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痕

2008-11-25 10:48杜叶子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2008年11期
关键词:读书声霓虹灯世俗

杜叶子

忙碌的一天结束了,作为一名高中生的我,生活一成不变,每天学校、家里两点一线。奔波在高考冲刺的路上,不知道终点在哪儿。

如同往常一样,放学回家后机械地打开电灯,拿出书本,奋笔疾书。经过几小时的奋战,感到精疲力尽。无意识地抬头,眼前是一片绣红色,那是远处反射着的城市的霓虹灯彩,仿佛海市蜃楼般迷离又浮华。

我不禁停下手中的笔,心中突然有一种惆怅。我们的月光呢?我伸长脖子,想从保险窗那一条条栅栏的缝隙中寻找月光依稀的身影。然而一切都是徒劳,我的脖子已经僵直,却依旧寻觅不到它斑驳的影子,或者可以说,是我分不清地上那些零星的影子究竟是灯光的照射还是月光的恩赐。

甚至连月亮也消失无影了,不知她是躲在了浓密的乌云中,不忍看世俗的无知,还是被一座座摩天大楼挡住了倩影,只能无奈地叹息。

我忽然开始想念起月光。在这忙碌的现代社会中,人们麻木地劳作,有多少人曾关心过那一天天远离我们的月光?或许对他们来说,月光只是一种可有可无的存在,科技发达的社会已有许多的物体可以代替月光,月亮或许只是一种多余的装饰。

如今的城市,在七彩霓虹灯的映照下,已然是流光溢彩的不夜城。而匆忙的脚步,已很少再让人有闲情逸致来观赏春花秋月了。抬头望天,却只看得见薄弱苍白的月,或是几颗荧光似的星,那星月的光彩,早已经淹没在华丽的都市灯光之下了。

我不免同情起现代人来,忙碌的生活挤掉了我们一切感伤的时间,也只有偶尔在深沉的夜色中,才有片刻微暇供我们审视自己的内心,所谓的忙碌不过是为获得世俗利益的借口罢了。

回望古时,古人在宁静的茅屋中,借着澄澈的月光读书吟诗,追求的是种恬然自得的生活。归有光在老宅中看书,到了夜深人静,面对窗外月光,写出“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的动人句子。即使是在陋室中,借着微弱的月光读书,他们也能找到那种闲逸的情怀。

记得宋代刘子军的诗曰:明月不知君已去,夜深还照读书窗。明月不知读书人已去,淹没在都市的红尘中;即使夜深,明月来照,也没有隔着朗朗读书声的书窗了,有的只有装潢和功利。

有时,我会感到迷茫,我们如此辛苦地读书是为了什么?父母的期望?未来的功名?还是金钱的诱惑?读书对于我们来说只是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所以它对我们来说,是辛苦,也是折磨。

是否只有达到古人那种视读书为一种净化心灵的修养途径,忘却世俗中的那些虚名浮利,获得心灵的宁静,才能读出闲情逸致,将知识化为智慧,滋养我们日渐空乏的心灵?

然而古时闲人窗前的月光,在我们的窗前已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白色的灯光。朗朗的读书声已经变成了笔与纸之间的摩擦声,周围鸟虫的吟唱早已被城市的噪音所掩盖……我们还能从如此多的改变中寻找到我们的初衷吗?

我们将选择的是盲目的生活,还是在现代社会中,向我们的窗外找寻那一轮亘古不变的明月,来净化我们污垢的心灵?答案—或许只有经历过,尝试过,才能毫不犹豫的回答。

我不知道如今社会的改变是幸还是不幸,也不知道究竟是我们改变了世界还是世界改变了我们。在这样的时代中比起古人,我们物质上是优越的、享受的,但是大多数人的精神上却受着无尽的折磨,因为我们无法做到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现代社会中的许多诱惑蒙蔽了我们的双眼,污染了我们的心灵,已经有不少人深陷在欲望的泥淖中,不能自拔,而更多的人仍在黑暗中不断地摸索前进,期盼着前方能有一丝光亮来指引方向。

我们是新时代的青少年,肩负重任,我们不能迷茫、徘徊。我们必须去找寻心中的那轮皎洁的月亮,让她的银辉照彻心灵,然后我们再以闲逸的心情,将我们的知识化为智慧,不断加固我们的精神家园。

(指导教师金荪华)

猜你喜欢
读书声霓虹灯世俗
霓虹灯博物馆,一处斑斓的废墟
霓虹梦
历史老照片(时代)
车胤萤光苦读终所成
那声音常在我心田
笑声、掌声、读书声构建精彩的课
An analysis on the translation of the name of a Missionaries’newspaper
返璞归真,让语文味更芳醇
别去问值不值得
《杂文选刊》2013年10月下半月版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