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武侠崇拜现象分析及对武术教学的启示

2008-10-11 09:01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08年13期
关键词:教学启示中学生

刘 杰 刘 丽

【摘要】武侠崇拜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影响着中学生的精神生活和个性发展。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中学生武侠崇拜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充分挖掘武侠崇拜在中学生群体中产生的积极效应,为武术教学服务。

【关键词】中学生;武侠崇拜;教学启示

心理学认为,偶像崇拜是青少年时期的过渡性需求,其核心问题是心理认同和情感依附,即个人在认知、情感和个性发展上欣赏、接受另一个人的价值观、行为模式及外表形象等,并加以崇拜和模仿。武俠崇拜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心理现象,它普遍存在于青少年中,特别是广大中学生中,并已成为中学生重要的亚文化。武侠崇拜占据了当今年中学生偶像崇拜主体的重要部分。由于武侠小说与武侠影视的影响,许多中学生把武侠当作自己的“绝对英雄”,并对他们产生某种浪漫式依恋或认同式依恋。因此,在武术教学中,体育教师能否充分利用武侠

崇拜现象提高学生武术学习的积极性,对提高武术教学效果有重要的意义。

一、中学生武侠崇拜现象及分析

武侠崇拜具有社会心理现象和社会文化现象的双重性质, 我们要分析这种现象就必须要分析引起这种崇拜现象的心理学与社会学因素。

(一)武侠崇拜的心理学解释

中学生是由儿童向成人过度的特殊发展阶段,自我认同、模仿、从众等是中学生较为普遍的心理特征。武侠崇拜可以说是中学生这一系列行为过程的一个特殊附属物,处于“偶像崇拜期”的中学生急需在荒芜的内心世界中树立值得仰慕的新偶像并加以自居从而满足自我确认的需要。武侠是正义和美的象征,拥有武侠偶像使他们感到精神有所寄托,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心愿可以在感受武侠特质的过程中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和支持。中学生的武侠崇拜可能是其发展过程中必然经历的过渡性行为,一方面,武侠崇拜使他们产生排斥现实生活的情感体验,迷恋或向往远离现实的人格形象和生活方式,另一方面,中学生处于心理上重新建构自我的阶段,偶像崇拜是青少年在自我否定期追求自我肯定和理想自我的一种特殊形式,也是一种新的情感依托与情感表现并获得自我独立感的完美形式,它具有重要的自我平衡功能,有利于青少年投射自我及自我价值。

(二)武侠崇拜现象的社会学分析

中学生武侠崇拜是我国武侠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公众的文化需求也在不断的增长,人们崇拜的对象从战斗英雄、政治人物开始慢慢的多元化、世俗化,中学生也不可避免地加入到了偶像崇拜的潮流之中。中学生虽然主要生活在学校,但社会的大熔炉却无时不刻地影响着他们的价值观,尤其是武侠小说、杂志、武打影视等流行元素的存在,从不同角度塑造了武侠的高大形象,武侠凭着个人的身手遨游江湖,拳剑在身,超群盖世的武功身手与高尚的武德修养迷倒很多中学生,从而使武侠崇拜渗透于中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

二、中学生武侠崇拜的特征

中学生通常以一种颇为直观的、非理性的、神圣化的社会认知来看待武侠,中学生对武侠的选者表现为理想化、浪漫化和绝对化的特征。理想化表现为对崇拜对的特殊强化和高尚化,把人想象得完美无瑕;浪漫化表现对崇拜对象产生浪漫幻想和依恋;绝对化表现为对祟拜对报以绝对的信任,极端地迷恋祟拜对象。崇拜方法可分为表层性欣赏和实质性欣赏。前一种崇拜其突出特点是重点欣赏武侠的形象性和流行性,如武侠的身着打扮,佩戴兵器,武功动作等。而后一种崇拜方法其突出特点是重点欣赏武侠的人格性和气质性特征,如习武者所具备的“侠气”及忍让宽容的美德,行侠仗义的气魄等。这两种方法,一个重表,一个重里,一个重欣赏,一个重认同,反映出个人在偶像崇拜中的不同取向。一般说来,中学生在最初的武侠崇拜时,往往会采取表层性欣赏的方式。毕竟一个偶像人物的选择,其外部特征和表现是人们最直观、最初级的选择标准。但欣赏一个偶像的外部特征,充其量只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及其模仿,却不能促进一个人的自我成长。而认同一个偶像的内在特质,会推动一个人去积极辨别偶像身上那些有利于个人成长的特征,从而把偶像所代表的精神内化为自我成长的动力。所以,一个武侠崇拜的理想化过程,应该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欣赏到认同的发展过程。

