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浓墨淡笔话详略

2008-11-04 04:50
关键词:扫雪积雪爱心

陈 煜

【原文】

爱的传递

王婷婷

下雪了!早上我从梦中醒来,推开窗户,只见房顶、地上全盖上了一层厚厚的积雪,整个小城仿佛成了一个银白色的童话世界。皑皑的白雪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抚慰。一切都在过滤,一切都在升华,我的心灵在净化。抬头望去,真是雪的世界,街道、房屋,都笼罩上了一层白茫茫的厚雪,路旁那些落光了叶子的树木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那绵绵的白雪装饰着世界,琼枝玉叶,粉装玉砌,皓然一色,真是一派瑞雪丰年的喜人景象。①

我从床上蹦起来,准备去堆一个好看的雪人。我拎起一张方锨,来到门外,地上少有脚印,踩在半尺深的雪地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邻居张大妈上街去买菜,我正想问候她,不想她脚下一滑,摔倒了。哦,原来道路变成了溜冰场,真危险啊。我赶紧改变了主意,不想堆雪人了,埋头铲起雪来。干得可有劲了,我收到了路人的赞美。②

不久,身边便响起了扫雪的声音。一个,两个……一共有七个人开始了扫雪,这中间有老人,有壮年,有中学生。没有明确的分工,大家各尽其能,进行与冰雪地面的较量。扫帚、垃圾铲、铁锹、桶,各式工具都被用上。没有人预约,没有人命令,爱的火星就这样被点燃……

看着这火热的场面,我灵机一动:何不发动我的同学们都来扫雪呢?放寒假的时候,老师已经给我们布置了参加社会公益活动,这可是一个好机会呀。于是我借来爸爸的手机,一个个通知他们,他们一个个地说好。③

接着,我继续铲雪。“斗争”过程充满“艰辛”,冰雪很顽固,只有铁锹能够撼动,工作效率也不是很高。随着工作的进行,也许是大家的热情使周围的温度提高了,冰雪开始松动了。大家的兴致也越来越高涨。到中午的时候,原来被积雪覆盖、让人望而生畏的路面恢复了本来面貌,行人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放眼望去,别的道路上,到处都是扫雪的大军,有机关干部,有武警战士,有老师学生,路上的积雪被清除。是爱,融化了积雪。爱需要传递,情也需要接力。人心的深处不是没有爱。很多时候只要有一个火星,心之最软处就会被触动,随之爱的火焰也会腾空。爱可以点燃世界,点燃人之心灵火种;它也可以点亮黑夜,点亮人类的眼睛;它更可以化严寒为温情。爱心不会尘封,永在传递中。

在这个世界上,个体的力量终归弱小,唯有彼此传递爱心,爱心才能变得强大。应该深信,中国人从来不缺乏爱的资源,只要有合适的载体激发、保护以及有效地组织起来,爱的力量就会汹涌勃发。④

【升级思路】

文章选取扫雪这样一件小事情,但把它放在“爱心传递”的时代背景之下,一人自发的扫雪带动许多人的自动扫雪,同学之间互相带动,单位组织的扫雪,都表达了“爱的传递”的主题,富有时代的气息,读来振奋人心。但文章在内容的详略安排上显得不恰当,主要集中在标序号的四个地方。

①处,详写,并不是越详越好,因为这仅仅是文章的开头部分,切不可画蛇添足。这里的景物描写得太过详细,“我的心灵在净化”、“一派瑞雪丰年的喜人景象”等与“爱心传递”的主题无关,可以略写。

②处,略写,也不是越少越好,也要根据中心思想的要求,简练地叙述次要的内容,做到简洁概括,清楚明了,决不能简单几笔,草草了事。画线句太过简略,扫雪时的心理活动,扫雪的具体情况可以详细地写。

③处电话发起扫雪活动的情节非常新颖,有力地表现了“爱的传递”主题,通知时候的对话、同学们的反应等等应该重点突出,千万不能一笔带过。

④处是议论,记叙文中的记叙描写应详写,抒情、议论应略写。前一段已经以议论的形式点题了,这里再写,显得重复。

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升格:

