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景观设计中水景的运用

2008-10-11 09:01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08年13期
关键词:水景景观设计

邱 裕

【摘要】水景在居住区的运用越来越广泛,文章从居住区水景的概念出发,提出了水景设计的必要原则,分析了景观设计中水景的运用方式和途径。

【关键词】居住区;景观设计;水景

居住区景观环境承担了居民大部分的户外活动,它深刻地影响着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品质,并对城市整体景观形成巨大影响,也是目前房地产经济巨大的推动力。在林林总总的造景元素中,水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自古以来就与人类的聚居环境密切相关,水景的营造也就始终是园林景观中热门话题。虽然当前居住区水体景观营造处于迅速发展的时期,但在诸多方面表现得不尽如人意,诸如设计脱离地域自然条件与历史文化而缺乏特色与个性,甚至造成建设和管理方面许多隐患。本文针对上述问题,结合自己的感受和实践,分析了景观设计中水景的运用方式和途径。

一、居住区水景的概念

居住区在《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中定义“城市中由城市主要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设有与其人口规模相应的、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相对独立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区”。

水景就是水体景观,是以水为构景主体的景观,附以其它建筑形式的景观。居住区水景即居住区水体景观。本文研究的水景是河流、池塘和湖泊等城市水系与居住区相邻和相接的部分以及居住区内的人工水景如瀑布、溪流、喷泉、水池和人工湖等。居住区水景设计的主题是水体,一切设计都是围绕水来进行的。它与居住区内的建筑景观、绿地植物景观及场地设施等共同构建了居民生活环境。

二、居住区水景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满足人们审美心理的需求

“以人为本”,是指把人的利益和要求放在设计考虑的首要位置。任何设计都不能完全脱离人而独立存在,设计更应该注重人的生理、心理感受,努力将对人性的关注融入到设计的作品中。当前,环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无疑是设计的最终目的。不难理解,水景的首要目的就是美化环境、满足人审美心理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首要的任务是认真分析水体的四种美学特征,相互融会贯通,使之完美的结合,从而设计出既有审美价值又意境深远的水体景观。

(二)增强水景的个性以及与整体景观的统一性

水体景观营造最忌形式化的模仿,而要在传承和借鉴外来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利用水的诸多特性,以及水景构成手法,创造独具匠心和始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景观。一个好的水景作品,必须要根据它所处的环境氛围、建筑功能要求进行设计(比如靠近住户的水景,应以静水为主,以免动水声响影响住户的安宁),并要和所处建筑、庭园设计的风格协调统一,寓个性于共性之中。

(三)重视水景营建的可行性与经济性

首先考虑水源,特别是在缺水地区,不可硬为“无米之炊”,对于造景不仅要考虑最佳景观效果,同时要坚持“适用、经济、美观”的建筑创作原则,鼓励自然、质朴、亲切、怡人,反对铺张、奢华,特别要摈弃那种高耗水、高耗能的水景设计,应开源节流,大力利用雨水、中水,把可持续发展与利用水资源落到实处。

(四)注意科技手段的运用,增加水景时代特色

随着环境保护的加强,今后,天然的造景材料会逐渐减少,而各类新型建筑材料及声、光、电等新技术、新产品却层出不穷,运用得当,有利于增加水景时代特色。此外,要随时注意应用水体循环、水质保护、自我调节、净化等方面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解决水景后期运行中的维护、治理等方面的诸多问题。

三、居住区景观中水景设计方法的运用

(一)引入式水景

我国古代风水理论认为,“吉地不可无水”,“山水之法,得水为上”,可见先民们在相地择屋时,是十分重视对于水的选择利用。他们在利用自然水体创造优美的居住区环境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且留下了许多值得借鉴的宝贵民居遗产。

例如,我国江浙一带自古水网稠密,水资源十分丰富。这里的民居利用自然水要素创造了丰富的以水为中心的“小桥、流水、人家”的空间意境。这些水乡城镇布局精巧、造型典雅,弯曲纵横的河道,石板小街、石拱桥,粉墙黛瓦、绿树翠竹、水光帆影。水是整个城镇的血脉,水乡因水而产生,因水而繁荣。水经过水渠流经各户,几乎是家家枕水而居。为了满足人们亲近水、利用水的方便,周边建筑、街道和水共同限定出各种形式的以水为中心的空间,如水巷、水埠、过河楼、水天井等。水乡中水道时宽时窄、时收时放,水流也很平缓,你几乎感觉不到它的流动。它给人一种安祥、静谧的宁静。而在云南古城丽江会让人感到水的另外一种魅力,它晶莹剔透、活泼俏皮,充满了灵气。

初到丽江的人,一定会对丽江山清水秀的自然景色留下深刻的映象,然而当你步入那古朴的小街小巷时,你就会发现这里的水却是别样的一番秀色。古城的水源来自北面玉龙雪山下的黑龙滩,分西河、中河、东河三股水注入古城,再分成无数股支渠;城内亦有多处龙潭、泉眼出水。这里的水道绕宅而建,这里的人家依水而居。整个小城的水系犹如人体的经脉,是联系小城居民生活的灵魂图一。水道的设计顺应地形,虽不宽,流速却很快。流动跳跃的水不沾半点污渍,清澈见底。小城的街道依水流走向而建,主街傍河、小巷临渠,“家家泉水,户户垂杨”,形成亲切多变的奇特街景。小城水多,造就了各式各样的小桥,每家每户的门前经小桥跨流水才能来到街上。许多人家就地取材,用一块青石板架在自家大门和街道之间,也有的干脆用几根原木搭建而成。风格多样的小桥在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却丝毫不显凌乱,别有一番可爱的妙处。丽江古城的美源自于它对自然的尊重,非常协调的处理了流过古城的水系与古城的关系。有一位美国的景观设计师曾由衷地赞叹说在任何自然景观下,人类永远是入侵者。然而在丽江你却会感到人类和自然是那么的贴近、融合,就像鱼儿生活在水中,马儿奔跑在草原一般自然融洽。在我国的江南地区,可以很好地借鉴这种形式,在居住区引入自然水系,來增加居住区的美景。

