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本位的四要素

2009-01-26 06:59张雨生
领导文萃 2009年21期
关键词:官本位公仆体制

张雨生

官本位的解释,我在辞书上没找到。从网上查,说这个名称大概出现于上个世纪末期,据说是从金本位套过来的。金本位是指以黄金为本位货币,去衡量其他商品的价值,官本位则是以官阶为价值尺度,去衡量人的社会价值。权力占有、利益分配、人格尊严、体制保障,可谓是形成官本位的四要素。

权力占有是官本位的核心

权力是等级社会的顶梁柱,全部社会结构围绕突出中心权力而建立,中心权力是绝对权威。上对下,发号施令,颐指气使;下对上,惟命是从,唯马首是瞻。当今时代,提倡民主政治,民主政治是对官本位的冲击。民主政治的推进,若做形象表述,就是官权退,民权进。不是从观念上,而是从实际上,人民拥有当家作主的权力,民主政治便得以确立。人民是主人,干部是公仆,这个观念好得很,可以看成是民主政治的最高境界。但是,在官本位严重的地方无论如何做不到,虽然有典型与榜样,却不会成为普遍现象。

常有人说,权力是人民给的,实际上,人民怎能决定张三李四当不当那个长?权力是上司给的,是几个人给的,甚至是一个人给的。权力得来的途径,决定着权力的运用方向。掌握了权力的人,是向上负责,还是向下负责,心里很明确。由权力为链条连接的上下级关系,不是双向互动关系,而是隶属关系,下级只会对决定自己命运的上级“负责”,只会为得到他们的信任与欢愉操心。

河南郑州一处建设经济适用房的土地,被开发商为特权人物建起了小别墅,记者赶去调查采访,该市规划局副局长逯军质问:“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本来我们的党除了人民的利益再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他却把党和人民对立起来,他所说的“党”,只是占有那些别墅的特权人物。他要记者为那些特权人物说话,不要为平民百姓说话。这句话广遭质疑与批判,其实,这位副局长只是说了一句心里话。在他眼里,他的上级才是他的主子,现在他们也喜欢称作“老板”,他们把自己当作老板的“伙计”。

在官本位严重的地方,上下级的关系就是老板与伙计的关系:一切由老板说了算,伙计只能服从,看老板脸色行事。不听话的,违背意愿的,老板一句话就可以把你打发了。

利益分配是官本位的归宿

以官阶高低进行利益分配,是等级社会的基本特征,工资、坐车、住房等一切待遇,都得按官位高低排序。进不了官场的,如学校、工厂、科研单位的领导人,就来个“相当于”。有的地方,出现了科级道士,处级和尚,一点也不奇怪。因为人家也得食人间烟火,在社会上交往,只有按照级别排列,才能使一切进入有序。否则,开会时没法安排座位,走路时没法控制前后,吃饭时没法分配桌子。你要当公仆,别人自然要问:主人骑自行车,你公仆怎么坐着豪华轿车?主人一家三代挤在两间房里,你公仆怎么住着小楼别墅?主人下岗了,你公仆怎么吃喝玩乐全报销?你要戴顶“公仆”帽子,那就对不起,请把超标的小车小楼让出来,请名副其实。

等级待遇总不宜越来越悬殊,贫富差距总不能越拉越大。然而,如今的问题是一种“权力超富”现象业已出现。私人财产超过亿元的高干子女已非个别。早在几年之前,李嘉廷的小儿子李勃就直言不讳:“身在侯门,不当革命接班人(注:应读为“官位接班人”)就当商人。”这位口无遮拦的公子还有一句话相当尖端:“高干子弟哪个不做生意,没个千儿八百万就干脆别在‘太子党里混,别的高干子弟也瞧不起你。”这当然不是高干子女有特殊的经商本领,而是其父辈的权力在发挥作用。别人贷不来的款,他能贷来;别人拿不到的批文,他能拿到;别人中不了标,他能中。在市场经济中,权力资本所带来的利益,已经远远不是工资、房子、车子所囊括得了的。有一个官员说得非常露骨,或者叫作非常坦率:“当官不发财,叫我也不来。”

上尊下卑是官本位的价值取向

人们生活在社会上,不能没有个人尊严,没有社会地位,但个人尊严和社会地位,应该取决于他对社会的贡献,取决于他的知识和道德,应该是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的尊敬。在官本位那里,价值取向不同了,一切以官为贵,以官为荣,以官为尊,官越大,地位越显赫,尊严越高尚,身份越荣耀。由此形成了普遍的社会心态:崇拜权力,追求地位,敬畏官员,把当官以及官位的升迁,作为人生最大价值来追求。当了官,自己出人头地,还光宗耀祖,封妻荫子。

官本位的价值取向,不仅决定着活人,而且影响着死人。追悼会的规格,悼词的长短;登报的版面,谀奉的程度;安葬的位置,立碑的大小,都要依据死者生前官位来决定。几十年后,开不开纪念会,开纪念会的规模,什么人出席,也都离不开这一套。不少商人荷包鼓起来之后,也会想到从政,捐官买官,以当官为荣。实在进不了官场,也要弄个政协委员,虽然不叫从政,却可以叫参政。

去年深圳公开招聘官员,一个处长的职务,竟然有40个教授来争。教授的收入,虽然不比处长少,教授的社会地位,也相当于处长,但教授无权,处长有权,在人们的心目中,处长是官,教授是民。过分崇拜官员,价值取向单一,必然会出现这种荒唐事。深圳是改革开放的前沿,思想解放的前哨,官本位的社会观念和个人心态,尚且如此沉重,又何谈他地。

体制设置是官本位的根基

体制设置好比鸟巢,它是鸟儿生存和繁殖的窝。封建社会的官僚体制,形成的社会权力结构严格而系统。集权的严格控制,单一的行政体制,依靠官员层层统治,社会按最高意志运转。控制得就像一个铁屋,直至最后的崩盘。

我们国家当然不会有意地去规划官本位的体制设置,去做这种制度的安排。世界上任何一个文明国家,都不会宣布自己奉行官本位制度。但是,在具体行政时,却又总是摆脱不了这种体制的影响。所有的人,都规范到一定组织、部门、区域,服从统一的行政管理。管理层划定等级,划分行政权限,最终服从于统一的行政控制。级别的档次,利益的差异,尊卑的不同,都由体制设置来体现。等级体制设置没有突破,大的环境得不到改造,个人努力总是很单薄,独善其身也许能做到,但那只能是个别的。一位官员深有感慨地叹息:“进了这个圈子,你不想搞那一套还真不行。否则,你就会被圈内人视为异己,恨你破坏了做官的游戏规则,你就会得到冷眼排挤,你也休想把这个官安安稳稳地当下去。”

当官心切的,官本位意识严重的,都说人家思想陈旧,观念落后。其实,真正应该追问的是,这种陈旧思想、落后观念是怎么来的,又是依靠什么而存在的?不从体制上找原因,那就找不准根基,改革不触及体制,官本位也就不可能清除。

猜你喜欢
官本位公仆体制
试论乌俄案对多边贸易体制的维护
“只见公仆不见官”
一句话
官本位思想不该在孩子的心田萌芽
建立“大健康”体制是当务之急
为“三医联动”提供体制保障
扶贫项目成“伤民产业”根在官本位
建立高效的政府办医体制
春秋时代的“国家公仆”
高校去行政化才能根治科研“官本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