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角色转型与学校内涵发展

2009-01-22 08:48康绍芳
中小学校长 2009年12期
关键词:校本办学内涵

康绍芳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管理方式的不断革新,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当前中小学学校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改善学校管理方式,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学校改革的核心内容,走内涵发展的道路是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学校内涵发展意在立足于学校师生发展为前提和归宿,从根本上转变办学取向,变革传统以行政事务为中心的学校管理思维模式,以服务师生成长和发展为目标,充分发掘学校现有教育资源的巨大潜能,调动全校师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学校的自主发展,最终改善学校的办学质量。

校长在学校内涵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某种程度上说,校长就是学校的灵魂,学校办学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长的角色定位。美国当代教育管理学家撒乔万尼曾指出:“维护和改进优质学校而言,学校的任何职位都不具有比校长更大的潜力。”当下,学校内涵发展的新趋向,要求校长必须适应时代实现角色转型,校长角色和职能的适时转型是学校实现内涵发展的关键,学校内涵发展质量的好坏也是衡量校长管理水平和专业素养的重要指标之一。

1、校长应成为现代管理理念的践行者

长期以来,我国学校受制于官本位的行政化管理模式的束缚,校长管理难见个性,学校管理见事不见人,过于注重行政命令,忽视人的因素。事实上,学校管理归根到底是人的管理。学校发展目标的实现是否主要取决于学校成员的士气和态度。著名管理学家伯恩斯认为,领导是一种独特的权力,这种独特性集中表现为:领导是为了实现领导者与追随者双方共同的目标:领导者权力的行使是以尊重追随者权利和尊严为前提的。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惟有尊重学校各成员的个性和价值,才能使组织内基本的价值观念内化为个体的价值观念,教师所内化的观念最终促使组织中的成员结合成一个具有共同价值观念的真正的共同体,达成学校组织共识,形成发展团队,共同致力于学校办学质量的提高。

2、校长应成为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引领者

一所学校能否卓有成效地办学育人,关键在教师。教师是学校发展中巨大的教育资源,其专业发展水平是学校实现内涵发展的重要因素。校长应校长必须以身作则,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带头人,引领教师实现专业的自身发展。校长专业引领应包括对教师的专业精神、专业素养及专业知识与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与指导。因此,校长首先应该身体力行,成为一名学习型和反思型的管理者,即由经验型向学习型转变,由蛮干型向反思型转变。惟有不断反思和学习,才能适应现代学校变革的需要。

3、校长应成为开发校本课程、开展校本教研的组织者

学校内涵发展本质上要立足于校本资源的开发,校长对校本课程和校本科研的组织和领导是指以校本师资为主体,自主生成课程资源和科研课题,服务于学校管理和教育实践,切实提高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形成富有学校特色的校本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途径应是多元开放的,校园的周边环境特点、学校悠久的历史、校园富有特色的师生文化等都应该是生成校本课程的源泉。教育科研应着眼于教师的教育实践,校长应鼓励教师开展行动研究,将课堂教学作为重要的资源,反思自身教学行为,以教育科研的形式提升教育实践,并通过切实的教育科研指导和提高教学质量,围绕校本形成良性的科研机制。校本科研的形式应该是灵活多样的,既可以围绕主题组成科研小组,也可以围绕学科和年级形成团队,校长不仅要组织教师科研,还应创设良好的交流机制,组织合理的科研论坛,激发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责任编辑:杨雪翠

猜你喜欢
校本办学内涵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有理数的数学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