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接沿海产业转移中郴州物流发展战略选择

2009-01-11 07:39
中国市场 2009年41期
关键词:物流发展战略选择产业转移

程 欣

[摘 要]郴州市作为湘、粤、赣省际中心城市,政策、区域、交通、资源优势为其承接沿海产业转移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产业转移与物流业的发展关联度非常大,物流作为制造业产业链中关键的一环,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郴州是否能成功承接沿海制造业的转移。但目前郴州承接沿海产业转移过程中存在着物流服务能力不强、运作成本较高等问题,因此郴州应通过完善物流发展规划、推动物流业优化升级、加大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力度等手段着力发展物流产业,更好地承接沿海产业转移。

[关键词]产业转移;物流发展;战略选择

[中图分类号]F2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9)41-0011-05

1 郴州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优势

郴州是湖南的南大门,是商务部确定的全国承接产业转移重点基地之一。近年来,在湖南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郴州承接产业转移步伐明显加快,效果显著。

郴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承接产业转移工作,坚持实施开放带动的首选战略,大胆先行先试,大力招商引资,加快对接珠三角,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了全市经济持续较快发展。2008年,全市承接产业转移外资项目25个,占当年新批外商投资项目的53%;承接产业转移内资项目34个,增长88.9%;实际利用外资3.9亿美元,增长17.8%,其中实际利用产业转移外资2.5亿美元,占实际利用外资的64.3%;到位内资137.1亿元,增长11.5%,其中到位产业转移内资79.1亿元,增长112.7%,占全部单位资金的57.7%;外贸进出口总额5.7亿美元,出口5.3亿美元,分别增长20.2%和20.8%,其中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6789万美元,增长20.4%;加工贸易备案企业15家,其中外资10家、内资5家,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过千万美元的企业2家(华录数码、俊丰印染),有色金属深加工产品、机电产品等高新技术产品占整个加工贸易出口总额的39.7%。

1.1 政策优势

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郴州承接产业转移,2008年9月把郴州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试点,支持郴州先行先试;为进一步推动湘南开放开发,2009年5月,省委、省政府发布《关于支持郴州市承接产业转移先行先试的若干政策措施》,该《措施》涉及11个方面共34项政策措施,包括建设用地、规划、环保审批、财政支持帮助、金融服务和融资渠道、口岸大通关建设、园区建设与管理、物流平台建设、交通建设、产业布局等方面,确保郴州承接产业转移和先行先试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郴州市委、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承接产业转移的政策,先后出台了《郴州市关于加快承接沿海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的意见》、《郴州市加快承接产业转移促进加工贸易发展实施细则》等系列文件。市财政连续两年每年安排5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承接产业转移工作,同时加强了承接产业转移的平台建设。按照“建设1个国家级重点承接产业园(郴州有色金属产业园区)、2个重点承接试点县(宜章县、桂阳县)、3个重点承接工业小区(石盖塘工业小区、良田工业小区、华塘工业小区)”的思路开展工作。申报的郴州出口加工区叠加保税物流功能获国务院批准。争取了湖南省政府将全省唯一的供港澳农产品集中验放场定在郴州建设,推进了郴州公路口岸、湘南国际物流园建设,郴州二类公路口岸车检场、国际快件中心建设已基本完成。

1.2 区域优势

郴州位于湖南省东南部,地处湘、粤、赣三省交接之处,东界江西赣州,南邻广东韶关,西接湖南永州,北连湖南衡阳、株洲,素有湖南的“南大门”和粤、港、澳“后花园”之美誉。北瞻衡岳之秀,南直五岭之冲,自古以来为中原通往华南沿海的“咽喉”。既是“兵家必争之地”,又是“文人毓秀之所”。郴州是“泛珠三角”的门户,位于“珠三角”向“泛珠三角”扩散的过渡区域,并处于重要的交通枢纽位置,是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汇集点。

1.3 交通优势

郴州交通便捷,历来被称为“楚粤之孔道”,目前已形成了高速公路、国道纵贯南北,高等级公路、省道横卧东西的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格局。国家交通“大动脉”京广铁路、武广高速客运专线,公路107国道、106国道纵穿郴州南北,为南来北往的人流、物流提供了畅通的渠道。北上长沙,南下广州,可以朝发午至。京珠高速公路的贯通,更使郴州便捷的交通如虎添翼,南北交通更为便利,正在建设的厦蓉高速公路为郴州的便利交通锦上添花。省道1806线、1803线和郴资桂、桂嘉高等级公路贯通东西,东连江西、西接广西,从而构成了“六纵三横”的主骨路网结构。

