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二号煤矿南翼二水平生产接续方案优化与实施

2008-10-11 09:01贺新刚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08年13期

贺新刚 刘 慧

【摘要】随着济宁市新增规划建筑的增加,济宁二号煤矿的十三、十五采区将会被规划到新城之内,为了保证矿井的经济效益以及矿井接续,加快十三、十五采区的开采力度成了当务之急。如何加大矿井开拓力度,确定开采方案,对于保证矿井的持续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合理的开采方案有利于矿井的发展。

【关键词】水平生产;矿井开采;优化实施

一、 对十三、十五采区的概述

济宁二号煤矿为设计年产400万吨的特大型现代化煤矿,同时随着济宁市新增规划建筑的增加,济宁二号煤矿也在规划范围之内,特别是十三、十五采区将在据新增城市规划建筑与村庄的规划内,如何加大、加快十三、十五采区的开采是我们矿的重中之重。

二、 确定开拓方案

煤矿企业的生产环节多,各生产环节的比例和连续性较强,必然要求计划安排工作要严格保证计划进度的衔接。我们采用进度衔接法确定开采方案。

(一)十三、十五采区开拓布置方案

十三和十五采区煤层有下列特点:

1.两个采区3上煤层厚0~4.46m,平均2.7m,煤层结构复杂,不可采范围较小,适合用综合机械化采煤方法开采,为稳定可采煤层。

2. 两个采区3下煤层煤厚度0~3.85m,平均0.87m,不可采范围大,尤其是十三采区全区缺失,十五采区局部可采,为极不稳定煤层。

3.采区主要褶曲是白庄背斜、石佛向斜等。

4.煤层顶板为中等稳定~稳定顶板。

5. 十五采区地面有李集、常村、白庄、六四农场等地面建筑物,分布整个采区内。

6. 十三采区位于北湖和南阳湖下,地面情况简单。

通过以上分析,确定十三和十五采区以开采3上煤层为主,大巷层位位于3上煤层中,其中胶带输送机大巷和回风大巷沿3上煤层布置,轨道进风大巷根据3上煤层赋存状况,沿一定坡度施工,局部穿层布置。

(二)南翼二水平大巷开拓方案

根据二水平巷道现有开拓状况,为了加快十三和十五采区开拓,尽早形成工作面,结合九采区、十一采区工作面布置方案和矿井生产接续安排,整个开拓方案分为前期和后期:

1. 前期开拓方案

方案一:水平延伸南翼-740轨道进风大巷到九采边界,全岩巷(1562m)开拓,辅助运输采用平巷电机车运输;南翼-740第二部胶带输送机大巷原则沿3下煤层施工至9F1断层,然后见3上煤层后沿3上煤层施工。

方案二:沿3下煤层延伸南翼二水平辅助运输巷到九采边界(煤巷620m,岩巷910m),辅助运输采用无极绳运输;南翼-740第二部胶带输送机大巷原则沿3下煤层施工至9F1断层断层,然后见3上煤层后沿3上煤层施工。

方案三:南翼-740第二部胶带输送机大巷和南翼回风大巷原则沿3下煤层施工至9F1断层,然后见3上煤层后沿3上煤层施工,其中南翼-740第二部胶带输送机大巷煤巷735m,半煤岩巷556m,南翼-740回风大巷煤巷600m,半煤岩巷556m。采用回风大巷进风和担负辅助运输任务,辅助运输采用无极绳运输。后期施工南翼-740轨道进风大巷,形成整个生产系统。

2. 前期方案对比

方案一:

优点:辅助运输环节简单,运输巷道层位较稳定,同时排水系统简单,人员运送方便。

缺点:九采区和十一采区工作面联络巷岩巷工程量大。

方案二:

优点:岩巷工程量小,巷道最低点位于辅助运输巷,能够集中进行排水。九采区和十一采区工作面联络巷多为煤巷和半煤岩巷。

缺点:辅助运输环节多,运输能力低。主要辅助运输巷道位于3下煤层中,易于变形,维护困难。排水系统复杂,所有的积水必须通过管路排至上车场位置。人员机械化运输困难

方案三:

优点:全部为煤巷和半煤岩巷,巷道最低点位于回风巷,能够集中进行排水。同时能够探明煤层赋存状况,为轨道进风巷布置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从方案可行性上来看,三个方案均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方案一的优点最为突出,但是缺点也比较明显,方案三与其他方案相比,缺点明显,但施工周期最短,更有利于矿井的长远发展,故设计推荐采用方案三。

