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西域王砚充

2009-01-14 09:35李新红
中华儿女 2009年12期
关键词:书法老师

李新红

王砚充的书法张扬个性的同时蕴含着一种雍容与静穆,行笔时的节奏和力度藏于腕底墨中,表现了古极而宜今,劲极而趋静的哲学思辨,去装饰,求自然,排华丽,尚质朴

“砚充的书法中篆、隶、楷、行、革,印全面,隶书作品在吸收汉代经典碑版的基础上,又融合现代意识,笔力强劲,线条苍茫,结体富有趣味,表现形式新颖。”“你们着,这幅作品绝对是国晨的水平,一点不亚于内地的书法名家。”

北京书法家常金英一边点评一边拿起一幅条幅让大家观摩。在场的十多名书画家都向王砚充投去赞赏的目光。这是2008年8月3日,克拉玛依书法界举办的“王砚充书法作品研讨会”上的一幕。

梅番苦寒生命因书法而精彩

王砚充自小在四川井研县由外公外婆带大,受外公的影响,6岁开始习练书法。

在王砚充的记忆中,童年是苦涩的。别的小朋友玩耍时,他却在外公外婆的。监视”下练习书法,常常要写到深夜十一二点,直到完成外公规定的“功课”才能睡觉。最叫他苦不堪言的是,冬天天一冷,他的手上就会长冻疮,痛痒难耐。有时候,他实在忍受不了,就一边哭,一边写。后来因为外公的督促,王砚充渐渐爱上了书法和绘画。上小学时他的书画在班里堪称第一,初中一年级的时候,他的一幅绘画作品入选了县上的美术展览,美术老师张国伦高兴得手舞足蹈。

中学时,王砚充习练书法已经“成瘾”,他特别羡慕那些书多的人。听同班的一位同学说他舅舅家里书特多,没柴烧时,就拿书点火,王砚充心向往之,便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见到了同学的舅舅彭南勋。彭老师与王砚充一见如故,谈起了书法并做示范,最后告诫王砚充:“在学书道路上没有终南捷径,一定要好好临帖,要在像字上下功夫,要学习古人的传统书法。”

“就是这一刻,我才知道临帖这么重要。”王砚充说,在他的心里,彭老师应是真正的启蒙老师。

1992年,王砚充如愿以偿地成为山东曲阜师范大学艺术系的一名大学生。

“曲阜吸引我的,不仅是闻名全国的碑碣,还因为这里是孔子的故乡,中国千百年文化传承的源头在这里。”王砚充感觉到无比幸福,“终于见到了我朝思暮想的汉碑,那上面的每一个字都深深地吸引着我。”

王砚充一头扎进了书法的历史隧道,王羲之的儒风雅韵,颜真卿的博大雄伟,怀紊的畅达狂放使王砚充如新荷承露、芝兰沫雨。

在一种近乎痴狂的学习中,他的书法水平突飞猛进。大一下半学期,王砚充“客串”了一个学期的大学书法讲师。临近毕业,几个志同遭台的同学凑钱为王砚充举办了首次个人书法作品展,这个展览轰动了全校。

此时,王砚充领悟到:“学书法,只有不断地和高人在一起交流,你才能发现自己身上的不足。而名家的一次点拨,可能会影响你的一生。”

在一个风雪交加的晚上,王砚充贸然敲开曲阜文联主席徐寿嶂的家门,眼前的景象让他惊呆了,这个被称为“圣人门前一支笔”的曲阜文联主席的家里,家徒四壁。得知来意后,徐老热情地接待了他。徐寿蟑和王砚充坐在一个已经四处破损的茶几前,从中国书法的发展史,到对中国传统书法的感悟,两个人畅谈了整整一夜。

“徐老身处陋室,仍矢志不移热爱书法的精神,对我今后的人生道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王砚充说,“不仅是徐寿嶂,还有杨象宪、高天翔、蒋开征等名家,从他们那里,我学到了课堂上无法学到的知识。”

王砚充对长辈、对老师、对同学怀有一颗感恩的心。他也忘不了王甫、武克忠两位老师在诗词上对他的指导和点拨。

矢志不移传承普及信念如一

2009年4月的一天,在克拉玛依区的意尚茶楼里,一位体形消瘦而儒雅的老师,正在讲授临帖方法,十多名学员听得聚精会神。

这个老师就是王砚充。身为克拉玛依书协副主席,书画院副院长。他始终把普及书法知识当作自己的一项责任和义务。

在王砚充的人生轨迹中,他经历了两次关乎命运的取台。一次是1994年,王砚充大学毕业,谢绝了系里为他提供的专业免试读研和留上海工作的机会,怀着“把书法事业传承下去,让书法艺术在新疆发扬光大”的理想,毅然回到克拉玛依油田工作。

