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施

2009-01-27 03:18陈学书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09年12期
关键词:情感生活

【摘 要】笔者从作文教学实践出发,通过鼓励学生说真话,说心里话,自然地焕发出他们写作的灵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以“下水”示范点拨指导启迪学生,使高中作文教学出现全新的局面:使学生从害怕写作文、厌恶写作文到积极写作文、快乐写作文。从而,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和知识面,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的提高。

【关键词】生活 情感 “下水”

一、课题的提出及其背景、意义、关键

高中作文教学是整个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因为它能带动整个高中语文的阅读、鉴赏教学,它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所以,我们切不可小看高中作文教学。抓好了它,就能使我们整个高中语文教学的难点、重点迎刃而解。但是,作文教学又是整个高中语文教学最头痛的问题。人们常说,学生难学,教师难教。这可以说是整个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

对此,我们作为语文教师,切不可以掉以轻心。在笔者23年的语文教学生涯之中,笔者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变被动为主动,改变了目前作文教学的两难处境,使学生获得了收益。

笔者所从事的方法是,在写作中,作为一个新时代开拓的语文教师,我们要与学生一道进行“双边”参与和互补,鼓励学生向生活学习写作,要用自己情感的火花去点燃、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与此同时,我们要同学生一道“下水”写作。也就是说,在写作教学中,教师不要长期充当写作的“门外汉”,要把自己的写作方法、智慧、思想、情感、风格,容纳贯通到作文教学中去,使它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空间。从而,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更大的提高。

二、高中作文教学方法的实施与创新

1.鼓励高中学生向生活学习写作

一般来说,高中学生十五六岁还处于未成年阶段。同时,他们又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因此,他们对现实生活中许多东西充满了好奇心,喜欢用心去发现,去探索;而对于抽象的理论却感到一团迷雾,有时甚至一头雾水。对于写作也是如此。为什么我们以往的高中作文教学出现了“两难”的尴尬局面呢?其主要原因是我们过去许多讲写作的素材、談实际生活少,谈抽象理论多;谈真情实意少,谈政治大话多。这种无限拔高,上纲上线的作文教学方法,其必然使学生离我们写作教学的具体要求越来越远,甚至,对写作文产生了厌恶之情。

面对这个问题,笔者的具体做法是从心灵深处去了解他们的需求,他们想什么,做什么。在平凡的现实生活中去发现、观察世界。这样,从现实生活的源泉出发,从而调动了他们写作的兴趣,激发了他们写作的灵动的感受与情思,笔者由于长期坚持这样做,因此,笔者所任教的班级,学生都对写作产生了浓烈的兴趣。

例如,笔者布置了这样一个作文题目《写我的爸爸或妈妈》。这可以说是一个老生常谈的作文题目,不知被历代的人们写过多少遍。但是要写它的独特之处,却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鉴于此,我要求对自己的爸爸(或妈妈)作细致的观察,了解自己的爸爸(妈妈)与别人不同的爱好、性格等方面,然后把最能表现自己爸爸(妈妈)特点的事例抽取出来,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这样才能进入写作过程。并且,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引导和启发。由于笔者采用了以上教学方法的实施与点拨,学生们写作的这次作文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2.高中作文教学要具有真情实感

我们以往高中作文教学的弊端往往是忽视了高中生的情感因素。殊不知,哪怕是高中作文也是小作者们的一种情感宣泄,情感的抒发。在高中作文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这一情感因素,往往就会使他们写出无病呻吟、矫揉造作、虚情假意的文章,甚至大话、空话、套话、假话满篇都是。试想,长期这样下去,又怎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呢?

教学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地发现探索乃至顿悟的过程。而其顿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对学生实施作文教学的过程中,笔者便注意了对他们情感的激发和调动:我要求他们在对待具体作文题目的写作时,要用心去触摸,用情感去拥抱;要写出自己心灵深处激动人心的那一个关键点;要说实话,说真实,要能以情感人。而学生对我的要求,也能够理解。记得一次在作文教学课堂上,我以自己为例子,说明改革开放这30年中的惊喜变化。同时,我也要求他们从自己的吃穿用,以及人们的文化、精神、生活、风尚的变化,看家乡这30年的发展。对此,我要求他们说实话、说真话、说自己的心里话。于是,我趁热打铁,在黑板上写下了这个作文题《家乡这10年》。为什么我只要求他们写这10年的变化呢?这主要是为了切合学生的生活经历。这样一来,一下子就调动了学生们写作的积极性,使他们再也不感到无话可说,而去瞎编乱造了。

3.高中作文教学要求教师自己亲自“下水”写作

在现在的作文教学中,学生往往对写作不感兴趣,甚至头疼反感。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通过调查了解到,这往往是由于我们语文老师对写作不感兴趣和不愿写作,甚至连教师自己都害怕写作而引起的。试想,这样的语文教师怎能把作文教学教好呢?

