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生与“10·24”英雄集体

2009-01-14 09:35
中华儿女 2009年12期
关键词:江中宝塔救人

柳 林 沙 新

2009年10月24日,湖北省荆州市,这是一个令人刻骨铭心的日子,这是一个让人伤心欲绝的日子,这是一个震撼人心的日子。这一天,长江大学文理学院10多名大学生手拉手扑进江中组成人梯营救两名落水少年,这一壮举挽回了两个少年的生命,却让我们永远失去了3位年仅19岁的大一学生,牺牲的3人是陈及时、方招、何东旭。

一曲悲歌歌一曲

长江进入湖北江汉平原后,仿佛一下子抖落掉身上的锁链,变得自由豪放,无拘无束,至经过沙市段时,宽阔的江面忽地来了个近80度的弯拐,然后又掉头继续折向东方。岁月沧桑,这段弯拐的江面就是沙市宝塔湾。平日里,江水平面如镜,枯水季节,大片沙丘浮出水面。在背后那高峻的荆江大堤上,还存留有明万历年间建的万寿宝塔和解放后所建的荆江分洪工程纪念碑。

长江大学(前身为江汉石油学院)距荆江大堤不远。10月24日是个周末,一群刚进入大学一个多月的同学们彼此相约,利用休息时间,去荆江大堤上逛逛,看看风景,实地接触了解一下他们将要生活4年的城市,因为他们听说过,当年98抗洪的前线指挥部就设在沙市,而后来著名的电影《惊涛骇浪》也是在那里实地拍摄的。

登临万寿宝塔,瞻仰荆江分洪纪念碑,漫步荆江大堤注目滚滚东去的长江,最后同学们兴致盎然地聚集到了江边的沙丘上,壮阔的江景让大家留连忘返。

下午两点多,突然,一阵急促的呼救声传来,不远处,有两名少年不慎落入了江中。仿佛是无声的命令,也没任何人组织,所有在场的同学们闻讯后的第一反应,就是立即前往救人。

几个水性好的同学率先跳人了江水中。徐彬成同学很快就游到了最前面,他先救起了一个距离他较远的男孩,而另一名少年还在江水中挣扎。情急之下,站在沙堆上的姜梦琳和其他10多名同学,赶紧手拉手,一个拉一个,搭成人梯下水帮忙,试图用集体的力量把落水者拉出水面。

由于宝塔湾水情复杂,深入江中的一个巨大陡坎,让原本结实的人梯顷刻间断裂,失去r同学的牵引,不少同学也落入江中,正在这时,远在宝塔湾100米以外的冬泳队队员鲁德中、韩德元、杨天林,应声飞奔而来,大家争先恐后跳入江中施救。

混乱中,落水的另一名少年也获救。经过几番努力,共有6名大学生成功脱险,但还有3人因水流湍急被冲入江中,不见踪影。

消防、海事部门也相继赶到现场组织搜救,与此同时,失踪大学生的身份也得以确定,他们分别是陈及时、方招、何东旭,均为长江大学大一学生。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打捞人员不放弃任何一丝希望,紧急搜寻一个多小时后,陈及时的遗体被打捞上岸;到下午6点左右,另外两名大学生方钊、何东旭的遗体被打捞上岸……

狂飙为我从天落

为解救两名落水少年,长江大学10多名大学生奋不顾身跃入江中,3名19岁学生为此献出了年轻的生命。这一英雄的壮举感动了无数群众,在那些日子里,人们用各种方式表达对英雄的景仰之情。

26日下午,40多名大学生和许多市民自发来到江边,面向茫茫江水肃立,在水中抛放鲜花,寄托对逝去年轻英雄的深切哀思。谈起当时救人的场景,许多学生已是泪水涟涟。

在3位90后大学生的殉难处,同学们还举行了一个简短仪式,向当时参与救助落水同学的3位宝塔湾冬泳队老队员致谢。同学们和几位冬泳队员紧紧相拥在一起,目睹此情,在场许多人情不自禁潸然泪下。

连续几天,学校接到了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电话,表达对英雄群体的敬意,各大媒体也纷纷前来报道英雄事迹。大批网民还在各大网站发帖,对英雄表示哀悼和敬意。而与此同时,当地许多素昧平生的市民和有关单位,纷纷用捐款的实际行动表达他们对英雄的怀念,据报道,社会各界对溺亡者家庭的捐款已经超过45万元,并且还在持续捐,捐款将直接被送到学生家长手上。

荆州市民康祖武激动地说:“几年前,长江大学就出过在水中救人不留名的英雄赵传宇,现在又涌现出一个救人的大学生英雄群体,这是古城荆州的骄傲。”

长江大学管理学院大三学子黎天宇说,2 7年前,张华为救掏粪老农献出生命,现在“9 O后”学弟们结梯救人的壮举更让我们肃然起敬。“他们的英勇行为说明我们9 0后的大学生是具有责任感,能够担负社会重任的。舍己救人、尊重生命一定会成为我们当代大学生的自觉行动。”

这个悲壮的故事,如果在革命的年代,或许不算什么新鲜事。而在人们拼命追逐物欲的时代,在良心不值钱的时候,感恩也稀罕的时期,这样的故事却是珍贵的,这样的英雄确实值得颂赞,值得我们记忆。

这群90后大学生的英雄事迹在广泛传颂并给社会带来长久感动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争议。争议的焦点在于他们本身并不会游泳,但却义无反顾地组成梯队去救人,这种行为是否值得提倡,生命的价值应不应该从理性的角度去行事,从而引发对生命价值的理性探讨,甚至认为这和时下见义“智”为的新理念不相符合。

然而,绝大多数人对此不能同意,正如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中对此进行讨论时所说,生命不是做算术题,需要提前打草稿,那一瞬间的直觉和采取的行为就是对生命最大的尊重!

是的,对生命的尊重和拯救,不是一道数学题,需要事先打草稿,瞬间的直觉和行动是传统道德流淌在人心和血脉当中的下意识和自觉,是对小利计算、关系权衡、斤斤计较的现代人自私品性的挣脱,是青春热血和义无返顾的无畏精神的感召,3位遇难大学生以及所有参与救人的群体的英勇举动,让这个道德滑坡、人心不古的年代有了丝丝暖意。

“90后”大学生用实际行动、用生命诠释当代大学生的时代价值,为了救人,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在十万火急的生死关头,见义勇为、舍己救人,这种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是灵魂深处的血性张扬,怎能不令人肃然起敬?这些可歌可泣的大学生们舍己救人、勇于担当的责任感,为时代交上一份优秀答卷。

猜你喜欢
江中宝塔救人
“熊猫血”大哥的第71次救人
为什么海豚会救人
“江中”大健康布局前路茫茫
单宝塔诗
是谁找回了玲珑宝塔
宝塔加高
海豚为什么会救人
妙计救人
第四章 暧昧之价(下)
算术宝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