3. 后期开拓方案

当-740回风大巷和胶带输送机大巷向前施工一定距离或则进入十三采区后,探明了煤层赋存状况后,确定轨道进风大巷施工方案:

方案一:煤层赋存状况好,断层等地质构造少,起伏小,沿3下煤层延伸南翼-740辅助运输巷,见3上煤层后,沿3上煤层施工进入十三和十五采区,同时水平延伸南翼-740轨道进风大巷(采用小断面单轨运输),担负整个南翼辅助运输、行人和排水等任务。

方案二:煤层赋存状况差,断层等地质构造多,起伏变化大,沿3下煤层延伸南翼-740辅助运输巷到九采区边界,解决九采区和十一采区工作面辅助运输和通风等工作(不再进入十三和十五采区);水平延伸南翼-740轨道进风大巷(采用大断面双轨运输),施工进入十三和十五采区,担负整个南翼辅助运输、行人和排水等任务,在十三和十五采区根据3上煤层赋存状况沿一定坡度施工,穿层布置,辅助运输采用液压绞车接力运输,同时考虑沿3上煤层施工管子道,以便于十三和十五采区工作面布置。

三、首采面选择

1. 工作面布置。十三十五采区工作面布置采用倾斜长壁式布置,由于十五采区地面建筑物多,根据现如今搬迁状况,建议采用条带开采;十三采区位于地面水体下,应进行水下开采可行性研究后进行布置工作面,结合济三煤矿设计情况,本采区水下采煤应是可行的,采用正规综合机械化采煤方式布置。根据现有地质资料,预计十三采区生产能力约在150~200万吨。

2. 首采工作面选择。首采面位置选择应遵循煤层条件好、构造少和准备工期短的原则,根据两个采区井上下情况分析,适合首采面位置的有133上01、153上01、133上06和133上09工作面,但由于133上01和153上01工作面均位于村庄保护煤柱下,开采前必须搬迁村庄或则采用建筑物下采煤方式,同时两个工作面煤层厚度小,不适宜作首采工作面,133上09工作面与133上06工作面相比,准备工期较长(长4个月左右),因此确定首采面布置在133上06面,原因如下:

(1)地面没有建筑物,位于水体下,不牵扯到村庄搬迁;

(2)煤层厚度稳定,煤层厚度在1.8~2.0m之间,构造较少。

四、工期计算

从2007年4月开始安排队伍施工,南翼-740第二部胶带输送机大巷到133上06工作面尚余2161m巷道没有施工,安排综掘队伍施工,到2008年4月(150m/月)施工到133上06工作面运顺位置,到2008年2月施工到133上06工作面运顺位置。

五、通风能力核算

济宁二号煤矿采用立井多水平开拓,目前开采的第一水平标高-555m。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主井、副井进风,中央风井回风,中央风井地面风机房安装GAF31.5-15.8轴流式风机两台,其中一台运转,一台备用。

九采区(或十一采区)、十三采区同时回采时期,二水平片区需风量6000 m3/min风量,矿井通风阻力2879Pa,根据主要通风机特性曲线,主通风机最大提供负压3100Pa,能够满足矿井安全生产的需要。

六、存在的问题

1. 辅助运输问题:前期辅助运输环节多,距离长,从副井到133上06工作面要经过6个环节,运距达7.2km,辅助运量低。

2. 通风问题:通风路线增加,矿井通风阻力增大,全程通风路线(13306工作面)将近19000米,通风阻力2879Pa,到十三采边界工作面,全程通风路线将达24000米左右,通风阻力预计将达3055Pa,大大增加通风管理难度,主要通风机能力达到极限,抗灾能力大大降低;

3. 机械设备问题:由于济宁二号煤矿地质条件复杂,煤层赋存不稳定,煤层起伏变化大,煤厚变化大,两条巷道施工原则沿煤层施工,局部会出现破顶或破底情况,采用综掘施工,配备两部大功率综掘机来解决。

七、实施效果

经济效益:十三采区压矿煤炭储量14023.23萬吨,十五采区压煤617.42万吨,采用此种开采方式,将为我矿提前开采十三、十五采区提供了保障,十三、十五采区合计煤炭储量为14640.65万吨,按平均回采率75%计算回采产量,以2007年底煤炭平均售价500.37元/吨计算所创经济效益:

14640.65×500.37×75%=5494306.53万元。

社会效益:稳定了矿井生产,保持了南、北两翼均衡生产,为我矿经济效益的提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