1.4 资源优势

郴州资源丰富,素有“中国有色金属之乡”、“南方重点林区”、“湖南能源基地”之称,系联合国农工发“小水电”基地。郴州水资源丰富,除拥有丰富的地下水及溪流外,从71亿立方米储水量的东江湖以及四清水库、山河水库引进了自来水,日供水量达200万吨。电力供应十分充足,水火两电装机容量185万千瓦,年发电量51万千瓦时,郴州电网与中南电网、华南电网相连,覆盖全市。全市已探明各种金属矿物7类70多种,有色金属储量占湖南全省总储量的2/3。其中钨、铋、钼储量居全国第一位,锡、锌储量居全国第三位、第四位。柿竹园多金属矿被誉为世界“有色金属博物馆”。此外,石墨储量占全国储量的一半以上,煤炭储量(8.12亿吨)占全省储量的1/4。丰富的资源为承接沿海产业转移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 郴州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存在的物流问题

2.1 物流产业总体水平落后

郴州物流产业总体水平落后,严重制约了沿海产业向郴州转移。从总体上来说,全市物流业规模小、形式单一,物流企业整体处于一种小、多、散、弱的状态,难以形成有效的社会服务网络,难以对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具体体现在:①物流基础设施落后。郴州市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与承接产业转移以及物流产业的发展要求相比仍然有较大的差距,郴州市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总体规模仍然偏小,特别是物流集散和储运设施较少,各种物流设施及装备的技术水平和设施结构不尽合理,设施和装备的集中化程度较低。②物流发展整体规划不足,基础平台相对薄弱。缺乏系统性物流业规划和物流基础设施布局规划,物流基础设施系统不够完善,区域发展不平衡,缺乏有效的物流信息平台和健全的物流经营网络,企业之间、企业与客户之间协作不充分等,造成物流服务的综合经济效益得不到发挥,部分物流资源严重浪费,社会物流成本难以降低,现代物流技术推广应用困难。物流设施和装备的标准化和信息化水平较低,造成各种物流功能、要素之间难以有效衔接和协调。③物流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理顺。目前全市物流的管理仍然是分散的、多元的管理方式,涉及铁道部门、交通部门等专业部门和发改委、经委、商务局等综合部门。各部门之间分工交叉,造成了条块分割、部门分割现象,多数物流建设项目仍属于供应能力的扩张,而不是整合和提升原有供应能力,低水平的重复较多,个别项目贪大求全能力过剩,造成物流资源的浪费。从网络平台看,信息平台未能实现共建共享,社会信息流不够畅通,制约了物流业的发展。

2.2 物流企业功能不完备

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专业从事物流的企业,可以发挥其合理的布局物流配送网络的专业技能,提高服务水平,更能让制造、商贸企业集中优势专注各自领域,提高整体供应链的效率。郴州市中小物流企业不少,但由于资金、技术、人才、市场需求等原因,真正有实力的专业第三方物流企业不多,除了2009年7月刚评上2A级的三家物流企业外,3A级以上物流企业数为零,大部分物流企业仍停留在传统意义上的运输企业和仓储企业的经营模式,物流服务水平和效率还比较低,物流功能不完备,与承接沿海产业转移难以实现有效对接。

目前,郴州的物流企业正处于从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过渡的萌芽阶段,多数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只能简单地提供运输和仓储服务,而在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务、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等增值服务方面,尤其在物流方案设计以及全程物流服务等更高层次的服务方面还没有实力开展。另外,郴州物流业的管理水平低,信息化水平偏低,难以适应现代物流发展需要。大多数物流企业技术装备和管理手段仍比较落后,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健全,不少企业仅有一两部电话作为通信联络设备,没有充分利用互联网网络资源,没有建立完善的计算机信息服务网络,计算机条形码管理技术(BC)、射频技术(RF)、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管理信息系统(MI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在物流服务方面的运用基本上处于空白。由于在物流服务网点、仓储、转运、包装、分装等物流配套设施、电子物流平台的建设上相对滞后,大多数物流企业只能提供单项或分段的物流服务,不能形成完整的物流供应链。所以,从总体上来说,目前郴州大多数物流企业的经营模式还停留在比较粗放的初级阶段,现代物流理念尚未形成,企业服务能力不强,集约化程度较低,质量和效益有待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较低,很难提供规范化物流服务。这种现状,难以适应郴州有效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需要。

2.3 物流运作成本较高

物流费用高是影响沿海产业转移进程的最重要瓶颈之一。高昂的物流费用导致沿海企业通过产业转移来降低成本的内在动力被大大弱化。造成郴州物流费用过高的原因主要有三个:第一,物流资源过于分散,社会化物流体系尚未形成。郴州市物流资源分布受行业分割、地区垄断的影响,分布的“条条”、“块块”特点明显,导致物流资源分散,综合利用水平较低,物流企业间缺乏有效的协作与配合;郴州市物流设施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布局不尽合理;口岸建设滞后,海关、商检等相关服务功能不完善,尚未形成辐射沿海及全国、多种运输方式并行、通关功能完善的综合性口岸,影响了郴州的进出口业务的开展。第二,物流标准化、信息化、现代化发展不足。目前郴州物流业的信息化水平还比较低,重要信息技术应用的范围还不够广泛,各种运输、仓储设施之间的接口还没有标准化,严重阻碍了一些先进的物流技术和设施的应用。第三,现代化物流企业缺乏。

