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责任”病在哪儿

2009-01-14 09:35杨于泽
中华儿女 2009年12期
关键词:吸取教训麻药牙痛

杨于泽

最近。南京市儿童医院一名医生因为上网玩游戏,延误了眼病患儿“徐宝宝”的治疗,导致其非正常死亡。各界似乎形成一个共识,就是认为医生“不负责任”,以为这种判断已经击中事情的要害。笔者倒是觉得,如此归因不过是泛泛之论,没有找到根源,也就不可能真正吸取教训。

留心媒体报道,被“不负责任”的医生耽误了治疗的,岂止“徐宝宝”?与之有类似命运的人应不在少数,而“徐宝宝”不过是最新出现的一个典型性代表。事情的性质可以谓之“不负责任”,我们可以要求医生们负起责任,但他们很可能继续不负责任,问题依然故我。

说别人的事情总膈着一层,我更愿意从自己的“经验”入手。今年某月,我因为牙痛,到某著名大学附属牙科医院就诊:本来已牙痛得两个星期睡不着觉,我一直拖为上,就诊实属迫不得已。医生给我看了看,说要拔牙,但他说只剩半小时就要下班,嘱我明日再来。我言明疼痛难忍,希望他处理一下,但他极不乐意。

牙痛是因为牙坏了,医生要患者拔牙,这自然没错。但牙痛本身也是问题,医生也应该急病人所急,给予必要的处置。忘者怀着对医生的信任找到他,而他考虑的却是推掉病人,以便自己有时间准备下班。

在我再三请求下,那位医生决定把压迫到神经的智齿打磨一下,于是打了麻药。五分钟不到,麻药尚未发挥效力,医生就“动手”了,疼得我嗷嗷大叫。但他却说,“一点点疼,我保证在你的承受范围内”。十多分钟后,医生处置完毕,我走出医院大门,才感到整个口腔,面颊失去了知觉,该是麻药开始发挥效力了。

就我个人经验而言。像“徐宝宝”事件中“不负责任”的医生决非个别,他们为数真不见这种医生很少考虑患者需要,他们麻木、冷漠,以自我为中心。为了早作回家的准备,医生可以在麻药发挥效力之前“赶工”,全然不顾及患者痛苦。极端的时候。一每人命还不如他们的游戏趣味来得重要。

我们当然可以说,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然后呼吁医院“吸取教训。加强管理”。有教训,当柟要吸取;能够加强管理,当柟应当加强管理。但教训是否真的被吸取,从而达到“教训”的效果?是仅仅医院加强管理,还是政府加强对医院及从业者的管理?如果有人号召“吸取教训”。大家马上就吸取了教训,世界一定从此万事大吉,管理本身也就可以取消了。

说某人“不自责任”,这只能算是一种“定性”,就像说一个人坏,“坏”是事物的一种性质,但不是对“坏”本身的归因。“不负责任”是定性,但这个人、这个机构为什么不负责任,原因尚待厘清。只有找到了“不负责任”的根源,用医学行话讲,我们才可以对症下药,促使大家负起责任来。

在当今开放的中国,我们有很多机会可以接触或了解国外医生。作为媒体从业者,笔者观摩过美国、以色列等国家医生的手术过程,他们对病志的尊重、体贴与细心,令我感到强烈震撼。他们对患者的表情、语言和动作,与国内某些医生形成强烈反差。

这是一种职业精神上的反差,通过这种对比,我们对国内某些医生的不堪感受更强烈。我一直疑惑:是什么导致了中外医生在职业精神上的差异?或者说,我们的医生为什么会显得麻木、冷漠?有些医生何以把自己的那么一点乐趣、一点方便摆在患者的生命权利之前?

医生专司救死扶伤,这种职业特点决定了从业者应当是人道主义者、是具有爱心的人。但从中国的现实看来,所谓“救死扶伤”、“人道主义”更像是人们对医生的一种理想化想像。一个人吃这碗饭,要走许多路、过不少关,比如多个层次的学历教育、专业训练、资格认证、行业自律等;那些“不负责任”的医生,我们不妨把他们视为某种不合格“产品”,到底是教育出了问题,还是医院管理不到位?是行业自律缺失,抑或体制的原因?

医生的“不负责任”,就像在某个教育阶段,班上有些同学“不学习”一样,校长知道后,要班主任“加强教育”。大家不学习的原因各不相同,有人惦记上网,有人单相思,有人认为读书无用……如果班主任不分青红皂白,只是奉劝他们认真学习,很可能无的放矢而起不到丝毫效果。只有找出“病根”,目材施教,才可能把不学习的“坏学生”教育转化成爱学习的好学生。不同的是,人命关天。医生“不负责任”,决不可等闲税之。挖出“不负责任”的病根子,对症下药,方能药到病除。

猜你喜欢
吸取教训麻药牙痛
牙痛
有一种牙痛可能是心脏病
打麻药
脱单
亡羊补牢
“失败创意博物馆”启发公众创新
单独中的洞见
大蒜
好麻药
好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