其实,生师同台作文,教师写“下水”作文,这是今天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大力提倡的。因为重拾教师写作的“硬件”,身体力行,言传身教,经过自己多年的摸索、实践走出了一条切合高中作文教学实际的新路子。而且,随着自己对教学实际的不断探索、总结、完善、提高,确实尝到了它的甜头。现在,一般地讲,每当进行作文教学时,我都会首先很自然地进行“下水”写作,用自己写作的模范带头作用,参与到学生的写作中去,从中了解学生写作的甘苦,往往是师生同台点评某一篇文章,甚至,让学生点评所写的文章,不怕出丑,不怕学生揭短。这样一来,反而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促进了教学相长,使语文教学课堂充满了活力,使学生的心灵受到真善美的陶冶。

笔者曾给学生出了一道作文题,题目叫《我爱家乡的湄江河》。我把我对家乡地域风情的了解,以及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这30年来家乡的变化发展,用激情澎湃的文字来诉诸笔端。写出了《碧水清清话湄域》一文,发表在国家、省、市级的多家报刊上。在作文教学课上,我把自己写作的作文讲评给学生们听,他们一听到自己老师写的文章,就沸腾了。这件事件不但激发了他们的写作积极性,而且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加了亲和力,并且学生高质量地完成了这次写作的任务。从这个事例中,我们就能清楚地说明语文老师亲自“下水”写作的好处。

4.在高中作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点化指导

在高中作文教学中,我们对学生进行了面向生活、情感激励、“下水”示范,师生双边互动参与的教学活动以后,对作文教学来讲,已经完成了绝大部分的教学任务,但仅有此,还是不够的。为了更好地找出问题,总结经验,以便让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更大的提高,从而带动整个语文教学水平的全面提高。因此,我们还要特别重视它的第四个教学步骤,即对学生的点化指导作用。

对这个问题的操作,其方法同样可以灵活多样。首先,教师在引导学生写作时,可以先把自己写作的文章念给学生听,或印发给学生让他们从中借鉴,有目的地进行写作的教学指导。其次,也可待学生的写作完成以后,教师才拿出自己早先写好的文章,让学生从教师的文章中进行分析,以此为参照对比自己写作的文章,找出写作的成败得失。再次,就是在规定的时间内(一节课或一个钟头),教师与学生进行共同写作,当堂完成其作文。最后,把教师写作的文章与学生中各个写作层次(上、中、下)的文章进行对比,让同学们从中分析出文章的等次。无论是学生的文章,还是教师的文章也好,在点评时,都要实事求是地作出评价,哪些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写得差,都力求要评价精当、客观、公正。这样,不但总结、提升了学生的写作水平,而且,还培养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

当然,要做好这一作文教学的点化指导工作,作为语文教师,尤其要不怕丢面子。对我们自己写作的文章,不可能篇篇都是学生学习写作的范文,而对于写得不好的文章,教师要大胆地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得失。而教师也要对自己写出的文章作出恰如其分的点评。文章写得是好是坏,要让学生心中有数。要让学生知道教师不是神人,不可能篇篇文章都写得好!这样做,可以打消学生对写作信心不足的害怕心理。从此,再也不“怕”写作文了。

在点化指导的教学过程,我们可以让学生之间展开互评;也可以让学生评老师的文章;还可以让写作水平高的同学上台讲解,如此等等。方法可谓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只要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提高就行。由此可以看出点化指导的教学过程的关键是我们教师要身体力行地去调动、发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使他们真正对写作文产生兴趣。

看来,在高中作文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对学生进行面向生活、情感激励、“下水”示范、点化指导的双边参与教学活动。以它为基本方法,使高中作文教学出现一片新气象;以它为突破口,使高中学生的写作水平有一个很大的提高。经过实践,这是完全可以办得到的。

当然,要搞好高中作文教学,除了这四个方面以外,其他主、客观方面的因素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我们只要认真做到了这四个方面,对高中学生来说,就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了。

三、此本课题实施以后,对中学语文教学的积极作用

我们实施了这一课题研究以后,整个高中的语文教学现状又是怎样的呢,有哪些进步和起色呢?以下分四个方面来讲:

