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啟福中华”社区规划设计的构思与创新

2008-10-11 09:01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08年13期
关键词:规划设计

李 欣

【摘要】文章结合郑州啟福中华大型社区的规划设计,分析了现代中式建筑的多元化和复合型的规划设计理念,剖析了中式建筑生态技术的合理应用,以实现“田园城市”的创新构思。

【关键词】啟福中华社区;规划设计;构思与创新

啟福中华社区项目位于郑州市西南部,在金水河与南水北调运河河畔,总占地40多公顷,属于大型的综合社区,在郑州市总体规划上社区周边有大范围的城市绿地,具有其它楼盘少有的环境优势,啟福中华即名为中华,故在建筑风格上定为中式建筑,在全国住宅名盘中极为少见,给设计提出了一个很严峻的挑战。

一、啟福中华项目的构思理念

(一)规模优势

啟福中华项目由三大区和两个小型地块五部分组成,总体占地40多公顷,规划总建筑面积约为115万平方米,属于郑州市用地和建设规模较大的超大型社区之一。社区建成后可容纳11400多个住户,是运河河畔最大的景观楼盘。啟福中华项目的规模及其辐射效应将有效提升基地及其周边的城市环境品质,带动本区域房地产和城市配套设施的发展,它将对所在城区的人口结构、经济文化、基础设施和环境景观产生重大影响。这一规模效应的优势对于城市的贡献是中小楼盘无法比拟的。

(二)多样化

啟福中华项目突出特点是融合了多元化和复合型的规划设计理念。对三大区规划了不同的住宅类型,有经济适用房、拆迁回迁房和高中档次的商品房,社区复合了住宅、公寓、商业、教育配套、宾馆及酒店等建筑功能,营造出人与社会的和谐、建筑与环境的和谐、配套设施和居民便利使用的和谐、高中低价位住宅与高品质空间的和谐,创造出多样化生活方式的现代化住区。其建筑风格在总体上反映了以人为本、和谐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反映了对日趋多樣化、地域化和国际化的市场需求的适应,也反映了对现代城市生活品质的开拓与体验,以及对新城市主义规划思想和传统建筑风格的借鉴。

(三)人与自然的和谐性

啟福中华项目充分发挥其得天独厚的水岸景观优势,创造大型生态水岸景观住宅,使决大多数住户拥有运河及其沿岸200米宽绿化带和金水河的自然景观。同时三大区中心的人工水域园林利用规划设计的意境空间营造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对话,体现出高品质的水景亲水生活。啟福中华项目提倡建设绿色家园,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四季的花树、慢跑的小径,运动的设施,在阳光、绿树中让人们尽情呼吸清新的空气,享受风中的惬意,领略流水的柔情。啟福中华项目的生态观不只是一个简单的环保概念,它拒绝污染、杂乱与噪声,尤其强调人与场所在相融适应的有机环境中,享受人本生态的安宁。

二、啟福中华项目的创新环节:

(一)最小化的机动交通和最大化的步行空间

啟福中华项目的规划极力打造最高效、最便捷及最小化的机动交通空间。在一二两大区的设计中机动交通都是由一个中心环路和到达各组团的尽端支路组成,尽端路的概念在美国的住区规划中一直受到大力推崇,其优势在于减少交叉和穿越,以至于将机动车对社区的安静、私密性、空气污染等影响降到最小。在三大区的机动交通组织中,中心环路连接次一级的景观交通复合支路,将景观空间、交通空间、活动空间三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同时运用“新城市主义”的理念,在一二区内部高层底层做局部的分散高档休闲生活配套,设置小型咖啡、美容、健身、餐饮等设施,由步道将其串联,与活动空间、绿化空间交织在一起,建设出一个功能复合的、适宜步行的内部街道空间;同时也创造出具有归属感、安全感和充满人情味的住区。这样富有文化特色的社区,将更加自然和谐、宜人宜居,更加接近复合的城市空间和有利于促进社会交往,增进社区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复合的住区空间