(二)可参与性水景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水景的要求已不再止于观赏,单纯作为视觉欣赏的水景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愉悦、尽情、慰籍的需求了,也就是说,人们已经不能满足只看不玩的表层性体验了,而是应该使水景的各项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调动人们积极参与其中、乐在其中。因此,设计师从设计的一开始就要考虑到水景的可参与性。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本文所研究的是居住环境中的水景设计,而非城市广场、城市公共绿地中的水景设计,它们在设计规模、后天养护,特别是可参与性的要求上是有区别的。

参与性水景强调的是观赏主体的加入和参与,从而达到人与水的亲和与互融,在这里可以观赏、接触和体验的是水本身的状态和品质,而不必过多依靠水体的装饰如植物、灯光等来引人入胜。参与性水景设计的关键在于调动人的内在渴望,通过对人的刺激和诱惑来实现水景观赏者的参与行为。亲水是人在水空间环境中重要的心理特征,人们对水有着强烈的依赖性,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上,水都是绝不可缺的东西,因此,人到水边就好像回到母亲的怀抱,心中会感到特别踏实,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有着天性的流露。人除了依赖水生存,从事于水有关的户外活动外,也喜欢居住在水边,欣赏水景、聆听水声,与水有关的景观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现代居住在城市中的人们,大多无法与自然接触,因此,对于水环境的渴望不难想象。亲水型水景通过直接进岸和护栏,人们可以直接进入到水里,诱导人的亲水行为,“水铺地”、“滩景”就是这种形式的表现。

(三)互动式水景

各类水体,不管是静态水景或是动态水景,都离不开植物、石、雕塑、桥、亭等景观元素来创造意境。

1.水边植物配置应讲究艺术构图。水边植物的配置要和建筑群落的整体布局相配合、考虑与建筑的整体轮廓线及水体相协调、使植物能成为建筑和水体的过渡,在居住区内要减少密植高大的乔木,以防止日照的不足,应该较多的采用花灌木和易于水畔生长的草本植物,如垂柳图一、芦苇等。在和水畔步道的结合设计中要注意用植物来组织透景线,需要有疏有密,利用植物来控制人的视线,形成丰富的水畔空间并借此来改善住宅建筑底层空间。与其他环境中的植物配置一样要注意植物的季相色彩,让丰富且四季变更的植物色彩来强化水体景观的时相美。

2.水体与石。水体与石的搭配一直在居住区中表现较多。有围池做岸的,有叠石构瀑,也有放在水中点缀观赏的,还有做水中的小桥、水边的座椅的。在石材的运用上,前几年居住区用石块较多,近几年居住区用鹅卵石与石块结合较多。

3.水体与雕塑。雕塑不仅是居住区外部景观的点缀,有时也起着喷泉、涌泉功能。居住区水景设计都应结合雕塑,雕塑对烘托景观主题有着良好的作用,并且还能够具有一定的趣味性。

4.水体与桥。桥不仅在水体中起着连接作用,给人带来交通的方便,同时也是被观赏的景观点,能引人的美好联想,并且造型优美形式多样,成为居住区重要造景元素之一。因此小桥流水成为中国园林及风景绘画的典型景色。在规划设计桥时,桥应与道路系统配合、方便交通,联系前进路线与观景点,组织住区分隔与联系的关系。水景中桥的类型及应用有汀步、梁桥、浮桥、吊桥等。

5.水体与亭。亭常布置在水边,临水建亭供人休憩,情趣各异,有一边临水、多边临水或完全伸入水中,四周被水环绕等多种形式。为突出不同的景观效果,一般在小水面建亭,宜低邻水面,而在大水面,亭宜建在临水高台,或较高处,各有其妙。目前居住区亭的设计也千变万化,但总的来说,必须与规划风格和景观主题适宜。

四、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更多的自然资源太阳能、风能的广泛利用,开发维护水景住宅的成本会大大降低。开发水景住宅从“观景”向“用景”的更多转换,使住户在工作紧张之余有着真正休闲的场所。我们憧憬着这样的画面:清澈见底的水面、叮咚流淌的水声、丰富多彩的水景、快乐畅游的鱼儿……总之,水景设计时从水景外在观赏性、内部功能性、环境整体性、技术可靠性、运行经济性综合考虑,才能出现真正意义上的舒适、可持续、人性化、和谐的居住区水景观。

【参考文献】

[1]俞孔坚.景观的含义[J].时代建筑,2002,(1).

[2]杨小东,等.对居住区规划设计要素的再认识[J].规划师,2003,(2).

[3]周李春.用具、设计与人[J].江汉论坛,2006,(7).

[4]付惠如.居住区景观设计分析[J].广东科技,2008,(2).

[5]任少伯.居住区景观设计问题评析[J].农技服务,2007,(2)

【项目基金】武汉工程大学人文社科基金资助项目,武汉市城市家具设计研究(R200910)。

【作者簡介】邱裕(1972- ),男,武汉工程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主任、副教授,硕士。

猜你喜欢
水景景观设计
天音水景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天音水景
天音水景
天音水景
天音水景
天音水景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