一、突出事情过程。事情的发生和结果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要详写。事情的发生阶段,往往是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起因;而事情的结果部分,往往是写出事情的结局或点明事情的中心。文章①处要把扫雪的过程写清就可以了,开始怎样,后来怎样。③处电话发动的经过,是整篇文章的主体部分,具体体现中心思想,需要详写。

二、把握好点和面。要有点有面地叙事,“面”要略写,“点”要详写。“面”上的内容往往是渲染气氛,交代背景,起烘托的作用;“点”上的内容往往是文章的重点,直接体现中心思想,比如“我”扫雪的情况。当然,略写虽是寥寥几笔,但若运用得好,也能为文章添彩。本文在写扫雪大军的时候,还可以增加“自发扫雪的、组织扫雪的”的内容,这样主题就鲜明,从而起到“绿叶映衬红花”的作用。

三、把握详略的“度”。开头的景物描写,有前一句就足够了,结尾一段是画蛇添足,完全可以去掉。

【改后文】

爱的传递

王婷婷

下雪了!早上我从梦中醒来,推开窗户,只见房顶、地上全盖上了一层厚厚的积雪,整个小城仿佛成了一个银白色的童话世界。

我从床上蹦起来,准备去堆一个好看的雪人。我拎起一张方锨,来到门外,地上少有脚印,踩在半尺深的雪地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邻居张大妈上街去买菜,我正想问候她,不想她脚下一滑,摔倒了。哦,原来道路变成了溜冰场,真可怕啊。我顿时改变了主意,不想堆雪人了,赶快在街上埋头铲起雪来。开始干的时候,有点冷,但还比较轻松。上面的一层雪还疏松,可底下就比较坚硬,我用力铲着,不一会儿身上就发暖了,手掌心开始发热,双臂也开始感到酸了,脚丫也有点儿冻木了,而眼前还是一大片积雪,车辆时不时地经过,身边不断有人走过,称赞的话语也不断向耳边飘来。

不久,身边便响起了铲雪的声音。一个,两个……一共有七个人开始了铲雪,这中间有老人,有壮年,还有中学生。没有明确的分工,大家各尽其能,扫帚、垃圾铲、铁锹、桶,各式工具也都被用上了。没有人预约,没有人发号施令,爱的火星就这样被点燃……

看着这火热的场面,我忽生一念:何不发动我的同学们都来扫雪呢?放寒假的时候,老师已经对我们发出了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号召,这可是一个好机会呀。

我借来爸爸的手机,给我的朋友们挨个拨电话,我先打了班长的电话,这家伙还赖在床上,我大声对他喊:“懒家伙,快起来扫雪!你通知咱们班上的人都起来扫雪,不仅要扫自家门口的雪,还要扫村庄的雪!”他赶紧行动起来。我又陆续拨通了十多位同学的电话,他们有的在看电视,有的在写作业,也有的还没起床,我一一对他们说:“老师不是让我们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吗?扫雪可是一个好机会啊!”他们都说好。

接着,我继续铲雪。“斗争”过程充满“艰辛”,冰雪很顽固,工作效率也不是很高。随着扫雪人员的增多,也许大家的热情使周围的温度提高了,冰雪变得不再坚硬了。大家的情绪也越来越高涨。到中午的时候,原来被积雪覆盖、让人望而生畏的路面终于恢复了本来的面貌,行人露出了轻松心微笑。

放眼望去,别的道路上,也多有扫雪人:机关干部、武警战士、老师、学生;他们有的是自发扫雪的,也有的是组织扫雪的。尽管大雪造成了许多不便,但是这两天让我感觉到空气清新了,人们的关系更和谐了!

是爱,融化了积雪。爱,在付出中传递;爱,在传递中升华;爱,在升华中伟大!

【简评】

修改后的文章详写了自己扫雪时候的心理感受,细致描绘了跟同学联络扫雪的经过,做到了浓墨重彩、生动具体。在说到雪后的景色和对“爱的传递”的议论时,都是淡笔勾勒,言简意赅,从而使文章更为突出中心,显示出“爱”的美好。

猜你喜欢
扫雪积雪爱心
阿尔卑斯山积雪
日本降雪太多扫雪致70人死
扫雪
我们
爱心树(下)
融化
我在院子里扫雪
爱心
积雪
爱心的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