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全球化对我国政党制度的影响

2008-10-11 09:01傅社敏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08年13期
关键词:全球化中国共产党

【摘要】当前,全球化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全球化是经济、政治、文化的全球化。全球化不仅会影响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及其二者关系,同时会深刻影响中国政党制度民主化、制度化、现代化进程。

【关键词】全球化;中国共产党;多党合作制

一、全球化是什么

全球化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什么是全球化,至今有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政治制度的全球化;第二种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就是美国化,美国凭借其优越的经济地位和科技优势,不断地向其他国家进行渗透,实现自己的利益,并建立以自己为首的世界秩序,按照美国的要求来重新整和世界,实现美国的利益;第三种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就是经济全球流动;第四种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实际是市场的全球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创造市场经济规则、制度在全球范围内渗透和影响;第五种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是经济生活国际化的一个阶段,是指不断科技革命和生产国际化的推动下,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日益加深而形成的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有机体。经济全球化最早可以追溯到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直接造就了世界市场。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的那样:“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消费都具有世界性的了——过去的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的闭关自守的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相互往来所代替了,物质生产如此,精神生产也是如此。” [1]当19世纪末,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后,“自由竞争开始造成大生产排挤小生产——以致产生着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等垄断组织,以至这些垄断组织溶和起来的十来家支配着几十亿资金的银行资本”[2]重新开始瓜分世界,把全球纳入资本主义生产体系。20世纪90年代随着因特网、金融和世界贸易的一体化,新科技的运用,使经济国际化进入了一个更新更高的阶段,即全球化的阶段。

本文所指的全球化就是指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新科技的运用而带来的全球化。假如把16世纪叫做贸易的全球化,18、19世纪叫做工业生产的全球化,现阶段的全球化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全球化不仅是经济上的,而且是政治、文化上的全球化,全球化意味着世界多种社会制度,不同文明之间的竞争和整合。

二、全球化对我国政党制度的影响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同我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全球化的大趋势必然对我国的政党制度有深刻的影响。

(一)全球化对中国共产党的影响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变成执政党。现阶段,党所面临的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全球化不可避免地影响这一组织。

第一,从党员的来源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首先要培育多种市场主体,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并长期发展的制度,必然带来新的社会阶层的兴起,因此中国共产党要保持自己的先进性,就必须把党的群众性和阶级性有机结合起来,把那些能够代表先进生产力,在思想上先进的分子吸收到党组织的内部,这样党员的来源多样化,新的社会阶层不仅完善了党的内部成份结构,而且给党带来新的活力。

第二,对党的指导思想的影响: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全球化的市场模式所产生的平等、效率观念、开放意识会对我党的指導思想产生影响。我们一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要发展马克思主义,要使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

第三,对党的组织的影响:我们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在全球化影响下,市场经济强调的市场主体的自主性,平等观念,尽管党内关系不是市场主体之间的关系,但这种观念会以各种方式影响到党内,对原来过多强调集中有所改变,内部民主会增强,党员个人的权利会得到保障,强调尊重多数人原则。因特网的普及,组织内部的交流方式多样化,同时也使党组织内部民主化和开放化,更须加强党的纪律,维护党内团结。

第四,对党的作风的影响:全球化的市场经济体制,强调按价值规律办事,实行等价交换原则。等价交换会诱发“一切向钱看”,“拜金主义”思想,容易使执政党的领导干部滋长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的腐败现象,瓦解党的政治生活准则,商品经济中的竞争原则,会导致小团体主义观念,私有观念,极端个人主义的膨胀,形成特殊的利益集团,脱离人民群众。加上全球化中的资本主义利用他们的技术优势通过多种媒体特别是网络传播他们的思想观念,也使党的作风面临新的严峻的考验。

第五,对执政党合法性的影响:主流意识形态的相对淡化。意识形态是政党政治合法性的一个重要资源。中国共产党的政权权威的确立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意识形态的正确把握与高度重视。然而,对外开放和全球化必然会使西方的各种意识形态渗透进来人民不再盲目地信仰某种主义。全球化使一国的竞争扩大为全世界的竞争,某些传统的特权阶层与垄断行业的政治、社会地位与经济利益将受到威胁,新型人才会迅速致富,而在外来经济冲击下被边缘化的下层成员也将增多。这种不同阶级、阶层间经济利益与社会政治地位的变动所带来的摩擦与激荡势必表现出对共产党合法性权威的冲击。全球化使中国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面临着西方现代化国家的多种多样的参照。这种参照的正效应是给我们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教训,但是另一面正如亨廷顿所指出的:所谓先行实现现代化的国家给后来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所起的榜样作用不过是先吊起他们的胃口,接着就使他们失望。社会转型期矛盾冲突的加剧。其中最难处理的是腐败的严重和贫富分化的加剧。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就会使那种“散布性支持”丧失殆尽。

第六,对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影响。党的领导是核心,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是一致的。在全球化背景下,市场经济的发育和完善,信息的畅通,西方资本主义适应市场经济制度的文明包括执政党的执政规律对党的领导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政治领导方面:要处理好党与人民的关系,党要通过法定的程序上升为国家的意志。在同人民关系上,不能以党的意志代替人民的意志,要把依法治国同人民当家作主有机地结合起来;党同国家关系上,党不能凌驾于国家和法律之上,也不能把党“寓于”国家之中代替国家职能,党的政治领导要法制化,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党和政府的职能分开,不能以党代政。

