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德育工作的困境及对策

2009-01-11 07:38高军积
甘肃教育 2009年24期
关键词:农村学校困境德育

高军积

〔关键词〕 农村学校;德育;困境;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

12(B)—0008—01

德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的内涵不应只局限于道德教育,还应该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及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但在具体的农村学校德育工作过程中,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误区:首先,是对学生自律能力的认识。如部分教师认为自律是德育的核心,而心理学家皮亚杰则认为人的道德的形成需要经过三个阶段,即自我中心阶段、规范遵从阶段、自律阶段。规范遵从阶段指儿童被强迫学习并遵从社会规范,而自律阶段指儿童基于对规范的理解和对人类社会的理性认识而自我规范。他说,如果儿童没有对规范的科学认识和社会对其违规后的必要强制,儿童就不可能真正理解社会规范的目的和重要性,也就不可能发展到自律阶段。由此看,我们德育工作的重点需要反思。其次,是对学生遵守纪律和发挥创造力的认识。部分教师认为,严格强调对学生的纪律要求限制了学生思维,从而削弱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这种观点忽视了纪律对于学生创造力和协作配合能力的锻炼。除了存在这些误区外,农村学校德育工作还陷入了一些困境。

这些困境主要表现为:第一,社会大环境对儿童的影响极大,农村社会中原本和谐、友好的道德基础受到威胁,人们的基本思想理念发生变化。第二,社会公德的淡化影响着农村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农村社会在以往相对比较封闭,公德意识依靠社会小环境自我调节,而社会变革带来的首先是小环境的破坏,这造成农村学校在德育工作方面陷入困境。第三,德育的协作系统遭到破坏。社会、家庭、学校三结合教育是德育工作的基本形式,在农村学校德育工作中,这个结合现在出现断裂,德育的重担基本都落在学校肩上。第四,现代社会,把心理卫生、青春期教育都列入德育范畴,从德育的认识范畴来说是个进步,但是对教育实施者来说,由于专业人员缺乏,这些教育内容很难顺利开展。

针对以上内容,农村学校教育管理者该如何走出德育工作的困境呢?

首先,在具体的农村学校德育工作中,教师不能简单地遵从现代教育理念中的发挥学生创造力和培养学生自由发展的理念,应当把着力点放在学生基本素质的养成和行为规范的落实上,即把注意力集中到学生规范遵从阶段上来,这样才能有效地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开展德育工作。

其次,我们一方面要分析学校德育工作的迟滞原因,另一方面也要反思家庭、社会教育的现状。农村学校管理者要积极调整德育重心,使学校在其中发挥新的作用,并提高教师的认识和调度能力。

最后,农村学校德育工作中,儿童心理发展是个比较敏感的话题。儿童心理教育已经被列入德育的范畴之内,这就需要农村学校管理者给予比较多的重视。但是由于农村教育资源比较紧张,对于这个问题,还需要依托国家的整体解决。如通过设立专职德育教师,或者从城市定期引入相关专家来为农村学校德育工作解决相关问题,从而使这一关键问题得到妥善的处理。

猜你喜欢
农村学校困境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浅谈农村学校的班主任工作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