家书的内容是什么”……一系列疑问随之产生,制造悬念,吸引读者看下去。

五、《那些绚烂的花儿》 1.阿姨带女孩儿到花园散心2.因为女孩儿的心里装着一座芳香的花园,装着一片绚烂的花儿,在美丽的期盼中生活。

3.(1)一个人,即使身处逆境,心中有希望,有期盼,生活中就有了阳光。(2)只要对生活充满希望,积极乐观地去对待生活,就能够生活得幸福快乐。4.这位阿姨乐观快乐、坚强善良、富有智慧。[提示:此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抓住各个阶段对人物的具体刻画来分析。“阿姨常轻哼着歌”,结合最后对阿姨眼睛的交代,可看出她“乐观快乐”;在自己失明的情况下,还尽力帮助小女孩儿,可看出她“坚强善良”;从她想办法让小女孩儿快乐,可以看出她“富有智慧”。] 5.一是写阿姨常轻哼歌,且歌声轻快动听,让人误以为她十分幸福;二是写她带小女孩儿去花园散心,为小女孩儿描述花园的美景,让人误以为她眼睛明亮。

六、《叶莲卡》 1.景物描写句:操场上铺着光滑平整的白色石块。黄昏时分,又凉爽又寂静。山脚下,湖水好像蜷缩成一团,静静地睡着了。作用:渲染战争暂时止息后的闲适,一方面烘托了对和平的向往,另一方面也为下文“我”和“小女孩儿”的谈话烘托气氛。[提示:本题考查对景物描写的辨识及其作用的把握。首先要找出景物描写的句子,然后结合具体句子分析。“一切景语皆情语”,“湖水好像蜷缩成一团,静静地睡着了”,景色宁静而美丽,写出了生活在战争中的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向往,渲染了氛围。] 2.对故乡的思念,对战争的厌恶,希望战争及早结束,这是饱经战争之苦的人的正常心理。3.(1)“明亮”的眼睛,写出了“叶莲卡”的单纯,而“慢条斯理”、“严肃”两个词,写出了她的早熟。小女孩儿天真可爱,但残酷的战争又使她早熟。(2)“我要像妈妈那样,长大做个寡妇”,这一反常语言让人深思,残酷的战争不仅使她过早成熟,而且也扭曲了她的性格。4.一方面,“我”对持久的作战已感到深深的厌恶,但法西斯没有完全消灭,还有不少地方的人民依然生活在法西斯的铁蹄下,我们的任务没有完成。面对小女孩儿的话,“我”深感内疚。5.示例:标题:要和平,不要战争。看法:要遵守联合国宪章,反对单方面用武力解决问题的野蛮行径。

七、《歌声》 1.在日军敌占区,唱抗日歌曲就会引来杀身之祸,母亲担心小孩儿唱抗日歌曲,引来不测。对母亲的行为表示理解。 2.第③段描写的是被日本蹂躏过的土地,渲染了凄凉、悲惨的氛围;而第⑦段描写的是晴朗的天气,渲染了进入解放区那种兴奋、喜悦的心情和心灵的轻松。3.修辞手法:反问,比喻。好处:反问使文章简洁有力,语气强烈;而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

4.硝烟和阴雾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敌占区人们被蹂躏、被残害的内心感受

5.“负荷”沉重、“道路崎岖”是实指,因为已经冲破敌人的封锁线,顺利地到达了安全地带,尽管“负荷依然是那么沉重,道路依然是那么崎岖”,但心理上轻松了、愉悦了,因而“却不再感到疲困”。[提示:此题既是考查对重要词语的理解,也是考查心理描写的作用。“负荷依然是那么沉重,道路依然是那么崎岖”是写实,而“不再感到疲困”是写到达安全地方的心理感受。]

八、《生命的一抹》 1.醇厚:纯正浓厚(大意正确即可)。 2.作者把生命比作蓝天中淡淡的一抹云,表现了对平淡纯真美的追求,也体现了他对生命内涵的独特感悟。3.作者抓住一个特写镜

头,选取了“刚出芽的青草”、田间“初绽的小花”,几笔勾勒,形象地写出了初春时的景象,字里行间也融入了作者的感受——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对自由生活的追求。 4.略。[提示:能围绕“因为我心中有对美的追求”、“能趁此饱赏山河的景色”的意思作答即可。] 5.将来要偕同二三知己,归隐于此。数亩田、几架书、一卷诗,生活像舒卷自如的云彩(也可用自己的话概括);体现了作者对恬淡、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提示:本题考查阅读理解能力,只要找到“年轻的梦”、“美丽的幻想”这些词语,往前就很容易找到指代的具体内容;后一问考查的是对作品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一般说来,文章的主旨隐含在文章结尾的抒情议论句里,抓住“如同那蓝天中的一缕云,尽管是那么淡淡的、淡淡的一抹”、“对恬淡、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两句就不难得到答案。]

