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教学

2009-01-27 03:18韩留克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09年12期
关键词:新课改课堂教学

【摘 要】新课改形势下,语文课堂教学究竟应该怎样进行,成为了众多语文教师的困惑。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习。”笔者认为应做好两方面的工作来实现这一理念即教师如何教,学生怎样学。

【关键词】新课改 课堂教学 如何教 怎样学

随着新课改中课堂教学重点的转移,语文课堂应有新的教学形式。笔者以为要实现这一教学形式的目标,应要抓好两点:一是教师如何教,二是学生怎样学。任何种教学方法,都要首先解决的是教师怎么“教”和学生怎么“学”的问题。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习。”教学过程的本质,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过程,而不应是教师不厌其烦地“教”去代替学生“学”的过程。“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是古今中外教学经验的总结。“教学相长”的古训到现在也没过时。学生自主性、批判性、创造性学习,要与教师的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很好的结合起来。要知道,即使是最先进的“人机对话”多媒体技术也无法代替和超过生动有效的师生交流。

一、教师怎么“教”

具体操作为:一是更新观念,改变角色。要着重探究如何运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要认识教育理论对实践的先导作用,用理论指导实践。新课标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必须实现彻底转换,教师只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合作者、激发者。为此,教师就必须更新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模式。即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课堂主宰者”转向“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从注重教学的结果转向注重教学的过程。只有教师更新观念、转换角色,课堂才会真正成为师生共有的课堂﹑学生自主学习的主阵地。二是要探究选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期获得最佳教学效果。“启发式”、“发现式”、“范例式”、“活动式”、“问题式”等教学方法,都是教学改革中出现的卓有成效的方法,教师要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对象、条件等选用恰如其分的教学方法。三是要探究怎样处理和加工教材更有利于学生接受和应用。不能让教材框住教师和学生的手脚,要把理论性强、难理解的书面知识点转化成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要努力挖掘蕴含在教材中的素质教育资源,只到它被学生掌握、消化、吸收,并转化为内在学习能量。四是要探究如何从学生身心发展需要出发,给学生以科学的指导,而进行学法指导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愿于学习、乐于学习、善于学习。

二、学生怎么学

学生怎么“学”呢?笔者认为,在教师提供充足的探究时间和空间的前提下,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究。至于探究的方面,学生可对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进行探究;学生可在新旧知识的连结点上进行探究;学生可在质疑之处进行探究;学生可在解决实践问题上进行探究;学生还可以在事物的求新、求异、求变上进行探究。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就是学生从不知到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从学会知识到会学、会用知识,再把知識转化为能力的过程。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倡导师生、学生间的交流,合作,探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版)》明确了语文学习的五大目标: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这在学习任务上是有所发展的。另一方面,从学习方式上,也有了更清楚的阐述,这在具体操作方面又指导了学生的学习。

说到底,课堂教学活动是必须由师生双方合作共同完成的一项创造性劳动,学生应该成为课堂的主人,且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质疑讨论;而教师绝不是这项活动的旁观者,愉快而高效的学习旅程来自于教师高超的设计组织,教师深厚的文化底蕴能不断引领学生走进豁然开朗的新境界。

面对新课改,关键是我们首先要更新观念,积极探索。在学习与探索中,我们不断地提高,不断地进步,教学相长。

★作者简介:韩留克,河南省郏县第一高级中学一级教师,教研组长。

猜你喜欢
新课改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农村高中学生的英语听力与口头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