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校内涵发展 探讨教育家型校长成长与挑战

2009-01-22 08:48
中小学校长 2009年12期
关键词:教育家行政校长

为隆重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回眸60年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历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促进中小学科学发展、内涵发展,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展望新时期中小学校长职业发展方向,11月23日至25日,由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宁波市教育局承办的第二届“全国中小学校长发展论坛”在素有“书藏古今、港通天下”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宁波隆重举行。来自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50余名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中小学校长和教育科研人员等参加了论坛。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形势·任务·发展——学校内涵发展与教育家型校长”,论坛为期三天,以主题报告、自主发言、交流互动和现场参观等形式进行。

11月23日上午,论坛正式开幕。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副院长牛文起主持论坛开幕式。宁波市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沈剑光致欢迎辞。牛文起副院长代表教育行政学院向承办此次论坛的宁波市教育局表示感谢,向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中小学校长和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校友们表示热烈欢迎。牛文起副院长指出,本次论坛正值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和中小学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深入开展之际举办,可谓恰逢其时,意义深远。随后,牛院长就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的性质、任务和学院在中小学校长培训方面的成就和经验向与会代表做了简要介绍。

论坛期间,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常务副院长、党委副书记张兰春同志做了题为“密切关注基础教育改革动态,大力促进中小学校长成长”、教育部人事司综合处处长王光彦同志做了“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与小组能力提升”、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陈玉琨做了“学校内涵发展与教育家型校长”、全国教育规划办常务副主任曾天山做了“提高校长领导力的思考”等报告,来自全国不同地区的11位中小学校长围绕论坛主题进行了发言。

在张兰春副院长的专题报告中,张院长结合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中小学校长培训实践和个人思考,就“教育家办学与学校内涵发展”问题进行了三个方面的阐述:(1)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宏观形势和任务及制约中小学校内涵发展的现实问题;(2)基础教育深化改革发展呼唤“教育家办学”;(3)通过创新教育培训工作促进中小学“教育家型校长”的成长。最后,张院长围绕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加强教育干部培训改革创新、大力促进“教育家型校长”成长的做法进行了五个方面的介绍。一是加强需求调研和培训研究,增强项目设计的科学性和针对性。二是用科学理论武装参训校长头脑,不断丰富和完善培训教学体系。三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培训教学的实效。四是加强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提升专职教师的培训专业化水平。五是加强后期服务,创建校长发展支持平台。

在随后的三场专题报告中,专家们期盼校长紧跟我国教育变化形势,提高多种能力,把自己锻造成时代需要的教育家。

一、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的现状

教育部人事司综合处处长王光彦做了《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与校长能力提升》报告。王光彦介绍,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取得较大成就,中小学校长的专业化水平有大幅提高。我国建立了较为健全的校长队伍管理体制和机制,健全完善了校长培训网络体系。王光彦说,无论就数量还是素质来说,目前54万人组成的中小学校长队伍,基本满足我国教育发展的需求,他们中有4400位是特级教师,占80.5%是中共党员,80%有专科以上学历,他们平均任职时间为6年。王光彦认为,当前中小学校长队伍存在的问题有四个:一是整体素质高,但能在教育改革创新中起示范作用和引领作用的优秀校长相对不足;二是部分校长专业知识较丰富,专业精神尚需进一步增强;三是行政管理能力较高,课程与课堂教学指导能力相对欠缺;四是校长队伍发展还很不平衡,在城市、县镇、农村之间,在东部、中部、西部之间,校长的专业发展还存在着明显差距。

二、中小学校长面临的挑战

社会转型期,我国中小学校长面临十大挑战。全国教育规划办常务副主任曾天山在《提高校长领导力的思考》专题报告中指出:教育资源供大于求,教育要求质重于量,教育公平重于教育效率,教育普及重于英才教育,教育法制重于人治,教育民主大干专制,教育国际化挑战,教育社会化挑战,终身教育重于一次性教育,教育发展从依赖经验到依赖科学,教育面临的十大现状就是校长面临的十大挑战。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陈玉琨在所做的《学校内涵发展与教育家办学》中提出,我国教育正面临四大变化:一是从学历社会走向能力社会;二是教育从绝对贫困走向相对贫困;三是教师从关注待遇走向注重自己人生价值的增值:四是课堂从教师中心走向师生互动。面对教育变化的形势和挑战,我们的校长必须提高专业精神和专业能力。

三、教育家校长需要教育自觉

曾天山教授认为,一个教育家型的校长首先要有先进的、鲜明的办学理念,如哈佛大学的办学理念是:“学生为追求真理而来,为服务社会而去”。当今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明确办学理念,就是明确培养人的方向。

陈玉琨教授认为,教育家校长需有教育自觉,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自觉,主动承担“以生为本,为国育才”的历史使命的自觉。教育家校长要遵循德育为先的教育规律,坚持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有先忧后乐的职业追求,有为国育才的责任意识,有“以生为本”的道德底线。陈玉琨希望校长们朝着教育家的方向努力,提高准确把握社会发展的洞察力,提高依法治教的执行力,提高全面了解学校现状的判断力,提高组织与协调学校工作的凝聚力,提高学校课程开发与指导课堂教学的领导力。

在校长论坛部分,天津中学校长国赫孚、北京光明小学校长廖文胜、大连开发区第七中学校长牛朝霞、衢州二中原校长徐建平、上海奉贤区实验小学校长金哲民以及宁波市的慈溪阳光实验学校校长施国柱、鄞州区高级中学校长王贤明、余姚高风中学校长罗志康、宁波广济中心小学校长王雷英、宁波效实中学校长章才根、万里国际学校校长林良富小学校长分别结合自己的办学实际就校长职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文化创新、课程改革和教育科研等内容做了主题发言并与与会代表进行了交流。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杂志社社长、常务副主编陈丽萍和宁波教育局副局长徐文姬、宁波中学校长李永培分别主持了专家报告和校长论坛。

论坛由陈丽萍博士做总结发言。陈丽萍博士认为本次论坛体现了三个突出特点:一是参加论坛代表来源广泛。来自全国14个省、市、自治区的450余位代表中,除作为主体的中小学校长外,还有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教育行政人员、教育科研人员和教师等。发言的11位校长,有高中的校长,有初中学校的校长,也有小学的校长;有公办学校的校长,也有民办学校的校长;有城市学校的校长,也有来自农村学校的校长。二是本届论坛是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和宁波市教育局成功合作的典范。双方领导高度重视,重点支持,精心组织,使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三是本次论坛是一次思想的盛宴。论坛通过领导和专家报告、校长们的交流互动,为校长们提供了思想交锋、经验积聚、智慧展现的机会,也是校长们对自身观念进行自省、梳理和整合的过程。

本次论坛的第二阶段为现场参观。与会代表于11月25日上午参观了宁波市的宁波中学、镇海中学。

本次论坛是由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以《中小学校长》杂志为平台主办的第二届全国中小学校长论坛。论坛为校长们拓宽视野、学习吸收先进教育理论成果提供了机会和对话平台,对全面提升中小学校长素质、促进中小学校长的职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是全国中小学校长的一次教育盛会。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电视台、教育信息报、浙江日报、宁波日报、东南商报、中国教师研修网、中国宁波网等十余家中央和地方媒体报道了本次论坛。

本刊“特别报道”栏目将在2009年第12期和2010年第1期连续刊发本届论坛发言的专家和校长的主要论点摘编。

猜你喜欢
教育家行政校长
颜回之乐
论行政和解中的行政优先权行使
《琴童》顾问阵容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从新修改的行政诉讼法谈行政行为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阅读教育家
浅析行政相对人在依法行政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