3 承接沿海产业转移中郴州的物流战略选择

3.1 完善物流发展规划,加大物流园区建设

郴州上下要明确意识到发展现代物流业、提高物流服务能力在承接沿海产业转移中的重要作用,要强化政府的协调、引导职能,努力扩大、发展物流产业,扩大物流企业的规模。要抓紧时间制定全市的“物流发展规划”,规范全市物流的发展,使郴州物流业在承接沿海产业转移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要加强政策引导,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服务意识,充分发挥中介作用,努力创造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优越的交通物流条件是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的重要因素,是承接产业转移最具竞争力的优势。郴州要立足自身区位特点,加强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路、铁路运输网络,构建通畅便捷的交通运输体系。要重点抓好郴资桂大道及环城公路的整治、改造和建设,结合郴州市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加大郴州城市货运市场的整治力度,规范发展货运市场,对货运企业推行公司化管理模式。要研究制定促进物流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利用税收、财政等手段扶持物流企业的发展。

加快物流功能区等物流重点项目的建设,充分发挥示范效应。根据“近期与长远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新建与改造相结合”的原则,加快符合物流发展规划要求并对郴州经济及承接产业转移具有较强推动作用的物流功能区(中心、基地)和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配送中心等重点物流项目的建设。建议重点抓好湘南国际物流园的建设,并在郴州经济开发区、有色金属工业园(出口加工区)、石盖塘工业区及各县市建立配套的物流基地或设立物流配送中心,以湘南国际物流园为核心,打造集园区、物流基地、配送中心为一体的郴州大物流系统(见下图),实现同城配送、货运代理、陆海(空)联运,提供门到门、桌到桌的运递服务,让更多的产业转移企业降低物流运作成本,提高物流运作效率。

物流园区的建设有利于实现物流企业的专业化和规模化,发挥其整体优势和互补优势。新成立的湘南国际物流园对郴州的物流产业发展至关重要,要加快该园区的建设,将物流园区纳入城市基础建设之中,在用地、税收、资金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强化园内配套服务,整合保税仓储、物流配送、出口监管等功能,就地降低物流成本;加强通关服务,商务、海关、检验检疫、税务等部门要建立互通协调机制,提高通关率,为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创造良好条件。以湘南国际物流园的建设为契机,整合郴州的优势物流资源,兴建储运设施,重点抓好园区内公路口岸、铁路口岸及广铁集团郴州战略装车点的建设,并根据园区辐射范围,着力与深圳盐田港、广州黄埔港、上海洋山港、广州白云机场、长沙黄花机场等实施有效的“区港联动”机制,从而构建一个协调发展、优势互补、物畅其流的区域物流体系,打造一个承接产业转移的物流“桥头堡”。

3.2 推动物流业优化升级,引导企业提升服务水平

产业转移形成规模后,制造业的物流需求释放了,物流业如果没有承接的能力,或是成本太高,就会形成对接的空白,所以对郴州物流业而言也是一种挑战。因此,推动物流业优化升级、提升物流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至关重要。目前郴州市多数物流企业是在传统体制下的物资流通企业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且新增的物流企业大多为个体私营企业,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一些传统的运输和储运等流通企业和新型的专业化物流企业,网络化的经营组织尚未形成,缺乏必要的竞争实力。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鼓励一些已经具备一定物流服务专长、组织基础和管理水平的大型企业加速向物流领域转变;强化物流资源的整合,鼓励物流企业的兼并。通过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现代物流技术和装备,推进物流企业的机械化、自动化和信息化进程,提高物流企业的整体运作和管理水平,从而为提高郴州市物流企业的效率、实现物流业的产业升级、提高物流企业竞争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郴州市委、市政府应建立联系制度,确定一批有实力、上规模、有发展前景的企业作为市重点和区县重点物流企业。

要提高物流企业的服务质量。提高物流服务质量,是郴州物流业继续大发展的基础和特色,也是提高其竞争力的手段。要把发展物流企业的重点放在推进一批具有第三方物流雏形的物流企业上,将专业物流企业做大做强,并加强整合,组建综合服务型的现代物流企业。要重点引导物流企业发展专业物流,提高物流的专业化、高效化、规模化和信息化水平;引导物流企业之间、物流企业与信息咨询企业之间进行多样化联合,建立综合服务型现代物流企业或企业集团,为企业提供快运、仓储、加工、包装、配送等综合物流服务,形成全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亮点。在产业转移中,被服务客户的需求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如制造地点的搬迁造成物流链条的拉长,生产方式的变化要求物流模式的变化。要引导物流企业站在客户的角度,在满足需求的前提下,拓展自己业务的深度和广度,以求得自身的发展。

