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体系的理论与实践

2008-10-11 09:01郭晓宁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08年13期
关键词:理论与实践

【摘要】全国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是专为高职高专类学生设计的,不同于其他类型的一种考试。它以英语的应用能力为考试原则,注重语言的实用性。文章主要论述了全国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体系的原则、目标、理论依据、特点及对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学和测试的影响。

【关键词】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理论与实践;英语教学和测试

外语测试是外语教学和检验外语学习的一个必要环节和手段。通过各种不同类型的考试,老师可以了解學生学习外语的情况,掌握学生经过一个阶段后的进步和不足,及时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考生通过参加外语考试可以了解自己的学习计划和方法是否适当,督促自己进行复习,巩固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改进自己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在我国众多的外语考试中,全国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分为A级和B级,因此也简称为A、B级考试)是专为高职高专类考生设计的一类适合高职高专特点的考试,它独辟蹊径,与众不同,强调考查考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在我国的高职高专院校的外语考试中起到指挥棒的作用,同时对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学和测试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一、什么是全国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

全国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是面向修完《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规定的全部内容的高等职业教育、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以及本科办二级技术学院各专业的学生所开设的一种考试。为了适应我国高职高专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本考试分为A级和B级,是主要考核考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水平考试。修完《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规定的全部内容的学生可参加A级考试。修完《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B级规定的全部内容的学生可参加B级考试。考试方式为笔试,测试语言知识和读、听、译、写四种技能。A级有五种题型,即:(1)听力理解;(2)语法结构;(3)阅读理解;(4)英译汉;(5)写作或汉译英。B级也有五种题型,即:第二部分为语法词汇外,其他题型与A级相同。口试从2004年起在部分地方试行,待时机成熟时再全面实施。

二、全国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的原则和目标

全国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根据高职高专类学生英语学习的具体情况,把考试级别分为A级和B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报考适合自己情况的不同级别,满足了所有在校生的需求。

全国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拥有比较完善的各种考查手段,尤其是读、听、译、写四种技能,这些能力的考查,对我们日常的英语教学指导了方向,有利于教学改革。

全国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根据我国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实际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依据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方针,在同一基础上设置出了不同级别(A级和B级)的考试,既考查了学生必备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也测试与涉外业务有关的内容。本考试采用主客观题混合题型,客观性试题有信度较高、覆盖面广,而主观性试题有利于提高测试的效度,能更好地检测考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以保证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全国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采用了有效的技术手段,保证了相同级别不同考次之间考题的等值,提高了考题的信度。设立全国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的目的是改进我国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与考试,并为之提供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改革现存的过于封闭,与社会实际脱节的考试方式。在我国高职院校范围内不断地改进英语教学方法,促进英语的普及与提高,使之与我国改革开放和对外交往不断扩大的形势相适应。通过测试应试者的水平,颁发英语等级证书,满足社会上英语能力鉴定和人才市场的需求。

三、全国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的理论依据

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是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委托全国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全国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委员组织进行的国家级考试。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的是从事技术、生产、管理、服务工作的高等应用性人才。高职高专学生学习英语,不是为了进行科学研究或学术交流,而是为了从事有关的涉外业务工作,故其语言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应与大学本科有所不同。2000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印发《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简称《基本要求》)的通知中明确指出:“高职高专教育的英语课程是以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为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2002年5月份,教育部批准成立了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委员会,作为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下设机构,研究和实施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质量的检测和评估工作。实践证明,这样的考试实用性强,符合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实际。

由于高职高专学生入学水平参差不齐,因此,英语应用能力考试自2000年起,与现行的《基本要求》相对应,也设立了两个级别,即A级和B级。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目前实施的是笔试。在A级试卷中,一般性内容约占40%,应用性内容约占60%。B级试卷的难度低于A级试卷,应用性内容的比例也大体相当,但范围窄于A级。考试在题型的选择上也作了慎重的考虑。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推出只有几年,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仍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随着这一考试的科学性(信度、效度、可行性、实用性,等等)不断提高,它对促进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的作用将会越来越明显。

四、 全国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对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和测试的影响

全国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获得了大家的认同,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众所周知,长期以来,在我国,英语等级测试只限定在普通高校(CET),而高职、高专类院校的学生是被拒在此测试之外的,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严重地影响了这类院校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同时,在这类院校也出现了教学目的不明确,教学方法滞后等现象。而全国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的实施对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也为我们实行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

那么具体该怎么做呢?笔者所在的学校属于一所财经类高职院校,我们在英语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如下一些尝试,并且取得了一些效果:首先,精心安排课堂教学,从理论上来讲,英语课堂教学始终包括两个基本因素,即理解(comprehension)和输出(production)。因此在课堂活动安排中要根据学生普遍水平差,基础知识不牢固的特点,首先做到精讲多练,使学生打好坚实的语言基础,在切实为学生打好语言基础的同时,开展多种形式的语言交际活动。尽可能地把知识转换成能力,改变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采用互动式教学,促进双向交流。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把一些应用性的材料输入给学生,让他们加以练习,使学生的读、听、译、写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语言测试本身不可能提高学生的实际语言能力,它只能检验考生语言知识的掌握及运用情况,但它却可以起到导向作用。因为在教育的全过程中,考试也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考察学生掌握知识程度、检验教学质量的主要方式之一。因此,高职院校的英语考试改革必须自始自终立足于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考核上,要突出素质教育与能力的培养,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的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考试方案,才能富有成效地实施考试的一系列工作,进而达到提高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教育质量的目的。

全国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由于它的科学性、公正性、通用性和开放性必将成为我国高职高专院校最具有影响力的外语考试,甚至是最具深远影响的全国性外语考试。它一定会极大地巩固和提高我国的外语教育成果,有力地推动外语教学改革,使得全社会的外语水平普遍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大纲》制定组.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大纲和样题[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委员会.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口试)考试大纲和样题[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亚瑟(Arther Hughes).外语教师测试手册[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5]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作者简介】郭晓宁(1965- ),女,陕西咸阳人,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英语教研室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学英语,英语教学法。

猜你喜欢
理论与实践
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关于本科生纳米概念教育的探讨
文化差异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
论中职《电子技术》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