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莉霞 桃乡好巾帼

2009-01-14 09:35
中华儿女 2009年12期
关键词:全镇队伍群众

刘 政

巍巍泰山西麓,锦绣桃乡大地,在这素有“鲁中宝地,世上桃源”之称的美丽肥城,桃乡儿女不仅绘就了一幅幅创业发展的壮丽画卷,也谱写着一曲曲共产党员的为民奉献之歌。

蔡莉霞便是其中的代表:1993年荣获山东省“青春立功”二等功,1996年荣获泰安市新长征突击手称号、肥城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01年荣获山东省先进青年工作者称号,2003年荣获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称号、肥城市“三八”红旗手称号,2005年被评为泰安市经济工作先进个人,尊老敬老先进个人,2006被评为泰安市经济工作先进个人,2007年被评为泰安市关心国防建设十佳人物,2008年被评为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系统先进个人……一个个荣誉辉映着她为民奉献的赤诚,更记录下她曾经付出的辛勤与汗水。

“只有不畏艰难,才能超越自我”

熟悉蔡莉霞的人都知道,不服输、不畏难是她坚强的品格o“正是在相对清苦艰难的工作环境下,才培养了我不怕困难、敢打硬仗的工作作风,培养了我不服输的韧劲、勇往直前的闯劲和脚踏实地的干劲”——2004年夏,天降大雨,老城镇群英水库出现险情,一旦决口将危及镇驻地及下游5万多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灾情就是命令。身患重感冒的她坚守在抗洪防汛工地,亲自组织人力、物资,亲自指挥加固抢险,5天5夜没合眼,直到险情解除了。

勤学才能善思。通过自学,蔡莉霞先后取得了经济管理、法学两个本科,并于2006年获得国务院学位办颁发的全国统考硕士学位。在共青团工作期间。她编写的《公民道德建设四字歌》还被团中央在全国推广。

“其实我也没有过人之处,一些事情在取得成功之前,也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但是只要有万分之一的希望,我就不放弃。”蔡莉霞说。

老城镇是原肥城县驻地,因占地压煤,原县城实施了搬迁,全镇有三分之一的土地是塌陷区,33个村(居)中,有13个村(居)是压煤搬迁村。为了变废为宝,2005年,蔡莉霞独自到北京争取国家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在返回途中,听到情况有变,立即词头,赶往北京汇报,“最后,开发整理的1万多亩地都成了优质田,亩产由原来的200多公斤,提高到了现在的450多公斤,发展了高效生态农业。群众切实受了益。”谈起这件事。蔡莉霞欣喜之色依然溢于言表。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关键是发挥团队的力量”

一个好班长能够带出一个好班子,一个好班子能够带出一支好队伍,一支好队伍才能活跃一方经济、造福一方百姓。蔡莉霞认为,作为乡镇党委书记,就要履行党要管党的职责,发自内心地建设党在基层最坚固的堡垒,建设时刻听从党召唤的党员干部队伍,因此,她时刻把抓班子、带队伍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一个地方的好坏,关键在党员干部身上,特别是在主要干部身上。”蔡莉霞知道,“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她不喊口号,不尚浮华,用行动说话,用实干证明,敢于喊出“向我看齐”。为抓好党员干部队伍,她坚持从自我做起,从镇领导班子抓起,从党员队伍带起。扎实实践了民主集中制,健全完善了党委议事规则,重大事项召开党委政府联席会议,让大家各抒己见,集思广益,群策群力,集体研究决定,不搞“一把手”拍脑瓜决策。在工作中。班子成员相互补台,争担责任,互让成绩,同声同气,一个拳头打出去,形成工作台力。

蔡莉霞还十分注重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在全镇建立实行了村级重大事项票决制度,其经验在肥城市全市推广;实行了农村党员“定岗承诺”制度,让农村党员不仅有名而且有实,其经验作为泰安市党建工作三大创新典型之一,被收入2008年《中共山东年鉴》。

“其实我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取得的成绩都是我们整个班子、整个队伍努力的结果。”2008年7月1日前夕,蔡莉霞带领党委班子成员重拾党的法宝,与全镇2041名党员人人见面,给每个党'员一个印有“向党员致敬”的杯子,举行重温入党誓词活动,“我们用传统的作风,下最笨的力气,取得最明显的成效。”正是在这种有效的教育引导中,老城镇才建成了一支执行力、落实力强的领导干部队伍,一支凝聚力、带动力强的支部书记队伍,一支战斗力、号召力强的党员干部队伍,一支创新力、发展力强的企业家队伍,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耀眼成就。

“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肥城县城搬迁后,曾经的繁华不再,加之土地塌陷,耕地,道路被破坏,人们情绪低落、怨声载道,集体上访不断。一度有“老城稳则全市稳”的说法。老城是要发展,还是就此萧条成为摆在人们而前的现实选择。“从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的‘水、电、路、医、学、老等问题抓起,切实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这是蔡莉霞在全镇党员干部大会上作出的庄严承诺。

