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中国经济的生机

2009-01-07 03:06卫江青
中关村 2009年12期
关键词:暴雪生机中关村

卫江青

2009年11月,一场罕见的特大暴雪席卷了大半个中国。暴雪对于交通、能源供应等显然会带来一定不利影响,但对于改善空气、水源和农作物生长又会产生积极作用。

中国经济也面临着一场“暴雪”。

席卷全球g 年多的金融危机,给中国经济尤其是民营经济带来严重影响,许多民营企业生存维艰,加之“国进民退”的现象和思潮,致使中国千万学子纷纷奔向公务员和国企,不愿去往更具创业、创新元素和企业家精神的民营企业。据统计,近五年以来,清华大学没有一个人出来创业,武汉理工大学五年出了两个创业者。

中国经济还能持续发展吗?中国经济的生机和动力在哪里?这是一个不能等闲视之的问题!

本期《中关村》杂志“封面故事”,记述了在中关村举行的两个论坛,其实它们正是对上述问题的“寻解”,可以用一个题目:寻找中国经济的生机。

11月中旬,“2009中关村论坛”以聚焦“创业创新之火”和张扬“企业家精神”为主题,联袂10多个国家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企业家和“诺奖”得主等知名人士,纵论现在,放眼未来。北京市市长郭金龙介绍了“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发展愿景。本刊特邀编委、殊荣“欧元之父”的蒙代尔先生演讲强调,“企业家精神与创新密不可分。中国目前存在大量民营企业家,进一步培育企业家精神对中国创新至关重要。中关村有着与硅谷类似的发展环境,有望通过自己的科技创新道路跻身世界科技前沿。”北京市海淀区区长林抚生就“科技与金融结合”的话题,介绍了海淀科技园企业跨越式的发展创新。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李石柱用数字和品牌说明“中关村已然成为中国的创新中心”。联想集团主席柳传志语重心长地把企业家精神解读为“志当高远,意志坚强,胸怀广阔,学习力强”……毫无疑问,本届论坛的深层意义重在传承“中关村精神”,期冀发挥中关村“强力引擎”中国经济的示范作用。

毋庸讳言,尽管体制内的某些官员一再说当前的中国经济发展不存在“国进民退”,可是民营经济业内的众多人士,感同身受,列举了大量发生在身边的“国进民退”和民企面临生存危机的现象。本刊特举办了《民营经济现状与前瞻》论坛,企望为中国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把脉”。茅于轼等学者、专家和企业家,开怀放谈,提出许多值得深思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希望有关方面的决策者能从中得到启发。

在“科技”版《高山仰止 井冈之魂》一文中,记述了以中关村企业家为代表的“新长征队伍”“重上井冈山,重走红军路,寻找创新源”的故事。“教育”版《钱学森:此生唯报国》一文,追述了一位苦苦寻觅中国富强之路近百年、刚刚离开我们的巨人。“文化”版《南锣鼓巷,连接古今的立体长卷》,则描画了一条颇具历史文化韵味街巷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也是对都市文化产业生机的一种“寻找”。

的确,寻找中国经济的生机,绝不仅仅是中关村两个论坛上的事情。

猜你喜欢
暴雪生机中关村
让阳台焕发生机
生机暗涌
中关村医疗器械园有限公司
中关村医疗器械园有限公司
贫困渔村焕发新生机
中关村,催生“创新”传奇
西藏西南部暴雪天气分析
日喀则“118”大到暴雪天气诊断分析
西藏南部灾害性暴雪天气诊断分析
中关村离硅谷还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