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第一:高校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

2008-12-24 10:26冯大志戴洪飞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08年12期
关键词:指导思想体育教师青少年

冯大志 戴洪飞

奥运圣火虽然已经熄灭,但“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依然回荡在我们心中。如何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契机,进一步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贯彻“健康第一”的教学指导思想,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具有重要意义。

一、“健康第一”的内涵

高校的体育教学是整个体育教学的传承,对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适应未来多变的社会环境,构建和谐美好的人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这是教育整体改革的重要方向,更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心。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的建设,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的健康问题已不局限于体质的增强,而是逐渐扩展到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品质的多维体,这也是“健康第一”的新内涵。

二、影响“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实施的因素

当前,许多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形同虚设,缺乏组织或组织不到位,成了学生的自由活动课,还经常被其他课程所占用。1周两学时的体育课无论从体育活动的时间还是次数来说,对增强学生的体质是十分有限的,致使学生本来就十分淡薄的体育参与意识更少了。由此体育健身、健心及社会调适的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也得不到充分的贯彻落实。

由于体育课程开设的不合理、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的淡薄以及缺乏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大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仍然令人担忧。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也不容乐观。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处于尚未成熟的阶段,适应能力差、情绪不稳定、心理比较脆弱,逐渐成为心理障碍的高发群体。社会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学生的这种身体素质状况很难适应新世纪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与“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背道而驰。

另外,部分体育教师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不能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个别学校的领导对体育教学不够重视;加之心理健康、卫生保健及营养健康课等没有加进教材内容,也影响了“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贯彻落实。

三、关于体育教学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几点建议:

1.转变观念是基础

2005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体育工作意见》指出,目前高校体育工作仍然是高等教育的薄弱环节,要从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高校体育工作的重要意义,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2007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又明确提出“各地和各级各类学校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高度重视青少年体育工作,使广大青少年在增长知识、培养品德的同时,锻炼和发展身体的各项素质和能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党的方针政策为我们指明了工作方向,也表明党中央、国务院对体育教学工作的高度重视,因此,学校各级领导及部门应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使体育教学工作紧紧围绕“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展开。

2.抓好体育教学改革

第一,学生在体育实践课上的运动时间(除去讲解、示范和技能学习时间外)少之又少,所以, 笔者认为,体育教学改革还应侧重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为课外体育活动服务。将快乐体育、定向运动等多种形式加入体育课堂。课堂教学各个环节,都要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进行思考、设计和操作,选拔和推出一批优质课堂教学实例,进行分析、研究和推广。

第二,改变单一的竞技教材体系,通过健康与体育、健康与营养知识、卫生保健、体育活动课等,培养学生科学健身的意识。教育学生以体育手段调节日常生活,改善生活方式,调节身心健康。

第三,改变传统的评价体系,使体育教学考评转移到“启智、求知、调心、育人、健身”这一主要目的上。不仅要评价学生“三基”的掌握能力,还要评价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态度、努力程度、创造力以及身心素质、个性特长等。因此,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必须将学生的体质、身心健康作为衡量学校体育教学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

第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指导思想的确立,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它要求体育教师不仅要转变教育观念,而且还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不仅要有“乐教”的精神,而且还要有“会教”的本领。可以说,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是落实“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基本保证。教育主管部门要多层次、多渠道加大培训力度,招聘高水平人才,优化教师素质,使体育教学真正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为学生最需要和最喜欢的课程之一。

综上所述,“健康第一”是我国21世纪高校体育的指导思想。学校各级部门应进一步加强青少年体育运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以实际行动弘扬奥运精神,促进广大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单位:辽宁医学院)

[责任编辑:张 雯]

猜你喜欢
指导思想体育教师青少年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质量缺口与配强提升
在数学活动中认识时间解决问题
跳单、双圈教学设计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初中英语教学如何以学生为中心
谈阅读教学中的语言训练问题
“体育教师压力大”折射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