三、武侠崇拜对中学生的影响

武侠所表现出的崇高精神、顽强的意志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对中学生的个性发展有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有利于中学生在成长发展敏感期人格的培养,中国古代传统武德观认为,武功的高低与其内在修养有重要的关系。武侠的拳脚、刀枪的功夫越好,内在的德行涵养也就应该深厚。因此,武侠崇拜不仅刺激中学生学习武术的欲望更可以提高他们思想道德水平。

但武侠崇拜的外部特征,是一种浮浅、直观、非理性的崇拜,使他们迷恋或向往远离现实的人格形象和生活方式,形成不切实际、好高鹜远的心理与行为特点。不能对中学生进行现实指导,有时甚至会误导中学生的行为。这种崇拜给中学生带来的往往是自我迷茫,不利于他们成长。武侠虽然具有疾恶如仇的可贵品质,但武侠侠小说或影视惯于描写的冷兵器时代刀光剑影、打斗杀戮的场景,有些武侠的形象被刻画成莽撞冒失,易惹事生非,这种缺少武德修养的最突出表现就是易于冲动,打杀成性,不分良善殃及无辜。这样就给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中学生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四、武侠崇拜现象对中学武术教学的启示

(一)关注中学生武侠崇拜,将武德教育融入到日常武术教学

武侠在小说或影视里所表现出的忠孝精神,崇尚道义,刚正不阿,行侠仗义等都对中学生个性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武术教学应该注重武德教化,中国自古“仁义之邦”的优良传统美德,“重义轻利”,“舍己从人”,“尊师”“谦和”、“忍让”,“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等等,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还可以使学生对武术的内在伦理有个较为深刻的认识。在武术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武侠历史、武侠道德、武侠流派等方面阐述武术的文化教育内涵。对学生进行武德教育,可以使武术教学达到更佳的效果。

(二)充分发挥武侠在武术教学中的“杠杆作用”

由于中学生对武侠有强烈的崇拜感,容易产生武术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武术教学中要结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利用中学生武侠的浓厚兴趣,来调动学生学习武术的积极性。如在教学过程中有机地穿插讲解学生比较喜欢的武侠明星,让学生互动起来,扮演在学习武术过程中的武侠角色,把古代武侠与现代英雄结合,活跃课堂气氛,使武侠在武术教学中发挥出应有的“杠杆”作用,以提高武术的教学效果。

(三)将武侠崇拜与榜样教育结合起来

榜样教育是家长和教师常用的一种教育手段,但是呆板的榜样教育往往调动不起中学生的兴趣,达不到期望的效果。武侠崇拜是中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更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接受和认同。利用武侠崇拜的积极因素,将它和榜样教育结合起来,应该使武术教学能产生更好的教育效果。武侠形象通过武侠小说、武打影视等手段活跃在学生周围,他们的英雄事迹得到了广大中学生的认同,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问题,利用中学生对武侠崇拜的广泛性,开展以武侠为榜样的武德教育,进而转化为学生学习武术的动力,将武侠精神与自我学习联系起来,实现学生武术学习从情感到理性模仿的飞跃。

五、结语

中学生武侠崇拜是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它是我国传统武侠文化发展的产物,有着自身的特点,对学生的影响也体现在积极和消极的两个方面,在武术教学如发挥出武侠崇拜的积极因素,提高武术教学效果,是中学武术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罗晓珍.当前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原因分析[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6(3).

[2]王灿,党卫国,肖谋文,谢小龙.论体育明星对我国城市中学生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3).

[3]孙晓明,蒋士博.青少年体育明星崇拜现象分析及对体育教学的启示[J].体育师友,2008,1(1).

[4]姚计海,申继亮.中学生偶像崇拜与自我概念的关系研究[J].心理科学, 2004,27(1).

【作者简介】刘杰(1984- ),女,山东郓城人,山东省郓城县李集乡中心校教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刘丽(1980- ),女,山东郓城人,山东省郓城县黄集乡中心校教师。

猜你喜欢
教学启示中学生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基于学生发展视角的中考试题分析
大学英语学生作文语言错误分析研究
探究雅思口语测试对高校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分析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