另一次是2006年的一纸调令,将王砚充从新疆石油局调到克拉玛依书画院工作,王砚充的工资一个月下降一千多元,而他却毫不犹豫地办理了调动手续。他说:“能够到书画院从事专业书法创作之路,李伯霖对我有知遇之恩。”

从1998年开始,王砚充除了为老年大学、青年宫、街道、社区--和石油工人教授书法和绘画外,对于立志于书法事业的人,王砚充数年免费指导,从不索取任何报酬。比如近几年加入中国书协的徐忠新、王纪林就是王砚充的“一小一老”两个“学生”。

1996年,徐忠新从零开始,拜王砚充为师学习书法,11年后,徐忠新成为新疆最年轻的中国书协会员。他说:“投有王砚充老师就没有我今天的成就。”

王纪林求教王砚充之前已练了多年书法,可就是不入门。王砚充发现他是个极其精细的人,想到他学小楷可能出成绩更快,于是,先让他写《灵飞经》,然后又让他写王宠的小楷,还建议他参加中国书协举办的培训班。2002~2003年里,王纪林的小楷人选了一些全国展。后来。王砚充考虑到他的岁数越来越大,写小楷路子太狭窄,又叫王纪林回到隶书的路子上。2008年,王纪林在隶书上一下子找到了感觉,当年就人选第二届全国隶书大展。2009年,王纪林成为中国书协会员,现在是小楷,隶书齐头并进。王纪林说:“如果没有王砚充的指导和帮助,我还不知道要走多少冤枉路啊!”

超越自我书路漫漫彩虹舞

细细品读王砚充的作品,写隶则融《张迁碑》的古拙浑厚、《石门颂》的纵横舒展、《礼器碑》的宽博清朗以及简帛书的自然质朴为一体;写甲骨大篆则不事锋芒,一味纯厚;写行书以《王羲之圣教序》为宗,以米芾之意、王铎之韵而出之;篆刻则以古玺汉印为基础,承简琴斋,乔大壮之流风。

王砚充在对个性张扬的同时蕴含着一种雍容与静穆,行笔时的节奏和力度藏于腕底墨中,表现了古极而宜今。劲极而趋静的哲学思辨,这分明是大师们的哲理悟境的追求·去装饰,求自然。排华丽,尚质朴。这不正是古今大师至老方悟的一种返朴归真的境界吗?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王砚充的座右铭。

艺痴者技必良,书痴者词必丰。回望王砚充33年的学书之路。一行行脚印或远或近,一道道彩虹若隐若现——

6岁初涉书法,14岁书法作品入选县里书画展。

24岁举办首次个人书画篆刻作品展;

26岁举办第二次个人书画篆刻作品展,

29岁出版《中国实力派书法家——王砚充书曹全碑》;

38岁出版《新疆中青年代表书法家作品集——王砚充卷》;

2007年,全国首届行书大展,新疆众多书法家作品参赛,王砚充的《古代书论》入选,成为全疆唯一入选的作品。

2008年,全国首届册页书法大赛,新疆只有两件作品人选,一件是王砚充的,另一件是他的学生徐忠新的作品。

近十多年来,王砚充自费去内地进修书画达数十次,经他辅导书法和绘画的学生上至80多岁。下至5岁,有上千余人·

其书法作品先后30余次人选全国性书法大展,多件作品被中国文联、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央电视台、国家体育馆、中石油集团公司等多家单位和机构收藏……

看了这样一串数字,我们不禁要问,一个人要怎样的理想和意志才能铸就这样的骄人成绩?要怎样的执着和淡定才能磨练出这样的无私情怀?

腹有诗书气自华。除书法外,王砚充喜好读书,也绘画,也写诗,兼及金石篆刻。他说,他的创作源泉都来源于中国儒释道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欧洲绘画大师毕加索有旬名言:什么是艺术?就是把问号变成惊叹号。而在书法这门线条艺术中,王砚充一如既往地探索着,必将划出一个又一个惊叹号!

猜你喜欢
书法老师
诗书画苑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书法等
图说书法(三十九)
书法等
追老师
请假
少年书法优秀作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