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几何课程的教学 提高解空间几何问题的能力

2008-12-09 03:32胡青柏
中学数学研究 2008年9期
关键词:三棱锥线面二面角

胡青柏

几何课程的改革,历来是我国教材改革的焦点,自从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加大了中小学几何课程的改革步伐,采取下移、删减、增加、渗透等多种措施实施几何课程的改革.即将一些简单的几何概念像正方形、矩形、三角形、平行线等下移到小学,让学生从小学开始就感受一些几何知识;删减了几何中一些繁难、重复且不影响学生后续学习的内容,如平几中三角形内、外角平分线性质、立几中有关台体的内容;增加了平面向量和空间向量,成为几何运算和论证的工具,增加了许多与几何相关的生活实例,渗透了几何变换的思想,并将原本在高一(上)开设的立体几何后移到到高二下学期来开设.应该说,通过这样的改革,学生对几何学习的水平会有大幅度的提升,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将会增强.但从2006—2008年我省考生在解答立体几何综合题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说明我们的考生在几何的学习方面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满分12分,06年均分2.9分,08年均分3.2分),下面就这两道立几综合题的解题 思维进行剖析,探讨学生在几何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

2006年试题:如图1,在三棱锥A-BCD=中,侧面ABD、ACD是全等的直角三角形,AD是公共的斜 边,且AD=3,BD=CD=1,另一个侧面是正三角形.(1)求证:AD⊥BC;(2)求二 面角B-AC-D的大小;(3)在直线AC上是否存在一点E,使ED与面BCD成30°角?若存在,确定E 的位置;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2008年试题:如图2,正三棱锥O-ABC的三条侧棱OA、OB、OC两两垂直,且长度均为2,E、F分别是AB、AC的中点,H是EF的中点,过EF的一个平面与侧棱OA、OB、OC或其延长线分别相交于A1、B1、C1,已知OA1=32,(1)求证:B1C1⊥平面OAH;(2)求二面角O-A1B1-C1的大小.

表面看,两道试题都考查了三棱锥内线线、线面关系与二面角的平面角计算,两者看不上有什么本质上联系,且考生被前一个图形过于简单,辅助线不知如何添设,而后一个图形线条太多,理不清头绪而难于切入求解.这正说明我们的学生空间几何概念的薄弱.他们看不出图形和条件之间的依存关系和相互转换关系.实际上,只要将图1,图2置于两个正方体内,则要求证的线面关系和二面角的计算则会一清二楚了.请看图3和图4.

图1实为图3正方体的一部分,要证AD⊥BC,只要连PD,由BC⊥PD,BC⊥AP,即知BC⊥平面APD,∴BC⊥AD.三步就得结论.要求B-AC-D的平面角,注意到面DAC⊥面PAC,∴只要用90°减去P-AC-B的平面角即可,过B作BH⊥AC于H,连PH.由ABC是等边三角形,∴H为AC中点,这时PH⊥AC,在△PBH中可求得P-AC-B的平面角θ的余弦值玞osθ=33,令B-AC-D的平面角为α,则α=90°-θ,∴玞osα=玞os(90°-θ)=玸inθ=63,∴所求二面角为玜rccos63.

在正方体内,本题的第3问更为简单,因为AC是正方体侧面的对角线,设E存在,则过E作EF⊥PC,连FD,则∠EDF=30°,设EF=FC=x,则DF=EF玹an30°=3x,∴(3x)2-x2=1輝2=12.EC=2EF2=1.即E点存在,它在AC上离C为1处.

可以看出,在上面的解题过程中,许多结论都直接来自于正方体的关系,如果考生能够将图形补成正方体,相信他们都能顺利解答该题.对08年的立几高考题,只要将OA,OB,OC视作正方体过同一顶点O的三条棱,转置后即可构作出如图4的正方体,这时,利用正方体的线面关系,易知OE=OF,∴OH⊥EF,又AH⊥EF,∴EF⊥面OAH,∵EF∥BC∥B1C1,∴B1C1⊥面OAH.为求二面角O-A1B1-C1的平面角,可用多种方法,∵C1在面OAB上的射影为O,若设O-A1B1-C1的平面角为θ,则玞osθ=S△OA1B1猄△C1A1B1,由BB1=CC1=1,A1B1=A1C1=325,B1C1=32,h〢1=332,可得S△OA1B1=94,S△A1B1C1=964,∴玞osθ=94964,=66.另外,也可过O作OM⊥A1B1,连C1M,易知C1M⊥A1B1,∴∠OMC1为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OM=OA1•OB1A1B1=355,

∴玹an∠OMC1=OC1OM=3355=5.∴∠OMC1=玜rctan5.

通过正方体的构造,凸显了试题中几何元素间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使许多结论成为显然.通过构造正方体,也为用空间向量方法求解这两道几何问题奠定了基础(不会为无法寻找到坐标架而烦恼).考生在这两道题上得分率如此之低,说明我们的考生缺乏这种几何补形,图形整体转置等几何变换思想.高考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要加强几何的衔接教学不仅要注重几何的演绎推理,还要重点提升学生的几何运算能力,对几何图形的变换、重组、拆分以及灵活地选用各种方法解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几何教学的效率.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猜你喜欢
三棱锥线面二面角
探求线面平行中平行关系的寻找方法
证明线面平行的三种途径
巧用“三招”,妙求二面角
三棱锥中的一个不等式
巧用线面“大小”证明线面平行
求二面角的七种方法
二面角与法向量夹角的关系
两道三棱锥题目的探究
例析直线与平面垂直问题
侧面两两垂直的三棱锥的一个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