3.3 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实施跟进战略

承接沿海产业转移,转化、成立一批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至关重要。一是要建立起示范性物流企业,并给予必要的扶持,使其逐步转向第三方物流,成为有能力的物流供应商。二是政府牵线搭桥,让部分有能力的传统运输、仓储企业通过与外资企业嫁接改造成为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与国外物流企业的合作,不仅解决资金短缺、设备与机具的更新,更重要的是引进物流理念、物流管理、物流技术与相关人才,这是十分有效的做法。三是鼓励工商企业将物流业务从生产中分离出来,鼓励传统运输、仓储、代理企业与工商企业结盟,发展为物流供应商。政府制定相关的法规、政策,消除企业物流外包的体制障碍,鼓励企业将物流外包,同时对生产企业自办物流给予限制。四是放松市场管制,创造一个有利于企业竞争的外部环境,促使企业将物流业务外包;同时放开物流市场的准入,允许各类资本投资于物流行业,使物流市场具有各个层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为沿海产业转移企业选择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更大的余地。

产业转移对物流业而言,既是机遇亦是挑战。在沿海制造业转移到郴州的同时,为其提供服务的物流企业要同时跟进。目前郴州很多物流企业相对来说规模比较小,供应链关系也不像一些国外物流企业那么牢固,但应该学习他们的产业转移跟进战略。要积极发挥政府的引导和组织作用,帮扶一些具有一定规模的物流企业,围绕沿海产业转移中的核心企业和资源构筑物流链,以其为核心,跟进建设物流产业集群,形成有利于核心企业和资源协调发展、提高竞争力的产业发展机制。

3.4 推广新技术,加快口岸平台和信息平台建设

设施平台方面,加快发展大口岸物流对加快承接沿海产业转移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发展与外地港口、航空、内陆口岸相关联的公路和铁路等综合运输网络体系,提高现代物流的集疏运能力。依托郴州义捷公路口岸和规划中的兴义铁路口岸,加强区域通关合作,推动郴州与广东省、上海市全面实现区域间“属地申报、口岸验放”和“直通式放行”通关模式,实现产业转移的企业在郴州口岸通关无障碍。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信息技术,建立起区域综合物流信息平台,可以提高物流行业的现代化作业水平,保障物流信息及时、准确的传递,从而推动物流业的高速发展。在物流信息平台建设上,政府的主要政策和措施为:①完善为现代物流服务的信息技术网络及应用基础设施建设。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重点加强对物流结点的信息基础设施的规划,并加强配套设施建设,采用先进实用的接入技术,实现物流信息及时、准确的传递、管理和使用。②重视物流信息平台的安全体系与信息化相关政策法规的建设。加强物流信息平台的安全防护建设,加快研发和应用相应的安全技术、安全设备和安全产品,重视数据中心和异地备份中心建设,对物流信息平台加强安全监测。同时,不断完善对物流信息化建设进程中相关政策法规的建立工作,使物流信息化的建设有规范可循,也从制度上为物流信息化建设提供了保障。

在“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出、先进实用”原则的指导下,逐步建设和完善“区域综合物流信息平台”,为郴州的物流结点、物流企业、制造企业、销售企业、社会公众等提供相关的物流信息、物流咨询等服务,优化整合社会物流系统资源,为社会物流系统提供共享交互的载体,使物流企业能够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物流增值服务,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实现社会物流系统的优化运作。

参考文献:

[1]张冕,彭玲.产业转移进程中湖北物流业发展策略探析[J].物流科技,2008(11):22-23.

[2]杨海龙,邓琪.提高中部城市物流竞争力 迎接东部产业转移[J].决策探索,2008(6):29-30.

[3]罗文丽.产业转移中的物流契机[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8(15):25-26.

[4]钱东人.产业转移中珠三角物流发展趋势分析[J].商业经济,2009(1):102-103.

[收稿日期]2009-08-12

[基金项目]郴州市“十二五”规划前期研究重大课题《郴州市“十二五”期间物流产业发展研究》(课题编号:CZFGW-KT2009-003)。

[作者简介]程欣(1979—),男,湖南郴州人,讲师,高级物流师,硕士,湘南国际物流园管委会副主任、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特约研究员,研究方向:物流园区发展、物流企业管理。

猜你喜欢
物流发展战略选择产业转移
基于创新理念的我国核电可持续发展思路探究
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及关键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