九、《两角钱》 1.神态描写和心理描写。刻画了小男孩儿极力想帮我,给我两角钱,但又担心“我”因嫌弃他穷而拒绝他,让他难堪那种卑微而矛盾的心理。[提示:首先要熟练地掌握人物描写方法的种类。“眼光里流露着犹豫的眼神,抿着嘴,冲我似笑未笑”是神态描写,“犹豫”一词直接写小男孩儿的矛盾心理,“似笑未笑”表明“笑”得不自然,是一种“尴尬”的笑;而“揣”、“活塞一样来回动了几下”、“似掏未掏”,是通过动作描写刻画人物心理,折射的是人物犹豫矛盾的心理,“藏着刺猬一样什么扎手的东西”,这个精彩的比喻更是形象地刻画出小男孩儿想“掏”而又不敢“掏”的矛盾心理。小男孩儿为什么会有这种心理,要结合前面对小男孩儿的外貌描写,不难看出小男孩儿因身份低微而有点儿自卑。] 2.侧面描写。形象地写出了服务员办好事情之后的那种欢快心理。 3.小说刻画小男孩儿采用了神态、动作和心理等描写方法。在我眼里,小男孩儿善良、热情、纯朴,肯帮助人;但由于家庭原因,他又有几分卑微心理。 4.标题“两角钱”,一语双关。表面上是指“小男孩儿”给“我”的两角钱,实质指生活中对别人力所能及的帮助。以“两角钱”为标题,含蓄俏皮,意味深长,而又让人回味无穷。生活中的举手之劳,帮与不帮?帮助与被帮助的人心态怎样?又会产生怎样的后果?小小的问题,却难以回答。同时,小说以此为标题,还有设置悬念的作用。 5.不是。作者心里也比较矛盾。一方面,他怕自己还钱伤害了小男孩儿的自尊心;另一方面,借钱还钱,不管多少,这是天经地义的,也是作者做人的原则。[提示:此题考查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文章中的“我”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心理,一定要结合小说的情节来分析。从“我”同小男孩儿的几次交往来看,小男孩儿热情、乐于助人,但又敏感、脆弱、多疑且有几分自卑。他给“我”两角钱,是力所能及的,也是心甘情愿的。] 6.示例:霎时,我的心里仿佛有一股微风拂过。天,也明净了许多。

十、《现场教育》 1.黄明是想通过三轮车夫的辛苦劳累来教育儿子努力学习,好好读书。 2.示例:是黄明。这篇小说旨在说明做人品德的重要性。他教育儿子应该,但采取这种损人的方法实在不妥,说明他人格的卑微。“车夫”的一番话,既让黄明明白了不能以貌取人,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尊重每个人,所以真正受到教育的是他。 3.黄明为自己作贱车夫的行为感到惭愧。在他看来,自己表面上看起来还算体面,但自己以貌取人,不尊重他人的行为,让他愧疚。[提示:本题考查阅读理解和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答题时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瞻前顾后,联系“车夫”所说的话、黄明的神态和心理描写的句子来作答。] 4.教子方法不当。黄明教育儿子珍惜读书的机会,好好学习,这样的心情可以理解。让孩子体验车夫生活艰难,从而激发孩子读书的欲望也无可指责。关键是黄明釆用损人的这种方法不可取,也从骨子里看出他的灵魂的“小”。5.示例:黄明是一个好父亲,但不是一个品行修养高的人。他望子成龙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教育方式欠佳,不尊重他人,好在他知错就改。

十一、《心中有个世界》 1.空灵 浩渺 漂泊 飘逸 2.古代诗词所创造的美好的意境。3.“流”字,一方面表现积累诗词之多、作者联想之丰富;另一方面化抽象为具体,生动而形象。4.A C B[提示:此题考查的是根据语境恰当选用词语的能力。答题时一定要结合语境,依据前面的“窗外下雨”、“点燃一盏孤灯”、“皓月当空”等词语形成的语境,A、C、B的顺序即可确定。]

5.不矛盾。“静”是宁静,“遥远”是指时代久远,这两者是从诗词给人的表面印象来说的。“惊涛骇浪”指的是给读者心灵的震撼程度大,“靠近”是指心灵相通、产生共鸣,这两者是从诗词对人的心灵的影响来说的。(大意对即可)