1.复合的居住类型,啟福中华项目营造的是一个和谐社会的图景,针对购买层次规划了经济适用房、拆迁回迁房和高中档次的商品房,构成了不同类型的居住大社区。这一直是国外尤其是当代欧洲在弃而不舍追求的混合型居住的理想社区,在啟福中华项目中得以实现。规划在第三区主要设置多层和高层经济适用及回迁住宅。在一二区安排高档商品房、公寓及豪华的叠拼联体别墅及其相关的配套设施,类型多样化、多元化。

2.田园社区、绿色街坊,复合了绿化与配套设施、绿化用地与公共服务设施、街坊道路、商业设施相融合,形成自然景观环境与各服务功能相互交织促进的活力空间。强调绿地的开放性,将各级绿地组织与住区的主要步行空间结合,打造连续的、复合的住区活力空间。

3.商业综合体、配套商业、教育建筑、休闲建筑、宾馆及酒店建筑,为服务业的落户提供了物质空间。社区多功能的开放,提高了人气及服务业的盈利空间,从而增加就业,形成功能复合的活力空间。这一新生代住宅创造了人本活动的重要性,对环境、对社区、对城市的能动性,在一种交流互动中,共同推进人、社区、城市的共同生长。为不同收入、不同喜好的多元人群提供多元的生活方式。

(三)传统创新风格

传统建筑意象的回归是啟福中华项目建筑景观的主要定位,传统的文化内涵,社区生活的空间意象及人文氛围,组合出其独有的建筑特色、风格和大盘气势。这是住宅建设的最佳境界,即让住宅成为一种历史文化。传统创新风格理念的提出,喻示着啟福中华项目已经脱离了销售有形产品的层面,上升到了一种销售文化、销售价值观念的境界。消费者通过认同啟福中华深厚的文化理念,来认同其产品。传承了中国传统居住文化的视觉形式,营造了黛瓦粉墙的中国式亲情社区,充分彰显出“诗意栖居”的居住内涵。让历史气韵浓厚的人文和纯净写意的自然,流转浸透在一砖一瓦、一窗一格中。

(四)生态居住

啟福中华项目的三个大区的绿化率平均高达50%,并在绿化的配置中参照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提高乔木的配置和增加植物群落类型的多样化。利用绿化实现防尘、降噪、净化空气;利用相邻的水资源景观,实现最大化水景住宅。在三大区中心设置的人工水面,创造了亲水空间,在水体景观、水质保障、水体构建等方面建立人与水的最佳关系。在环保、节能、资源的再利用以及有机垃圾处理等方面啟福中华项目也作出了有意的探索,努力发展资源节约型城市,生态人居环境型城市。

三、新技术、新科技、新材料的应用

啟福中华项目新技术、新科技、新材料的应用主要围绕建筑节能、可再生能源利用、生态环保建材、资源回用技术、绿化配置技术等生态技术展开,充分展现项目对居住的人文关怀,实现“田园城市”的规划思想,完成建设和谐性住区的规划理念。其关键内容如下:应用高效保温隔热外墙体系是节能建筑最重要的手段,啟福中华项目利用热桥阻断构造技术和高效保温隔热屋面技术与构造等增强建筑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和提高采暖、空调设备能效比进行建筑节能;利用较经济的太阳能光热设备为小区公共部分提供照明、取暖设备的补充能源;提倡鼓励居民安装单户太阳能利用设备;设立中水系统、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用于小区环境绿化浇灌用水;推行节水型器具、卫生间通风换气设施,厨房烟气集中排放系统,力图达到国家规定的居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室外公共场地采用节能灯具,提倡新能源绿色照明;住宅小区生活垃圾生活垃圾的收集全部袋装,密闭容器存放,收集率达到100%。垃圾实行分类收集,分类率达到50%;“可视对讲系统”、“智能通讯系统”、“紧急求助系统”等智能技术应用于社区的智能化系统,从而使社区的科技生活与世界同步。

【作者简介】李欣,河南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四所所长,研究方向:规划设计及建筑设计和城中村改造。

猜你喜欢
规划设计
刘璐规划设计作品
规划设计作品
中水淮河规划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发展趋势探讨
基于城市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规划设计初探
城郊休闲型风景道规划设计策略
规划设计
物流园区出入口规划设计及其优化
当代佛教寺庙规划设计初探
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在电力工程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