为了让群众能走上平坦宽阔的道路,不再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蔡莉霞积极向上级申请立项,跑项目,跑资金,拉赞助,同时借助“村村通”公路工程,大力进行道路建设,构筑完善镇村路网。自2004年以来,全镇共修建道路51条、100多千米,所有行政村全部通上了柏油(水泥)路,有效解决了群众。出行难”的问题。为了能够让北部山区的群众吃上安全卫生的放心水,她多方筹资500多万元,实施了村村通自来水工程,解决了87个自然村,4.6万人的吃水问题。为改善群众的生产条件。她坚持。一年一大片,连年搞开发”的原则,积极争取上级支持,进行塌陷地的开发整理,先后整理塌陷地一万多亩……路通了,水通了,地平了,群众的脸上也逐渐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蔡莉霞以其女性特有的细心、爱心和同情心,更加关注弱势群众的生括。2006年8月16日是老城镇辛屯村学生张某收到大学通知书的日子,本来全家人应该高兴才是,然而近万元的学费、生活费等,却让这个贫病交困的家庭一筹莫展,就在他们商讨这学是上还是不上的时候,蔡莉霞带着3000元的助学金赶到了他家,并协调相关部门为张某办理了助学贷款,病榻上张某之父顿时感动得痛哭流涕。“我们在全镇叫响了不让一户贫困家庭过年吃不上肉馅饺子,不让一名大学生因贫困进不了校门的口号。”先后有2000多户危困家庭和40多名贫困大学生得到及时救助。

农村五保老人的生活也时刻牵动着蔡莉霞的心,在她的多方努力下,投资200多万元对镇敬老院进行了改扩建,敬老院由原来的集中供养的4位老人,增加到64位,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82%。

在蔡莉霞的带动引导下,镇村干部队伍中悄然发生着变化,讲稳定大局的多了,背后散布小道消息的少了,按时上班的多了,闲散乱逛的少了;谈发展振兴的多了,不求进取的少了。

2006年12月26日,在肥城市老城镇第十三届七次人代会上。全镇74名人大代表不约而同地把这庄严的一票齐刷刷地投向了同一个人——蔡莉霞满票当选人大主任。人们用这种方式表达着

发自心底的感激与信任,表达着对一名基层党员干部的爱戴和尊敬。

“一份信任就是一份责任”

群众的情绪顺了,形势稳了,可这井不是蔡莉霞所要的最终结果,老城这样一个曾经的工业大镇、商业大镇,发展的后劲在哪里?农民致富的出路在哪里?这些问题让蔡莉霞吃不香,睡不着。落实科学发展观,让群众得实惠——她掂量出肩上最沉重的担子是什么。“老城的基础是工业,优势是工业,因此必须突出发展工业,实行以工业带农业,工业反哺农业。”蔡莉霞规划了老城的发展出路,确立了以老城区、项目集中区和塌陷区为主的“三区”建设思路,全力实施招商引资。“真有一种‘夜不能寐。食不甘味的压力感,真有一种‘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济南、北京、上海、广东,亲戚、朋友、老乡,同学,只要有线索,我就带着班子成员去跑,只要有一点希望,我们就绝不放弃努力。”谈起招商引资,蔡莉霞仍然是满脸兴奋,“我们成立了5个招商引资小组,通过各种关系多头招商,在北京、济南等10多个城市召开了招商引资发布会,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不做表面文章,不搞政绩工程,我们干工作就得实打实”这是蔡莉霞对班子成员常说的一句话。2008年3月,老城镇成立了由分管纪委、土地、财政等工作的领导成员组成的招商引资审核小组,每引进一个项目,都要算清经济账、环保账、土地账,切实做到理性招商,挑商选商,算账招商。项目区内落户的山东明瑞集团就是从6个项目中算账对比后选中的。同时,敢于触及矛盾,下大力气对原来没有财政贡献的8个企业依法稳妥进行了清理,并利用清理企业腾空的场地,引进6个规模以上企业,使项目区内规模达到了14家,年产值7.8亿元,成为全镇经济发展的龙头。在蔡莉霞的带领F,老城镇共引进过亿元项目7个,过5000万元项目9个。有7个项目签订了保底税收合同,每年保底税收620万元,全镇民营企业总量达到129家,规模企业29家,实现产值12亿元,为镇财政增收提供了坚实支撑。同时,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4000余人,农民不用外出,在家门口的企业里就能打工挣钱。

春去秋来,寒来暑往,蔡莉霞为民谋利的心始终未改,她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向人们诠释着共产党员的真谛。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新的一年即将来到,伴随2010年的脚步,蔡莉霞和她的一班人,正带领着老城人民满怀着希望和憧憬,实践科学发展观,向着建设小康社会目标阔步前进。

猜你喜欢
全镇队伍群众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漯河市后谢镇计生协助推医疗卫生精准扶贫工作全面展开
大雁的飞行队伍
奇幻塔罗岛之七
全镇最小的人
吃瓜群众的真相,你怎么懂
各界群众前来省作协吊唁陈忠实先生5
皇城二中“同课异构”演绎精彩
还剩多少人?
The Chinese Olympic Committ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