十二、《夏夜里的清凉》 1.(1)cuǐ càn (2)jīn 2.为了追求物质上的享受,为了住上楼房,不少人已经超出了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 3.能,“那咸菜就着稀粥后的暂时快乐,也唤起了儿时披布装鬼的恶作剧呢”,从此句可以看出快乐并不是与财富成正比的。4.赞同。城市里的人追求着感官刺激,追求着感官享受,这是“帝王文化和帝王思潮”的表现。[提示:此题考查提取信息能力和理解能力。这里所用的表达方式是议论,是对前面所叙述的事件的看法,只要前瞻,找准所议之事就不难作答。] 5.(1)“牵”,形象地写出了月影的魅力和自己那种悠闲自在的情致。(2)“扭动”一词化静为动,使句子充满动感,也充满情趣。

十三、《雨的四季》 1.抒发了作者对雨的爱恋和对人生的追求。 2.春天的雨清新而纯净,夏天的雨热烈而粗犷,秋天的雨端庄而沉思,冬天的雨自然而平静。 3.雨给作者的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的;雨给作者的生命带来活力,感情带来滋润,思想带来流动;雨总是美丽而使人爱恋的。 4.夏天的雨没有预告,说下就下;光头浇雨,更有滋味;一切不掩饰地敞开,花朵、树叶、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暑气被吸收;雨声、蝉声、蛙鼓一起奏起了夏天的雨的交响曲。 5.本段语言清新、优美,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细腻流畅,处处匠心独运。或拟人、或比喻……无不形象逼真,引人入胜。6.人生境遇不同,听雨的感受也就各异。作者拥有一颗永远年轻的心,因此在雨的四季中看到的是一种生命中激动人心的美丽。雨是大自然神奇的杰作,是我们生活中不能缺少的精灵。[提示:“一切景语皆情语”,人的心境不同,对景物感受绝不一样。“只有在雨中,我才真正感到这世界是活的,是有欢乐和泪水的”,这是作者对人生的感悟,而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寄寓雨中,因此,把握了作者对雨的情感,就好回答这一题了。]

十四、《梦里雪乡》 1.漫天飞雪、冰清玉洁、空灵隽永、纤尘不染。2.(1)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2)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3.这种开头很好,文章不蔓不枝,直接入题,既点明了写作的重点,也表明了雪乡特有的作用。 4.不能。因为一个“罩”字显现了雪乡被漫天的大雪所包围所笼罩的情形,“包”气势不够,“漫”多与雾等轻柔的东西相配。[提示:本题考查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的能力。这三个词都是动词,可从每个动词所表达的力度、气势和词语的搭配等角度来思考,也可以采用比较法和换词法,但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 5.文章中的“粗犷”、“苍劲”既指北国的雪,也指北国的男人;“柔美”既指女性的温柔,也指男人“每锯倒一根木头,他们便把对妻儿的爱藏在其中”的柔情;“精致”指“雪堆成的屋檐。层层叠叠,错落有致”。 6.示例:她身着红棉袄,大腰棉裤,两只激扬着生命力的辫子,还有那纯真明澈的眼睛。她奔跑起来像一只小鹿,蹦跳快乐的小鹿;像一只企鹅,扭动稚拙的企鹅;像一只雏鸟,煽动梦幻的雏鸟。

十五、《荒漠中的苇》 1.第①段是正面描写,第②段是侧面描写。花费这么多笔墨来突出戈壁“荒漠”,意在通过环境的恶劣来反衬苇顽强的生命力。2.表达作者惊喜的感情。没有想到在这样恶劣的环境里,竟然还有苇这样弱的植物生长。3.不是。既和第⑤段形成对比,衬托出荒漠中苇的瘦削、稀疏;又交代了苇柔弱群生的特点,为反衬下文中苇的生命力顽强作铺垫。[提示:此题考查赏析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的能力。答题时,一定要看景物描写在文章中的具体位置,联系前后文的内容来思考回答。] 4.给它一片,不,哪怕是一点儿水,它就敢生根,发芽,开花,摇曳出一片星火、一片阳光。 5.托物言志的手法。示例:《爱莲说》一文也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6.我从文中的芦苇身上感悟到:即使是身处逆境,也要不屈不挠、顽强向上。

《猜字谜》参考答案

1.摊 2.适 3.匹 4.恬 5.昼 6.因

7.筑 8.二 9.金 10.重 11.可 12.衙

13.汕 14.曹 15.九 16.早 17.坎

猜你喜欢
示例
机电专业英语“课程思政”融入教学示例研究
“阅读·训练”答案
上期“趣味·读写练”答案
这些知识我们应该知晓
10秒记忆
飞吧,云宝
2014年浙江高考问题作文诊断(中)
2014年浙江高考问题作文诊断(上)
《中考“仿写”题解题技法指津》参考答案
高考作文“踮起脚尖”升格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