组织领导方面,全球化影响下,要求对党组织推荐的候选人进行公开,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的知情权,而不是党组织说了算,要有开放性,要发扬人民民主,健全监督制度和选举制度,不能用党管干部“虚化”人民选举权,要使党员和党的组织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防止利用手中的的权力来获取更多的市场资源和物质财富。

思想领导方面,既要坚持党的指导思想,又要面对现实思想观念的多元化,学会协调各方关系,倾听不同的利益需求,繁荣科学与文化,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包括政治活动和思想表达在内的多种自由,党的思想更具有包容性。发扬党内民主,维护党内团结。要民主执政,科学执政。

(二)全球化对中国政党制度的影响

第一,全球化对参政党和执政党与参政党关系的影响。对参政党的影响:全球化的发展使中国社会转型,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既为民主党派自身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使民主党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原来民主党派成员以高、中知识分子为主体的知识分子群体,现在国家改革开放带来的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给原有的参政党带来压力,如何适应性的新的变化,发展自己的组织,强化自己的功能,能把新的社会阶层吸收进入民主党派组织,对民主党派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功能的发挥将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全球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原有的政党结构发生了一些变化,尽管中国的党际关系上是稳固的、协调的,这种关系是在患难与共的基础上建立的,是经过历史考验的,但从一定程度上讲,战争环境、政治运动客观上促进了融合。全球化的背景下新的社会阶层产生了新的利益需求,新兴的阶层是否组成政党,要求自己利益的表达,原有的政治结构能否满足需求,直接影响到我国的政党关系,因此需要重新整合,以保證社会的稳定。

执政党与各参政党的党际关系必须和谐。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促使着党际关系也随之发生变化。然而,现实的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目前的党际关系是处在和平与发展的世界背景之下,是处在改革开放条件下搞经济建设的历史新时期,一大批新的领导人走上了执政党和参政党的领导岗位。这就意味着现阶段的党际关系处在一个不同于战争年代政治无序时代的环境之中,执政党和参政党都将面临一个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更好地风雨同舟、肝胆相照的大问题。

第二,对政党制度的影响:政党制度要法制化,综观世界,自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政党制度走过了一个从无须到有序,进而法制化的过程,二战后,多数国家把政党活动纳入法制化的轨道。对中国各民主党派来讲,作为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政治力量,由于他的成员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和群体,能够更多地代表和反映所联系的那部分群众的利益,对中国共产党执政有利,要通过法律规范政党的行为,至今我们没有一部《政党法》出台,这势必会影响政党作用的发挥,影响政党结构的稳定,影响政党制度的建设。

政党制度要民主化,全球化带来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社会阶层的日益分化,利益群体的不断壮大,必然产生政治参与的要求。如果这些阶层的要求长期得不到满足,就可能造成政治压力的积累,如果遇到特定的政治环境就可能成为政治不稳定因素。西方国家把中国看成是另类,作为“西化”“分化”重点,把多党合作制作为突破口。我们存在很多挑战,客观上比任何时候都更严峻,中国共产党怎样适应民主化、规范化、程序化,依法治国和依法执政,多党合作遇到了新问题,需要理论上的创新和实践上的创新,人民的思想也多元化、多样化、多分化,无论在民主党派内部还是在中国共产党内部,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有的人提出了政治上也要和国际接轨,学西方的政党制度。要回答并且做到有说服力,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比如多党合作内部共产党和参政党的互动关系是什么?参政党的存在要监督执政党,要作批评,要当挚友,要讲诤言,怎样从制度上进行保障,怎样做才能使这种批评是补台而非拆台。参政党在参政议政、献言献策围绕着政府关注的问题做,这样可能造成资源的浪费,应该围绕着民主党派所代表的人群和所联系的群众的政治诉求来研究。执政党建设发展而参政党建设滞后,这样多党合作可能受到威胁,参政党建设执政党应组织力量进行研究。

政党制度要要现代化,全球化的载体是信息,信息交流的畅通,有利于减少社会的摩擦和矛盾,我国政党制度要适应新技术的要求,在发展和完善我国的政党制度中,中国共产党要提高自己执政的合法性就要提高自己的执政效率,要建立电子党务、电子政务、电子社区,网络支部,精简机构、提高办事效率。用现代化的技术架起一条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桥梁,把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好。借鉴西方政党制度做法成功的经验。西方政党的出现及政党制度的发展,对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所起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因为它不仅是民主政体合乎逻辑的发展,而且也为民主政体的运行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具体运行机制。在近代西方政党出现后,议会、政党、分权、法制等因素就始终在一起交互作用之中。而这些作用的合力,在一般情况下将使资本主义国家有较稳定的政治结构和政治发展进程。难怪英国政治学家密利本德十分自信地宣称,资本主义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正在于它有一定的恢复力及其政治体制承受危机、冲突和混乱的能力。毛泽东在50年代比较苏联政治体制与西方政治体制时就察觉到这一点,指出斯大林严重破坏社会主义法制的事件,显然这是对西方国家政治体制的认可。

完善人民政协。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合作经过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其间有顺利,也有挫折,因为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在处理同民主党派的关系上更应该主动,在西方政党制度模式中,来自执政党外部的监督起着决定的作用,我们要开发我国党际监督的资源,遏制执政党内部的腐败,真正发挥民主党派的监督职能。真正做到共产党执政,多党参政,完善我们的政党制度,使之适应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需要,但绝不照搬西方的政党制度。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人民出版社,1972.

[2]列宁选集[M].人民出版社,1972.

【作者简介】傅社敏,洛阳理工学院讲师,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研究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猜你喜欢
全球化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好奇心与全球化是如何推动旅游新主张的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