1.既在无形之中塑造学生的性格,又激励教师不断学习

教师的正确的思想情操以及勤奋、拼搏的精神会在无形中传给了学生。在我们实施这一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教师就会在无形中把自己的勤奋、拼搏精神,无意识的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受益匪浅,而又得到心灵的启迪和美的熏陶。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主要是因为,写作是一种心灵的宣泄、心灵的塑造,而我们教师自己在“下水”写作等教学方法的参与过程中,就会把自己正确的世界观、思想、情操不自觉地“传染”给学生,使学生的心灵世界得到了极大的培育和丰富,这就为他们未来的人生发展又做出了积极的榜样与表率,更加坚定了他们积极的人生态度。

此外,在这一课题,这一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教师讲授每一个作文题目,每一种文体形式时,都亲自“下水”写作,那势必就会促使我们教师自己多读、多思、多写,而这种勤奋、求实、拼搏的精神又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对学生来说,又是一笔无形的资产,其社会效益和精神效益是不可低估的。

2.既会拓展注意学生的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

在这一课题、这一教学方法的实施和运用过程中,它会注重学生能力的拓展,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培養了他们的创造精神,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意识,使他们学得更好、更全面、更透彻。这主要是因为,对于写作来说,本身是很灵活的,它不可能有固定的模式,固定的公式去硬套。要让学生写好每一篇文章,就要求他们基本功扎实,又要灵活地运用;既注意教材的学习,又要不断地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因此,从新时期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来看,这是很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的。

另外,就从高考分值来看,它对学生也是很有利的。因为,表面看,我们的高考语文试题中,满分150分,作文只占60分,而与作文有关的就有第三大题,古文阅读,一共9分;第四大题,古文翻译和诗歌鉴赏,一共23分;第五大题,现代文阅读,一共22分;第六大题,语言运用,一共15分。而这三个题,其分数共计69分。而它们都是与写作密切有关的题目。比如:在现代文阅读中,即使学生知道这个题目的某一个考点怎样答,但由于写作水平差,在答题时,句子写不通顺、不精当、不概括等等,也同样是得不到高分数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作文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对此,我们切不可小看了它。

3.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课外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提高

在从事这一课题研究、运用这一教学方法时,我们注意了由课堂向课外、向社会的拓展,使学生学得更活、更有兴趣。

在笔者的语文教学中,我有意识地让学生参加由教育部门、报刊杂志举办的各种语文竞赛(包括作文竞赛)。这不但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使学生本人也具有了一种成就感,更加坚定了他们学习语文的信心。同时,也陶治了学生的情操,培养了他们的集体主义意识,以及敢于拼搏的精神。

4.促使师生多读书、读好书,使语文教学向广阅博览的方向发展

我们在从事这一课题研究,实施这一高中作文教学方法的过程中,由于注意了“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的运用,就在无形中,对师生们的阅读直到了推动作用,迫使大家自觉地去“多读书、读好书”,从而,使语文教学向广阅博览的方向发展。而师生之间阅读量的增加,无疑会使他们的思想素质得到很大提高,反过来,又促进了语文教学的双边发展,以及良性循环。这个道理从理论上来说是这样的:首先,作为语文教师的一方,加强阅读,多读书,读好书,无疑是最重要的备课方式之一。因为,教师的阅读是储备知识素养,提高思想水平,提高教学能力的重要手段。其次,从学生方面来说,加强阅读,“多读书,读好书”,会不自觉地拓展他们的知识面,提高了他们分析和解决语文问题的能力。在这两个方面都得到拓展、提高的同时,也会使师生双方的思想、情操、修养等方面的才情气质得到提高、丰富、发展。这与我们国家对人才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采取的方法是,笔者有意识地向学生推荐好的报刊杂志、书籍,或把自己购买的好书、好的报刊杂志,无偿地拿给学生们阅读;或在学生之间建立阅读兴趣小组,等等。

总之,这些活动都引领着学生向语文学习的纵深发展,在整个活动中,在兴趣的伴随参与下,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灵感,从而,为语文教学的全面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面向生活、情感投入、“下水”示范、点拨指导这四种教学方法之中,对作文教学来说,它的关键是“下水”示范,因为,通过它能集中地体现其他的三种教学方法。也就是说,它能把其他的“三点”集中起来,在作文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简介:陈学书,贵州省湄潭县求是高级中学高级教师。

猜你喜欢
情感生活
情感
台上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水煮生活乐趣十足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生活小窍门
冲动购物源于情感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
让孩子把情感画出来